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测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129.88 KB
- 文档页数:8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历史科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日《马关条约》C. 中美《望厦条约》D. 中法《黄埔条约》2.“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材料中“这把火”的始作俑者为()A. 英美联军B. 英法联军C. 俄美联军D. 八国联军3.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属下说:“我从军为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最终他在哪一场战役中,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A. 平壤战役B. 黄海海战C. 辽东半岛战役D. 威海卫海战4.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的特点是()A. 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国家B.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5.这次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据此判断这次革命()A.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创举”是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中华民国的成立C. 二次革命的进行D. 临时约法的颁布7.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救亡图存B. 走向共和C. 军队建设D. 军阀割据8.下表,摘自一位学生的课堂笔记。
他记录的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9.党的历史上有一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
这次会议是()A. 中共一大B. 八七会议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10.中国人民经历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套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变革1. 请描述商代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 商代的社会制度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有明确的社会等级和职责分工。
- 商代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君主制,王是政治和宗教的统治者。
2. 商代和西周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商代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君主制,王是政治和宗教的统治者。
-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分封制,周王是最高统治者,但他的权力被诸侯分割。
3. 请解释“封建制”和“分封制”之间的区别。
- 封建制是一种以土地封赏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封赏者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力,被封者有责任为封赏者提供军事和税收。
- 分封制是一种以封地分割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将国土分封给诸侯,诸侯有独立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4. 请列举西周的社会等级,并解释其特点。
- 西周的社会等级有王、公、侯、伯、子、男、采、仆等。
- 王是最高统治者,公、侯、伯等是封建贵族,子、男、采、仆等是其他阶层人士。
- 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权力和地位,贵族享有特权,其他阶层人士从属于贵族。
5. 请简要描述西周的宗教及其特点。
- 西周的宗教以奉祀天地神灵为核心,认为天是最高神明,周王是天的代表。
- 奉祀活动包括祭祀、祈福、卜筮等,认为通过奉祀可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指引。
- 宗教与政治统治紧密结合,周王以宗教仪式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答案:1. 商代的社会制度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政治制度是君主制。
2. 商代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3. 封建制是以土地封赏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分封制是以封地分割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4. 西周的社会等级有王、公、侯、伯、子、男、采、仆等。
5. 西周的宗教以奉祀天地神灵为核心,与政治统治紧密结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封建制2.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改革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统一货币C. 统一文字D. 推行分封制3.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种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世袭制C. 推恩令D. 分封制4.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以下哪项产生了深远影响?A. 农业发展B. 经济发展C. 文化发展D. 军事发展5. 以下哪项不是唐朝对外交流的成就?A. 丝绸之路的繁荣B. 玄奘西行取经C. 郑和下西洋D. 鉴真东渡日本6.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农业的繁荣B. 手工业的兴盛C. 城市商业的兴起D. 封建制度的完善7. 元朝时期,实行了哪种制度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A. 郡县制B. 世袭制C. 行省制D. 分封制8.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主要针对哪个领域?A. 农业B. 商业C. 文化D. 军事9.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推行了哪些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世袭制C. 推恩令D. 行省制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废除了________制度。
1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
13.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________的兴起,标志着城市经济的繁荣。
1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________的强盛。
15.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的意义及其影响。
17.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A. 商朝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朝D. 战国时期答案:C2. 以下哪位皇帝迁都洛阳,开创了中国古代的制度?A. 刘备B. 康熙C. 唐太宗李世民D. 近代清朝皇帝答案:C3. 以下事件与隋朝有关的是:A. 建造长城B. 发明造纸术C. 修建大运河D. 土地革命答案:C4. 以下对中国封建社会最准确的描述是:A. 国家领导的经济社会制度B. 奴隶制度C. 新民主主义制度D. 家族势力统治制度答案:D5. 下面哪个朝代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A. 商朝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二、判断题1.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皇帝。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是由刘备开创的。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隋朝时期修建了大运河,方便了国内的交通运输。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4.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指家族势力统治的制度。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青铜器的出现是商朝时期的一项重要发明。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商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答案: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此外,商朝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和商业贸易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述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大运河是隋朝时期修建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工程。
