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古印度法之种姓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古印度法之种姓制度

公元前七世纪左右,婆罗门教在印度产生,并很快发展为国教,成为国家的统治支柱。婆罗门教的经典成为法律的重要渊源,婆罗门祭司成为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为它声称万物都是造物主“梵天”所造,“为了诸界的繁荣,他从口、臂、腿和脚生出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于是种姓制度在蒙上神圣的面纱后,进入古印度法。

最高等级婆罗门即祭司种姓,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即武士种姓,主要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即平民种姓,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从事低贱职业。在婆罗门教的极度推崇和维护下,除了佛教法外,古代印度法的基本内容都贯穿着种姓制度,几乎所有条文都是对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原始种姓以及杂种种姓的权利与义务、地位职业等的直接规定。印度法制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摩奴法典》就以种姓制为核心。

下面从五个方面简要对比高等种姓和低等种姓在印度法中的不同境遇:一,财产权上,婆罗门被认为是万物之主,有权享有一切,而首陀罗除了维持生计之外没有权利拥有其他财产,即使他有能力积蓄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二,债权上,对高等种姓和低等种姓收取的法定利息不同,依次为2%,3%,4%,5%;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高等级债权人可将低等级债务人收为债务奴隶,低等级债权人只能要求高等级债务人逐年以劳动偿债。三,为了维护种姓纯洁,婚姻家庭法规定不同种姓不得通婚,如若通婚就丧失原始种姓,其后代为杂种种姓。但

实际上高等种姓男子可娶低等种姓女子,可以多妻。四,刑罚方面对种姓制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不同种姓同罪异罚,高等种姓侵犯低等种姓时可以减轻处罚;而低等种姓侵犯高等种姓必须加重处罚。五,继承法也与种姓直接挂钩,不同种姓继承人的应继份额完全不同。

我认为,古代印度在法律上固定了种姓制度,严格控制不同种姓的活动范围权限,人为地撕裂了整个社会,在这一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法制很难有平等公正可言。虽然后来佛教兴起,宣传众生平等的思想,但没能真正扭转这种局面。印度独立后颁布宪法废除种姓制度,近现代以来印度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它依旧影响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融入人民的血液中,这无疑阻碍印度向大国发展的步伐。反观中国,如今“富二代”、“官二代”等词语的流行也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僵化。富人和为官者的子女往往更易获得成功和财富,近乎于“世袭”的结果,继承优势资源。可见,消除社会分化、促进不同阶层之间流动不仅是印度面临的难题,中国在这条路上同样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