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胡志成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活着读后感(通用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后感1生命是一个人对自我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余华看完这本书后,我第一句就感叹:这是一个好悲伤的故事啊,这本书以一个流浪汉道听途说的故事方式写了下来。
其中,文中的第一个“我”,对这个故事是有自我的评论的。
这样的文学手法,我第一次接触。
这样能够完整地写出这个故事,也能够自由地抒发作者的一些感触。
福贵原先是个富家子弟,却因赌博输了家产,连妻子也被娘家接回去了。
好不容易妻子带着儿子回来,母亲却病倒了。
为了求医,福贵被抓去当壮丁了。
几年后回来,虽然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也因一场高烧不会讲话,但好歹四人的小家团聚了。
又因饥荒,被迫无奈把女儿送给别人。
女儿逃回了家,他们再也狠不下心了。
但厄运接踵而至,先是妻子病倒了,之后儿子又因献血过多死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勤恳的女婿,女儿又因难产去世。
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外孙。
本还可勉强过上好日子,女婿却因工地失误丢了性命。
福贵拉扯着外孙长大,却因为一个自我都不敢相信的失误——豆子煮多了——外孙被吃撑死了。
就这样,亲人接二连三地去世,这样的遭际,苦不堪言。
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解放初期前后。
先是和国民党打仗,再是分田地、斗地主,还有饥荒。
我看过的书也有很多是取材于相似的动荡的时代背景。
这让我想起了《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同样是被社会一步一步碾压,直至毁灭。
可是《活着》的结局不一样。
福贵没有被压垮。
最终他从集市上的宰牛户手中救回了一头老牛,并以自我的名字命名,和它一齐优哉游哉地种田,喊着逝去家人的名字,告诉“福贵”,不仅有你一头牛在犁田哦!这样的田园生活,是甜是苦难以分辨,只觉得弥漫着无尽的苍凉。
有人会问,这样“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有什么意义吗?什么是活着?活着就是你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欢乐,更能够经受生命中的痛苦——毕竟如果死了,就什么也感受不到了。
《活着》读后感《活着》读后感(精选2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后感(精选2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余华用质朴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刻着时代烙印的故事。
他用一个自然的开头将我们引入故事中,“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看起来不着头绪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整个故事的主线。
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只懂得享乐的大户人家的少爷。
他祖辈曾有丰厚的基业,但他父亲败了大半家业,他的滥赌又彻底让他破产,从一个少爷变为一个穷人的心理落差非常大,但正是这让他第一次真正地思考活着的意义。
这付出的代价是全部的家产和父亲的生命。
家珍,福贵的妻子,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女人。
但福贵只是在最初对她有过男女之情,陪伴他们走过那么多岁月的是亲情。
这个单纯、隐忍的女人一直像是为了福贵而活着。
在丈夫最后一次滥赌时,她去赌场给丈夫下跪,在父亲要求她回去后,为了家庭她又回来。
我没有经历过动荡的社会,但我也能够了解是怎样的情感让这个伟大的女人一直撑下去。
到了这里,像是一切有了好转,有庆(福贵和家珍的儿子)赛跑拿了第一,凤霞(福贵和家珍的女儿)也嫁给了一个勤劳且对她好的男人,但作者又给了我们一记重击,有庆死了!为什么?为了给县长大出血的妻子输血。
医生不计后果地抽干了这个孩子的血,只留下了他发青的冰冷的尸体。
家珍差点儿因为这个打击离开,而她坚持下来了。
直到凤霞因为生孩子大出血死去后,这个坚强的女人才真正倒下。
在这里,我们还抱着一线希望,只要有孩子就还有希望和未来。
二喜(凤霞丈夫)也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只留下苦根(二喜和凤霞的儿子)与福贵在一起。
这时的苦根就像忽然长大了一样,帮忙干活,他心中一直存着那个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的愿望,但在这个愿望实现前,苦根也死了。
最终留下福贵和一头老牛。
文章从福贵的一生映射了当时荒诞的社会,人的性命就好像草芥,很轻易就可以连根拔起,但活着的意义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活着》读后感优秀(14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后感篇1 我们每个人就像我们踩着的这块黑土地,坦露着胸膛,召唤着属于自己的归宿和使命。
一个人生下来不易,活着更不容易,活得好却是难上加难;有些时候经历过苦难后幸存了下来,别人认为你只是幸存者,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其实这才叫生活。
