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
- 格式:docx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5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任务依据 (1)1.1.2 设计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项目研究过程 (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2 功能定位 (2)1.2.1 规划情况 (2)1.2.2 交通量预测 (2)1.2.3 工程建设意义 (2)1.3 建设条件 (3)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3.2 工程地质条件 (5)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1.3.9 其他 (7)1.4 工程设计 (7)1.4.1 设计原则 (7)1.4.2 设计依据 (8)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1.4.5 横断面设计 (10)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1.4.9 排水工程 (14)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2 工程概算 (21)2.1 工程概况 (21)2.2 编制依据 (21)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2.2.2 定额及取费依据: (21)2.2.3 价格依据: (22)2.2.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 (22)2.2.5 其他 (22)2.3 概算投资 (22)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23)3.1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2 污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3 雨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主要内容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字体:小大】【打印文章】一、规划范围与空间层次1、本规划分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1)市域范围为汕头市行政辖区,包括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总面积约2245平方千米。
(2)中心城区范围由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以及塔岗围填海片区组成,总面积约483平方千米。
2、城市规划区是汕头市行政辖区范围。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三、城市发展目标结合汕头特点,坚定改革创新,探索根植性发展、精致型开发、包容性增长发展模式,承担好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试验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国家特区职能,将汕头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良和潮汕文化特色浓郁的潮人都会、精致汕头、滨海国际化山水人文都市。
四、发展策略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新型城镇化。
具体包括:1、以“组团式生态带形都市”和“有机生长”为核心的空间发展策略;2、“精益经济”产业发展策略;3、“精巧系统、精细人性、精明精准设施和精密智慧管理”的交通发展策略;4、基于现代化治理模式的规划实施策略。
五、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国家经济特区,粤东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枢纽;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基地;粤东新兴产业和精细制造业基地;粤东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中心;粤东文化、教育、科技研发和医疗、体育中心;粤东旅游服务中心。
六、城市规模规划期末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650万人左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2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12万人。
规划期末全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20平方千米左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501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205平方千米。
七、市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市域城乡空间结构为“1心6组团”生态带形都市+“3个生态与乡村片区”,其中:“1心6组团”以金平-龙湖城区为核心,依托带形都市交通走廊串联和构建濠江、潮阳、潮南、澄海、东里-盐鸿和南澳六个紧凑型的城市建设发展组团;“3个生态与乡村片区”指澄海西部、潮阳西部和潮南南部三个片区。
汕头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汕头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已由汕头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14年10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10月29日汕头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2014年10月29日汕头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第四节建设工程规划第五节临时建设规划第六节村庄建设规划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和管理城乡规划,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1—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汕头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特区范围内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城乡规划,以及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镇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精致建构,优化空间布局结构,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彰显滨海山水特色和潮汕传统风貌,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第四条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及时公布,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未经公布的城乡规划,不得作为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的依据,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特区城乡规划工作。
特区实行规划委员会制度。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特定地区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范等重大事项,应当经规划委员会审议。
规划委员会委员应当体现广泛性,由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12•【字号】粤府函〔2023〕247号•【施行日期】2023.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247号汕头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报请审批〈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的请示》(汕府〔2023〕1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汕头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撑汕头市建设成为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汕头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功能定位和本地实际,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引领力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要深度融入“双区”建设,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治理能力,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汕头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4.97平方公里(39.7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26.67平方公里(34.00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83.21平方公里(27.48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91.05平方公里(88.66万亩)以内。
