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1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数据表示与运算
二进制数系统
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反码、补码
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逻辑运算3.计算机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指令系统
控制器
运算器
存储器
内存
外存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4.计算机指令系统
指令格式
指令分类: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控制转移指令等
指令执行过程
5.存储系统
存储器层次结构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主存储器(内存)
辅助存储器(外存)
虚拟存储器
6.I/O系统
I/O设备的分类
I/O接口与总线
I/O控制方式:轮询、中断、直接内存访问(DMA)等
I/O设备管理
7.计算机性能评价与优化
计算机性能指标
影响计算机性能的因素
计算机性能优化方法
8.计算机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哈佛体系结构
VonNeumann和Harvard体系结构的比较与优缺点9.多处理器系统与并行计算
多处理器系统的基本概念
多处理器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与技术
多处理器与并行计算的应用实例。
【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
A.数据总线 B.数据选择器 C.累加寄存器 D.算术逻辑运算部件答案:D2.存储器主要用来。
A.存放程序 B.存放数据 C.存放微程序 D.存放程序和数据答案:D3.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是的功能。
A.操作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语言处理程序 D.用户程序答案:C4.电子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及主存储器合称为______。
A.CPU B.ALU C.主机 D.UP 答案:C5.输入、输出装置以及外接的辅助存储器称为______。
A.操作系统 B.存储器C.主机 D.外围设备答案:D6.下列______属于应用软件。
A.操作系统 B.编译程序C.连接程序 D.文本处理答案:D7.冯·诺伊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______。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C.堆栈操作;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答案:B8.计算机硬件能直接执行的只能是。
A.符号语言 B.机器语言 C.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答案:B 9.由0、1代码组成的语言称为______。
A.汇编语言 B.人工语言 C.机器语言 D.高级语言答案:C10.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称为______。
A.ALU B.UP C.CPU D.CAD 答案:C11.计算机操作的最小单位时间是______。
A.时钟周期;B.指令周期;C.CPU周期;D.中断周期。
答案:A12.存储字长是指______。
A.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B.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位数;C.存储单元的个数;D.机器指令的位数。
答案:B13.存储单元是指______ 。
A.存放一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B.存放一个存储字的所有存储元集合;C.存放一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储元集合;D.存放一条指令的存储元集合。
答案:B 14.32位的个人计算机,一个字节由______位组成。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电子(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是数学式)通用(计算机本身功能多样)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构成计算机的所有实体部件的组合)和计算机软件(一系列按照待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组成。
3.硬件指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外围设备等组成的实际装置,硬件的作用是完成每条指令规定的功能。
指令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小的功能单位,指令是指示计算机硬件执行某种运算,处理功能的命令。
4.软件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编写的各种系统的和用户的程序,程序由一个序列的计算机指令组成。
指令是用于设计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5.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数字逻辑层,微体系结构层(这两层是硬件部分),指令系统层(处在硬件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层,汇编语言层,高级语言层(这三层是软件部分)。
6.运算器(ALU,算术逻辑单元)(1)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2)在计算机中参与运算的数是二进制的(3)运算器的长度一般是8,16,32或64位。
7.存储器(1)存储单元:在存储器中保存一个n位二进制数的n个触发器,组成一个存储单元。
