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科学实践课程---神奇的盐水动力车
- 格式:pptx
- 大小:30.60 MB
- 文档页数:28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奇盐水》完整版一、教学内容《神奇盐水》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科学》,详细内容包括盐溶解现象、盐水浓度对物体浮力影响以及盐水其他有趣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盐基本性质,知道盐水可以改变物体浮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盐水浓度对物体浮力影响。
2. 教学重点:盐溶解现象以及盐水浓度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盐、水、杯子、勺子、玩具、浮沉子、色素。
2. 学具:每组一份盐、水、杯子、勺子、玩具、浮沉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盐水水杯,放入一个玩具,观察玩具浮沉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盐基本性质,引导幼儿观察盐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浓度盐水对物体浮力影响。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分组操作,制作不同浓度盐水,并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盐基本性质2. 盐水溶解现象3. 盐水浓度与物体浮力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盐和水制作不同浓度盐水,观察物体浮沉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物体在浓度越高盐水中浮力越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解盐水特性,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盐水在生活中应用,如腌制食物、医疗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物质制作溶液,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观察和引导。
2. 例题讲解中盐溶解现象和盐水浓度对物体浮力影响。
3. 随堂练习中幼儿操作和分享。
4. 作业设计中实验可行性和答案准确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深度和广度。
实践情景引入是我需要精心设计环节。
我必须确保这个环节能够吸引孩子们注意力,激发他们好奇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盐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盐水》(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盐水》,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盐水》篇1活动背景:在玩水的活动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他们了解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
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沉与浮"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而盐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为熟悉的东西。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他们掌握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尝试。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让孩子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
这样可以使孩子学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2、教师演示。
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盐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盐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盐水的特性,探索盐水的浮力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盐水的概念,了解盐水与普通水的区别。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盐水的浮力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盐水浮力实验的操作和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盐水的概念,观察和探索盐水的浮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鸡蛋、盐等)、教学PPT、板书用具。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每组一张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烧杯和一个装有盐水的烧杯,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2. 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盐水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盐水是由盐和水混合而成的。
3. 实验探究(10分钟)教师演示盐水浮力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原理。
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如:“为什么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关于盐水浮力的问题,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盐水浮力实验,并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浮力实验。
六、板书设计1. 盐水的概念2. 盐水浮力实验步骤3. 盐水浮力实验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介绍盐水浮力实验,并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浮力实验。
2.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盐水的浮力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盐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神奇的盐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盐水的性质,探索盐水的浮力,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盐水的性质,了解盐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来探索盐水的浮力,并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盐水浮力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掌握盐水浮力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盐、水、玩具、调羹等),PPT,黑板。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水现象,如盐水的浮力使船只漂浮在海面上,引发幼儿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盐水的定义,让幼儿了解盐水是由盐和水混合而成的。
3. 实验探索(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加入盐前后水的浮力变化。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盐水浮力的原理,让幼儿理解实验现象。
5.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其他幼儿补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盐水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实验报告(包含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实验结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掌握了盐水浮力的概念,但在讲解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今后需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盐水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盐水浴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探索环节中,幼儿对盐水浮力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 例题讲解环节中,对盐水浮力原理的阐述。
3. 作业设计中的实验报告要求。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盐水》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盐水”。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盐水的性质,掌握简单的溶解现象,并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盐水的组成,知道盐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2. 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盐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食盐、水、杯子、搅拌棒、放大镜、彩色笔、画纸。
