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S站网地质环境灾害监测及高程基准动态实现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1.00 MB
- 文档页数:21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视频),北京,08.06.24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报告人: 刘传正Un Re gi st er ed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目标: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
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增长。
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
Un Re gi st er ed1 基本概念l(1)地质灾害l(2)基本属性l (3)地质环境变化l (4)发展趋势l(5)减灾目标Un Re gi st er ed1980年6月3日晨5时35分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崩塌,16秒钟内摧毁矿务局机关全部建筑物和坑口设施,导致284人死亡。
Un Re gi st er ed房屋可选择在反向坡坡上、坡下??Un Re gi st er ed斜坡岩层中裂缝发育,易形成滑坡、崩塌Un Re gi st er ed房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顺层斜坡??Un Re gi st er ed2003年7月11日被称为“美人谷”的四川省丹巴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致使51人死亡和失踪。
Un Re gi st er ed政府和当地人是有警觉的,但从未防范雨停、天晴和白天会发生山体滑坡。
滑坡发生前3天,邻村的一个老年妇女曾告诫村民要发生山体滑坡,应立即撤离,但当时没人相信她的警告,包括村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人去后山去查看判断。
泥石流?滑坡!!!Un Re gi st er ed(1)/1 地质灾害l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或岩、土碎屑及其与水的混合体的移动事件。
lUn Re gi st er ed(1)/2 地质环境l地质环境,是与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生产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壳外表圈层,它的上界面为起伏的地表面,下界面为人类活动影响的最大深度(约20千米),在陆地范围内,相当于地壳的硅铝层。
Un Re gi st er ed2001年5月1日,重庆市武隆县山体崩滑,死亡79人类型?成因???松动/开裂/垮塌——崩塌现场!!!Un Re gi st er ed2005年6月10日14~16时,黑龙江省宁安沙兰镇小学105名小学生、12名村民遇难。
91780 地理地质论文浅谈地质灾害监测中的GPS、RTK的技术应用GPS-RTK技术能够实现实时、快速且高精度的地理信息定位并获取地质灾害体的变形信息,在作出判断后对诸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预报,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GPS-RTK快速实时单点定位技术的主要特征从技术原理来看,GPS-RTK精密单点实时定位与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是一样的,它们都采用了基于传统技术的PPP 无电离层组合模型和UofC无模糊度模型。
但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GPS-RTK可以对精密单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精密钟差的实时处理,在应用时效性上要强于GPS静态精密单点定位。
另外,实时GPS-RTK精密单点定位还实现了以下3种关键技术特征。
第一,它通过卫星轨道精度来进行定位,其精度可以达到cm级水平。
而且能够为精密单点定位所应用。
第二,GPS-RTK精密单点定位在解算过程中会对诸如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海潮时间等等进行精确预测,并围绕其设计精确修正模型。
第三,GPS-RTK精密单点定位还利用到了卡尔曼滤波法进行计算,该方法在实现滤波自适应上具有一定优势,它解决了GPS-RTK技术在定位过程中某些状态参数的异常现象[1]。
二、基于GPS-RTK技术的山体滑坡动态实时变形监测试验分析就目前对GPS-RTK技术的应用实践来看,它多集中于对大型桥梁和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监测,而很少运用于山体滑坡变形这样的地质灾害监测调查过程中。
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山体滑坡进行物理模拟试验,证明GPS-RTK技术在滑坡体从自然稳定到破坏生成的技术监测全过程,并随时对监测数据实施分析解读。
(一)方案提出本次所研究的物理模型为粘性土山体滑坡,其中运用到了RTK-GPS技术来跟踪滑坡体的整个滑坡灾害过程,并从中获得该技术在变形监测过程中的所实现的监测数据精度。
