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活动程序与统计技术方法培训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112
QC小组活动程序与方法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是在一个组织中为了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成立的一个小组。
该小组负责监督、评估和改进工作流程,确保公司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
以下是一个QC小组活动的程序和方法的建议:1.成立QC小组:-选择有相关背景和技能的成员,例如质量控制专家或质量保证经理。
-确定小组的任务和目标,例如改进工作流程、监测产品或服务质量等。
-指定一个负责人,他/她将负责协调小组的工作。
2.分析工作流程:-制定并审核当前的工作流程,了解其中的弱点和潜在问题。
-识别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风险。
-收集来自员工和客户的反馈和建议,以了解他们对工作流程的看法和建议。
3.制定质量标准:-根据业界最佳实践和法规要求,制定适用于工作流程的质量标准。
-确定适当的测量指标和评估方法,以便检查工作流程是否符合标准。
4.执行监测和评估:-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作流程中没有存在问题和质量偏差。
-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如控制图和统计分析等,来监测关键过程和变量。
-建立一个反馈机制,让员工能够报告发现的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5.实施改进措施:-根据质量检查和评估的结果,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和问题。
-制定改进计划和时间表,并将其与相关人员共享和沟通。
-鼓励员工参与改进活动,并提供培训和支持。
6.评估改进效果:-定期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和成果,与原始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
-收集客户的反馈和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改进措施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持续提高工作流程的质量。
7.建立沟通渠道:-建立一个定期的沟通渠道,以便小组成员之间和与其他部门之间可以有效地交流和分享信息。
-定期组织会议和培训,以使小组成员保持对工作流程的了解和参与。
QC小组活动的关键是持续改进和团队合作。
通过分析和评估工作流程,制定质量标准,并实施改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1、做好发表前的准备工作:图片、实物、“预演”;2、发表人必须是小组活动骨干,以讲为主;3、发表完毕,应礼貌、简洁、恰当地回答提问;4、发表用“道具”应朴实、清晰、简单、实用。
29五、创新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表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配分得分1选题1、有无创新含义;2、理由是否充分、具体;3、目标有无挑战性、量化。
13~202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1、方案提出是否充分、广泛;2、是否科学评价并选择最佳方案;3、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20~303对策与实施1、按“5W1H ”制订对策表;2、逐条实施,结果有交待;3、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13~204确认效果1、是否达到目标;2、经济效益计算实事求是;3、成果的巩固与推广。
8~155发表1、资料系统、连贯;2、以图表为主、易懂;3、发表以讲为主,回答问题简要。
6~106特点1、课题具体、务实;2、充分体现小组成员的创造性。
0~537举例:有5个数据分别是3,5,2,3,44.3517543253==++++=x =x ~3(5,4,3,3,2)R = 5-2 = 35、两类错误和风险第Ⅰ类错误:“弃真”,其风险率a 第Ⅱ类错误:“取伪”,其风险率b()()()()()[]3.142.54.344.334.324.354.33151222222==-+-+-+-+--=s 14.13.1»=s 41表1、按操作者分层操作者漏油不漏油漏油率(%)王师傅61332李师傅3925张师傅10953共计193138表2、按生产厂家分层供应厂漏油不漏油漏油率(%)A 厂91439B 厂101737共计193138例:某装配厂的气缸体与气缸盖之间经常漏油。
对50套产品进行调查后发现两种情况:(1)三个操作者在涂粘结剂时,操作方法不同;(2)所使用的气缸垫是由两个制造厂提供的。
于是对漏油问题进行分层分析:①按操作者分层,如表1所示;②按气缸垫生产厂家分层,如表2所示:49“-”表示不考虑n 23456789101112A 2 1.880 1.023 0.729 0.577 0.483 0.419 0.373 0.337 0.308 0.2850.266A 3 2.659 1.954 1.628 1.427 1.287 1.182 1.099 1.032 0.975 0.9270.886D 4 3.267 2.575 2.282 2.115 2.004 1.924 1.864 1.816 1.777 1.744 1.717D 3-----0.076 0.136 0.184 0.223 0.2560.283B 4 3.267 2.568 2.266 2.089 1.970 1.882 1.815 1.761 1.716 1.679 1.646B 3----0.030 0.118 0.185 0.239 0.284 0.3210.354E 22.6591.7721.4571.2901.1341.1091.0541.0100.957附表:控制图用系数表81(3)设计试验方案: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见表。
QC小组活动程序及常用统计方法2020年10月19日厦门第一部分引言0.1 总则为指导组织员工遵循科学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方法,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特制定本标准。
质量管理小组是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形式。
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升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
资料性附录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运用统计方法及现场评审、成果评审提供参考。
附录A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汇总表,附录B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表。
0.2 基本原则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 全员参与组织内的全体员工自愿加入、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 持续改进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质量管理小组应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
c) 遵循PDCA循环为持续、有效地开展活动并实现目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置(Act,A)程序(简称PDCA循环),开展活动。
d) 基于客观事实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过程应基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与决策。
e) 应用统计方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应适宜、正确地应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验证,并作出结论。
基本原则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体现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基本原则示意图【要点解读】1、总则主要明确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QC小组科学有效地开展活动。
(评委和推进者均应对标准的要求知晓、明确)。
2、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开展QC小组活动不针对特定部门和人群;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其中。