(2)存储器地址: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的编号称为地址。
(3)内存储器(ROM,RAM)8.信息单位(1)位(bit,简写b)数字计算机信息单位;包含1位二进制(0或1)(2)字节(Byte,简写B)由8位二进制信息组成(3)字(Word)计算机一次所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至少一个字节,通常把组成一个字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9.存储器的分类(1)按照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主存储器,寄存器,闪速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等)10.主存储器(主存)通常采用半导体存储器(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PU可读写,断电时内容被消除(2)只读存储器(ROM)CPU只能读写,断电后可保留其数据,存储在ROM中的软件常被称为固件。
11.寄存器(CPU内部的一组特殊存储单元)(1)读写速度比主存快的多,通常被用于使用最为频繁的数据项,以避免多次访问主存,减少主存访问可大大加快计算机速度。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即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如主机、外设等。
软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由人们事先编制成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信息组成,用来充分发挥硬件功能,提高机器工作效率,便于人们使用机器,指挥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工作的程序、资料、数据集合。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1.2 如何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解:(1)第一级:实际机器M1 (机器语言机器),机器语言程序直接在M1上执行;(2)第二级:虚拟机器M2(汇编语言机器),将汇编语言程序先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再在M1-上执行;(3)第三级:虚拟机器M3(高级语言机器),将高级语言程序先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再在M2、M1(或直接到M1)上执行;(4)第零级:微程序机器M0(微指令系统),由硬件直接执行微指令。
(5)实际上,实际机器M1和虚拟机器M2之间还有一级虚拟机,它是由操作系统软件构成,该级虚拟机用机器语言解释操作系统。
(6)虚拟机器M3还可以向上延伸,构成应用语言虚拟系统。
1.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联系。
解:机器语言由0、1代码组成,是机器能识别的一种语言。
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时要求程序员对他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及其指令系统十分熟悉,编写程序难度很大,操作过程也极易出错。
汇编语言是符号式的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它由一些特殊的符号表示指令。
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汇编语言程序必须先被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被机器接受并自动运行。
汇编语言的每一条语句都与机器语言的某一条语句(0、1代码)一一对应。
高级语言是面向用户的语言,与具体的计算机指令系统无关、对问题的描述更接近于人们习惯,且易于掌握和书写。
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程序员完全不必了解、掌握实际机器M1的机型、内部的具体组成及其指令系统,只要掌握这类高级语言的语法和语义,便可直接用这种高级语言来编程,给程序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1254计算机组成原理(一)计算机组成原理1. 什么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它涉及到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内存: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和数据的输入输出。
•总线:连接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经过的所有阶段的时间。
•指令流水线:将多个指令在不同阶段同时执行,以提高CPU的效率。
•指令集体系结构:描述了计算机所能执行的指令集合和指令的格式。
•冯·诺依曼结构: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并通过总线传输。
4. CP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控制单元(CU):从内存中取指令并解码,控制各个部件的工作。
•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寄存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中间结果。
5.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寄存器:位于CPU内部,速度最快但容量最小。
•高速缓存存储器(Cache):位于CPU和主存储器之间,以提供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
•主存储器(RAM):存储程序和数据,速度较快但容量较小。
•辅助存储器(硬盘、光盘等):容量较大但速度较慢。
6. 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格式。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人类可识别的格式。