汕头经济特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规划管理办法正文:---------------------------------------------------------------------------------------------------------------------------------------------------- 汕头市人民政府令第191号《汕头经济特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规划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12月30日汕头市人民政府第十四届6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郑剑戈2019年12月31日汕头经济特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规划管理办法(2013年12月31日汕头市人民政府令第147号发布根据2016年12月3日汕头市人民政府令第172号《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汕头经济特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等16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修正2019年12月31日汕头市人民政府令第191号修订)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的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汕头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汕头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特区范围内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容积率的规划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建设用地使用性质,按照国家有关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所称的建设用地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计容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净(实)用地面积的比值。
第四条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办法,并负责市区(濠江区除外)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的规划管理工作。
南澳县、濠江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的规划管理工作。
各功能区管委会和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负责辖区内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的规划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工业项目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曾经引以为荣的花园式厂房,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成为一种极大的铺张浪费。
加大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提高工业企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已逐渐成为汕头市各级党政、部门和工业企业的共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汕头市在工业项目土地、规划管理中,注重从规划审批入手,通过对工业用地规划技术指标,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从源头上实现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并从政策法规上给工业企业以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扶持。
目前,汕头市工业用地建筑密度的实际控制已提升到40%,工业企业容积率有了普遍提高,不少企业在建设厂房时往往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容积率,容积率在2.0以上的工业企业逐渐增多。
据《汕头日报》报道,汕头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较为缺乏,但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在一段时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花园式厂房一度大受欢迎。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日益紧张,并逐渐成为制约汕头发展的一大瓶颈,节约集约用地对汕头发展来说,显得尤其迫切。
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促进汕头经济发展,成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不遗余力的一大课题。
要节约用地,就要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汕头市首先抛弃建设花园式厂房的做法,从规划和土地管理上对工业用地的建筑密度进行严格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在符合规划、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建设更多面积的厂房。
从2004年起,汕头市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开始按照35%进行控制,即100个单位的工业用地上可以建设厂房基底面积35个单位。
到2006年,工业用地紧张程度对节约集约用地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
市规划部门又相应加大了工业用地建筑密度的审批控制,在实际控制中从35%提高至40%,进一步加大了土地利用效益,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
市规划局直属分局局长陈受正表示,目前,汕头市正在根据城乡规划法修订《汕头市城乡规划条例》,制订《汕头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其中,对工业项目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将进行专门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控制要求,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汕粮广澳粮库(军粮供应区域配送中心)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汕头市伟信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九月编审人员项目负责人:刘国平注册咨询师编写人员:林力注册咨询师佟世文注册咨询师孙修礼注册咨询师柯铭注册咨询师高级工程师张志川注册咨询师江伟何工程师林春发工程师吴俊杰工程师审定人员:周用淑高级工程师目录前言 (1)1 项目总论 (3)1.1 项目概况 (3)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5)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8)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2 产业现状及需求分析 (11)2.1 产业现状 (11)2.2 需求分析 (2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28)3.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8)3.2 项目实施优势 (34)4 场址概况与建设条件 (38)4.1 场址概况 (38)4.2 建设条件 (42)4.3 运营条件 (46)5 工程技术方案 (52)5.1指导思想 (52)5.2 建筑方案 (52)5.3工艺方案 (66)5.4安全储粮 (97)5.5 冷库设计 (106)5.6 给排水、消防、燃气工程设计 (107)5.7 电气系统设计 (113)5.8 信息化管理系统 (118)5.9环境绿化设计 (120)5.10其他配套设计 (121)6环境影响评价 (122)6.1 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122)6.2 编制原则 (123)6.3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23)6.4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 (124)6.5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 (130)6.6 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134)6.