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之中国建筑释伽塔
- 格式:pptx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27
世界木构建筑史上的奇迹——佛宫寺释迦塔上周日的行程看完华严寺,我们一行人前往应县,去看看世界建筑史的一个奇迹。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
他建成于辽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从今年算再有36年就1000岁了。
古老的年代并不是他神奇之处,若仅以论年代论,他在国内的木构建筑中,也只能排在42位。
而高达66米的纯木材料的高层建筑,且能够完好的保存至今,成为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才是他最神奇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高的木构建筑,是136米高的北魏洛阳的永宁寺塔。
当然,永宁寺塔里面是有一个很高的夯土台基的。
不像应县木塔,一层开始就是空心的,他的高度数据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永宁寺的夯土台基是啥样的呢?如果您没有概念,看一下西夏王陵就知道了。
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现存的一座座的土丘,实际上就是当年王陵木构建筑的夯土台基。
不难想象,136米高的木构建筑,是极容易遭到雷火袭击的。
如明代永乐年间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刚刚修建完第二年就着火了。
永宁寺塔坚持了15年,还是在公元534年付之一炬。
这么高的建筑,一旦着火,是根本没法扑救的。
即便在今天,这么高的位置着火,施救起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于是,这就引出了关于应县木塔的第一个谜:为什么一千年没有着火。
世界上现存的辽塔近百座,但其他都是砖石结构,只有这一座是木结构的。
他使用了2600吨的木料,所有重量都压在第一层的32根木柱子上,一算便知,每根木柱平均负重高达80多吨。
在古时,木塔最多可以容纳1500人同时登临。
粗略算一下,如果1500人在塔上,每根柱子承受的重量,增加约4吨,也就是增加了5%的载荷。
听起来1500人很多,但对于木塔来说,实在是影响不大。
但是,最近十几年,应县木塔二楼以上是不允许游客登临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歪了。
由于不能登临,无法亲自拍摄,这张内部倾斜的照片来自百度虽然说十塔九歪,可总有他歪的原因吧。
比如说比萨斜塔,这座意大利的钟楼比应县木塔晚120年建造。
文/王紫晗应县木塔,全称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位于山西省应县的佛宫寺内,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塔应县木塔:最“高大”的木结构古塔塔是一种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建筑形式,最初被用来供奉、收藏佛像和佛经,后来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发展成为一种有着特定结构形式和审美风格的传统建筑。
14高67.31米,呈平面八角形。
塔内各层的佛像栩栩如生,并且每层都装有风铃,微风吹拂时,风铃叮咚作响,为木塔平添了一份神秘。
木塔由32根立柱支撑,据专家估计,全塔共用红松木料约两千多吨。
令人称奇的是整个塔身没有一颗铁钉,全是由不同形状的斗拱连接而成。
站在木塔下向上望去,一组组斗拱犹如一朵朵花儿交替开放,因此应县木塔也有“斗拱博物馆”的美誉。
你可能要问了,那时候也没有起重机和叉车,这么重的木料是怎么运输的呢?根据考古学家们的推测,当时的工匠会事先在木塔周围垒一圈土堆,木塔一层层加高,外围的土堆也会随之加高,然后工人们通过土堆周围的土坡把木料运到工地,等到木塔竣工时再把土堆拆除,这样就解决了原材料的运输难题。
Array应县木塔历经千年,虽遭受数次强烈地震及战火的摧残,至今却仍保存完好,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大雁塔:邂逅盛唐风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奏请太宗在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内修建一座寺庙,后赐名“大慈恩寺”。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上书唐高宗,请求在大慈恩寺内修建佛塔,用以保存从印度带回的珍贵的佛像、佛经等佛宝。
唐高宗同意了玄奘法师的请求,并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设计建造。
此塔就是大雁塔,也称慈恩寺塔。
15大雁塔改建过好几次。
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雁塔是七层楼阁式方形砖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64.517米。
塔基呈方形,塔体呈方锥形。
塔内各层刻有不同时期的佛教图案和装饰,刻于底层西门上的《阿弥陀佛说法殿堂图》,是研究唐代绘画、雕刻、建筑等艺术的重要资料。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的⽊塔——释迦塔漯南宫阙尽,⼀塔挂青天释迦塔俗称应县⽊塔。
现于⼭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塔建于辽清宁⼆年(宋⾄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在201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的⽊塔。
并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利⽐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奇塔”。
是我国现存最古⽼最⾼⼤的纯⽊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塔塔⾼67.31⽶,底层直径30.27⽶,呈平⾯⼋⾓形。
