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水稻病害
- 格式:ppt
- 大小:13.49 MB
- 文档页数:101
《植物病理学》水稻病害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本章内容第一节稻瘟病(附稻胡麻斑病)第二节水稻纹枯病第三节水稻白叶枯病第四节稻曲病第五节水稻条纹叶枯病第六节水稻恶苗病植物病理学2前言•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粮食作物。
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很多,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
•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报道的有近百种。
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在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并造成重要经济损失的病害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最大,流行频率最高,危害程度最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
植物病理学3第一节稻瘟病一、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可发生。
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
植物病理学41、叶瘟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
病斑类型可因气象因素和品种感病程度等而异。
植物病理学5“三部一线”中毒部:病斑呈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坏死部:病斑内圈为褐色;崩溃部:中央呈灰白色,叶细胞完全被破坏;坏死线: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呈褐色线条状。
(1) 慢性型:典型病斑。
天气潮湿时,多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植物病理学6(2) 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两面都能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
•多在品种感病、适温高湿及氮肥偏多的情况下出现。
•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该病流行的预兆。
•当天气转晴、植物抗性增强或经施用药剂后,急性型病斑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植物病理学8急性型(3) 白点型•病斑呈白色近圆形小斑点。
此类病斑多在显症时遇不利条件时发生。
•如果条件适宜,可发展成为急性型病斑,如果条件继续不适,则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植物病理学10(4) 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之间,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无霉层。
植物病理学11植物病理学12褐点型白点型2、叶枕瘟•叶耳、叶舌、叶环发病的总称。
一、水稻病害(一)稻瘟病稻瘟病属真菌病害,俗称火风、扭颈、巴茅花、火烧瘟,是影响我市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以发生。
水稻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病,秧苗期发生的称苗瘟,水稻叶片得病称叶瘟,稻穗颈部发病称为穗颈瘟,谷粒发病称为谷粒瘟,穗子上的小枝梗发病称为枝梗瘟,稻节上发病称为节瘟,叶枕发病称为叶枕瘟。
其中,穗颈瘟和节瘟对产量影响最大,造成白穗,大面积减产失收,病重田块颗粒无收。
1、病害识别及发生特点:(1)苗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前,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水浸状)斑点,病苗灰黑色,卷缩枯死。
(2)叶瘟:在大田期,叶片上产生梭形的病斑,病斑褐色,中央灰白色,外围有一圈黄色,病斑两端有一条褐色坏死线。
在温度20℃左右,湿度比较大时,叶片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淡绿色的病斑,称为急性病斑,说明叶瘟马上就要大发生了。
(3)穗颈瘟:在抽穗期发生,稻穗的颈部变成灰黑色,使水稻形成白穗(不勾头),或者谷粒不饱满。
(4)节瘟:主要发生于抽穗期,水稻的稻节变黑,容易折断,使水稻形成白穗或秕谷,一株水稻上可以有2-3个节同时受害。
(5)谷粒瘟:谷粒上产生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
稻瘟病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草上越冬,是来年发生病害的主要来源,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差别比较明显。
稻瘟病在冷凉的山区、低凹的狭谷、雾露重的地区容易发生,特别是温暖多雨潮湿的气候、偏施氮肥的稻田、冷水深灌的田块,发生较重。
如果在水稻孕穗抽穗期遇秋风天气(平均温度在20℃以下持续3天以上),穗颈瘟和节瘟会大发生。
2、防治方法:对稻瘟病必须进行综合防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不能错漏一个环节,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1)选用抗病品种。
听取农业部门意见,选用比较抗病的杂交水稻品种,要进行品种轮换,不能多年种植同一个品种。
(2)处理病稻草和病谷。
水稻收割后,要及时将田间的病稻草清理干净,带出田间垫圈和堆肥,必须在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病稻草不能堆放于田间,不能用来捆秧。
水稻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由于气候、土壤、病原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稻容易受到各类病害的侵袭。
正确了解水稻病害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保护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病害的发生规律水稻病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病原菌和寄主植株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及其发生规律。
1.水稻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由稻瘟菌引起。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稻瘟菌易于繁殖传播。
此外,水稻作物的抗病性差、种植密度过大等也是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水稻纹枯病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多发生在气温较低的气候条件下。
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以及水稻植株的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纹枯病的发生。
此外,水稻的种植密度过大也是纹枯病易发的因素之一。
3.水稻纹枯病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多发生在气温较低的气候条件下。
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以及水稻植株的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纹枯病的发生。
此外,水稻的种植密度过大也是纹枯病易发的因素之一。
二、水稻病害的防治技术为了控制水稻病害的发生,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农民和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防治技术。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技术。
1.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预防水稻病害的基础。
包括合理施肥、适时灌溉、合理调控田间水位等。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植株的免疫力,抵御病原菌的入侵。
适时灌溉可以降低水稻受到病原菌侵袭的可能性。
合理调控田间水位可以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2.良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的水稻良种是有效预防水稻病害的重要手段。
良种选择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以及病害发生的历史数据进行综合考虑。
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水稻病害防治手段。
适当使用杀菌剂可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
但化学防治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 病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其中一些较为常见的病害包括以下几种:1.1 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水稻病害,主要在水稻的抽穗期和灌浆期出现。
其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白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倒伏和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 使用抗病优良品种- 采用清田休作、轮作等对土壤进行管理- 进行病害防治药物的喷洒1.2 稻瘟病稻瘟病是由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在水稻的穗期和灌浆期发生。
