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83 KB
- 文档页数:5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系列9篇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系列9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南。
如果您对该话题感兴趣栏目建议您不妨阅读一下“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篇1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掌握各种溺水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水上活动时始终保持警觉和谨慎。
3.加强家长和学校间的联合,共同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溺水的危害a. 溺水的定义:溺水是指人被水淹没,达到呼吸道或肺泡,发生窒息而死亡。
b. 已经成为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
c. 是否能游泳不是防止溺水的绝对保障,水毒很大。
d. 协助营救易造成自己危险,正确的方法:用绳子、救生圈等物品拯救,或者报警让专业人员去营救。
2. 溺水的原因a.不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和水域情况b.心理因素:太骄傲自信或过分紧张等c.游泳技能不行,技术动作不正确d.天气与水质:河面水流猛烈或水质差等3. 预防溺水措施a. 学会游泳,并保持游泳技能和练习。
b. 了解水类型:海洋、江河、沙滩、游泳池的不同。
c. 选择适当的救生设备d. 不贸然跳水。
e. 避免游泳深水区。
f. 避免长时间游泳。
g. 避免在夜间游泳。
4. 如何应对突发事故a. 保持冷静,并呼喊附近的人帮忙b. 找到附近的救生工具,如救生圈、救援绳等c. 用其他工具,如竹竿、手帕、手提箱等救助溺水者。
d. 如果你还不会救人,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三、教学方法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溺水事故的场景,以此增加学生对危险和紧急情况的认识。
2.结合游泳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防止溺水”的小手册。
3.通过在泳池边的模拟演练,教师向学生讲解抢救落水者的正确方法。
4.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突发情况下的救援,从而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们认识到水的危险性,了解溺水的严重后果。
2. 掌握基本的水上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3. 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强化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危险性介绍: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溺水事故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的潜在危险。
2. 安全知识讲解:包括水域安全标志的识别、不安全的水域特点、游泳时的注意事项等。
3. 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教授简单的浮水技巧、求救信号的发出、如何使用救生工具等。
4. 模拟演练:设置虚拟场景,让学生模拟遇到溺水情况时的应对措施。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溺水的危险,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上活动的安全措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回答,通过互动加深记忆。
4. 视频教学:利用真实案例的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溺水事故案例,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2. 知识讲解:系统地讲解水上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3. 技能演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实际操作练习自救互救技能。
4.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的溺水场景,让学生进行应急处理的模拟演练。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学生反馈学习体会和建议。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模拟演练和知识点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们对防溺水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家中的水上安全措施,并制定一份家庭防溺水安全计划。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安全主题班会教案二:水性安全,学会游泳自救
1. 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使用救生圈,紧急事件中能游泳自救。
2.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使用救生圈。
2)学会游泳自救。
3. 教学难点:
1)学生对自我安全意识的理解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2)学生对不同的水域安全规则的掌握。
4. 教学过程:
1)引入
(1)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水性常识和游泳经验,检查学生对水性安全知识的掌握和对自身安全的重视程度。
(2)巧妙设计问题和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讲解
(1)教师先通过图表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救生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玩游戏,练习如何使用救生圈,加深对救生圈使用的印象,增强安全意识。
(3)教师在讲解完救生圈的使用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在水中紧急情况下自救的方法,强调如果有毛病先靠近亲戚救急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3)实践演练
(1)教师要求学生在草坪上模拟逃脱,训练学生的体能和反应能力。
(2)教师让学生有意识地进入水中,模拟真实的紧急情况,要求每名学生用救生圈的正确方式游到彼此之间,互相救助。
(3)教师在场上观察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的安全。
4)总结
对于学生的表现及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及答疑,巩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5.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的答案和参与情况,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增强安全意识。
2. 让学生掌握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水域安全规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防溺水意识的培养。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安全警示标志图片。
3. 演示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溺水事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溺水事故的危害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溺水事故危害极大,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二、讲解防溺水知识1. 教师讲解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游泳技能不足、缺乏安全意识等。
2. 教师讲解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a.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b.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c. 不会游泳的人,不擅自下水;d. 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呼救,不盲目施救。
三、演示自救和互救方法1. 教师演示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溺水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
2. 学生讨论,总结防溺水的重要性。
五、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防溺水演练,包括:a. 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呼救;b. 使用救生工具进行救援;c. 实施自救和互救。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防溺水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 学生遵守水域安全规定的行为表现。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防溺水知识讲座。
