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6 MB
- 文档页数:20
爱的奉献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说课,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一首歌曲《爱的奉献》的课堂设计及其分析。
我把本次说课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分别为:一、分析教材《爱的奉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
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所以应该在情感方面引导他们的性情,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志向、鼓励他们的斗志。
三、教法说明: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和学习压力下,加之社会中不免会有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外界因素,如:网络中的不健康网站,一些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等慢慢侵蚀着原本善良的心,在音乐课上如能让学生体会各种爱,如母爱、父爱、关爱、以及学习一些传扬的奉献的事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以德育教育学生,拥有一颗真、善、美、乐于助人的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对于现如今的学生要比“棍棒教育”“填鸭教育”要来的快,来的巧。
最后让学生真正理解“爱”会使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为之改变,从而更加激励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学习,是为了父母和关爱他的人而学习,为了改变社会而学习。
本次课中分为三大版块。
一、感动:爱的奉献。
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四、感恩爱的奉献。
分别围绕歌曲《你走了吗》(写给闫阿红的歌)《爱的奉献》、舞蹈《千手观音《歌曲感恩的心》为教授内容,突出“爱心奉献”的主题,通过听,唱,讲,练,做手语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关心,爱护身边的人和残障人士,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知识素养。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爱的奉献》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歌曲,选自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并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音乐术语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并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歌曲中的一些音乐术语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讲解法:老师对歌曲中的音乐术语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4.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和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音乐术语和技巧的讲解等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钢琴:用于伴奏和教学示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讲解或播放一些关于爱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爱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并播放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弹奏钢琴伴奏,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
4.巩固(5分钟)老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
5.拓展(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讲解歌曲中的音乐术语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习作目标】⒈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⒉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⒊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一、话题探讨1、导入(多媒体)卢刚枪杀案。
1991年11月1日,一名刚刚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1位副校长和1位同样来自北京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
惨剧发生之后,当地的许多人开始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
然而,就在副校长安·柯莱瑞女士遇难之后的第三天,她的兄弟们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信件:我们刚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
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
我们一家人从远方来到爱荷华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了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
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也十分悲痛和震惊。
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
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
在这痛苦时刻,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
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
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安也会希望是这样的。
安·柯莱瑞出生在中国上海,父母是美国传教士。
这段经历使她尤其喜爱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她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会丧生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枪口之下。
然而,安的惨死并没有动摇亲人们的信仰,并没有让他们以仇恨来取代爱。
他们向杀害亲人的凶手的家人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此后,一项以“安·柯莱瑞”命名的奖学金在爱荷华大学建立起来了,前后三名获奖者都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安·柯莱瑞的兄弟们的这封信件,应当被收入我们的中学课本中。
它启示我们,爱的力量是何等的伟大,爱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