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
- 格式:docx
- 大小:18.87 KB
- 文档页数:3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楚雄彝族自治州物业管理办法》的决定(2023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5•【字号】楚雄州人民政府令第3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正文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楚雄彝族自治州物业管理办法》的决定(2023年12月15日楚雄州人民政府令第3号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为了主动适应我州物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维护法制统一,州人民政府决定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物业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物业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人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云南省物业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将第二条修改为:“本州行政区域内的住宅物业管理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三、将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物业管理应当遵循党建引领、业主自治、公开公平、诚实信用、依法监督的原则。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推动在物业服务人、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管理委员会中设立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在基层治理体系下,建立健全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人、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管理委员会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五、将第四条改为第五条,将第二款第一项修改为“宣传贯彻执行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删去第二款第四项。
将第三款修改为:“州、县(市)发展改革、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审计、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物业管理相关工作。
”六、将第五条改为第六条,将第一款第二项修改为“指导、协助和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的筹建、换届、日常运作等工作,接受业主委员会备案”。
楚雄彝族自治州河湖岸线保护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12.06•【字号】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2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自治州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三届〕第二号)《楚雄彝族自治州河湖岸线保护管理条例》于2022年10月28日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22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12月6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河湖岸线保护管理条例(2022年10月28日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22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河湖岸线保护管理,改善岸线生态环境,提升岸线生态功能,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楚雄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楚雄州行政区域内径流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总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泊(水库)、水面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城镇公共景观水体的河湖岸线保护管理,适用本条例。
金沙江楚雄段等长江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岸线的保护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条例所称河湖岸线是指河流两侧,湖泊(水库)、城镇公共景观水体周边一定范围内水陆相交的带状区域。
本条例所称城镇公共景观水体是指城镇规划区内天然形成或者人工建造的,具备改善生态、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水体,包括公园水体和其他景观水体。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6.07.03•【字号】•【施行日期】1986.10.01•【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1986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3日云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和其他地方国家机关第三章自治州的经济建设第四章自治州的财政管理第五章自治州的文化建设第六章自治州内的民族关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结合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
第二条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是彝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管辖。
自治州内还居住着汉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壮族等民族。
自治州下辖: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
第三条自治州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驻楚雄市。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行使下设区、县的市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第四条自治州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自治州的遵守和执行。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五条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下,带领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定而有步骤地进行经济、教育、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逐步把自治州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民富裕的自治地方,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6.26•【字号】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9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三届〕第九号)《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于2024年4月23日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24年5月31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6月26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24年4月23日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24年5月31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倡导、鼓励与禁止第三章职责、保障与监督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和促进公民文明行为养成,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州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文明行为,是指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符合新时代公民道德要求,维护公序良俗,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进步的行为。