第⼀层作⽴⾯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
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内、外两圈⽊柱⽀撑,每层外有24根,内有8根。
⽊柱之间使⽤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向的复梁式⽊架。
整个⽊塔共⽤落叶松⽊料3000⽴⽅,约2600多吨重。
整体⽐例适当,坐落稳重,构架宏伟,技艺精巧,外观庄严。
⽊塔结构千年珍不失,古塔⾃有韵在释迦塔内有着许多珍贵历史⽂化遗产。
第⼀层主塑释迦牟尼佛像,⾼11⽶,⾯⽬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刚、天王、弟⼦等,壁画⾊泽鲜艳,⼈物栩栩如⽣。
⼆层四层设须弥座,塑释迦佛,⽂殊普贤两⼤菩萨,所不同的是⼆层的⼆胁侍在四层变成阿难、迦叶尊者⼆弟⼦。
这是汉传佛教最常见的“华严三圣”的仪轨。
从塔中两枚佛⽛舍利分别出⾃⼆、四层佛腹,说明辽皇室对于⼤乘华严思想的皈依,这和⼤同市内辽建华严⼤寺的基本精神是⼀致的。
三层坛座呈⼋⾓形,塑东⽅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阿弥陀佛,南⽅宝⽣佛,北⽅不空成就佛等四⽅佛。
五层也呈⼋⾓,塑中央佛毗卢舍那如来和⼋⼤菩萨。
三、五层合起来便是⼀座曼陀罗坛城,依《⼤⽇经》所传密宗莲花藏四⽅⼋⾯五智如来布局。
这⼀格局也表证了辽密在道宗⼀代的勃然兴起。
整塔佛像不仅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的艺术价值。
⽽且展⽰了佛教从俗⾝⼀佛崇拜到精神万佛崇拜再到法⾝⼀佛崇拜的全过程,真是⾼妙⾄极。
赏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文/程乃莲张敏佛宫寺释迦塔坐落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处,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益完。
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最为宏大的纯木结构建筑,素以巨大规模和巍峨高度而闻名于世。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宝库。
无论是从建筑、雕塑、绘画还是书法、石刻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其独特而精湛的艺术魅力。
释迦塔塔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平面呈八角形,平面直径为30.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塔基高4.40米,由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
台基和月台的角石上都雕有伏狮,现存十七块。
角石伏狮造型古朴,大气浑厚,具有明显的汉唐遗风,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石刻精品。
塔刹高11.77米,有两大部分组成。
下部为砖砌二层仰莲,高2米,直径约3.65米。
上部由复钵、相轮、仰月、宝珠,五个部分的铁质部件组成。
应县人把塔刹铁质部分称之为,铁锅、铁笼、铁笊篱。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铁质部件经千年风雨而不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宝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铁锅、铁笼、铁笊篱通体均为镂空图案花纹,这些花纹变化丰富各不相同,粗略估算最少也有上百种形式,可以说是集图案花纹于大成。
释迦塔塔身是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塔外观六檐五层,底层为双檐。
各层间又夹设暗层四个,所以全塔实际为九层。
释迦塔外观整体造型稳定,比例得当。
距塔前70.36米处,是观看全塔的最佳距离。
抬眼望,释迦塔巍峨宏伟崛地擎天;近前看,斗拱如天宫盛开的莲花美丽壮观。
古人有诗云“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研究释迦塔多年的马良先生曾这样描绘,“平座飞檐,错落有致,栏额斗拱,千姿百态,或大刀阔斧,粗犷豪放,或精雕细刻,玲珑剔透。
既有唐代雍容华贵的风格,又有辽国庄重敦厚的雄浑。
各种形体、色彩、疏密、明暗的对比,交织在一起,变化中求的统一,谱写了一曲雄壮和谐的凝固交响曲”。
中国最著名的10座古塔2019-05-02 10:44:18第1名:应县木塔全名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的佛宫寺院内,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建筑。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在建筑技艺上它与法国的艾非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世人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第2名: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
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全塔通高64.7米,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也是目前可以供登临的少数古塔之一。
第3名:雷峰塔建于公元975年,历时6年完成。
“雷峰”之名则取自所处的杭州南岸夕照山之最高峰——雷峰顶上。
1924年倒塌,2002年重建。
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
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铜领域第一人朱炳仁担纲铜总工艺师,使这座塔成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第4名:开封铁塔,位于开封市东北角,原是宋太宗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