2. 组织学生参加防溺水演练活动。
3. 在校园内张贴防溺水宣传海报,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
《防溺水》的安全教案7篇《防溺水》的安全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本着对人民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职能,减少乃至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工作目标以不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溺水事故为目标,以学校周边水域为重点,全面清查、整改学校安全隐患。
通过召开预防发生溺水事故的专题会议,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方案主题关爱生命,防止溺水。
四、组织领导为确保学校学生预防溺水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心校成立防溺水安全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五、主要措施1、各中小学均要成立防溺水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开展防溺水安全预案,做到将安全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实处。
2、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做好学生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的重要性。
立即对预防学生发生溺水现状进行一次认真分析,开展一次排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3、进一步提高教师、家长、学生的危险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看护和监督,组织教师定期家访、了解情况,及时制止不当游泳、水边玩耍等危险行为。
4、调查摸清和掌握本区域的危险地段、河段,并及时告之学生家长。
5、深入开展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
学校要通过班(队)会、板报、专题报告、知识问答、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以典型事例警示学生,通过反复多次教育,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6、强化管理,严明纪律。
学校要明确要求学生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危险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要把这些要求作为一项校纪校规,对学生进行约束。
同时各中小学要设立举报电话,让学生互相约束,互相监管。
7、加强与街道、村居及相关部门的联系,要督促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学生校外防溺水安全工作。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预防溺水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保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和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溺水的原因、预防溺水的方法、溺水后的自救与互救。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实施溺水自救与互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溺水的原因、预防溺水的方法及溺水后的自救与互救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溺水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情景模拟法:模拟溺水现场,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溺水原因、预防溺水方法、溺水自救与互救知识。
2. 教学视频:溺水案例及自救与互救方法。
3. 教学道具:救生圈、救生衣。
五、教学内容:1. 溺水的原因:介绍溺水的主要原因,如大意、不会游泳、水域危险等。
2. 预防溺水的方法:教育学生不要私自下水游泳,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遵守游泳规则。
3. 溺水后的自救与互救:教授学生溺水后的自救方法,如保持冷静、节省体力、等待救援等;以及互救方法,如使用救生工具、寻求他人帮助等。
4. 溺水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溺水的严重后果,提高防范意识。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溺水自救与互救的实地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溺水案例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溺水话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溺水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3. 预防溺水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预防溺水,如不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水域游泳,不单独游泳等。
4. 溺水后的自救与互救:讲解溺水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溺水自救与互救的实地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溺水,以及遇到溺水情况时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第1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
2. 学习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
3.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遵守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溺水事故的危害性。
2.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自救和互救方法。
2.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安全教育视频。
3. 演练用的救生圈、救生衣等。
4. 学生安全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溺水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溺水事故的危害吗?你们有没有见过溺水事故?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溺水事故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二、讲解溺水事故的危害1. 教师讲解溺水事故的危害,包括对身体、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讨论:溺水事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3. 教师总结:溺水事故不仅危害个人的生命安全,还会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负担。
三、学习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 教师讲解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包括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等。
2. 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3. 教师总结:预防溺水事故的关键是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则。
四、自救和互救方法1. 教师讲解自救和互救方法,包括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呼救、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等。
2. 学生观看安全教育视频,了解具体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救和互救的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模拟演练中的感受,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强调:安全无小事,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六、布置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2. 学生完成安全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防溺水知识的记忆。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教案(8篇)珍爱生命远离溺水教案一:珍爱生命,严防溺水活动目标:1.使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严重性,提高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掌握游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认识溺水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溺水。