第四条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倡导与治理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州、县(市)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六条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与神秘民俗的聚集地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是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这里不仅自然风景秀丽,还拥有丰富多样的彝族文化和神秘的民俗活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楚雄彝族自治州作为彝族文化与民俗的聚集地的特点和魅力。
一、彝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中国彝族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主要族群。
彝族文化历史悠久,独特而丰富,包括语言、服饰、建筑、音乐、舞蹈、习俗等方面。
在彝族语言方面,彝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被孔祥熙等人誉为中国“第五种语系”。
彝族语言音调丰富,声调有八个,有专门的汉字和拉丁字母拼音。
在彝族服饰方面,彝族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独特,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方式。
女性的彝族服饰以府绣、花箩绣为主,色彩鲜艳,绣工精湛,极富装饰性和艺术性。
在彝族建筑方面,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建筑风格独特,主要有“宜弥”、“妈咱”、“贝叶亭”、“猪坚弟”等不同类型。
这些建筑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理解。
在彝族音乐舞蹈方面,彝族有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形式。
其中,彝族“三弦”、“哈尼潮”、“跳芦笙”等乐器和舞蹈形式独具特色,充满了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二、神秘的民俗活动楚雄彝族自治州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彝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实践和传承彝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封山祭祖”。
每年彝族的新年将至,彝族人民会进行“封山祭祖”仪式,祭祀山鬼和祖先,表达对大山和祖先的敬仰之情。
这一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烧火、放炮、吹鼓、唱歌、跳舞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彝族人民的信仰情感。
除了“封山祭祖”,彝族人民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如“三月三”舞龙、农耕舞等。
这些活动不仅有盛大的庆典仪式,还有各种传统乐器和服饰,使得整个活动更加热闹有趣。
三、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旅游价值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丰富彝族文化和神秘民俗活动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慶祝活動志願者培訓資料(一)彝州主要景點介紹1.州情簡介 (2)2.福塔公園 (2)3.彝人古鎮 (3)4.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 (3)5.楚雄紫溪山森林公園 (5)6.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 (5)7.南華咪依嚕風情穀 (7)8.世界恐龍穀 (9)9.祿豐黑井古鎮 (9)10.武定獅子山 (11)11.元謀土林 (11)12.大姚石羊古鎮 (11)13.石羊孔廟 (12)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慶祝活動志願者工作部二OO八年三月楚雄彝族自治州簡介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於1958年,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的兩個彝族自治州之一。
全州轄9縣1市103個鄉鎮,總面積2.9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半山區面積占90%以上。
2006年末全州總人口258萬,少數民族人口85萬,占總人口的32.9%,其中彝族人口69萬,占總人口的26.7%。
楚雄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多姿的民族文化,被稱為“人類發祥地”、“彝族風情園”、“滇川大通道”、“綠色經濟州”。
因境內發現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化石、800萬年前的臘瑪古猿和1.8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群而舉世聞名;彝族先民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發現和使用提示古老曆法和天文學奧秘的十月太陽曆;州內有省級風景名勝區8個,各具特色的民族節日、歌舞盛會達57個,其中以彝族火把節最為著名。
“十一五”時期,全州各族人民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突出又好又快發展這一主題,加快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持續打好農業、交通和城鎮建設三個基礎,堅持實施科教人才、全方位開放、民族文化和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集中力量建設煙草、天然藥業、冶金化工、綠色食品和文化旅遊五大產業,努力把楚雄州建設成為經濟特色顯著、彝族文化薈萃、人與自然和諧、群眾生活富裕、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型工業重鎮、綠色經濟強州和彝族文化名州。
楚雄市概況楚雄市地處滇中腹地,東距昆明146公里,西距大理164公里,南經墨江思茅到西雙版納832公里,北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65公里,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省會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及南亞的交通要塞,素有“省垣門戶、遠西咽喉”之稱。
秘境彝州传奇“威楚”姜山【期刊名称】《创造》【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76-77)【作者】姜山【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楚雄州人文资源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古”和“彝”。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处滇中,古称“威楚”。
面积2.9万平方公里,人口268.4万。
境内山峦叠嶂,诸峰环拱,谷地错落,溪河纵横,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
在群山环抱之间,有104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坝子)星罗棋布,形成州内一个个规模不同、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区域。
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彝族等各族人民在千里彝山生息繁衍,创造和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财富,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山水灵秀与人文教化相得益彰。
“古”和“彝”是楚雄州人文资源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楚雄是人类发祥地之一,1965年,在元谋县发现了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并发现了打制石器和用火的痕迹,证明元谋人不但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还掌握了用火的技能。
1975年,楚雄万家坝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铜鼓,证明早在2500年前,楚雄地区的先民便创造了以铜鼓为特征的青铜文化。