开封铁塔铁色琉璃瓦遍饰全身,色调具有铁打铜铸的深厚气质,而且整座塔身上下收分比例协调自然,视觉差比例匀称美观,气势惊人。
而走近细看,遍身装饰都是琉璃浮雕艺术品,各种花纹砖有50余种。
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令建筑专家和游人叹为观止。
第5名: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
第6名: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
世界最古老高大的纯木构建筑——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及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纯木构建筑宝塔位于主殿前中心位置,体现早期以塔为主的寺庙格局巍峨粗壮、拔地擎天的身躯,结构严谨、交错默契的斗拱,都足以令人目眩动容【这就是今天的主角】世界最古老高大的纯木构建筑——佛宫寺释迦塔佛宫寺释迦塔全景时代:辽地址:山西省应县西北佛宫寺内山西的应县木塔,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它建成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
木塔总高67.31米,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其中四层又是暗层,所以从外面看上去只有五层六檐。
每层外侧有24根柱子,内测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坊、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把所有木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稳固的整体。
有人计算过,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2600多吨重。
塔的第一层用蓝色琉璃瓦镶边,给木塔平添了几分俏丽。
木塔底层南北各有一门,内有木质楼梯盘旋而上。
以上各层均开四门,设木隔扇,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第一层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坐像。
这尊佛像,形体丰盈饱满,神态端庄慈祥,衣纹洗练流畅,仍然保持着辽塑风格。
同层内槽还有六幅如来壁画,色泽艳丽,神采飞扬,是壁画中的精品。
释迦塔外檐斗拱层叠,曲栏围绕,牌匾高悬,令人赞叹顶部是八角攒尖式塔顶,立有铁刹,直射蓝天,更衬托出木塔雄伟壮观的气魄。
每层塔檐下均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释迦塔高耸巍峨,直刺天穹,确似天柱地轴木塔外观,既无雕饰,又无彩绘,然而那巍峨粗壮、拔地擎天的身躯,那结构严谨、交错默契的斗拱,都足以令人目眩动容,赞叹不已。
因此,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甚多,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最有气势的当属“天柱地轴”一匾。
高层木构建筑最大的自然灾害是雷击,应县木塔四周在夏季常有雷击现象,但木塔却安然无恙,应县木塔不受雷击和它高达10米的金属塔刹有关。
我国四大著名古塔本文转载自山鸽《四大名塔》释迦塔(应县木塔)释迦塔: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
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
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
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
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 67.31米。
塔身矗立在一个大型砖石基座之上,基座分两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高 4.4米。
该塔每层之间平座内设一级暗层,致使塔身实为9层。
附阶周匝,正南面辟门,塔底层直径 30米。
2层以上皆设斗□挑出平座钩栏。
每层柱间装隔子门。
各层柱头上施斗□悬挑塔檐,檐上覆盖布筒板瓦,顶层为八角攒尖屋面。
铁制塔刹雄伟壮观,瑰丽精巧。
飞虹塔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城北17公里的广胜上寺,塔身琉璃镶嵌,俗称琉璃塔。
琉璃,是一种矿物质材料。
半透明体,把它涂在陶质(坩子土)制成的筒瓦、板瓦、脊鲁等构件表面,然后放至陶窑内用火烧成一层细密的彩色釉,使之成为一体的彩陶器物。
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结实、坚硬、美观的优点,是我国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筑构件材料。
塔形为平面八角形锥体十三级,通高47.63米。
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
塔身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外镶黄、绿、蓝三彩琉璃烧制,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构制精巧,令人目不暇接。
据塔碑记载:塔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修,始改现名。
广胜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许,共有殿堂11座。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临汾盆地发生强烈地震将前塔毁坏。
现存的这座飞虹塔,重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至嘉靖六年(1527)。
嵩岳寺塔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