7. 总线的作用和分类•总线的作用: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地址总线(Address Bus):传输内存地址。
•数据总线(Data Bus):传输数据。
•控制总线(Control Bus):传输控制信号。
8.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主频和时钟周期:主频表示CPU的工作速度,时钟周期是主频的倒数。
•MIPS和FLOPS:MIPS表示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数,FLOPS表示每秒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
单元1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其功能;计算机的分类;微处理器(2)了解CPU的结构;指令与指令系统;指令的执行过程;CPU的性能指标(3)了解PC机的主板、芯片组与BIOS;Cache存储器与主存储器(4)了解PC机I/0操作的原理;I/O总线与I/O接口(5)了解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的功能、分类、性能指标及基本工作原理学习知识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其功能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它们通过系统总线互相连接。
(1)输入设备①输入设备的概念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统称为“输入设备”。
②输入设备的分类输入设备有多种。
例如数字和文字输入设备(键盘、写字板等),位置和命令输入设备(鼠标器、触摸屏等),图形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声音输入设备(麦克风、MIDI 演奏器等),视频输入设备(摄像机),温度、压力输入设备(温度、压力传感器)等。
(2)中央处理器能高速执行指令,完成二进制数据的算术或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操作的部件被称为处理器。
现代计算机中一般包含有多个(微)处理器,它们各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用于执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处理器称为CPU,CPU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部件。
过去,个人计算机通常只有1个CPU;现在,大部分PC机虽然仍只有1个CPU芯片,但其内部却包含有2个、4个或6个CPU(内核),目的是提高系统性能。
(3)内存储器①内存储器的概念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
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②内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内存的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 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如何区分答:存储器有代码段和数据段的分,不是存在一个区域。
CPU通过代码段寄存器、堆栈段寄存器、数据段寄存器、附加段寄存器对存储器进行管理。
计算机区分指令和数据有以下2种方法:通过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指令和数据,即在取指令阶段(或取指微程序)取出的为指令,在执行指令阶段(或相应微程序)取出的即为数据。
通过地址来源区分,由PC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的取出的是指令,由指令地址码部分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的取出的是操作数。
2. 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
(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
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①从机器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粗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硬件三个层次。
•②从程序设计员和机器硬件设计者的角度来说,细分为:高级语言虚拟机、汇编语言虚拟机、操作系统虚拟机、机器语言机器、微程序机器。
4. 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机理等。
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①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五大部分组成。
②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两者形式上没有差别。
③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按地址访问。
④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指定操作性质,地址码指定操作数地址。
⑤采用“存储程序控制”方式进行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主要涉及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背景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在计算机产生之前,人们使用机械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并且需要手动操作进行算术运算。
而计算机的诞生改变了这种情况,计算机可以自动执行计算任务,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精确度。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而软件则是安装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通过执行软件中的指令来完成各种任务。
