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4.本词上、下片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上片借景抒情,词人登高望远,感受到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 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怀 念。 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答案】作者赞颂孙权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 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 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同时 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 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设问,一问一答,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流露出对 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懑。
【用典】“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 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的典故 用典。引用曹操高度评价孙权的话,希望南宋有像孙权一样的有志之士,表达了词
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 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 原地区的怀念。
二问 千古兴亡多少事? 二答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 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 表达了词人对兴亡 之事的感慨。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 乡 子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