古⽼的⽊式塔建筑,为何能千年不倒?毕丁-头条号 2019/11/1212:00如果让你猜我国古建筑最多的省份,你会说陕西还是河南呢?其实我前⾯给的两个答案都是错的,正解是⼭西。
⼭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称号,在已公布的⼋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中(总数5058),⼭西省占了452处,居全国第⼀。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就是位于⼭西省应县、最⾼最古⽼的⽊构塔式建筑——佛宫寺释迦塔。
⽐起佛宫寺释迦塔这个⼤名,应县⽊塔这个名字更为⼈熟知。
释迦塔的历史关于释迦塔的建造时间,⼀直存有争议。
在明代⽥蕙编撰的地⽅志《应州志》中:“佛宫寺在州治西。
辽清宁⼆年(注:公元1056年),⽥和尚奉敕募建。
⾄⾦明昌四年(公元1195年),增修益益完。
”但在辽代并没有找到相关⽂献记载。
不过现在多以此来作为释迦塔的建造年代依据。
辽的佛教⽂化辽是由契丹族(游牧民族)建⽴的朝代,⽽契丹族原本没有佛教信仰,是唐末的⼀个部落主耶律阿保机(后来的辽太祖)为了收揽汉⼈、统⼀邻部⽽有意招来的。
公元938年,根据后晋开国皇帝⽯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和辽太宗(辽太祖之⼦)的约定,⽯敬瑭把燕云⼗六州割让给契丹。
原就佛教盛⾏的燕云⼗六州更促进了辽代佛教的发展,逐渐发展成辽代佛教⽂化重⼼。
辽代九位皇帝都不同程度地尊崇佛教,其中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中间,辽代佛教遂臻于极盛。
燕云⼗六州中包含应州(现⼭西省应县),⽽释迦塔是辽兴宗在位时由萧皇后(辽代的皇后都必须改姓萧)倡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释迦塔建造在应县。
从外观看,释迦塔共五层;实际上释迦塔每两层之间设有⼀个暗层,明暗共九层。
五个实层⾥都供奉了不同的彩塑佛像。
这些彩塑佛像体态健硕、⾯⽬端庄。
其中第⼀层的释迦牟尼塑像是我国最⼤的室内塑像,⾼达11⽶,采⽤贴⾦和彩绘两种装饰⽅式。
佛像双⽬微启,神态端庄,双⼿⼿指修长,右⼿施⽆畏印,左⼿⼿⼼向上置左膝作与愿印。
佛⾐上还纹制了龙纹——龙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作为⼀座有皇家背景的佛塔,释迦塔中的佛像⾝披“龙袍”,暗⽰着君权神授不可动摇。
学院:信息学院系别;信电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02班姓名:毛燕飞学号;3021131037佛国寺释迦塔释迦塔(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 距大同约70公里。
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木塔。
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
立体造型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67.31米。
塔身矗立在一个大型砖石基座之上,基座分两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高4.4米。
该塔每层之间平座内设一级暗层,致使塔身实为9层。
附阶周匝,正南面辟门,塔底层直径30米。
2层以上皆设斗口挑出平座钩栏。
每层柱间装隔子门。
各层柱头上施斗口悬挑塔檐,檐上覆盖布筒板瓦,顶层为八角攒尖屋面。
铁制塔刹雄伟壮观,瑰丽精巧。
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结构塔身构造是逐层立柱,柱间口额贯联,纵横施以梁枋,其间有斗口垫托,夹层撑设斜材,自下至上逐层叠架而成。
每层随塔身内外设柱子两周,遂致各层构成塔室、围廊和平座。
每面分隔3间,有门额、立颊、地口结成框架稳固柱身,围廊绕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架。
各层外檐柱上下之间的衔接,有斗口和草口承托,上层柱根较下层柱向内收进半径,既可形成塔身外观轮廓收分的曲线美,又可保持上下层柱的稳定。
塔身斗口依其部位、结构和形状分类,达54种之多,可谓集中国古代建筑斗口之大成。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体荷载的骨架。
1~4层外槽用乳口和草乳口内外贯固,内槽南北向用六椽口两道,各角抹角口一根,两根六椽口间用三缝足材枋相联,两六椽口当心又施一单材枋顺口连接。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华夏之光——应县木塔作者:暂无
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5年第2期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塔高67.31米,相当于20层楼房的高度。
塔平面呈八角形,底面直径达30.27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木塔与埃及金字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齐名,其建筑与艺术堪称天下奇观。
木塔最巧妙之处就在于斗拱的运用。
斗拱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形式,基本构件是十字交
叉的拱和它下方的垫木—斗。
这些基本的斗拱组合体再按照一定形式和规格层层叠合,向上挑
出和扩展伸开,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斗拱组合体,习惯上称为“一朵斗拱”。
斗拱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
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由于斗拱之间不是钢性连接,所以在受到
大风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
整变形的作用。
据统计,应县木塔的斗拱有54种之多,共计416朵,汇集了历代建筑中斗拱的所有形式,被称为古代建筑的斗拱博物馆。
一朵朵斗拱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将佛塔的内涵充分予以表现,难怪古人会留下“远观擎天柱,近视百尺莲”的绝妙佳句!