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计算机中,数值以二进制形式表示,并且利用电子开关来表示0和1。
这种二进制形式的计算和存储使得计算机系统更加高效和可靠。
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传输是通过电路连接实现的。
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进行传输。
数据总线负责传输数据,控制总线负责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工作,地址总线用于指定存储器或者设备的地址。
计算机也需要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内存是计算机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它被划分为多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数据或者指令。
计算机还需要外部存储器来存储大量的数据,例如硬盘和光盘等。
计算机的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令集架构定义了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的指令和寄存器,以及指令的执行方式。
目前常用的指令集架构包括x86、ARM和MIPS 等。
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单指令周期工作方式和多指令周期工作方式。
单指令周期工作方式意味着计算机每个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执行。
而多指令周期工作方式则允许计算机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多个指令。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方式。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非常重要。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真题1(附答案)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在采用DMA方式高速传输数据时,数据传送是通过计算机的()传输的。
(3分)A.控制总线B.专为DMA设的数据总线C.地址总线D.数据总线2.组成组合逻辑控制器的主要部件有()(3分)A.PC、IPB.PC、IRC.IR、IPD.AR、IP3.硬连线控制器中,使用()来区别指令不同的执行步骤。
(3分)A.节拍发生器B.程序计数器C.指令寄存器D.控制信号形成部件4.存取周期是指。
(3分)A.存储器的写入时间B.存储器的读出时间C.存储器进行一次读操作和一次写操作之间所需要的最短时间D.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要的全部时间5.将RAM芯片的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分别接在一起,而将片选信号线单独连接,其目的是()。
(3分)A.增加存储器字长B.增加存储单元数量C.提高存储器速度D.降低存储器的平均价格6.在定点二进制运算器中,加法运算一般通过来实现。
(3分)A.原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B.反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C.补码运算的十进制加法器D.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7.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3分)A.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B.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释执C.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D.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8.指令操作所需要的数据不可能来自()(3分)A.控制存储器B.指令本身C.寄存器D.内存储器9.堆栈寻址的原则是。
(3分)A.随意进出B.后进先出C.先进先出D.后进后出10.存取周期是指()。
(3分)A.存储器的写入时间B.存储器的读出时间C.存储器进行一次读操作和一次写操作之间所需要的最短D.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要的全部时间11.长度相同但格式不同的2种浮点数,假设前者阶码长、尾数短,后者阶码短、尾数长,其他规定均相同,则它们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为()。
1.l 解释下列名词摩尔定律:对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性能和价格等发展趋势的预测,其主要内容是:成集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主存: 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称为节拍周期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多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
字长:运算器一次运算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存储容量: 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信息的总量。
CPI:指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MIPS:用每秒钟执行完成的指令数量作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指标,该指标以每秒钟完成的百万指令数作为单位。