(二)滑坡物理模型规格试验中所选取的滑坡物理模型其底部长度为20m,宽度18m,顶部长度12m,宽度10m,前后缘高差为6m,全部用粘性土填筑,滑坡体滑面则采用了人工预制(借用某矿山治理混凝土面板护坡坡面),并规定其主滑方向为正北方。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RS)在测绘中的应用作者:梁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介绍了CORS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着重论述了CORS系统在测绘工作中带来的巨大影响,并提出了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CORS系统、特点、测绘【分类号】:TP317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测量技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主要的就是CORS技术的应用。
CORS系统是卫星导航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的简称,是目前国际上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动态空间参考框架基础设施,它不仅服务于测绘领域,还在气象辅助预报、灾害监测、资源调查、规划建设、交通导航等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CORS系统分类CORS系统是近几年在常规RTK、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CORS系统是网络RTK技术的基础设施,它由基准站网、数据控制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通信链路和用户服务中心5个部分组成。
目前,CORS系统服务技术主要有MAX、VRS、FKP三种。
1.1主辅站技术(MAX)主辅站技术是由瑞士莱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基于“主辅站概念”推出的新一代参考站网软件。
主辅站技术的基本概念就是从参考网一高度压缩的形式,将所有相关的,代表整周未知数水平的观测数据,如弥散性的差分改正数,作为网络的改正数据发给流动站。
1.2虚拟参考站技术(VRS)2001年Herbert LANDSU等提出了虚拟站的概念和技术。
VRS实现过程分为三步:1)系统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完成所有参考站的信息融合和误差源模型化;2)流动站在作业的时候,先发送概略坐标给系统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系统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根据概略坐标生成虚拟参考站观测值,并回传给流动站;3)流动站利用虚拟参考站数据和本身的观测值数据进行差分,得到高精度定位结果。
香港土力工程处管理86个自动雨量计,香港天文台运作24个自动雨 量计,每5分钟向土力工程处传送降雨数据。
香港地区90%的滑坡为浅层滑坡(小于3m),且规模小于50m3。
UnR egiste red美 国a.美国Caine(1980) b.美国Wieczorek(1987)Ir=14.82D-0.39D=(9.0mm)/(Ir-1.7mm/hr)旧金山湾地区: 198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和美国气象服务中心 (NWS)联合开展;1986年2月 的首次对旧金山湾地区发出泥 石流预警并获成功。
作为第一个预警系统,从 4个方面保证运行:a)降雨方 面:国家气象中心降雨预报 (未来6小时预报),降雨实时 连续监测(多于40个实时雨量 不同地区的I-D预警模型 计);b)预警方法方面: (SFBR:旧金山湾;H1、H2:夏威夷;BR:佛基尼亚;PR: 波多黎各。
) Canon and Ellen(1985)的IUnR egiste red日本有效雨量:Rwa = a1×R1 + a2×R2 + …+ at×Rt = Σat×Rt。
UnR egiste red统计分析l基于GIS的分析方法(分析各影响因子和灾害之间的关系)(2)Logistic回归;(4)神经网络模型; (5)AHP模型; (6)……UnR eg(3)确定性模型(安全系数);iste red(1)概率方法;机理分析u理论模型Emmanuel J. Gabet (2004)UnR eg斜坡的坡度决定着日降雨量的阈值; 斜坡土体的厚度或者说容许水量决定着 累积雨量阈值iste red机理分析u数值模拟方法UnR eg降雨过程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降水过程与斜坡稳定性的变化 2)基于网格的斜坡稳定性分析与GIS相结合的区域数值模拟方法 TRIGRS模型(Baum et al. 2002)iste red1)常规意义上的数值模拟(如flac、slope、有限元等),用于分析 斜坡稳定性(一般为单体滑坡)机理分析u模型试验方法(室内、室外)nR egisHirotaka Ochiai等,2004UYoichi Okura等,2002te red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站UnR egiste red废弃的观测站址!国内研究概况(1)研究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地质灾害与坡度、坡向、 岩性、构造等因子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同一因子不同区段(类型) 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敏感性,从而确定出影响滑坡发生的地质环境条 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