(本栏目合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文图提供:耿娴陈康)。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有一座举世瞩目的建筑——应县木塔。
这座木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应县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这座木塔高达 6731 米,底层直径 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
其外观雄浑壮美,内部结构精巧复杂。
从建筑结构上看,应县木塔的设计巧夺天工。
它采用了筒中筒式结构,将内外两圈柱网通过梁枋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
这种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木塔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而且,木塔的斗拱设计更是精妙绝伦。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在应县木塔中,斗拱的种类多达54 种,堪称中国古建筑斗拱的博物馆。
这些斗拱不仅具有结构上的支撑作用,还起到了装饰的效果,使木塔更加美观大气。
在建筑材料方面,应县木塔全部采用了木材。
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质地坚硬,耐久性强。
为了保证木材的耐久性,古代工匠们还采用了特殊的防腐处理技术。
尽管历经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应县木塔依然屹立不倒,这充分证明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和建筑材料选择的精准。
应县木塔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
它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塔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佛教文物,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盛行和发展。
同时,木塔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体现了辽代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从塔身上精美的壁画、雕刻,到塔内的佛像造型和布局,都展现了辽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座木塔的建造过程也是一个传奇。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建造这样一座高大而复杂的木结构建筑,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然而,古代工匠们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精湛技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杰作。
他们的精神和创造力,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应县木塔的存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文化史、宗教史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古建趣谈:释迦塔——全球最高木塔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
01·释迦塔释迦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从山门观释迦塔)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释迦塔剖面图)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五明四暗,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塔内佛像)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
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整座塔中,释迦牟尼佛最为重要,木塔因此得名释迦塔。
02·百尺莲开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480朵,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堪称“斗栱博物馆”。
(释迦塔夜景)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斗栱细节)当大风、地震来临时,斗栱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可以吸收动能,保护主体结构不受侵害。
(百尺莲开)从下向上仰望,一朵朵斗栱宛如一簇簇盛开的莲花,在塔身上熠熠生辉,古人称之为——“百尺莲开”。
03·难产30年2020年10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长文《千年国宝扭曲变形倾斜,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别让'病歪歪'的应县木塔在议而不决中倒掉》90年代初,木塔的修缮保护工作提上日程。
千年古韵—应县释迦木塔塔,这一建筑形式,自古以来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其渊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印度。
在那里,它被称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们圆寂后的安息之所。
随着佛教的东传,窣堵坡这一建筑艺术也在东方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演变出了极具东方韵味的“木塔”建筑。
而在中国的山西朔州应县,便矗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它不仅是应县的象征,更是世界木塔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
山西,这片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化璀璨之地,仿佛一座活生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
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古迹遍布,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而应县木塔,便是这些古迹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古老与高耸,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释迦塔,这座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不仅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定,更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自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始建以来,释迦塔已屹立近千年,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
塔身无钉无铆,全凭纯木质结构搭建而成,高达67.31米,底层直径达30.27米,平面呈八角形,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释迦塔的建筑技艺之精湛,堪称一绝。