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38)7 节能方案 (139)7.1 节能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139)7.2 消耗能耗状况 (140)7.3 项目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142)7.4节水措施和节水效果分析 (146)8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48)8.1 劳动安全卫生 (148)8.2 消防 (156)9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60)9.1 组织机构 (160)9.2 人力资源配置 (160)10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167)10.1 项目实施进度 (167)10.2 项目招投标 (168)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71)11.1 投资估算 (171)11.2 资金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 (175)12 财务评价 (177)12.1评价说明 (177)12.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78)12.3经济效益分析 (180)13 社会评价 (181)13.1 社会评价的目的、内容及范围 (181)13.2 社会影响分析 (182)13.3社会效益分析 (185)13.4 社会适应性分析 (185)13.5 社会评价结论 (186)14 风险分析与对策 (187)14.1 项目风险因素识别及风险程度分析 (187)14.2 项目风险对策 (189)15 研究结论 (191)15.1 结论 (191)15.2 建议 (192)附件:1、营业执照;2、《关于成立广东汕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汕国资[2017]176号);3、《关于研究市粮食集团东区粮库迁建及濠江区粮食产业一体化项目建设等问题的会议纪要》(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60号);4、汕府办宗文[2017]1-205号;(汕5、《关于协调5万吨储备粮库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111号);6、《关于推进汕粮广澳粮库建设工作会议纪要》(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76号);7、《关于开展我省军民融合军粮供应工程建设的通知》(粤粮军[2018]237号);8、《关于组建汕头市区军粮供应站的批复》(粤粮军[2014]133号);9、《关于组建汕头市区军粮供应站的批复》(汕市粮[2015]1号);10、不动产权证书;11、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12、《关于汕粮广澳粮库(军粮供应区域配送中心)项目一期建议书的批复》(汕濠发改预[2019]56号);13、《关于对汕粮广澳粮库(军粮供应区域配送中心)项目分期建设请示事项的批复》(汕国资[2019]101号)。
编号:_________________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干法印花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汕头市中天工艺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8年1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格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干法印花项目建设单位汕头市中天工艺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槐南大埔美工业区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515834建设地点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槐南大埔美工业区(北纬N23°29′27.62″东经E116°46′32.39″)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C1713棉印染精加工占地面积(平方米)1800建筑面积(平方米)500总投资(万元)4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2%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汕头市中天工艺有限公司(原澄海市中天工艺厂)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槐南大埔美工业区,建设单位于2000年4月自行申报了《澄海市中天工艺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01年2月13日取得澄海市环境保护局审批意见,审批文号:澄环建[2001]列第A054号。
《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主要内容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字体:小大】【打印文章】一、规划范围与空间层次1、本规划分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1)市域范围为汕头市行政辖区,包括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总面积约2245平方千米。
(2)中心城区范围由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以及塔岗围填海片区组成,总面积约483平方千米。
2、城市规划区是汕头市行政辖区范围。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三、城市发展目标结合汕头特点,坚定改革创新,探索根植性发展、精致型开发、包容性增长发展模式,承担好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试验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国家特区职能,将汕头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良和潮汕文化特色浓郁的潮人都会、精致汕头、滨海国际化山水人文都市。
四、发展策略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新型城镇化。
具体包括:1、以“组团式生态带形都市”和“有机生长”为核心的空间发展策略;2、“精益经济”产业发展策略;3、“精巧系统、精细人性、精明精准设施和精密智慧管理”的交通发展策略;4、基于现代化治理模式的规划实施策略。
五、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国家经济特区,粤东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枢纽;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基地;粤东新兴产业和精细制造业基地;粤东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中心;粤东文化、教育、科技研发和医疗、体育中心;粤东旅游服务中心。
六、城市规模规划期末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650万人左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2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12万人。
规划期末全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20平方千米左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501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205平方千米。
七、市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市域城乡空间结构为“1心6组团”生态带形都市+“3个生态与乡村片区”,其中:“1心6组团”以金平-龙湖城区为核心,依托带形都市交通走廊串联和构建濠江、潮阳、潮南、澄海、东里-盐鸿和南澳六个紧凑型的城市建设发展组团;“3个生态与乡村片区”指澄海西部、潮阳西部和潮南南部三个片区。
金平-龙湖城区:富于潮汕文化特色的国际化中心城区。
濠江都市组团:国际深水港,生态优越的国际化生产、居住、旅游组团。
潮阳都市组团:市域次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
潮南都市组团:承担汕(头)揭(阳)区域中心服务职能的市域次中心城区,区域性家居全产业链基地和特色金融中心。
澄海都市组团:市域次中心城区,国家玩具动漫全产业链基地。
东里-盐鸿都市组团:国家锆产业基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区。
南澳都市组团:国际商务旅游休闲生态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区。
澄海西部生态与乡村片区:市域生态与水源涵养区,潮侨文化、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潮阳西部生态与乡村片区:汕(头)揭(阳)区域生态保育与涵养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潮南南部生态与乡村片区:汕(头)揭(阳)区域生态保育与涵养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