其症状包括叶片出现灰色至黑褐色的病斑,叶片逐渐枯黄干枯,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使用合适的肥料管理和灌溉方式,保持水稻生长均衡- 定期进行病害防治药物的喷洒1.3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纹枯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生长初期发生。
其症状包括叶片出现纵向黄化和白化的条纹,叶片逐渐干枯和脱落,严重影响水稻生长。
防治方法包括:- 使用健康种子- 定期监测田间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携带者- 做好防治药物的喷洒,保护水稻生长2. 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水稻生长过程中还常常遭受各种虫害的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2.1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生长期间最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为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螟虫会啃食稻株的叶片、穗和幼苗,严重时可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 采用灯光诱捕技术,将虫害聚集在一定区域- 使用生物防治剂,如花蛉蜂等天敌- 定期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2.2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钻入水稻叶鞘内吸食植株汁液的害虫,其口器还会注入有毒物质导致植株受害。
稻飞虱繁殖能力强,危害范围广,会导致水稻叶片泛黄、干枯和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 使用抗虫优良品种- 采用田间杂草清除、轮作等措施,减少虫害栖息地- 喷洒虫害药物进行防治,但需注意不要过量使用2.3 水稻稻蝗水稻稻蝗是一种有翅昆虫,以植物的嫩叶为食,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几乎完全被啃食。
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我国水稻病害有100多种,我国正式记载的就有70多种,包括真菌性病害50多种,细菌性病害6种,病毒及支原体病害6种,线虫病害4种。
其中常见的为害较大的病害约有36种。
水稻真菌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胡麻斑病、恶苗病、烂秧病、谷枯病、叶黑粉病、叶鞘腐败病、菌核杆腐病、窄条斑病、稻粒黑粉病。
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基腐病。
病毒病:矮缩病、东格鲁病毒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
支原体病害:水稻橙叶病、水稻黄萎病。
水稻线虫病害:水稻茎体线虫病、干尖线虫病、根结线虫病。
一、稻瘟病1637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稻瘟病的记载。
随后在日本(1704)、意大利(1839)等国家作过描述或记载。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泛。
世界上几乎所有种植水稻的国家都有记录。
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
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甚至绝收。
(一)症状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
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危害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
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植株矮缩,新叶难以生长,抽穗艰难。
抽穗期穗颈瘟发生严重时,导致大量白穗或瘪粒。
1、苗瘟:发生在3叶期前,芽、芽鞘水渍状,病叶基部变褐,严重时枯死。
2、叶瘟:在3叶期至穗期,以秧苗分蘖期至拔节为盛期。
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大小、形状和色泽表现不同,主要分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
1)慢性型:典型症状,病斑梭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中毒部),内圈为褐色(坏死部),中央灰白色(崩溃部),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
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
“三部一线”为慢性病斑的主要特征。
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叶片两面都能产生灰白色霉层。
多为感病品种、环境条件特别合适、或氮肥过多情况下产生。
水稻病害全解(建议收藏)水稻病害的特点和防治措施大全水稻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病害、虫害以及草害便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危害不仅导致产量损失,而且降低稻米品质。
近期,有读者朋友留言询问水稻常见病害的问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水稻病害的特点和防治措施!01水稻纹枯病叶鞘染病初期症状叶鞘染病后期症状叶片染病症状穗颈染病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
叶鞘染病初期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边缘暗褐,中部呈灰白色半透明状,潮湿时为灰绿色。
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
茎秆染病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
穗颈染病初为湿润状青黑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形成菌核。
防治方法1选种抗病品种;打捞菌核,减少菌源;科学管水,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合理施肥,贯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灵活追肥”的原则,增强植株长势;合理密植,增加通透性。
2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可选用下列药剂:苯甲·丙环唑、氟环唑或已唑醇。
3孕穗期丛发病率达10%、病情仍有发展时,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400~3000倍液再喷药1次。
2稻瘟病稻瘟病叶片症状稻瘟病茎节症状稻瘟病穗颈症状稻瘟病谷粒症状危害特征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病苗黄褐色枯死。
叶瘟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有黄晕、有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急性型病斑,一般感病品种上发生,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期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整个节变黑坏死、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
水稻病害⏹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l/4,年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
⏹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地影响着水稻生产。
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全国平均每年因各种稻病造成稻谷减产达200亿kg,如果不进行防治,减产可达300亿kg。
⏹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
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的三大病害。
一 、稻瘟病 Rice blast*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
流行年份一般减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10%-20%10%-20%,严重的达,严重的达,严重的达40%-50%40%-50%40%-50%。
1、症状 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1)苗瘟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
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 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
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
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普通型(慢性型)(慢性型)为最常见的症状。
病班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称中毒部;内圈为褐色,称坏死部;中央呈灰白色,称崩溃部。
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
此“三部一线”是其主要特征,也称典型病斑。
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层。
急性型病斑 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
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近圆形小白白点型病斑 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近圆形小白斑。
如果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
(3)节稻瘟多在抽穗后发生。
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