2. 学具:每组一套食盐、水、杯子、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向幼儿展示一杯盐水,让幼儿观察并猜测:这杯水有什么特别之处?邀请幼儿上台尝一尝,并分享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盐水的组成,让幼儿知道盐水是由食盐和水混合而成的。
讲解盐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如糖、色素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用放大镜观察盐水的微观结构。
让幼儿尝试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出水中的食盐颗粒,并分享自己的观察。
4. 讲解盐水溶解现象(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盐水溶解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
结合实验结果,让幼儿知道盐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5. 互动环节(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为什么盐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盐水2. 内容:盐水的组成:食盐+水盐水溶解现象:溶解其他物质观察与思考:为什么盐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伴。
2. 答案示例:妈妈做饭时,把盐放入汤里,盐不见了,其实是溶解在汤里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盐水》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盐水》。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盐水的性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盐水的概念,了解盐水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盐水的基本性质,如浮力、溶解等。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盐水、杯子、勺子、浮力实验器材、彩色笔、画纸。
学具:每组一份盐水、杯子、勺子、浮力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熊在河边玩盐水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激发幼儿对盐水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盐水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盐水的概念。
(2)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了解盐水的浮力现象。
(3)讲解盐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腌菜、做饮料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让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盐水浮力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盐水的概念及制作过程。
2. 盐水的浮力现象。
3. 盐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盐水现象,并记录下来。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通过观察家里的盐水现象,让幼儿描述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妈妈在腌菜时,加入了许多盐,菜变得咸咸的。
2. 作业题目:画出盐水浮力现象。
作业要求: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出盐水浮力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验、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盐水的性质,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盐水现象,如:在做饭时,让幼儿观察盐的溶解过程;在海滩游玩时,让幼儿了解海水中的盐分等。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力动力小车制作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们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
科学小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篇文章将围绕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一个主题——水力动力小车制作,深入探讨如何设计一套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教案,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一科学原理。
二、实验目的1. 帮助幼儿了解水力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 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和创造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案设计1. 实验材料准备1) 空饮料瓶、吸管、小车轮子、胶水、剪刀等。
2) 一盆清水、几个小水杯。
2.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空饮料瓶底部剪去,并将吸管固定在瓶口。
步骤二:在瓶子的一侧用剪刀钻一个小孔,将轮子插入孔中并固定。
步骤三:在瓶子的另一侧做好手把,并确保把手把与瓶子连接紧密不漏水。
步骤四:在小水杯中加满清水,盖上小车的瓶盖。
步骤五:轻轻一推,小车就会根据水的压力驱动车轮前进。
3. 实验结果观察让幼儿用手动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引导幼儿讨论水力原理,以及水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总结和回顾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不仅能够亲自动手制作水力动力小车,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水力原理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在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水力动力的原理。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是促进幼儿探索和发现的重要途径,水力动力小车制作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科学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力动力小车制作实验是其中的一种经典案例,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希望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幼儿园的科学小实验能够更加有趣和丰富,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实验中获得快乐和知识的双重收获。
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实践性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园小小科学家课程中,水力动力小车实验是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案例。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亲身参与,感受水力动力的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实验材料1. 空的塑料瓶2. 塑料管3. 橡皮泵4. 小车模型5. 水四、实验步骤1. 将小车模型放在光滑的地面上。
2. 将空的塑料瓶装满水,将塑料管的一端连接在橡皮泵上,另一端放入塑料瓶中。
3. 按压橡皮泵,水通过塑料管流出,产生压力。
4. 将塑料管紧贴小车模型的后部,水流出时产生的压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五、实验观察1. 观察幼儿实验时的表现和操作情况,是否能够正确按压橡皮泵。
2. 观察小车受水力推动向前运动的过程,让幼儿亲身感受水力动力的原理。
3.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小车会向前运动?这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力推动的?六、实验总结1. 鼓励幼儿共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交流和讨论。
2. 总结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回答。
水力动力小车实验是因为水流出时产生的压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3. 帮助幼儿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掌握。
七、我的观点和理解水力动力小车实验教学案例是一个很好的启蒙教育实践。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水力动力的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这个实验还能促进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科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步骤,幼儿园小小科学家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进行问题探究,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必将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八、实验延伸1. 利用水力动力小车实验,可以引导幼儿探究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小车模型对水力推动的影响。
