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诗经·秦风》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加强诵读,通过把握语气、语调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诗经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体会诗经对我国 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战争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
霍去病——“少年战神,封狼居胥”
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 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表现战士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表现出了豪迈的军威
诵读感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表现出战士们积极响应、齐心备战的情景
诵读感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C(应是“小雅”的大部和“大雅”的小部)
“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名作动,穿战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助词 起兵
共同对敌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名作动,穿贴身衣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一起准备,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