它连接了中国南北各个地区,对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运河的修建使得商品流通更加便利,加速了各地资源的交流和融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3. 请简述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封建社会是一种由家族势力统治的社会制度。
它以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封建领主手中为特点。
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十分明显,社会各阶层的权利和地位是根据封建阶级的出身来确定的。
八年级上期历史测试题一、选择(每题1分,共23分)1、中国近代史第一个被迫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它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A.关天培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3、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今却成了残垣断壁,这是因为()A.英法联军的罪行B.日军侵华的铁证C.甲午中日战争的遗迹D.沙皇俄国的罪恶4、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5、新疆设立行省是在()A.1871年B.1875年C.1876年D.1884年6、“左公柳”是新疆当地人为纪念左宗棠而命名的一种柳树。
新疆同胞纪念左宗棠的主要原因是()A.他是湘军统领之一B.他建立了福州船政局C.他创造了蒸汽轮船D.他率军收复了新疆7、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省流落他乡,受尽屈辱,你知道下列哪个国家曾长期割占台湾()A.日本B.美国C.英国D.法国8、2009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15年。
如果我们到甲午战争博物馆参观,可以看到下列哪位英雄事迹()A.林则徐B.左宗棠C. 谭嗣同D.邓世昌9、下列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0、下列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A. 《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1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汉阳铁厂1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林则徐离京赴粤禁烟,临行前毅然表示:“死生命也,成败天也。
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从中可以感受到林则徐( )A.两袖清风,一心为民B.祸福置外,一心为国C.忠于职守,扶危济贫D.刚正不阿,洁身自好2.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英进口货物税率变化情况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影响双方贸易的因素是( )A.协定关税B.开辟通商口岸C.官吏受贿D.鸦片走私贸易3.火烧圆明园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图书馆相比肩。
当时就有法国人指出,这就如同卢浮宫和法国国立图书馆同时被毁。
这说明火烧圆明园( )A.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B.改变了中法外交关系的方向C.促使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D.使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破坏4.历史地图有助于学生从空间上理解历史。
下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一国家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这一土地纲领体现出其追求的是( )A.男女平等B.民主自由C.土地私有D.绝对平均6.太平天国的许多官员以显示威风、讲究排场为能事。
至于基层乡官,出门也前呼后拥,出尽风头。
甚至在平时用餐时,也需鸣锣击鼓,奏乐助兴。
这( )A.表明太平天国政策的空想性B.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反映出清政府对农民的诬蔑D.预示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结局7.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据此可知,他强调( )A.机器也可益于民生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技术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8.下面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
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中国禁烟后,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马上致书英国政府:“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斗争的机会。
”这里的“无理举动”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国发动鸦片斗争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恩格斯指出:“假如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斗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这次斗争”中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纳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缘由。
”这段话指太平天国运动(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4.19世纪80年头,为便于开平煤矿运煤,清政府安排开挖一条从天津到唐山的河道,但因为胥各庄至唐山一段地势渐高,于是改修“马车铁路”,后来才又允许用机车牵引,这就是闻名的“唐胥铁路”。
这段材料强调的是( )A.自然环境制约企业生产B.洋务运动推动交通发展C.政府支持民众开设工厂D.近代企业发展障碍重重5.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见是( )A.自强、求富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变法图强6.某斗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树立铭志之”。
此战后( ) A.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B.列强势力起先深化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起先进驻北京D.革命起先成为中国的时代主流7.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呼号奔走、著书立说(见下列图片),号召人们()A.引进西方技术,实现自强求富B.进行变法改革,实现救亡图存C.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D.宣传民主科学,进行思想改造2.以下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国家强盛复兴之路——三民主义1905年11月,孙中山先生就中国目前的状况,分析欧美各国推行三民主义使国家强盛的事实,以及三民主义在当时中国可以实现的途径……A.《时务报》B.《国闻报》C.《民报》D.《新青年》3.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举事失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西起义失败;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失败……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A.孙中山亲自参与起义B.革命过程极其艰难C.清政府统治迅速瓦解D.起义的主力是新军4.革命打倒了皇帝,却没有也不愿连根刨除君主专制的经济根基;革命推翻了一个“洋人的朝廷”,却没有也不敢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统统赶出中国。
这里强调的是革命的()A.必然性B.偶然性C.进步性D.局限性5.某组织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中,分别举办了广州、南京、武昌、东京四个分会场主题系列活动。
你认为南京分会场恰当的主题是()A.构想共和B.浴血共和C.缔造共和D.维护共和6.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
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