CPU时间:计算某个任务时CPU实际消耗的时间,也即CPU真正花费在某程序上的时间。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由多级构成,一般分成5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微程序设计级,机器语言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
基准测试程序:把应用程序中使用频度最高的那那些核心程序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
软/硬件功能的等价性:从逻辑功能的角度来看,硬件和软件在完成某项功能上是相同的,称为软/硬件功能是等价的,如浮点运算既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专门的硬件实现。
固件:是一种软件的固化,其目的是为了加快软件的执行速度。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定义的要素是三个“规定”:“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系统自使用以来到第一次出故障的时间间隔的期望值。
MTTR: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可用性:指系统在任意时刻可使用的概率,可根据MTTF、MTTR和MTBF等指标计算处系统的可用性。
第一章概论1. 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个基础部分组成.2. 早起的计算机中为了减少数据线路,采用一条公共的数据线路连接各大部件,这种公共的数据线路称为总线。
3. CPU 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主要包括算逻单元和寄存器.4. 为了保存运算中需要的数据,在运算器中一般都有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称为寄存器.5. 通常把CPU ,内存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合在一起构成的子系统称为主机.6. 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可分成主存和附存。
主存就是主机内部的存储器.附存也称外存,用于存放大量的数据和程序,如硬盘,光盘,磁盘等.7. 控制器就是控制每条指令的执行部件.8. 计算机指令是一种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操作命令,在运算之前先存储在主存中.9. 输入输出设备也称为外设或I/O设备.10. 通常把一个完整的程序以及相应的文档称为软件.11. C语言是一种语言而不是编译程序,C++是C语言的编译程序.12.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文本转换成二进制代码后存放在一个可执行文件中,而解释程序不生成可执行文件,它一边分析高级语言的程序源代码,一边完成程序中所需要完成的操作. 机器语言指由指令代码构成的语言,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13. 为了解决程序设计的困难,人们用各种容易记忆的文字符号来表示计算机指令,而不是二进制代码表示指令,这种符号系统就构成了计算机汇编语言.它是机器代码的符号化表示,不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汇编语言,而且与硬件有关.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具有较紧凑的代码和较高的执行速度。
14. 采用一种接近于人类自然语言,具有数学表达能力的语言,具有通用性,和计算机的型号和硬件无关,这种语言称为高级语言.它要经过编译和解释才能在硬件上执行. 但成语代码较长,执行速度较慢.15. 计算机语言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16.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功能上是等同的,在逻辑上是等效的,区别在于速度,成本,可靠性,存储容量,变更周期等。
最基本的硬件功能不能有软件来代替.17. 应用软软件,系统软件和硬件构成了计算机的三个层次。
硬件是最内层的,应用软件是最外层的.18. 虚拟机是用户从某个角度看到的计算机的形象,这个形象由软件构成.19. 计算机软件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主要的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软件,另一类是对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处理的软件,包括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等.应用软件则完成用户所希望完成的具体工作,如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视频播放和上网等.20. 一个字所包含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一般是字节的整数倍.字节是一个8位二进制信息.21. 计算机中的每个二进制数据代码称为位,它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第二章数据编码和数据运算1.定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的数据.小数点固定在最低位的右边的数叫定点整数,小数点固定在最高位的后边的数叫定点小数.2.原码:是带符号数在计算机中的编码表示方法之一,用一个符号位开表示数据的正负,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其余的代码表示数据的绝对值.3.补码:正数的补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加1.4.反码:正数的反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5.移码:符号位用1表示正号,用0表示负号,其余位和补码相同.移码的表示方法只是将数据的二进制码加上一个常数2的n次方.6.BCD码:二-十进制码,是一种压缩的十进制数编码表示方式,即在一个字节中存放两个十进制数.7.数据真值:就是数据的二进制表示.它的最高位的0可以省略.8.浮点数在计算机表示格式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带符号定点小数编码,称为尾数,另一部分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编码,称为阶码.9.