小说里的故事与现实与和现实中的现实总有不一样,而现实总是令人费解和矛盾的,我们活着不应该只是发泄、控诉或者揭露,适当的高尚才会给人希望和未来,人毕竟只活那么些年,在时间的世界里,我们都只是一群路人,有些时候卑微而自大。
一颗安定的心是我们需要的,有些事只有在经历理解之后才会蜕变超然,看待善恶一视同仁,用一颗慈悲的心和同情的目光环顾世界。
人的体验和欲望以及想象和理解,会屏蔽所有不同的界限,让人从他人的经历中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而《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财富,讲述了绝望,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
读完福贵的一生,一路喜忧参半。
他走过的'这大半辈子异常艰难,在开始时会为他的不争气而生气,年轻时把家中的一百多亩田输光了;后来他改过自新,命运却对他不公,让人对他的悲惨境遇唏嘘不已,妻离子散,到头来只余孤身一人在这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老婆的唠叨和宽容,没有子女的欢声笑语,只是白发送了黑发人。
当一个人经历命运的考验时,选择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
2024年名著活着读书心得与感想模版在暑假期间,我依据母亲的推荐,深入阅读了余华先生的著作《活着》。
这部作品以第一人称视角,通过一位旁观者的叙述,引出了主角富贵老人对其坎坷一生的回顾。
老人以平和的语调,缓缓铺陈出他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轨迹。
富贵,曾是一位地主家的少爷,因年轻时的放纵不羁,终致家道中落,沦为赤贫。
此后,他的人生仿佛被厄运紧紧缠绕,父亲在迁居简陋茅屋的当日不幸离世;为救治病重的母亲,他赴城购药,却意外被征召入伍,历经流离失所之苦,方得重归故里,然母亲已逝;儿子因采血事故离世,女儿凤霞因高烧失声,后又在生育中不幸离世;妻子家珍受软骨病折磨而故;女婿二喜亦在工地事故中丧生;连其年幼的外孙苦根亦未能幸免。
面对亲人相继离世的残酷现实,富贵一一亲手将他们安葬。
在历经四十年风雨后,他依然坚韧地活着,并收养了一头老牛,命名为“福贵”,与之共度余生。
阅毕此书,我深感震撼,难以想象若主角换作自己,是否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回想起初中时期学习的寓言《落难的王子》,其中王子所言“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我更加坚信,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我们虽难以预料,但一旦遭遇,便需勇敢承受。
在我家乡的对岸,有一位年迈的公公,他的生活经历与《活着》中的富贵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平和与坚韧。
每当我回到家乡,总能见到他独自坐在墙角晒太阳,那份宁静与安详令人动容。
他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希望。
我还想起了中国达人秀中的无臂钢琴师刘伟。
他曾言“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这句话深刻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尽管身体残疾,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有勇气、有决心,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在世,活着便是最大的道理和希望。
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与困难。
《活着》读后感1500字《活着》读后感1500字(精选14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着》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读后感1500字篇1我很抱歉,做了一个不算忠实的读者。
我以极度不单纯的动机,抱着能让我哭的怎样要死要活的态度,来“审判”这本书。
因为他们都说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苦难,关于悲剧的书。
关于人生。
我对此并没有任何异议。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少年时没有羁绊,便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此时“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时家道中落,经历生死,在欲望和现实的沟壑中挣扎,有了值得牵挂和在意的人。
此时“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老年时“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所牵挂之人都做了生命中的过客,最后只能归于寂寥。
关于苦难。
我只想说每一部小说都是用文字建立起来的第二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属于书中的人物,也可以属于把思想浸在书里的读者,我在余华先生的这个世界里站成了一颗没有悲欢姿态的树,但主人公福贵从未真正平静的苦难生活,让我不安分起来,最终我并没有在这个世界站成永恒。
被欺骗而不自知,输光家产,气死父亲的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历经生死而归来的福贵。
