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隋唐时期(共85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85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 2012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比如, “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考点 1、物质文明1. 农业(1 耕作技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 北方旱地的技术形成 , 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②隋唐时期 , 江东地区出现 , 这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2 灌溉工具:①曹魏时的车。
②唐代的车。
2. 手工业(1 冶铁: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法。
(2 制瓷业 :①唐代形成两大系统。
②自唐朝起 ,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 远达洲、非洲。
(3 丝织业:技术精湛 , 吸收了织法和图案风格。
(4 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受摧残 , 到时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3. 商业(1 时社会动荡 , 商业不发达、不稳定。
(2 隋唐时 , 都市商业繁荣,市坊制度,出现、,“扬一益二”;农村集市兴起;对外贸易发达 , 唐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等。
考点 2、政治文明1. 三省六部制(1 概况:①时期 , 形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省体制。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理线索·让脉络更清晰考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第1步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西晋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1.(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材料并没有反映养子与亲子的权利,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血缘亲情关系淡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庭内部,而不是宗族内部,C 项错误。
故选D。
命题点二: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2.(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选D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而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朝,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排除。
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
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故答案为D。
第2步研知识·重难突破一、政治制度1.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前置作业】知识重组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经济:农业:均田制;手工业:发明灌钢法;“草市”形成;政府设“草市尉”管理;开始突破空间限制。
文化:①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危机。
②书法:成为一门艺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绘画:代表人物顾恺之。
二、隋唐时期政治:①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科举制:隋创立,唐继承完善;选官标准:考试成绩;选拔方式:自由报考,中央组织考试,成绩优异者任命为官;影响: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加强中央集权,历朝沿用。
经济:农业:唐朝曲辕犁相当完善,后世沿用;手工业:唐代制瓷业出现“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商业:“夜市”繁荣(唐朝后期出现于扬州),开始突破时间限制;城市: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 “扬一益二”。
文化:①唐诗:流派多、名作多、名家多,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②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 、怀素;③绘画:唐代的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科技:①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②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三、宋元时期政治: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宣政院直接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省制开端、影响深远。
手工业:棉纺织业发展,棉布逐渐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贸易贸易场所“瓦肆”;出现纸币(“交子”)城市:汴京(开封)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格物致知;影响:三纲五常禁锢思想,压抑人性;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气节、责任心等)②开创心学:南宋人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内心反省。
专题过关检测(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 (2016 •兰州诊断)《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上述材料说明()A. 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B. 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C. 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D. 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解析:选C。
由材料中的“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可知皇帝另行任命官员去监督监察机构,从而更好地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机构的监督,A、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是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
2.(2016 •湖北八校高三联考)史载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发现其中20 多件有武则天参加,但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而任命宰相、将领等重要事务,都由唐高宗亲自处理,材料主要表明()A. 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B. 唐高宗临朝主政不决事C. 武则天政绩实在乏善可陈D. 国事政务由唐高宗主导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则天处理的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由此可见,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但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故A项错误;唐高宗临朝主政也决断大事,故B项错误;对武则天的政绩的评价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故C项错误;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其中20多件有武则天参加,其余重要事务皆由高宗处理,故D项正确。
3. 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A.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解析:选A。
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权;同时,隋朝开创的科举制顺应了庶族地主的这一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本质上”可知,科举制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即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