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阶段任务B.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C.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新的民主共和政体下保留了很多封建思想残余7.下面的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北伐战争D.护国战争8.从1916年到1928年间,“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解放思想文化B.发展近代工业C.推翻反动政府D.反侵略反封建2.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段论述中的“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鸦片战争D.五四运动3.1880年,左宗棠创办了兰州织呢局,这是我国机器毛纺织工业的雏端。
中国近代纺织业、发电厂、机器缫丝厂等,都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
这表明洋务运动()A.实现了富国强兵B.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C.抵制了列强侵略D.结束了半殖民地性质4.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有助于探寻历史的规律。
对比下列历史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现象一:《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现象二:《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A.列强侵华步步加深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多国策划联合侵华D.中国被迫开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5.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虽都有图强意愿,然都是“小变”,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是为“大变”。
康有为这一言论意在强调()A.日本明治维新的世界意义B.政治改革是救亡图存的关键C.要发动革命改变封建制度D.维新运动是洋务运动的发展6.列强炮制出《辛丑条约》的基本框架后,直接强加给清政府,且“不容改易一字”。
《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而列强作为一个整体,则享有种种权利。
这反映了()A.列强实现瓜分中国目的B.晚清时社会矛盾尖锐C.中国主权开始遭到践踏D.帝国主义的强权本质7.辛亥年的最后一天,天安门对外开放,昔日天子脚下的臣民,第一次以公民的身份登上紫禁城,第一次借用皇帝的视角,眺望这座帝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如表是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
借助这些条约,列强()A.打开了中国市场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C.掀起了瓜分狂潮D.获得了在华驻扎军队权2.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这表明鸦片战争是一场()A.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B.保守与开放之间的较量C.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较量D.落后与先进之间的较量3.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废墟正是对历史的记忆与民族危亡的警醒。
圆明园遗址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A.八国联军侵华B.甲午中日战争C.英法联军侵华D.台湾人民抗日4.1849年至1853年,俄国对黑龙江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上述材料最能反映俄国()A.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B.在东亚军事实力很强大C.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侵略注重获取经济利益5.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
这反映出()A.革命纲领不断发展B.农民运动出现了新因素C.太平天国走向成熟D.自强求富思想广泛传播6.下面为中国近代某次革命运动的示意图(局部)。
对其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7.有学者认为,奕、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派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B.洋务派自发地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C.洋务派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D.洋务派客观上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8.“中国是战胜方,但基本上接受了战败方的侵略要求,而作为战争的战败方,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去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人教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璞鼎查向英国资本家宣称:“倾兰开厦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她(中国)一省的衣料的。
”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
”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希望打开中国市场C.广州商品经济发达D.受到璞鼎查的煽动2.“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A.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B.英军攻陷浙江定海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官员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这说明()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
如图所示空白框内应填写的内容是()A.永安建制B.攻克武昌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6.《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 A.掀起瓜分狂潮B.提出“门户开放”C.获得通商权利D.主张“师夷长技”7.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A.弘扬了民主科学B.结束了君主专制C.实现了自强求富D.促进了思想启蒙8.如图是法国某画报上的石印画,其可用于佐证()A.三元里人民的抗争B.维新派的公车上书C.义和团的反帝斗争D.同盟会的反清斗争9.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六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924年1月,孙中山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A.成立同盟会B.发起护国战争C.领导辛亥革命D.推动国共合作2.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从中国政坛上消失了。
这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3.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内发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所谓的“清党”,明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B.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大肆屠杀C.国民党实行“清共”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1927年,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汀泗桥战役C.秋收起义D.三湾改编5.下图展示了1928年4月朱德等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的情景。
他们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南昌B.遵义C.古田D.井冈山6.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
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相符合的是()A.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D.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7.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理解正确的是()A.改变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B.抛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放弃了中央苏区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D.扭转了不正确的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8.红军在长征中通过粉刷、木刻、石刻、手写等多种手段,制作和书写诸多口号,号召群众团结抗战,并身体力行地将党的方针政策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