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楚雄州居住着74万彝族人民,彝族支系达13个,有世代传承的宗教、毕摩、服饰、歌舞、节庆、饮食、民间手工艺等古老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全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包括: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姚安花灯、元谋花灯、彝族梅葛、查姆、姚安坝子腔、彝族酒歌(彝族民歌)、彝族老虎笙、彝族左脚舞、大姚彝剧、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彝族服饰、彝医药(拨云锭制作技艺),是名符其实的“彝族文化大观园”。
就在今年5月,双柏县彝族老虎笙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比赛中再获金奖,这是双柏彝族老虎笙继2005年5月在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荣获金奖后,所取得的国内文艺最高奖项。
在浩若烟海的楚雄彝族文化宝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传承千年、绚丽多姿的彝族刺绣。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4.18•【字号】•【施行日期】2022.04.18•【效力等级】自治州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的决定(2022年2月15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3月25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九条中的“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修改为“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将第十三条修改为:“自治州彝医药管理机构应当组建彝医药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拟订彝药标准、彝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彝医医疗技术规范;开展彝药识别;进行名彝医、彝医药传承人、彝医药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
”三、将第十五条修改为:“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野生彝药材保护名录制度,科学划定野生彝药材保护管理范围并向社会公告。
”四、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地区由政府设立的乡(镇)医疗机构的彝医药从业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连续工作20年以上,退休时由自治州人民政府颁发证书。
”五、将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中的“荣誉证书”修改为“证书”。
六、将第三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彝医医师未按照核准的执业地点、诊疗类别、服务范围开展彝医诊疗活动的,由自治州、县(市)彝医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其彝医医师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举办彝医诊所未依法备案登记的,由县(市)彝医药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向社会公告相关信息;拒不改正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其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彝医药相关活动。
楚雄彝族自治州
1.基本情况
楚雄彝族自治州属于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之一,地处云南省中部,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
楚雄州辖1市9县,州人民政府驻楚雄市,距昆明市160千米。
2012年末,楚雄州常住人口271.9万人,总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
2013年楚雄州已形成卷烟、医药、冶金、食品、建材、煤炭、电力、机械、纺织、化工、旅游服务等门类齐全的行业,烟草、冶金化工、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楚雄州六大重点产业。
2.地方特产
楚雄市:云泉豆瓣酱、薄荷、粉丝、丝绸、吕合米酒、紫溪茶;
禄丰:香醋、东河米、耐磨铸铁、汽缸套、剪刀、黑井石榴;
南华:大白芸豆、铁锅、沙桥豆腐、月琴;大姚的薄壳核桃、果脯、野坝子蜂蜜;
姚安:三角糯米、茯苓、菖河蜂蜜、荞酒、乳鸽、山药,莲藕;
永仁:苴却砚、永兴花椒、永桥酒;牟定的油卤腐、喜鹊窝酒、铜炊具、化佛茶;双柏的妥甸酱油、白竹山茶;
元谋:土锅、龙须草、毛叶枣、热带水果;武定的壮鸡、板栗等。
冬早蔬菜名列全国十大蔬菜基地之一;
全州:虎掌菌、松茸、牛肝菌、黑木耳等野生食用菌、“蝴蝶泉”、“桂花”、“国宾”等品牌的楚雄卷烟
3.旅游
民族节日
“火把节”、牟定“三月会”、大姚“插花节”、永仁“赛装节”、姚安“龙华会”、禄丰“花会”、武定“花山节”、双柏“虎笙节”等。
景区
主要景区(点)有武定狮子山、元谋土林、彝人古镇、禄丰世界恐龙谷、楚雄州博物馆、黑井古镇、南华咪依噜风情谷、楚雄紫溪山、大姚石羊古镇、永仁方山、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牟定化佛山、大姚三潭、姚安光禄古镇、武定罗婺彝寨等。
[7]
4.文化
楚雄州文化,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其发展呈现出丰富性、开放性与单一性、封闭性的双重特征。
在坝区和交通沿线,由于邻区文化的影响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开发,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方文化;在山区各少数民族地区,因与外界相对隔绝,保留了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但两种文化又长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楚雄州多元一体的民族地方传统文化。
流传至今的有大量彝族人民关于天地万物、人类起源等各种神话、传说和史诗,如《梅葛》、《查姆》等,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8]
文化融合
明代大量江南移民流入州境,汉文化在城镇、坝区内逐渐普及,本地文人大量涌现,如姚安的二陶(陶珽、陶珙)与稍后的高映,楚雄的刘联声、池生春等,于文、史、哲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
清末至民国,社会急剧变革,伴随着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传入,楚雄地区的文化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并始终和社会的变革与救亡运动结合在一起。
一些楚雄籍学生外出留学,投身各种新文化运动,推行社会改良,提倡文明风气,接受马列主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
抗战时期,内地大量文化人涉足
境内,电影、摄影、报刊、文艺、戏剧演出等新兴文化活动开始出现,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于一时,医疗、体育、自然科学也相应得到发展。
汉文化在坝区广泛传播的同时,山区少数民族亦“渐习汉学”,“间有中科第者”。
各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的交往过程中逐渐使用汉族语言,吸收汉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
汉文化同时亦受当地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了明显的地方特色。
如花灯在坝区广泛流传,元谋、禄丰花灯,姚安花灯及莲花落各有不同的风格,还产生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彝族花灯。
各地都有风格不同的山歌、秧歌、民歌,滇剧在州境亦有变异。
但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偏见,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却始终未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倡,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彝文彝书大部分仅在民间流传,保存于毕摩手中;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则仅由人民世代口耳相传,有的自生自灭。
武定凤氏土司曾兴办彝学,刊刻彝文典籍。
流传至今的大量古彝文经典记载了包括历史、天文、文学艺术、医学、习俗、政事等内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报的“梅葛”,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50。
2010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医药(彝医药水膏药疗法)”,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项目类别,序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