1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
- 格式:ppt
- 大小:838.04 KB
- 文档页数:56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重点梳理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一、社会工作的含义: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二、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三、社会工作的特点:职业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四、社会工作的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二)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五、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六、社会工作的要素:1、服务对象;2、社会工作者;3、社会工作价值观;4、专业助人方法;5、助人活动。
七、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提供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2、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八、社工的知识基础:1、理论知识2、政策知识3、技术知识4、文化知识九、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理论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等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法案。
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直接参与社会救助活动、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2、对服务对象的尊与包容 3、注重个别化原则 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需求理论类别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将需要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核心要点复习笔记(第一章)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大纲要求:社会工作的特点本节重点和难点:社会工作的含义社会工作的六个特点知识点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含义:(考点)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服务性活动。
1、早期:个人的慈善事业2、中期:政府或者私人社团解决经济困难3、现阶段(未来):不分性别、年龄和贫富的服务,是协助个人发挥其最高的潜能,是以协助其获得最美满和最有效的生活为目的的服务。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民政部门社会救助、福利,非专业)专业社会工作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规划社工制度,推动职业化、专业发展。
(考点)【2012年真题-单选】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社会工作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正确答案:a】知识点二、社会工作的特点(考点)1.专业助人活动——专业的、困难群众、职业性2.注重专业价值——理念、指导思想、伦理3.强调专业方法4.注重实践5.互助合作6.多方协同1.专业助人活动利他为目的、专业的、以困难群众为主要对象、职业性2.注重专业价值——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
社会工作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为己任,以追求社会公正与进步为理想。
平等之爱3.强调专业方法社工从事的是复杂的助人服务,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方法和技巧。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4.注重实践社会工作要具体地去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行动。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与领域社会工作者是一群致力于提供社会服务、改善社会福祉的专业人士。
他们在不同领域内开展工作,以满足社会中不同群体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广泛,领域多样,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与领域。
一、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与家庭服务: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咨询、支持和辅导等服务,帮助个人和家庭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他们可以协助人们解决婚姻家庭问题、职业发展难题、心理健康困扰等。
他们的目标是帮助个人和家庭实现更好的生活质量。
2. 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各种项目和活动,以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福祉。
他们与社区合作伙伴合作,共同解决当地居民面临的问题,如失业、贫困、住房困境等。
社会工作者还会组织社区教育活动、文化交流等,促进社区的发展与进步。
3. 老年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社会工作者扮演着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角色。
他们提供老年人健康咨询、社交活动、护理服务等,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青少年服务: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服务领域致力于提供咨询、教育和支持等服务。
他们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学业困难、家庭冲突、身份认同等。
社会工作者还会组织青少年发展项目,提供培训和就业支援等服务。
5. 健康与医疗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医疗机构与专业医疗人员合作,为患者和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
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社会环境,协助解决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领域丰富多样,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工作领域:1. 政府部门: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政府部门从事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负责提供社会服务并监督相关项目的执行。
他们在政府层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 非盈利组织:社会工作者在非盈利组织工作,加强社区内弱势群体的福利和权益保护。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与领域
社会工作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 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活动;
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普通社会工作; 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特点:职业性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 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社会工作目标: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和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功能: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由于生理、心理原因, 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即最值得帮助的人)和扩大的对象(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而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 从困难民众到广大公众; 即已经不再是包括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而是可能涉及所有社会成员; 也涉及一些公共服务, 环境问题、公共安全等问题);
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和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政策方面的知识、技术方面的知识、文化知识;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1.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之外,不计报酬的服务活动);2.行政性社会工作(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中从事的职工福利、困难救助、思想工作等助人活动);3.专业社会工作。
2006 年10 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提“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二、社会工作目标三、社会工作的功能第三节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一、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1.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或案主,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
2.社会工作者:助人行动的主体。
3.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灵魂。
4.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围绕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展开的持续互动。
5.专业方法:达到助人目的的有效手段。
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二、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素质要求具体内容价值观人类共同意识、帮助社会弱者、乐观看待变迁、追求社会公正知识基础1.学科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2.文化知识: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3.心理素质;4.政策知识;5.技术知识。
能力要求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4.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6.发展专业的能力。
第五节社会工作的领域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困境儿童救助、儿童权益维护、儿童及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及精神关照、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及心理健康);妇女社会工作(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女性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维权、社会参与等);矫正社会工作(司法矫治、社区矫正、戒毒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复退军人安置、军休、烈士褒扬、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救助对象的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家庭社会工作(增强家庭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学校社会工作(学生失常心理和行为社会工作,学生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就业辅导,学校家庭沟通);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建设);医务社会工作(连接医疗资源,协调医患关系);企业社会工作(维护职工权益,提高发展能力)。