历史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古代中国皇帝开创了以"中兴"改天下的新政?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答案:B. 汉武帝2. 欧洲文艺复兴是在哪个世纪开始的?A. 16世纪B. 15世纪C. 14世纪D. 17世纪答案:B. 15世纪3. 以下哪位人物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领袖?A. 罗伯斯庇尔B. 拿破仑C. 海涅D. 吕伐威答案:C. 海涅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义和团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B. 辛亥革命5.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A. 唐朝B. 明朝C. 西夏D. 清朝答案:A. 唐朝二、判断题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
答案:对2. 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
答案:对3.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答案:对4.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战胜国。
答案:错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为中国的临时大总统。
答案:对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至1799年,以倡导自由、平等、博爱为宗旨,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
对欧洲及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2.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意义。
答案: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的一场改革运动,力图借鉴西方技术和制度来强国富民。
虽然洋务派在军事、教育等方面推行了一些变革,但由于缺乏深化改革的勇气和动力,最终没有改变清政府的软弱局面,意义不够深远。
四、论述题请分析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设立王公贵族,实行等级制度,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封建制度带来了稳定和秩序,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限制了社会的进步。
历史试卷八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 《马尔科·波洛的案件》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阿加莎·克里斯蒂B. 阿瑟·柯南·道尔C. 爱默生·汤姆逊D. 田汉2.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A. 1839年B. 1848年C. 1864年D. 1898年3. 翘起的三个指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什么意义?A. 和平B. 胜利C. 武力D. 爱国4. 年号“公元前221年”是指中国的哪个朝代?A. 春秋B. 战国C. 唐朝D. 清朝5. 以下哪个国家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德意志二、判断题1.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判断正误。
2. 中国古代的长城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入侵,判断正误。
3. 九鼎是中国古代的器物,被用作官员考试的文化象征,判断正误。
4.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判断正误。
5. 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是相继出现的三个朝代,判断正误。
三、简答题1. 解释以下词语的含义:孟子、董卓、乾隆。
2. 简述中国历史上的“五虎上将”是谁,并描述他们的主要功绩。
3. 解释以下历史事件的影响:五四运动、五胡乱华、文化大革命。
4. 简述以下历史文化的特点:元曲、宋词、唐诗。
5. 描述以下历史人物的生平:唐太宗李世民、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皇帝。
四、论述题根据你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回答以下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支持理由。
1. 秦朝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2.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现代社会有何意义?3. 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三大帝国有什么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4. 描述中国近代史上的光绪和慈禧太后对国家的影响。
5. 论述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五、作文题请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讨论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六、问答题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2.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分立时期持续了多少年?3. 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分别是什么?5.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了哪些国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
鸦片战争爆发于A。
1840年。
2.“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为D.②④。
3.“XXX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归于尽。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C.黄海大战。
4.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XXX”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为走救国路,A多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
答案为B。
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XXX说:“我看过XXX赴法场。
”XXX说:“我参加过XXX。
”XXX 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
”XXX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B.XXX。
6.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①中华民国的建立②五四运动的爆发③日军大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答案为A.①②③。
7.研究了辛亥革命一课后,归纳XXX的重要革命活动是“从国外起步到南京结果”,并按其关键活动地点梳理成线,下列答案正确的是B.檀香山——武昌——南京。
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五四运动②XXX就任临时大总统③创办XXX④谭嗣同英勇就义。
答案为C.①③②④。
9.XXX的召开标志着XXX的诞生。
最能体现XXX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10.2017年有许多周年纪念事件定格在时间轴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1927年应该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惨烈一年”。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期初测试历史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考古发掘出土的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从史料类型看,该石器属于( )A.实物史料B.文献史料C.口述史料D.图像史料2.纪录片《何以中国》将时间溯源至旧、新石器之交,展现了中华大地的先民从采集渔猎走向农业定居,组建家庭和社会的演进历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改变B.生产工具的改进C.建筑技术的进步D.人工取火的发明3.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史前时期提供原始史料的是( )A.传说中炎帝教民种植五谷B.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C.电视纪录片《解密甲骨》D.《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4.如图是汉字“自”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A.汉字为我国唯一文字B.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D.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5.“公元前119年的这场战役,采取了车防骑攻和远距离大兵团迂回敌深远后方的全新战术,基本打垮了匈奴,使匈奴单于从此不敢在漠南立王庭。