活动过程:一、导入:1.图片展示:溺水现场,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二、新课教学:溺水事故的原因:(1)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教师总结:缺乏安全意识,忽视安全警告,私自下水玩耍等都是导致溺水事故的原因。
游泳安全知识:(1)不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3)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玩耍或游泳;(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游泳时不要过于逞能;(6)发现有人落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要呼叫成年人相救。
三、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溺水场景,进行自救和他救的演练。
四、小结:通过本次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应该怎样应用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生命,远离危险。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教案二:严防溺水,关爱生命活动目标:1.使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防溺水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溺水急救的常识。
活动过程:一、导入:1.播放溺水事故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二、新课教学:1.溺水的危害:溺水会导致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甚至死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遗憾。
2.防溺水的基本技能:学习防溺水的技巧和方法,如学习游泳、使用救生设备等。
3.溺水急救常识:了解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如何使用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
三、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溺水场景,进行自救和他救的演练。
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小结:通过本次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生命,远离危险,掌握防溺水的基本技能和急救常识。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掌握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溺水事故的危害。
2. 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自救互救。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演示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工具。
3. 水池或模拟水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溺水事故的严重性,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溺水吗?溺水有哪些危害?”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溺水事故的危害。
二、防溺水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溺水的原因,如不会游泳、游泳时嬉戏打闹、不慎掉入水中等。
2. 教师讲解防溺水的基本原则,如“四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3. 教师讲解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a. 游泳时的注意事项:保持体力、避免抽筋、不私自下水等。
b. 遇到溺水时的自救方法:保持冷静、呼叫求救、利用救生工具等。
c. 发现他人溺水时的救助方法:呼救、寻找救生工具、进行人工呼吸等。
三、演示与练习1. 教师演示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救生工具。
3.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四、情景模拟1. 教师设置模拟水环境,让学生进行防溺水演练。
2. 学生分组进行自救互救演练,教师现场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防溺水安全知识,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演练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其自救互救能力。
2. 了解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开学第一课防溺水平安教育教案〔通用6篇〕开学第一课防溺水平安教育教案〔通用6篇〕开学第一课防溺水平安教育教案1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防溺水平安有关内容,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要进步平安意识。
2.学生进步平安意识,愿意自觉学习防溺水平安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
3.自觉改掉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平安的不良习惯,进步对生活中违背平安原那么的区分。
教学手段: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游泳,是广阔少年喜欢的体育锻炼工程之一。
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平安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防溺水平安教育》。
全国中校学生溺水事故相关数据。
二.学习新知:1.回忆溺水死亡事例。
三.平安教育。
1.公安部门统计并分析^p 学生溺亡的特点。
2.学生下水游泳导致溺亡的主要原因。
3.学生发生溺水事件的客观原因4.发现有人溺水时,你该怎么做?四、重点强调:1.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同学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平安常识而溺水死亡,再加上某种因素导致溺水死亡,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学生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玩,会引发溺水事故,老师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四不”。
一不:未经家长、老师不准去。
二不:没有会水性的大人陪同不准去。
三不: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
四不: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
2.同学们一定要熟记:《防溺水歌》。
五.班级防溺水教育建议书。
六.全班宣誓:绝不私自下河游泳;绝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绝不无家长或老师带着的情况下游泳;绝不在无平安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玩耍、游泳。
七.总结:同学们,生命有时候是很脆弱的,让我们珍爱生命。
开学第一课防溺水平安教育教案2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学习防溺水平安的根本常识,进步有关防溺水急救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溺水儿歌、图片等资料,学生理解防溺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理解防溺水知识,掌握溺水急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愿意自觉地去学习防溺水平安的有关知识,进步平安意识,养成遵守防溺水平安的习惯,体会生命的珍贵及预防溺水的重要性。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内容:
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会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溺水和自救的常识。
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敢于直击生活中会发生溺水危险的图片,让他们敢说、敢演、敢练。
四、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爱心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近几年来儿童溺水伤亡统计图。
让学生起来发表感想。
教师加以引导。
引入课题并板书:预防溺水(二)、教学过程;
1、通过下面的安全教育图片,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及一些简单的溺水自救措施。
(1)、出示第一幅图片及问题。
“下河游泳之前应先怎么做?”