因患软骨病而死的妻子家珍,因生产时大出血而死的女儿凤霞,因献血过多而死的小儿子有庆,被水泥板夹死的女婿二喜,吃豆撑死的小孙子苦根。
走着走着就,家就散了。
一场场来势汹涌的暴风雨,冲走了他所有的家人。
垂暮之年,身侧有的只不过是一头老黄牛。
谁也不知道,这灾祸卷走得到底是谁啊!看似可笑的情节,却有最真实的感情以及最苦难的生活。
我说的苦难是指生活,而不是人生。
因为人生太大,不能妄断。
关于悲剧。
在把兵荒马乱的万千思绪安抚在一页白纸之后,骤然而起的“感同福贵之身受的悲痛”又骤然而落。
木心说过:如果顿悟不置于渐悟中,顿悟之后恐有顿迷来。
《活着》读后感精华(15篇)《活着》读后感1“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书,可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文章运用了朴素的手法记叙了福贵平凡而曲折的一生。
主人公福贵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既经历了战争的腥风血雨,那不堪入目的混乱。
不仅如此,他还体验了家族由盛至衰的过程以及家破人亡的悲惨经历。
每当看家珍死亡的`部分时,总感到鼻子一酸,一股热泪总涌上眼眶。
那是一段最宁静的死亡过程,看着福贵抱着家珍的尸体,一步步艰难地走向西村口,那个埋着儿子有庆的地方,他默默地将家珍也埋了进去。
此时此刻,看似平静的福贵,那撕心裂肺的痛感应该早涌上心头了吧!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家族的悲剧并没有到此结束。
女儿凤霞生孩子时因大出血而死;女婿二喜在工作时被水泥板夹死;就连他那唯一的孙子也难逃厄运,在吃饭时被噎死了。
但他并没有对命运屈服,独自一人顽强地活着,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人活着时被命运制造的坎坷绊倒是必然的,但唯有你不屈服,才能战胜命运。
面对生与死,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存。
要战胜命运,活得漂亮。
《活着》读后感2《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揭露了一个叫福贵的人的一生。
福贵虽然历经磨难,但他是幸运的.,年轻时享受过,落魄了之后,多次徘徊生死之间,朋友战友先后离去,他还能回到家中,与妻儿团聚。
后半生妻儿一步步先他而去,留他一人在世上孤苦,但在精神世界里,他是一个勇敢的强者,任何磨难都不足以击垮他,他没有因为重重打击而倒下,而是带着那头老牛,继续生活。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不容易的,单单活着都不容易,要想活得好更是难上加难;生活从来不会以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经历过苦难后,才明白其实这才叫生活。
人生会遭遇许多事情,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被盘根错结的烦恼纠缠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处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面对任何事情需要保持一颗安定的内心,有些事情只有在经历过之后才会理解,才会蜕变超然,看待善恶一视同仁,用一颗慈悲的心和同情的目光环顾世界。
暑假阅读《活着》读后感600字2022年5篇《活着》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福贵的故事。
文章叙述了福贵从富家少爷因为赌博而输光家产变成穷人,有外出谋生遇到春生等人,后回家的故事。
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暑假阅读《活着》读后感600字2021年5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暑假阅读《活着》读后感600字【篇一】余华的所有作品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活着》,即使看完之后心里还是有深深的震撼。
对换角度而看,若是我活在那荒乱的时代里,或许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主人翁那么坚韧。
身边的亲人独个在眼前离去,如今还是有丝深感同受的触动。
他的作品文字并不华丽,只是简单的描述便将人的心理描述出来。
令我没齿难忘,从一开始奢华的地主生活,败家的行为,将整个家产都败完。
然而地主时期的改革来临,新中国的崛起,掀起一阵热潮。
或许对于农民来说这是新时期,但是对于地主而言,这是残酷的杀戮。
他的坚韧他的随时代改变的心智,无论是哪个时期哪个改革带来的悲剧,他依旧还是他,这个读后感给我带来强烈的打击,当我面对打击时,常常想起如果是他,会不会如我一般的放弃,错了他会一如既往的往前走,就如同十字军时期,他被充当兵役,南方走向北方,他依旧想着家,在这大乱的时代,他依旧往前走。
《活着》顾名思义便是活着,在恶劣百变的时期,随着时代主治时期的主事人变化。
他活在凌乱时代,险些被炸弹击中,身处战乱之处,眼见亲近之人的离去。
他所坚守的便是活着,即使再艰难的困难,他依旧勇往直前,最后他的身侧只遗留一头与他般黝黑的老牛。
最初,我以为他只是无意识的活着。
后面当看到他在夕阳下的背影,喊着他亲人名字的小牛。
其实,他是将所有人的那份一起活着,看着这世界的朝阳,看着这世界的色彩。
这便是《活着》给我深刻的读后感,在未来改变我的人生指导。
暑假阅读《活着》读后感600字【篇二】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彩的人生,这个“多彩”或许是坎坷的,幸福的,痛苦的也有一些人过着与世无争,平凡而辛勤的一生。