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地活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一套科学得助人方法,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潜能开发;促进发展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三、社会工作的功能㈠功能的类型: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谁的功能和对谁的功能㈡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㈠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⒈一个专业有其系统的,支持其活动的理论体系。
⒉它已被社会广泛认可。
⒊该种活动具有专业权威⒋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⒌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从业者有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有一致的专业行为方式。
㈡专业方法的发展㈢目标模式的变化1 / 481 / 48㈣工作对象的拓展㈤多种服务模式的发展五、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支持者、指导者、治疗与辅导者、照顾者间接服务角色: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合并服务角色:促进者、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教育者、增权者七、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八、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是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而不是专业人员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不要求受过系统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训练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是自上而下的开展活动,专业社会工作者则强调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关系。
实际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或多或少带有政治色彩实际社会工作者遵循的是行政权力和权威,而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的是专业权威九、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的能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发展专业的能力2 / 482 / 48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㈠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有改变的潜能㈡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自决。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与领域
社会工作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活动;
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特点:职业性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社会工作目标: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和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功能: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即最值得帮助的人)和扩大的对象(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而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从困难民众到广大公众;即已经不再是包括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而是可能涉及所有社会成员;也涉及一些公共服务,环境问题、公共安全等问题);
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和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政策方面的知识、技术方面的知识、文化知识;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一.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1.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目标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益)功能对服务对象(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2.社会工作的发展西方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产生阶段: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工作对象以贫困人士为主、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社会工作受到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
形成阶段:1、规范化促进2、确定专业方法3社会工作专业组织)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阶段的特点:(1、历史上2、世纪上半叶缺乏3、1949年以后4、改革开放后5、职业化、专业化)3、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4、社会工作者主要角色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间接角色: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5、社会工作主要领域儿童青少年、老人、妇女、康复、社会救助、就业、心里健康、医疗、学校、矫治、城乡社区发展、军队、企业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1、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源泉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影响:实践环境对社会工作制度的影响:影响2、社会工作价值观作用:理论作用(1、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2、确定社会专业工作使命或目标的根据3、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作用(1、实践动力2、指导实践3、促进成长4、维系社会期望和专业服务的关键)内容:戈登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比斯台克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国际社会认同的价值观(服务、社会公正、个人尊严和价值、人与人之间关系重要性、诚信、能力)在操作层面,概括为以下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主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作用:(道德规范、准则依据、共信的保障标准、评价标准、专业文化内容和合作基础)特点:(1、服务对象利益优先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约束和鼓励并重4、权威性)※内容:(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难题及处理原则:难题(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知情同意、)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完全平等和差别平等、自主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4、社会工作专业守则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类需要的层次:马斯洛(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与爱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认知的需要六、审美需要七、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需要类型:(根据需要的起源与性质: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指向对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行为的类型:(根据起源: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判定常用标准是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标准、个人主观体验)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家庭、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社会)、文化)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一个体必须适应环境、二环境影响个人社会行为、三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四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二、人生发展阶段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婴儿阶段儿童阶段青少年阶段成年阶段老年阶段人生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婴儿阶段儿童阶段青少年阶段成年阶段老年阶段四、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引入到临床社会工作中(治疗过程:治疗情景的建立、治疗关系建立、治疗性对话)认知行为理论:实务原则(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运用认知理论原则,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系统和生态理论:社会环境是个人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应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的内涵1.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生存生命受到威胁遭遇危机,“走出危机”)、缓解困难(生活受到影响未危及生命,“恢复正常生活”)、激发潜能(“助人自助”)、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3)文化层面的目标(促进形成相互关怀的社会文化):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2.社会工作的功能(功能=作用影响:正功能负功能,显功能潜功能)(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总: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的功能。
3.社会工作的要素(1)服务对象(基本前提)(2)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3)价值观(核心:利他主义,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4)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承载者和表现者)(5)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三种重要方法)4.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一般特征: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以助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的);从事社会福利服务(职业活动,服务是本质,与控制管理-行政官僚有本质的区别);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非个人经验,而是使用普遍经验的专业方法);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展开活动(现代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规范和组织约束)。
合并角色:既包括直接也包含间接服务。
5.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历程:西方社会工作历史背景: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制度背景:《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确立“助人自助”观念,规定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业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