2)“持续改进”:改进、创新无止境,小组活动应持续不断进行。
3)“遵循PDCA”,4)基于客观事实,5)应用统计方法这三条基本原则是提高QC小组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遵循的:PDCA是QC 小组活动的逻辑过程,可使活动少走弯路;事实与数据是QC小组活动决策的可靠依据,可使活动摆脱经验的束缚;统计方法是小组对活动中收集的事实与数据进行科学整理、分析和判断的有效手段。
质量改进的方法、工具和技术一、质量改进的概念: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利益,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
二、理解概念需明确的几点内容:①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活动来实现:企业在进行管理活动的时候,做为管理人员首先应有这样一种意识,就是每一个过程都可以以更少的浪费和资源消耗来获得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因此,这种认知之下,就应当不断的寻求改进的机会,而不是等待问题出现才去寻找机会。
②质量改进是一项持续的活动,也就是强调“不断改进”,目的就是使过程获得更好的效果和更好的效率。
这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总的说来,质量改进的目标就是减少质量损失,也可以说是用最少的钱做更多的事。
明确以上这两点,大家就不难看出质量改进的意义:即通过不断的质量改进,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反映到生产,就可使不合格品减少,产量增大,返工率低;另一方面也可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合理的使用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
反映到人员素质方面,就可培养人不断进取、改革的精神,并成为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明白了质量改进的概念及其意义,开始进入教材的主题:质量改进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三、质量改进的方法、工具和技术1、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这是质量改进和其他管理工作必须经过的4个阶段。
这4个阶段不断的循环下去,就称之为PDCA维持PDCA循环示意图2、PDCA四个阶段的基本工作内容:①P(计划)阶段: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目的,通过分析诊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这一阶段的工作也细化成以下的四个工作程序来完成:a、分析现场,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主要质量问题,对于质量问题要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
b、诊断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c、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QC小组活动培训目录Q C小组相关知识010302问题解决型Q C小组活动创新型Q C小组活动一、QC小组相关知识QC小组的概念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小组。
1、QC小组人员: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
2、QC小组活动范围:围绕企业的经营策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
3、QC小组活动目的: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
4、QC小组活动手段: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QC小组的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愿参加。
2、广泛的群众性----人人都可以参加。
3、高度的民主性----民主活动。
4、严密的科学性----P、D、C、A程序,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逻辑思维模式、用数据资料说话对QC小组成员的基本要求1、质量意识: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促进质量进步的关键。
2、问题意识:能发现问题。
3、改进意识:不满足现状,勇于探索,挑战自我、提高自我。
4、参与意识:重在参与,能够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参与到新生事物中去。
对QC小组成员的基本要求QC小组组长职责:1、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
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活动。
3、做好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对QC小组组长的要求:1、是质量改进的热心人。
2、业务知识较丰富。
3、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对QC小组成员的基本要求对QC小组组员的要求:1、按时参加活动,充分发挥特长。
2、完成分配任务,热爱质量改进。
3、不满足于现状,随时提出课题。
4、小组人数 - 3至10人为宜。
QC小组的组建程序1、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小组由生产现场班组产生,报主管部门审核。
特点:小组活动力所能及,成员积极性、主动性高。
2、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由主管部门提出组长人选,按需确定小组成员。
特点:课题难度较大,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人力、物力、财力易得到保证。
3、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上级推荐,下级讨论,上下协商组建小组。
QC活动培训知识整理排列图: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次要排列而采取的一种图表。
原理: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排列图数据应大于50个,分类项目一般在4~6项之间。
排列图主要用于现状调查中找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最多找两项,再多就体现不出“关键的少数”)→次要问题→一般问题排列图“绘图时间”和“绘图人”必须有,最后要写上时间和结论,其时间应写为最初始画图的时间,而不是最后整理成果时的制图时间。
(哪怕是最初画的图一直在改动,其时间也应该是最初时间)结论是由图得出的结果,而不是原理。
饼分图:也叫圆形图。
它是把数据的构成按比例用圆的扇形面积来表示的图形。
画饼分图所用的表格只能填入有效数据,如累计次数等这些计算过程不能画在表格中,饼图不能反应累计。
现状调查时,用排列图和饼分图找主要问题都可以,但要注意:(1)分类项目大于等于四项的一定要用排列图找主要问题。
(2)分类项目少于四项的可用饼图分图找主要问题。
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
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收集到的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例:分层排列图(把每一个项目细化)表一、小组2002年10月—2003年1月#3炉负压表缺陷进行分析项目频数(项)累计频数(项)累计百分比(%)炉膛负压表缺陷48 48缺陷2 16 64缺陷3 8 72总计72或者为:项目频数(项)频数(项)百分比(%)炉膛负压表缺陷48 48缺陷2 16 16缺陷3 8 8总计72表二、对炉膛负压表缺陷具体细化分析项目频数(项)累计频数(项)累计百分比(%)缺陷1.132 32缺陷1.2 10 42缺陷1.3 6 48总计48 100依此方法细化。
因果图:也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鱼刺图等表示质量特性波动及其潜在(隐含)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有“人”、“机”、“料”、“法”、“环”、“测量”六大因素。
其得出的末端因素应可以直接采取对策。
使用中应该注意:(1)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标的研究,即一个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