(先请学生起来说,教师作总结并板书: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下水时能携带救生圈,以确保安全。
大家一起读一遍,加深识记。
)
(2)、出示第二幅图片及问题。
“可以直接跳入游泳池吗?”
(先请同学起来说,大家一起总结并板书:不冒然跳入或潜入水中,不在水中打闹,避免在水中时间过长。
大家一起读一遍,加深识记。
)
(3)、出示图片及问题。
“经过有危险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做?”
板书:经过河、湖、沟、渠、塘、井等处,要谨慎慢行,经过有警示标志的危险地段加倍小心。
(齐读)
(4)、出示图片及问题。
“游泳时需要什么人陪伴?”
板书:游泳时要有熟悉水性的成年人看护。
(齐读)
(5)、出示图片和问题。
“小明这样做对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不到有溺水危险的地方游泳戏水、玩耍打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
(齐读)
(6)、出示图片及问题。
“河水结冰了,我们可以在上面行走吗?”
板书:严禁在结冰的水面上踩踏行走。
(齐读)
(7)、出示图片及问题。
“放学了,小明与伙伴不回家,向下河洗澡。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板书:上学放学路上不得下水游泳。
(齐读)
(8)、出示图片及问题。
“雨雪天,如果一个人行走在这样的地方安全吗?”
板书:雨雪天气,通过没有安全护栏的桥梁、水岸等,尽量结伴同行,避免落水。
(齐读)
(9)、出示图片及问题。
“发现有人溺水,你会怎么做?”
板书: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因大声呼救,不可下水营救。
如岸边有急救器材,可抛给溺水者让他进行自救。
(齐读)
(10)、出示图片及问题。
“在水里突觉身体不适,你会怎么做?”
板书:突觉身体不适,应立即上岸,大声呼救。
(齐读)(11)、出示图片及问题。
“小朋友们这样玩耍你支持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板书:不可在岸边嬉戏打闹。
(齐读)
2、我会演。
“你一个人去河边玩,不小心掉进河里了,你会怎么做?”(请一个同学上台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作出评判。
)3,播放溺水教育视频。
课件出示:“我最认真,看后我会演练。
”
(三)、课堂活动。
1、我能演。
“当你游泳时脚抽筋了,上岸后你会怎么做?”
(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作出评判。
找到正确方法后大家一起做。
)
2、我还想演。
“今天放学后,你与小明在经过池塘时,发现有人溺水了。
你们会怎么做?”(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救生器材。
看学生可否会利用。
)
(请三个同学上台来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做出正确评判。
)
六、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巩固:
《溺水儿歌》
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第一招。
私自游泳很危险,不去深水很重要。
我防溺水有高招,泳前热身第二招。
伸手踢脚弯弯腰,预防动作不可少。
我防溺水有高招,解除抽筋第三招。
赶紧上岸很重要,喝杯糖水解疲劳。
防溺措施要知道,不可逞能不骄傲。
“安全”二字记心中,远离危险身体好。
老师把儿歌制成“爱心卡”,发给同学们。
他们可以随身携带,学以致用。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防溺水教育图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会危害孩子们生命的简单方法和急救措施。
又通过观看防溺水教育视频,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防溺水的一些措施。
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演练,可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防溺水措施和方法。
最会又把本节课的重点通过爱心卡片的形式发给同学们。
让他们可以随身携带,学以致用。
同学们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