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复习题历年中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6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⑴差.可拟:⑵因.风起:⑶尊君在不.:⑷相委.而去: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答案:1.⑴差,大致、差不多。
⑵因,凭借。
⑶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⑷委,丢下、舍弃。
2.(4分)⑴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和侄儿侄女们谈论诗文。
⑵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中午您没有来,就是没有信用。
3.B(非写实,凡比喻,都是写虚)4.(4分)⑴(2分)元方从友人“无信”“无礼”两方面批驳友人。
试题2: 《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选择题《世说新语》两则1.以下句子中“于”的含义和用法与“葬父于祠”中“于”的含义和用法相同(2分)A.告诉皇帝B.美德远离才能C.苍鹰敲打寺庙D.一万个时钟给我增加了什么2.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不管袁芳的介绍(照料)/不在中间,去太秋社(去……地方)。
这是一天,喝酒和娱乐,下雨了(这里)/又下雨了,公众将如何(下雨)。
3.以下单词的错误解释是()(2分)a.太秋放弃(放弃,离开)。
他没有信仰(没有承诺)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4.以下几组句子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2分)A.相互指定以消除杂词。
然而,前陈。
告诉他一个乡镇学者的观点。
C.然后停在YeTeD,死在鹅耳枥的中间。
D.如果他是这样,安令军和其他许多人5.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袁公问/说贤惠的世家先生在太丘/称之为远近/他做了什么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期中,直到期中”指出,违背诺言的人是客人,而不是陈太秋。
b、“与儿童谈论文学”一句中的“儿童”指谢泰富的儿子和女儿。
c、“如果柳絮是因为风而升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好把它们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都是。
d、“尊君”和“贾君”,前者是一个恭敬的词,是对他人父亲的恭敬称呼;后者是一个谦逊的词,指的是自己的父亲。
8.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朋友很惭愧,下车给陈元芳引路。
进入房子后,陈元芳无视他的朋友。
b、这位朋友羞愧地下了车,给陈元芳引路。
袁芳进门后不再看他了。
中考复习: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中考复习: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句: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8分)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三、文言文阅读(10分)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中考真题-《世说新语》二则一、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6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二)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溢,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答曰:“卿尝与吾市油数金,是亦力穑营己。
”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吾比诸伯叔何如优胜?”妻曰:“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节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相委而去委:托付C.其妻让之日让:责备 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市:买(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C.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无丝竹之乱耳D.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2)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
______(4)上文中,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在不(fǒu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王凝之(níng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3。
公欣然日(高兴的样子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6.太丘舍去(离开7.去后乃至(才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9.门外戏(玩耍10.与人期行(约定11.相委而去(舍弃12.友人惭(惭愧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五、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八《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基础归纳:1、本文选自《》,这部书是由(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之间士族、文人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
鲁迅说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内集(2讲论文义(3公欣然曰(4未若柳絮因风起(5差可拟差拟(6白雪纷纷何所似3、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撒.(sǎ)盐空中差可拟.(nǐ)B.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俄.(é)而雪骤.(zhòu)C.柳絮.(xù)无奕.(yì)女太丘舍.(shě)去D.尊君在不.(bù)友人惭.(cán)【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
D项“尊均在不”中“不”读作“fǒu”。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nǐ)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fù)俄.而雪骤.(é)(zhòu)C.柳絮.(xù)无奕.女(yì)太丘舍.去(shě)D.尊君在不.(bù)友人惭.(cá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文言文中正确认读字音的能力。
要注意一些特殊字的古今读音的不同。
平时应注意正确认读,并积累一些常见易误读字词。
D项中“不”读音应为“fǒu”,通“否”,表示询问。
其他各项的读音均没有错误。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撒盐∕空中∕差可拟C.陈太丘∕与友期行D.待君∕久不至,已去【答案】C【解析】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理解。
C项有误,正确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答案】B【解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专题03 《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黔西南州卷】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
廨:官署。
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③登车揽辔._____④吾之礼贤.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答案】1.①同“现”,表现②正确方法(规律)③嚼子和缰绳④贤士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详细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
见:同“现”,表现;②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道:正确方法(规律);③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辔:嚼子和缰绳;④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
贤:贤士。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世说新语》历年中考题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句: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8分)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2004恩施三、文言文阅读(10分)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世说新语二则》中考复习题【部编版七上第8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全六册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专题0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一、(2020·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②元方入门不顾.()③谏.父曰()④是.负义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答案】1.①玩耍②回头看③规劝④这2.B3.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4.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
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
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太丘舍.去(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世说新语》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离开C.相委.而去:舍弃D.下车引.之:引领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学而.时习之B.去后乃.至乃.破琴绝弦C.尊君在不.匹夫不.可夺志D.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B.选文写友人“无信”“无礼”从正面表现了元方做人诚实有信行为方正。
C.文章用语言和动作刻画了主要人物陈元方。
D.文中“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题历年
中考题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4年秋七年级语文周练14(学生练习版)
出题:丁劲锋审核:李永高卢和平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六朝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
(姓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分)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3分)
(1)俄而
..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讲论文义
....:(4)寒雪日内集
..:
(5)与儿女
..柳絮因风起:
..讲论文义:(6))未若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4、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次数是两次。
(1分)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氛围。
(2分)
7、,文中两句咏雪句子,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3分)
答:
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3分)
答:
9、请写出古诗文中的咏雪的佳句两句:
(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分)
君:尊君:
家君:
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2分)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
5、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3分)
()过中不至:______ 。
()去后()乃至:______ __
6、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乏哪两种品格?缺乏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2分)
7、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3分)
对:①②
错:
8、“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9、.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2分)
10、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3分)
11、你知道类似道韫、元方的故事吗?请写出一个相关的人物及其事件。
(2分)
2014年秋七年级语文周练14(教师讲解版)
出题:丁劲锋审核:李永高卢和平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分)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3分)
(1)俄而
..雪骤:不久、一会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3)讲论文义
....:讲解诗文(4)寒雪日内集
..:家庭集会
(5)与儿女
..柳絮因风起:比不上..讲论文义:子侄辈的人(6))未若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他哥哥的女儿说:“比不上柳絮凭借着风满天飞舞。
”
4、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次数是两次。
(1分)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2分)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2分)
7、文中两句咏雪句子,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3分)
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3分)
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9、请写出古诗文中的咏雪的佳句两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
千里冰
点封,万里雪飘。
(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与友期行(约定)(2)去后乃至(才)
(3)相委而去(舍弃)(4)下车引文(拉)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分)
君:是对别人的尊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丢下我,自个儿走了。
4.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2分)
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
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意对即可)
5、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3分)
()过中不至:友人。
()去后()乃至:_陈太丘、友人_ 6、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乏哪两种品格?缺乏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2分)
信、礼。
失信:期日中,过中不至。
失礼:对子骂父。
7、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3分)
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8、“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9、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2分)
假如是我,我会接受他的歉意,并告诉友人,会将这歉意转达给自己的父亲,并告诉他要做个讲诚信,进礼仪的人。
10、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3分)
做人要讲诚信,尊重他人。
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11、你知道类似道韫、元方的故事吗?请写出一个相关的人物及其事件。
(2分)
王戎七岁不摘道旁苦李。
甘罗十二岁为相。
孔融四岁让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