为了使得每一个数据在计算机中都有唯一的编码,提出了规格化的要求,它的一般要求是使得尾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R,对于基数为2的尾数,要求其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2.如果尾数是原码,位数部分表示的是一个绝对值,如果尾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2,那么就意味着尾数尾数的最高位必须是1;对于补码编码的尾数,则意味着尾数的最高位与符号位相反.一个浮点数,如果它的尾数最高位数值不为零,则称它是规格化的.规格化使得它能够表示最多有效数据位数,并且使得浮点数的表示方法唯一.10.在浮点数中,当数值的绝对值太大,以至于大于浮点数所表示的数据时,称其为上溢,当数据的绝对值太小,以至于小于它所能表示的数据时,称其为下溢.浮点数溢处的特征是阶码溢处.11.校验码是一种能够发现或者纠正错误的数据编码.最常用的奇偶校验码,它只能检查处奇数个错误,只能检查出一组代码中的一个错误,而且不能纠正错误.能纠正错误的数据编码有海明码和循环码.12.定点数的加减运算一般都采用补码运算,因为补码的符号位可以一起直接参加运算. 13.定点数的补码运算中结果出超出数据编码的表示范围,从而发生溢出的现象.判断溢出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根据符号位进行判断,一个正数加上一个负数是不会溢出的;第二种是双符号位补码,并判断结果的两个符号位.在运算之前给每个数加上一个符号位,使的数据的两个符号位相同,如果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相同,表示没有溢出,如果不同,则表示发生了溢出.第三种是根据数据的进位情况,即根据数据的最高位和次高位的进位状况来判断结果是否有溢出,如果符号位的进位值与最高位数值的进位值不同,则产生了溢出.14.原码一位乘法中用到加法和移位两种操作.补码一位乘法中用到相加,相减和移位三种操作.15.两个代码的码距指这两个代码之间不同位的个数.编码码距指这种编码的全部代码中,各代码之间距离的最小值.16.机器零:浮点数中一种数据表示方式,当浮点数的尾数位和阶码都为0时所表示0的的值.17.当运算结果超出机器数所能表示的范围时,称为溢出。
显然,两个异号数相加或两个同号数相减,其结果是不会溢出的。
仅当两个同号数相加或者两个异号数相减时,才有可能发生溢出的情况。
第三章存储系统1. Cache: 如果把程序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访问的这一部分数据放在高速的存储器中,访问存储器的平均时间就可以大大减少,从而减少程序的执行时间。
这种高速小容量的临时存储器称为cache.2.直接映象:主存地址和cache地址之间的一种映象方式,一个数据块只能映象到cache中的唯一位置.它是最直接的映象方式.3.全相联映象:主存地址和cache地址的映象方式,每个贮存块可以映象到任何cache块. 最灵活.4.组相联映象:主存地址和cache地址之间的一种映象方式,将存储空间分为若干组,各组之间是直接映象,而组与组之间是全相联映象.5.页:页式虚拟存储器把虚拟存储空间分成一个个相同大小的单位,称为页.6.层次化存储系统: 不同的工作速度,不同的容量和不同的成本的存储器件构成的存储系统称为层次化的存储器系统.计算机中经常采用的层次化存储体系是由cache ,主存,外存构成的三级层次.cache的位置在CPU和主存的中间.7.cache 命中:CPU访问的数据或代码存在于cache中时的情形.8.cache失效:CPU访问的数据或代码不存在cache中的情形.cache中不命中的统计概率称为cache的失效率.9.命中时间:在cache命中时的访存时间.它等于cache 的访问时间.10.失效时间:cache中不命中时因访问主存而增加的访问时间称为cache的失效时间.11.块表:主存与cache地址映象机制,由查块表判定贮存地址的存储单元是否在cache中以及在cache中的位置.12.页表:虚存中进行页面地址转换的表格,其中包括每个页的主存页号,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13.在页式虚存中,虚拟地址有哪几部分构成?它和物理地址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页式虚存中,每个虚拟地址都可以看作由三部分组成:基号,虚页号和页内地址.物理地址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基号用于存储器保护,如果内存命中的话,地址映象机构将基号和虚页号转换成主存的实际页号.如果页面大小为2的p次方,那么页内地址就是 p 位.虚拟地址的其余高位部分就是页号.因为主存的页面大小是相同的,虚拟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与物理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是相同的.14.段式虚存和页式虚存各有什么特点?页式管理内似与cache的管理方法,比较简单,但在存储空间较大时,页表很大,页表本身占用的存储空间将很大;段式管理的优点是用户地址空间分离,段表占用的存储空间数量少,管理简单.缺点是整个段必须一起调入或调出,这样使得段长不能大于内存容量.第四章指令系统1.指令:指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 .是对CPU硬件完成的基本功能的描述.一台计算机中所有的指令构成它的指令集或称指令系统.2.寻址方式:指令地址码的编码方式以及操作数的存储位置.指令中表示操作数存储位置的方式统称为寻址方式.3.隐含寻址:有些指令中用某种隐含的方式表示操作数的存储位置,称为隐含寻址方式.3.计算机指令中包含的信息有操作数的类型,操作数的存储位置,操作结果的存储位置等.表示操作类型的代码称为操作码,表示操作数和结果存储位置的代码称为地址码.指令操作码可分为固定长度操作码和可变长度操作码.4.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有立即数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间接寻址,相对寻址,变址寻址,基址寻址等.5.堆栈:一中按特殊顺序访问的存储区,访问只在区域的一端进行. 是一种先入后出的访问方式.第五章控制器1.指令周期: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的间隔时间。
2.机器周期:指令执行中每一步操作所需的时间。
时钟周期:一般的计算机的数字电路是一个同步时序电路,采用一个同一的时钟信号,这个时钟信号的周期就成时钟周期。