神奇动力能源DIY拼装盐水车本帖最后由 laoztou 于 2011-11-22 17:38 编辑/thread-40276-1-1.html1。
像这种加盐水就能跑的玩具车。
只需8元就能在网上买到。
加次水能跑15分钟。
如果内部极板氧化严重时。
可拆出来清洗。
就可再用。
2。
摘自百度:这种车不需要电池,只要用盐水就可以让它跑起来,原理,盐水的主要成分是NaCl的电解液,里面含有大量的Na+ 和Cl-离子。
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离子应该是可以在溶液里面自由移动的;但是在玩具车里面,可能设置了某种过滤装置,使得其中的一种离子更容易透过这个滤网跑到另外一边去; 或者在盛放盐水的容器两边放置不一样的金属板,使得Na+离子更容易积聚在一端,而Cl-离子更容易积聚在另外一端,效果也是一样。
这样在滤网的两边,或者说在盐水容器的两端,会因为正负离子不平衡而出现电势差,相当于接了一节电池,在这个电池的驱动下,动力车内部的微型直流电机旋转就带动轮子跑起来了。
3。
请问:为什么不把他做成能载人的环保车?这可是不用任何燃料的绿色能源车!!!你能告诉是甚吗原因吗?/item.htm?id=10701674080&ali_refid=a3_420435_10 06:1102252754:6:%D2%A3%BF%D8%B4%AC:a974fb9761b3d0e63954477b60657100&a li_trackid=1_a974fb9761b3d0e63954477b60657100因为这个东西发电有限,不可能发很大的电这是与鱼雷用的海水电池一样的原理铜片+电池皮的锌片,我做过,电力小,装置体积大,供电稳定,具体时间我不确定,但耗铜............。
提升儿童的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神奇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的文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些能力和精神将对孩子后续的学习和思想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在早期就开始锻炼这些能力和精神,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培养自信心。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教案来提升儿童的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例如,今天我们来讲一下《神奇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案的背景及目的学习科学知识不应该仅仅是死记硬背,而应该是一个包含“观察、思考、实验、总结”等多个环节的过程。
因此,教案的背景和目的非常重要,后者决定了你将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化的科学教学过程。
《神奇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的背景是“盐水”,而目的则是让儿童在实践中探索盐水和自来水之间的区别,并且在实验中逐渐了解和理解科学实验的一些要素。
这样,儿童就更容易开始关注他们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
二、活动步骤1、探究前期在进行《神奇的盐水》大班科学教案之前,老师需要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文件和物品。
这些文件和物品包括两个瓶子、两个杯子、一汤匙盐、自来水、餐巾纸、一份实验操作说明书以及一份实验问卷。
在为孩子们准备好这些文件和物品之后,老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出这些物品,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2、实验部分在进行正式的实验部分之前,老师应该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一下水和盐水之间的区别,并且提醒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多加注意。
随后,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实验操作说明书,并逐一向孩子们解释和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
老师将自来水倒入一个杯子中,并让孩子们观察一下自来水的颜色和味道。
老师将另一个杯子放在旁边,让孩子看清。
接着,老师将一汤匙盐倒入原本装有自来水的杯子中,并用勺子轻轻搅拌。
经过搅拌后,孩子们可以逐渐找到盐的存在,并且可以观察到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现象,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观察到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力自行车课程设计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水力自行车作为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水的力量和基本物理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力自行车课程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和共享。
1. 课程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了解水的力量和基本物理原理;-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课程内容- 简要介绍水的力量和作用;- 制作简单的水力自行车模型;- 观察和实验水力自行车的运动过程;- 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水力自行车原理。
3.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简要介绍水的力量和作用,引出制作水力自行车的想法; - 第二课时:分组制作水力自行车模型;- 第三至四课时:观察和实验水力自行车的运动过程;- 第五课时: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水力自行车原理。
4. 实验工具及材料- 塑料瓶、吸管、轮胎、轮毂等材料;- 水、小水桶、注射器等工具。
5. 实验过程- 老师为幼儿们介绍水的力量和作用,引出制作水力自行车的想法; - 老师带领幼儿们分组制作水力自行车模型,指导他们如何选择材料和组装;- 幼儿们将使用水和注射器将水注入吸管中,通过推动吸管实验自行车模型的运动;- 幼儿们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小组内讨论水力自行车的原理和运动规律。
6.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力量和作用;- 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制作工具和方法;- 鼓励幼儿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
7.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 在制作水力自行车模型时,老师要给予幼儿们充分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 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以上的课程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在充满趣味和乐趣的科学实验中,了解水的力量和基本物理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盐水》一、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盐水的特性和制作方法。
2.实践:学习如何制作盐水,并亲身体验盐水的神奇现象。
3.操作:通过观察、感知和实践,掌握科学探究的基础方法。
二、教育原理本教案符合幼儿园大班(4-5岁)儿童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并充分考虑了幼儿园科学教学的特点,采用了亲身实践、观察探究等方式,带动幼儿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三、教学内容1.课程环节:•导入环节–老师向幼儿介绍盐的特性和用途。
–让幼儿观察、感知、想象盐水形象。
•操作环节–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盐水。
–让幼儿用科学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盐水有趣的现象。
•总结环节–观察盐水状况,感受盐水的神奇现象。
–通过互动交流,理解盐水从制作到神奇变化的科学原理。
2.需要准备的教材和教具:•盐•水杯•搅拌勺•玩具小车•饮用水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的原则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思想,根据这个思想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比较与实验,研究盐和水的变化现象,探索盐水的神奇变化。
2.亲身实践:让幼儿参与到制作盐水的过程中,从实践中了解盐水的制作方法。
3.互动交流:在课程总结环节,老师和幼儿互相交流学到了什么,从而加深对盐水的认知。
五、课程实施步骤1.导入环节•让幼儿互动交流:盐水有什么特点?•通过游戏或视频等形式,引出盐水的特性和用途。
例如:让幼儿观察海水,海水是由盐和水构成的,可以用盐来煮饭等等。
2.操作环节•第一步:制作盐水1.老师向幼儿说明盐和水的比例。
2.让幼儿倒入盐和水,搅拌均匀。
•第二步:探究盐水神奇变化3.老师向幼儿展示玩具小车在普通水中滑动的情况,让幼儿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4.将玩具小车放入盐水中,让幼儿再次观察小车移动情况,通过观察,让幼儿感受盐水的不同特性,思考它的成因。
3.总结环节•观察盐水状况–让幼儿观察盐水的颜色、味道和玩具小车的不同运动状况。
•互动交流–让幼儿自由表述关于盐水和小车的成因和感受,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基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