这次,我要与大家谈的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Only those who respect themselves are more courageous to shrink themselve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2021年《活着》读后感(集合10篇)《活着》读后感1看完的时候心里是堵着的,感觉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眼里有点难受,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可能因为人是活的才会有这种感觉吧[咖啡]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有人问:“人为什么要活着?”最让我有感触的回答是“人不就是为了寻找自己为什么要活着的理由而活着吗?”初阅不识文中戏,再看已是戏中人...福贵活的一辈子都在和这个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一起成长,或许他的一生更是当时广大贫苦农民的真实写照,这一辈的人们经历过太多风浪,看过太多世事变换,相信还会有许许多多个福贵活在这个世上,还会有许许多多的人生味道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尝,有人说,老死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死法了,站在生命进化常理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件美好的事情了,尽管福贵在年轻时候如此放荡不堪,却总有些人的生命平淡无奇羡慕福贵这样的生活,人活一世,总得过的精彩一点,没有些起起落落,没有些跌宕起伏日子总是索然无味,如果可以,希望自己也能来一次福贵这样的人生,有过轻狂放纵,享过荣华富贵,经历过生死的瞬间,尝受过离别的痛楚....最后可以清楚的记得自己一生的过往,然后平常的讲出自己的故事,原来也不过如此啊...不是不会痛心,而是已经习惯,习惯了一个人承受,一个人怀念,一个人活着,活着活着就那样了...其实,人活着已经不易,你还能跟这个世界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人活着已经是幸福,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希望每一个生命都不要辜负自己活着的每一个日子,直到生命的尽头[爱心]...《活着》读后感2“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人为何活着?——《活着》读后感。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
读活着有感1000字《活着》这本是在我买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 看着评价很高, 就想买回来看看, 确实是一本很震撼人心的书, 看完之后久久沉浸其中。
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悲惨的一生。
他本是富家少爷, 却沾染上了赌博, 最后把家产输个精光, 他爹也为此气病, 最后摔倒一头磕在石头上死了。
他爹死后, 他自然是要撑起整个家, 他有个漂亮的媳妇家珍, 家珍是城里的富家小姐, 已经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凤霞, 家珍的爹知道福贵败光了所有的家产, 就把怀有身孕的家珍接了回去, 半年后家珍带着半岁的儿子有庆回来了,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没过多久福贵的娘又病了, 福贵就去城里请大夫回来给他娘看病, 谁知一走就是几年。
福贵在去城里请大夫到底时候被国民党的一个连长抓去当了壮丁, 几年过去了, 福贵也是死里逃生, 终于等到解放军, 这才终于回了家, 却不知在他离开的这几年里, 家里发生了很多事, 福贵娘的生病去世, 凤霞因为生病没钱治, 最后变的又聋又哑, 而他的儿子有庆也有三岁了, 福贵走的时候, 有庆还小, 所以不认识他。
后来又因为有庆要上小学了, 因为家里太穷, 不得不把风霞送人, 后来福贵实在是舍不得, 又将凤霞带了回来, 没多久的平静日子, 有庆却因为给女校长捐血而死, 也是看到这里, 眼泪唰的一下就流了下来。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 因为被抽干了血而死, 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是说不出的滋味, 我痛恨那个医生, 痛恨那个黑暗的社会, 抽血的过程中有庆说头晕, 那位医生却说, 抽血都有一点, 身为医生难道他没有看见他的脸, 嘴唇已经发白了吗?为什么不及时停下?为什么小小年纪就白白的送了性命有庆离开的他的爹娘, 离开的一手带大他的姐姐, 也离开了他最喜欢养的羊福贵的身上像是被下了魔咒一样, 悲剧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女儿凤霞在生产的时候因出血过多死亡, 而家珍得了软骨病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女婿二喜干活的时候被水泥板夹死, 外孙苦根跟因为吃过多的豆子撑死他亲眼看着最亲的亲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 亲手将他们埋葬, 最后只剩下看起来年纪比他还大的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活着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在书的最后作者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2024年活着读后感例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叫福贵的老人悲惨的一生。