3.指令仿真:通过改变微程序实现不同机器指令系统的方式,使得在一种计算机上可以运行另一种计算机上的指令代码。
4.指令模拟:在一种计算机上用软件来解释执行另一种计算机的指令。
5.硬连线逻辑:一种控制器逻辑,用一个时序电路产生时间控制信号,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6.微程序:存储在控制存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组成。
7.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
8.微操作: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执行部件接受微指令后所进行的操作。
9.微地址:微每时令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存储地址。
10.控制存储器:CPU内用于存放实现指令系统全部指令的微程序的只读存储器称为控制存储器。
11.相容性微操作:在同时或同一个CPU周期内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12.相斥性微操作:不能在同时或不能在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13.CPU 中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CPU的基本功能是指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数据运算,异常处理和中断处理.CPU中的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通用寄存器等.14.总线:将寄存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连接到一条公共的通路上,这条公共通路称为总线.用一条总线连接各个寄存器的CPU结构称为单总线结构.15. ADD R3, R1, R2PC→ MARPC+1 →MARDBUS→MDR,MDR→IRR1→YR2+Y→ZZ→R316. LOAD Ry,Rx 寄存器Rx指定存储器地址,数据装入寄存器Ry.PC→MARPC+1→MARDBUS→MDR,MDR→IRRx→MAR 当Rx为寄存器间接寻址时,多一步DBUS→MDRDBUS→MDR,MDR→Rz17. STORE Ry,RxPC→MARPC+1→MARDBUS→MDR,MDR→IRRx→MARRy→MDR18. JUMP 1000 无条件相对转移指令PC→MARPC+1→MARDBUS→MDR,MDR→IRPC→YY+IR(地址段) →ZZ→PC19. JUMP 1000 无条件绝对转移指令PC→MARPC+1→MARDBUS→MDR,MDR→IRIR(地址段) →PC20. BNE 1000 条件绝对转移指令它在标志N为1时进行转移PC→MARPC+1→MARDBUS→MDR→IRIf(N) IR(地址段) →PC21. BNE 1000 条件相对转移指令 PC→MARPC+1→MARDBUS→MDR→IRIf(N) PC→YElse endY+IR(地址段) →ZZ→PC原码一位乘法运算规律R1=乘数,R2=被乘数R0=部分积当乘数用4位二进制数原码表示时共循环4次,根据乘数最低位是0还是1,是0时加0,是1时加R2 .每个循环步骤都分成两步,第一步作加法算数(加0或加R2),第二步向右移一位.初始时R0 R1 中放乘积的初值,R0初值为0.补码一位乘法运算规律R1=乘数,R2=被乘数R0=部分积当乘数用4位二进制数补码表示时共循环4次,给乘数R1 最低位后在添加一位Yn+1,当R1最低位Yn和Yn+1的乘积为11或00时,加0.当Yn和Yn+1的乘积为01时,加R2 .当Yn和Yn+1的乘积为10时,减R2 ,即加【-R2】补.Yn+1的初值为0.每一步循环分两步,第一步作加法或减法运算,第二步向右移一位.RO R1中存放乘积的初值,R0初值为0.原码一位除法运算规律A 加减交替法R1=被除数 R2=除数 R0 R1 中开始存放被除数的值,最后存放余数和商 .当除数用4位二进制数原码表示时共循环4次,在初始值时先减除数R2的值.共分4大步,先比较余数的正负,当余数为负时,余数左移一位在R0R1的最低位商0,接着加上R2.当余数为正时,余数左移一位在ROR1的最低位商1,接着减去R2.直到最后一步第4步分为4小步,前2小步和前面3大步相同,第3小步根据第2小步余数结果先左移一位,再根据余数正负决定商1或商0.第4小步只是将R0右移一位.前3步每步先作移位,再作加减.每步分两小步.而第4步分4小步.最终结果中R0中存放余数,R1中存放商.B 恢复余数法R1=被除数 R2=除数 R0 R1 中开始存放被除数的值,最后存放余数和商 .当除数用4位二进制数原码表示时共循环4次,在初始值时R0 R1 先左移一位商0.接着前3步每步分3小步,第1小步作减法运算,减去R2.第2小步根据第1小步余数正负,当余数为负时,加上R2,商0,当余数为正时,商1第3小步左移1位.第4步前面3小步和之前一样,第4小步是R0右移1位.两者区别在于加减交替法每步先左移1位,再作加减运算,而恢复余数法是每步先作减法运算,再左移1位.编码方式最小值编码最小值最大值编码最大值数值范围n+1位无符号定点整数 000…000 0 111…111 2n+1-1 0≤x≤2n+1-1n+1位无符号定点小数 0.00…000 0 0.11…111 1-2-n 0≤x≤1-2-nn+1位定点整数原码 1111…111 -2n+1 0111…111 2n-1 -2n+1≤x≤2n-1n+1位点定小数原码 1.111…111 -1+2-n 0.111…111 1-2-n -1+2-n≤x≤1-2-nn+1位定点整数补码 1000…000 -2n 0111…111 2n-1 -2n≤x≤2n-1n+1位点定小数补码 1.000…000 -1 0.111…111 1-2-n -1≤x≤1-2-nn+1位定点整数反码 1000…000 -2n+1 0111…111 2n-1 -2n+1≤x≤2n-1n+1位点定小数反码 1.000…000 -1+2-n 0.111…111 1-2-n -1+2-n≤x≤1-2-nn+1位定点整数移码 0000…000 -2n 1111…111 2n-1 -2n≤x≤2n-1n+1位点定小数移码小数没有移码定义存储器的字位扩展字扩展实际就是增加其容量,可以把N个存储器串联在一起组成.位扩展实际就是增加其数据位数, 可以把N个存储器并联在一起组成.地址线从CPU 指向存储芯片,是单向的,数据线是CPU和存储器之间,是双向的. 例如:用16K X 8 芯片组成64K X 16 芯片所需芯片为M/m X N/n =64/16 X 16/8=8所需地址线为:16K=2 14 ,需要地址线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