它完全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全塔斗拱法多达54种,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这些斗拱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功能卓著,有的将梁、坊、柱巧妙地结成一个整体,使得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塔身的稳定性,还赋予了释迦塔超凡的避震能力。
据史书记载,释迦塔曾多次经历地震的考验,其中烈度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之多,但塔身依然完好无损,足见其建筑技艺之高超。
从外观上看,释迦塔似乎只有五层六檐,但实际上它却是九层之塔。
在各层之间,巧妙地设置了暗层,使得塔身更加厚重而富有层次感。
塔内每层都装有木质楼塔,第二层以上更是设计有平座栏杆,人们可以沿着木质楼梯攀登至塔顶,俯瞰四周美景。
在各层塔内,还塑有形态各异的佛像,第一层更是供奉着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内槽墙壁上则绘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则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结构造型及特点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构塔式建筑。
塔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67.31米。
顶层为八角攒尖顶,刹高9.91米。
木塔雄伟壮观,瑰丽精巧,体态和谐,雍容大方,在艺术构图上有着相当严密的几何关系,迷宫一样的木构架将结构机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从今人的眼光看,也具超群的魅力宫寺院整个中轴在线由南往北依次爲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
寺院前部东西两侧还有钟楼和鼓楼,后有东西配殿、厢房。
佛宫寺内除释迦塔爲辽代原物外,其余皆爲明清建筑。
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
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
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
在观感上呈现出神圣庄严之美,就建筑技艺上,所有讲述中国建筑史的论著几乎都会以大篇幅来介绍应县木塔,已然成为中国塔刹建筑代表。
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的梁用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内外槽框架,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
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世人称爲“斗拱博物馆”。
因此,应县木塔被古人誉爲“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一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廊。
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游人可拾级而上。
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廊,供游人凭眺。
目前因为考量到木塔年代久远,为维护木塔完整性,只开放游客参观至二层。
塔内各明层内都有塑像,共计26尊。
其中一层回廊内佛坛上有一座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保存完好。
塑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
门洞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天王、金刚及佛门弟子等壁画。
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层内槽门额壁板上的三个女供养人,人物体态匀称,面容丰满,神情安详,衣著华丽。
据有关专家考证,他们是倡建木塔的三位皇后,从左至右依次爲;仁懿皇后萧挞里(小说里的萧太后)、宣懿皇后萧观音、钦爱皇后萧耨斤。
古往今来,观瞻应县木塔是一大乐事,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佛门弟子尽兴游览之余爲木塔挥毫泼墨,留下赞美绝句,塔上因此存下51面珍贵牌匾,其中明成祖朱棣题的“竣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笔画苍劲凝重、神韵连贯、婉媚娟秀,爲绝代珍品。
我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库。
其中的佛宫寺释迦塔作为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今天,我将带您一起深入探讨我国国家博物馆佛宫寺释迦塔的介绍,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一历史古迹的魅力。
1. 历史渊源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652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
它始建于唐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其母亲窦氏而建立的。
释迦塔原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市中心,是大雁塔之前的一个更古老的佛塔,被誉为“大雁塔之母”。
2. 建筑风格佛宫寺释迦塔采用了传统的我国古代塔式建筑风格,外型呈方形,共7层,高60.38米。
塔身以砖砌而成,结构严谨,宏伟壮观。
在塔的每个角落,都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展现出当时的建筑工艺和雕刻艺术。
3. 藏品珍宝佛宫寺释迦塔内部收藏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文献,包括经典佛像、佛教经典、碑刻、书画等。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现了唐代的佛教艺术风格,还为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4. 文化价值佛宫寺释迦塔以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它见证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是中外交流、文化交融的见证者。
通过对佛宫寺释迦塔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以及佛教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回顾佛宫寺释迦塔作为我国国家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部藏品丰富多彩,展现了古代工艺和艺术的精湛技艺。
通过对其的揭示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文化传承和建筑艺术,为我们解读古代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佛宫寺释迦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见证了我国古代文明的丰碑。
它的珍贵文物和深厚历史内涵,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古代我国的宗教、文化和艺术。
这种文物的保存和传承,对于我们理解和珍惜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我国国家博物馆佛宫寺释迦塔的介绍,从历史渊源、建筑风格、藏品珍宝,到文化价值和个人观点,希望能为您呈现一幅全面、深刻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