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9章 筒体结构设计简介[精]
- 格式:ppt
- 大小:727.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9章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近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现代高层建筑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发展。
这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体现了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理念;另一方面也使建筑结构受力复杂、抗震性能变差、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复杂化。
因此,从结构受力和抗震性能方面来说,工程设计中不宜采用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但实际工程中往往会遇到这些复杂结构,如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多塔楼结构等。
为了使读者对这些复杂结构有所了解,本章简要介绍其受力特点和设计方法。
9.1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在同一幢高层建筑中,沿房屋高度方向建筑功能有时会发生变化。
如下部楼层用作商业、文化娱乐,需要尽可能大的室内空间,要求柱网大、墙体少;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需要中等的室内空间,可以在柱网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墙体;上部楼层作为宾馆、住宅等用房,需要采用小柱网或布置较多的墙体,如图9.1.1所示。
为了满足上述使用功能要求,结构设计时,上部楼层可采用室内空间较小的剪力墙结构,中部楼层可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下部楼层则可布置为框架结构。
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必须在两种结构体系转换的楼层设置水平转换构件,即形成带转层的结构(structure with transfer story )。
一般地,当高层建筑下部楼层在竖向结构体系或形式上与上部楼层差异较大,或者下部楼层竖向结构轴线距离扩大或上、下部结构轴线错位时,就必须在结构体系或形式改变的楼层设置结构转换层。
9.1.1 转换层的分类及主要结构形式1. 转换层的分类(1)上、下部结构类型的转换。
在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拟在底部设置商用房或其他需要较大空间的公用房间时,可以将全部剪力墙或部分剪力墙通过转换层变为框架结构,形成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这种用下部框架柱支承上部剪力墙的结构,亦称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2)上、下部柱网和轴线的改变。
在筒中筒结构中,外框筒为密柱深梁,无法为建筑物提供较大的出入口,此时可沿外框筒周边柱列设置转换层使下部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以满足设置较大出入口的需要,但转换层上、下部的结构类型并没有改变。
高层建造结构--筒体结构高层建造结构--筒体结构1. 筒体结构概述1.1 定义筒体结构是指高层建造中主要采用筒体形式进行承载和支撑的结构形式。
1.2 特点筒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筒体形式,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结构整体性强,可以有效反抗风荷载和地震力;- 建造空间布局自由度高,可以满足多种功能需求。
2. 筒体结构的设计原则2.1 强度设计原则筒体结构的强度设计原则包括荷载计算、材料选择和结构构造的合理设计。
2.2 稳定性设计原则筒体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原则包括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2.3 刚度设计原则筒体结构的刚度设计原则包括考虑结构对外荷载的响应以及结构的变形控制。
2.4 功能需求设计原则筒体结构的功能需求设计原则包括满足高层建造的使用功能和舒适性需求。
3. 筒体结构的主要构件3.1 核心筒核心筒是高层建造中最主要的承载构件,通常包括墙体、结构柱和楼梯间等。
3.2 外骨架外骨架是筒体结构中起支撑和承载作用的构件,通常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剪力墙等形式。
3.3 地基地基是筒体结构的基础,起支撑和传递荷载的作用,通常包括桩基和承台等。
4. 筒体结构的施工工艺4.1 筒体结构的施工准备施工前需要进行土地勘测、地基处理和材料准备等工作。
4.2 核心筒的施工核心筒的施工包括模板搭设、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等过程。
4.3 外骨架的施工外骨架的施工包括钢结构制作、安装和焊接等工艺操作。
4.4 地基的施工地基的施工包括桩基的打桩和承台的浇筑等步骤。
5. 筒体结构的质量控制5.1 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验收、施工工序的检查和质量记录的保存等。
5.2 结构安全性的质量控制结构安全性的质量控制包括进行荷载试验、材料试验和结构监测等。
5.3 结构变形的质量控制结构变形的质量控制包括进行变形监测和控制结构的变形范围等。
6. 筒体结构的维护与修复6.1 筒体结构的日常维护筒体结构的日常维护包括表面清洁、涂层保养和设备检修等。
高层民用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简析发表时间:2016-09-06T10:38:39.1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6期作者:吕毅[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常见。
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常见。
作为一种在技术层面上性能优良的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本身有着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抵抗风力荷载的性能,也因为其具有这样的优点,筒中筒结构体系在高层与超高层民用建筑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要阐述了高层与超高层民用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的特点,并着重对其布置要点及该结构自身具有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优缺点 1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设计方法与理论的不断完善,高层与超高层民用建筑也越来越常见。
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高层民用建筑通常需要更强的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因此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选用怎样的建筑结构体系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考量。
本文,我们将着重探讨筒中筒结构体系。
2 筒中筒结构特征与简介由于高层与超高层民用建筑需要考虑地震力、风荷载等一些水平力对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所以高层民用建筑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极强的抗震性能并要保证其造价不至于过高。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目前采用的结构体系大致有四种,分别为框架简体结构、矩形框架结构、束简结构以及筒中筒结构体系。
而筒中筒结构又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而被最广泛的采用。
高层民用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分为外筒与内筒双层筒体结构,其中内筒又分为三种,分别为钢框筒、双格筒与析架筒。
外筒分两种,分别为钢筋混凝土墙筒和析架筒。
如果建筑物很高,则可通过在内筒和外筒中间设置一个伸臂析架以减少建筑物发生侧方位移。
若在水平载荷加载作用下,一般内筒是以弯曲状态为主,而外筒则是以剪切形式为主。
内外筒之间用楼板与外伸臂析架相互扶助。
试论高层建筑框架筒体结构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高层建筑蓬勃发展,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的影响相对增大,结构的侧向变形也随着增大。
筒体结构是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筒体可分为筒结构和框架一筒体结构。
本文结合某高层建筑工程实例,对框架筒体结构选型、平面及竖向结构布置、构造措施以及结构概念设计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筒体结构;设计引言: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已建和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同时又朝着体型复杂,功能形态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也为建筑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框架—筒体结构体系中的框架部分与框架—剪力墙体系一样可以满足建筑的灵活布置及较大的空间,还由于筒体本身的空间效应使其抗侧刚度远大于一般的框架剪力墙中的剪力墙,另外由于框架部分通常距筒体不远,且沿筒体周边布置,其空间效应也优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使得高层建筑框架筒体结构能够承担较大的水平效应,并在经济上优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1、工程概况及结构布置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上海某商业办公发展项目,本项目地块呈“L”型,外包尺寸约134m×126m,总用地面积约16000m2,总建筑面积约14万5千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0万3千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万2千平方米。
本工程建筑群包括:二栋高层办公楼(简称塔1、塔2),一栋公寓式办公楼(简称塔3)及一栋两层商业组成的商业办公发展项目。
本文依据塔3楼的设计过程进行试论高层建筑框架筒体结构设计。
塔3楼坐落在整体地下室西南区,地下3层(局部设一夹层)、地上27层加设备层,主屋面高98.5m,地上1层和2层平面接近矩形,外包轴线尺寸约53.96m×32.45m;设备层~11层平面呈L形;12~27层平面呈矩形,平面尺寸约53.96m×19m;地上1层和2层层高均4.5m,设备层层高2.19m,3~19层层高均3.45m,20~26层层高均3.5m;上部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双筒结构,双筒偏置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