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视事故性质划分为四种: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题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日)一、道路交通事故分为以下四类: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 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 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职业活动或有关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的事故。
由于各行业性质、特点不同,具体事故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也不同,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的分类划分如下:一、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分类1、按伤害程度分:根据国家标准(GB/T15236-94),职工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1)轻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轻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
(5)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2、按经济损失程度分:根据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事故通常分为:(1)一般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以下的事故。
(2)较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或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事故。
(3)重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万元或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4)特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0万元或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1996年11月11日由公安部、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相撞、车辆与行人相撞、车辆自身翻车等情况。
交通事故的等级划分是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损失来确定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交通事故可以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个等级。
轻微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较轻、车辆损坏程度较小,不影响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的事故。
例如,车辆轻微碰撞、刮擦、轻微受损等情况。
轻微事故的处理一般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需要交警出警处理。
一般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较为严重,车辆损坏程度较大,需要交警出警处理的事故。
例如,造成轻伤或者车辆受损较严重的碰撞事故。
一般事故的处理需要交警进行现场勘查、责任认定和处理意见书的出具。
重大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严重,车辆损坏严重,对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
例如,造成重伤或者死亡的严重碰撞事故。
重大事故的处理需要交警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调查,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和处理。
特大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特别严重,车辆损坏严重,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例如,造成多人死亡或者大规模财产损失的特别严重碰撞事故。
特大事故的处理需要交警、消防、医疗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进行全面的救援和处理工作,并及时通报上级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在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中,不同等级的事故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交通秩序的正常进行。
同时,驾驶人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应该根据事故的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报警并配合交警进行处理,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明确和执行将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安全生产事故性质分类1、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出自哪里出自《企业事故管理规定范本参考》。
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事故类型的分析和确定、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确定、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才能对一起事故的分析比较完整。
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查清事故发生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
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评定。
(1)安全生产事故性质分类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区分事故的性质,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3)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
①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②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因素(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生产指标),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的责任;③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④根据事故后果(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抢救和防治事故扩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
2、安全生产事故分为几个等级3、安全事故性质的认定有几种?4、安全生产事故性质认定用什么公文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事故发生的措施,实现贯彻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
一、安全事故等级的划分标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安全事故等级的划分标准二、安全事故处理流程1、事故报告阶段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有关人员在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安监部门或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
2小时以内同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监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同时通知公安、劳动保障、工会、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事故单位发生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应立即上报事故情况。
2、事故调查阶段事故调查由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授权、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进行,事故调查组由人民政府、安监、主管部门、监察、公安、工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视情况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
交通事故类型分类(原创实用版)目录1.概述2.交通事故类型分类的依据3.具体的交通事故类型4.事故类型的统计与分析5.结论正文1.概述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发生的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者财物损失的事件。
交通事故类型繁多,不同的事故类型可能造成不同的损失和影响。
因此,对交通事故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交通事故的规律,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2.交通事故类型分类的依据交通事故类型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涉及的道路类型、事故涉及的车辆类型、事故造成的损失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以将交通事故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3.具体的交通事故类型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交通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包括机动车与自行车、电动车、行人等非机动车发生的事故。
(2)机动车间事故:包括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的碰撞、刮擦等事故。
(3)单方事故:指一辆机动车独自发生的事故,如机动车因失控、爆胎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根据事故涉及的道路类型,交通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公路事故:指在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2)城市道路事故:指在城市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3)乡村道路事故:指在乡村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根据事故涉及的车辆类型,交通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客车事故:指涉及客车的交通事故。
(2)货车事故:指涉及货车的交通事故。
(3)特种车辆事故:指涉及特种车辆(如工程车、消防车等)的交通事故。
此外,还可以根据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分类,如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等。
4.事故类型的统计与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类型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频率、事故原因、事故后果等,从而为制定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5.结论交通事故类型繁多,对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交通事故的规律,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我国如何划分事故等级标准轻微事故,死亡0人,重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0元,上报县级,企业处理。
一般事故,死亡1至2人,重伤1至9人(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直经损100万至900万,上报市级,县级处理。
较大事故,死亡3至9人,重伤10至49人,直经损1000万至5000万,上报省级,市级处理。
重大事故,死亡10至29人,重伤50至99人,直经损5000万至1亿,上报国务院,省级处理。
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经损1亿以上,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处理。
以上各条件为或的关系。
符合一项即可定性。
其它不同行业还有相应标准:一、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1996年11月11日由公安部、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特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事故;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事故: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
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7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原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
火灾损失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两项统计,具体计算方法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应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所有统计火灾应包括下列火灾:(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2)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的燃烧;(3)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4)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道路事故等级划分标准道路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碰撞、翻车、坠落、火灾等意外事件。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道路事故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道路事故等级的划分标准对于交通管理和安全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道路事故等级划分的标准。
一、轻微事故。
轻微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较轻,车辆受损较轻的事故。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车辆受损程度,车辆受损程度较轻,通常是轻微刮擦或者轻微碰撞,不影响车辆行驶。
2. 人员伤亡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较轻,通常是轻微擦伤或者轻微搏击,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3. 事故责任认定,事故责任较为明确,通常是由于一方车辆违反交通规则或者驾驶不慎导致的。
二、一般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较轻、车辆受损较重的事故。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车辆受损程度,车辆受损较重,需要维修或者更换部分零部件,但不影响整车结构和功能。
2. 人员伤亡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较轻,通常是轻伤或者中等伤,需要进行治疗但不危及生命。
3. 事故责任认定,事故责任相对复杂,可能存在双方或者多方责任,需要进行调查和认定。
三、严重事故。
严重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严重、车辆受损严重的事故。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车辆受损程度,车辆受损严重,可能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需要进行大修或者报废。
2. 人员伤亡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严重,可能导致重伤或者死亡,需要进行紧急救治和处理。
3. 事故责任认定,事故责任较为严重,可能涉及交通违法、酒驾、超速等严重违规行为。
四、特别严重事故。
特别严重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别严重、车辆受损特别严重的事故。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车辆受损程度,车辆受损特别严重,可能导致车辆报废,甚至造成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 人员伤亡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别严重,可能导致多人死亡或者重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
3. 事故责任认定,事故责任特别严重,可能涉及重大交通违法、交通肇事等严重违规行为,需要进行严肃处理和追责。
交通事故划分标准交通事故通常分为四种,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这四种分类的划分标准如何,法律如何规定刑罚?我为你介绍。
一、等级划分标准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现实中发生的,不涉及人员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也属于轻微事故,但此时一般不需要报警处理,车主私下解决便可。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到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在事故处理中,死亡不以事故发生后7天内死亡的为限;重伤、轻伤同样按上述标准确定;财产损失,还应包括现场抢救(险)、人身伤亡善后处理的费用,但不包括停工、停产、停业等所造成的财产间接损失。
二、责任划分标准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3、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4、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5、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6、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的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7、受害人和机动车一方对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由双方分担损失。
8、交通事故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事故分类分级一、生产平安事故类别分为〔集团公司〕:〔一〕工业生产平安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企业员工和企业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本单位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具体细分为以下三级:1.一般事故A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一般事故B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一般事故C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轻伤,或者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五〕其它性质较为严重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包括:1.涉险10人以上,或者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下落不明,或者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和住院观察治疗20人以上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