八、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对接区域性国际空港(揭阳潮汕机场),打造重要的支线海运航线目的港及国际主航线重要的补给港(汕头港+潮州港+揭阳港);形成完善的高铁、普铁和高速公路干线网络;推动汕头具备高品质一站式国际化客运、物流服务与通关能力。
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粤东地区“一小时交通圈”,并与珠三角、厦漳泉构筑“两小时交通圈”。
增加必要的快速交通设施,对存量交通设施进行优化完善,构建布局合理的快速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实现各都市组团(南澳岛除外)15分钟上高速、快速公路,1小时到达潮汕机场和高铁站点;各都市组团之间,从金平-龙湖城区出发40分钟到达其他都市组团,1个小时到达各镇;城市内部中心、站场等起讫点均能够快速通达、消灭严重堵点。
结合城市土地增量开发与存量更新,通过对现有交通资源的断面改造、精巧垂直化处理,同时投入人性化交通设施,构建舒适、宜人、有趣的有机高密度街区体系和慢行交通体系。
九、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市域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1)教育科研设施2020年,规划在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新溪外砂河口、澄海莲花山、大南山东麓布局四处高教及科研(研发)园区,南澳结合公共设施建设开放式大学;依托汕头市职业技术学院和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规划建设东湖—北山湾职业教育园区,在金平、龙湖、濠江、澄海、潮阳、潮南规划布局片区职业教育中心。
(2)文化设施2020年,规划小公园开埠区、东里新兴街、棉城文光塔-中华路、达濠古城四处历史文化活力街区;规划二处市级文化中心、九处区级文化娱乐中心。
(3)体育设施2020年,打造汕头内海湾、南澳、潮南田心湾三处城市综合性运动片区;规划南滨片区、新溪外砂河口、正大体育中心和中国乒乓球队汕头训练基地四处市级体育中心;整合现有体育场地,规划布局十五处区级体育中心。
(4)医疗卫生设施2020年,规划国瑞医院、中心医院分院、汕大医学院肿瘤医院等二十九所市级医院;规划新津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濠江医院、金凤半岛医院、西港光华医院等四十三所区级医院。
结合市、区级医疗中心和度假区,规划北山湾、潮南田心湾、南澳三处休疗养、养老养护基地。
(5)社会福利设施2020年,规划新建汕头市社会福利中心、新溪养老福利中心,保留现状汕头市福利院(汕头市儿童福利院)和汕头市救助管理站;规划新建七处区级社会福利中心。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按照“市级—区级—街道/乡镇”三个层次,分别按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商贸金融邮政等设施类型进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构建覆盖全市域的社会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十、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中心城区分为南北两岸,用地空间为“一市两城、多组联片”的总体布局形态。
1、北岸空间布局(1)中区(大港河以东、新津河以西片)规划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园林绿地等用地。
空间布局策略:在确保绿色开敞空间的前提下,通过盘整闲置土地、调整建设标准、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绿地、更新改造旧城区等措施,逐步降低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调整用地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2)西区(大港河以西至市界片区)规划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高新区产业拓展区、高等教育科研孵化区、生态湿地保护区。
空间布局策略:保护桑浦山、牛田洋生态基底,沿海、沿河、沿山控制生态廊道;以金凤路、金砂路、海滨路西延和牛田洋快速通道为骨架,依托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整合周边产业用地及鮀莲、鮀东乡村片区,布局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科研和产业用地,形成组团式有机伸展的空间格局。
(3)东区(新津河以东至外砂河片区)规划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核心组成,打造粤东区域中心、高品质居住拓展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空间布局策略:保护沿海、沿河和基本农田生态空间,构建网络化的生态廊道;依托东海岸新城,面向外海湾,整合新溪、外砂片区,打造国际化城区的新中轴线,布局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功能用地,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式空间格局。
2、南岸空间布局规划港口、临港工业区、保税区、旅游与休闲服务产业基地、教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
空间布局策略:保护礐石山、广澳大山、濠江等山水生态景观资源,以礐石-青云岩城市中央公园、濠江滨水活力景观带打造为重点,控制山海滨水串联的生态廊道;依托广澳港、保税区,整合提升濠江两岸、葛洲、东湖等城乡建设空间,形成南滨、北山湾、南山湾、广澳和茂洲五个特色组团,营建山水组团式城区。
十一、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1)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共129.4公顷。
(2)北岸继续完善现有市、区级行政办公设施,在东海岸新城核心区结合海丝公园规划新的市级政务服务中心。
(3)南岸在濠江新城核心区规划预留濠江区服务中心用地,保留完善现状磊广路北侧行政和河浦大道北侧的行政办公用地。
2、文化设施用地(1)2020年,规划中心城区文化设施用地共199.3公顷。
(2)北岸规划结合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更新形成开埠文化中心,在珠港新城和东海岸新城核心区预留海洋博物馆、歌剧院、美术馆、音乐厅、会展中心等各类文化设施用地,建设粤东文化中心,体现汕头全球潮人之都的文化中心地位。
(3)南岸规划在南滨片建设潮汕博览中心,作为“一湾两岸”市级公共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更新达濠古城历史文化活力街区;濠江新城核心区结合滨水开敞空间预留区级文化中心用地,包括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文化广场等。
3、教育科研设施用地(1)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教育设施水平,2020年,规划教育科研设施用地1153.3公顷。
(2)规划建设二处高等教育与研发基地。
在汕头大学周边建设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结合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空间;在新溪外砂河口预留一处高等教育用地。
(3)结合现状及本地产业基础,在东湖湾集中设置东湖—北山湾职业教育园区,积极引导高水平民办职业教育发展。
(4)规划保留金平-龙湖城区现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设施,适当进行整合提升,作为区级职业教育中心,原则上不再新增用地。
在东湖—北山湾职业教育园区规划濠江区职业教育中心。
4、体育设施用地(1)2020年,规划中心城区体育设施用地94.3公顷,着力打造汕头内海湾城市综合性运动片区;(2)规划四处市级体育中心,分别位于南滨片区、新溪外砂河口、正大体育中心、中国乒乓球队汕头训练基地,规划形成全市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中心,使之具备承接全运会单项比赛或省级综合性体育竞赛水平。
结合内外海湾、梅溪河、新津河等城市滨水休闲空间,统筹安排运动场地和设施,丰富城乡居民运动休闲空间。
5、医疗卫生与社会福利设施用地2020年,规划中心城区医疗卫生用地198.7公顷,社会福利用地26.9公顷。
各街道、乡镇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按标准配置卫生院,应按每3-5万人设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1.0-1.5万人设置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十二、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至规划期末,通过新增和更新等手段增加居住用地供应量,中心城区控制居住用地总规模为7039.3公顷,居住人口212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3.2平方米。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
为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规划期内推进乌桥岛、光华西港片区等成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稳步实施广兴村、陈厝合等城中村和零星棚户区改造,逐步开展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密度大的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