福贵曾经是一个阔少爷,家境很好,但到了他爹这一代,家道开始衰败,他爹爹生活奢侈、挥霍。
而福贵比起父亲来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吃喝嫖赌,无恶不做,终于在一次赌博中,上当受骗,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输给了别人。
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
从此,他和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起了自力更生的农家生活。
母亲由于过于劳累,生病在床,一次,福贵去给母亲取药,被抓住,作为庄丁送上前线。
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一次次的死亡,他思念自己的亲人,渴望能够活下去。
两年后,他幸运的回到了家,母亲原来已经死了。
悲伤之余,唯一能让他高兴的是他有了一个儿子,但是,他不幸命运这时候才刚刚拉开序幕。
福贵家庭虽然贫穷,一家人却生活的非常幸福,儿子有庆也在健康的成长,一次学校组织给县长的太太献血。
有庆由于先天的营养不良,再加上抽血过多竟然死去。
福贵又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自此,全家完全沉浸在了一种悲痛的氛围之中。
一直到又聋又哑的女儿出嫁时,全家才有了一点欢乐。
然而,上天并不怜悯这可怜的人,仍旧一次一次的把难以忍受的苦难向他降临。
先是自己的女儿难产而死。
接着是自己的妻子难以忍受丧子、丧女的双重打击而去世。
福贵只得和女婿二喜以及外甥苦根生活在一起。
然而更加让人难以意料的是,二喜却在劳动时,不慎被两块水泥板夹死。
自己的唯一一个亲人--外甥苦根最后也意外的离老人而去!!最后,和老人相依为伴的只有一头老牛。
一次次的死亡,都是主人公老福贵不紧不满、平静宁和的叙述出来的,该长哭当哭时,他无动于衷,该唏嘘感慨时,他不肯多谈半点。
老福贵把所有汹涌的情感都潜进了冷漠的叙述之中,我的心中却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
我不敢想象,谁也不敢想象,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换作是我们,我们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但老福贵却活了下来,而且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
老福贵是这样说的: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
不忘初心——读《活着》有感
最初接触到这本书,是被电视剧《福贵》的情节吸引,转而投身于原著《活着》。
说到品读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踏在主人公的艰难的人生道路上前行,每一步都沉重的让人饱受煎熬。
或许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未曾经历人生起落的我,从未想过人的一生会经受如此多的磨难。
起初对于福贵的嗜赌成性,败光家产,我也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曾想,苦难的人生对这个可怜人而言才刚刚起步。
从地主富少到赤贫,老父不堪打击撒手人寰。
随后母亲病危,福贵在取药的途中被抓了壮丁。
好不容易在战火中侥幸逃生,本以为可以守着妻子儿女过完一生。
不料儿子有庆因献血意外死亡;女儿凤霞又因难产而死;不久后他生命中最珍爱的人,终于承受不住打击离他而去。
但命运觉得带给他的痛苦还不够多,再一次夺走了他六岁外孙的性命,留给他的仅仅是一头体弱多病的老牛。
“活着”,这两个简单的字,在福贵身上确是如此不易。
穷其一生,也不过是在苦难的深渊里呐喊,在生命的长河里挣扎。
合上书卷,我的内心充满了压抑。
人的一生,究竟是为何而活?“往后的日子里,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的日子也不多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做人好事平常点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这是福贵用他惨淡的一生给出的答案。
而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为了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活,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托尔
斯泰说过:“其实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能够自由的享受阳光、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
”然而,当一颗向往自由的心灵被套上利益的枷锁,它还能自由飞翔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就像一艘孤帆,在岁月的长河里随波逐流。
不管你是否走进醉人的风景,也不管你是否闯入暗礁险滩。
不要去祈求上帝,因为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临的,也不要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唯一要做的,就是泰然处之,纵使沧海桑田,我亦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