”这场战役( )A.发生在“文景之治”时期B.指挥者是霍去病、卫青C.彻底消灭了匈奴势力D.形成了汉朝和匈奴对峙的局面6.《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从材料我们可知作者主张( )A.要重视农业生产B.要进行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C.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D.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因地种植,不误农时7.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说明当时( )A.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B.卿大夫取代诸侯地位C.分封制下地方的独立性强D.宗法制失去应有作用8.“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诸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为破解这一困局,秦朝推行( )A.分封制B.推恩令C.郡县制D.行省制9.汉朝某政令的施行“齐国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
2018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
史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遇只有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20道题,共60分。
)
(时间: 60 分钟分值: 100分)
1.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清政府闭关锁国
C.道光时期鸦片肆虐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有人曾说,英国人打我们是因为鸦片被查禁,如果我们
不禁鸦片,那就不会有战争,请你从英国人发鸦片战争
的根本目的角度从下列论剧中去选择可以完美反驳这个
观点的论据。
A.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禁烟运动的赔偿
3.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相互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圆明园门下的残圳新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屈辱,也将两
个强盗半牢的钉在历史的耻导社上,这两个强盗是
A.美国和日本
B.日本和德国
C. 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日本
5.金田起义为人民英纪念碑基座浮明,领导这场起义的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 陈玉成
D.曾国藩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
家是
A.英国
B.沙俄
C.美国
D.法国
7.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8.五四运动提出了很多反映人民愿望的口号,其中最能体
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D. 废除“二十一条”
9.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而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诞生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大
10.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A秋收起义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1.“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
出符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开辟( )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南昌起义D.井冈山革命极据地的建立
12.中共历史上次生死收关的转析点是
A.南昌起义
B.中共大的召开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3“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机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
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
”说的是
A.孙中山 B李家仁 C叶挺 D.张学良
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大C中共二大 D.中共七大
15. 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目的
是为了
A.创建黄埔
B.解决西安事变
C.争取国内和平
D.宣传抗日主张
16. 解放战争中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符合渡江战
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古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兴起于中提瞥”
D.“百万雄师,三路
渡江”
17.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A洋务运动中 B.甲午战争失败后
C.一战战期何
D.一战结束后
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皮变法
D.五四运
动
19.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胜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20.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
此时,他
不可能看到的是 ()
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 卖报! (申报》条新阳一巴
黎和会召开了! ”
D.大孩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二.填空题
(1) 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2) 火烧圆明园年联军火烧圆明园。
(3) 洋务派的产生:
A目的:
B主张:
C代表人物:中央地方
(4)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年6月11日光
绪帝颁布《》。
史称””,又称“百
日维新”.
(5)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三大主义,简称。
三民主义的作用:成为领导的指导思想。
(6) 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创近代探索路
(7)变法图强为目标,挽救危亡看康梁
(8)三民主义为指导,终结帝制树新风
(9)民主科学为旗帜,思想解放颂马恩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位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历史事件。
三.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2分,共40分)
21. [走进历史整理史实1
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同时也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请回答:
(1)请将示意图中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2分)
(2)请分别写出每一次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8分) (3)你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中得到哪些启示?(2)
22.以图索史,以文索理
图一:江南制造总局图二:谭嗣同
图三:孙中山图四:陈独秀和《新青年》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四幅图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4分)
(2)图三的孙中山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是什么?这场革命的首义后,各省纷纷响应,首义指的
是什么起义?(6分)
(3)图四陈独秀倡导的这场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4分)
(4)这些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答案:
1.A
2.B
3.C
4.C
5.B
6.C
7.C
8.C
9.C 10.D
11.D 12.C 13.D 14.D 15.C
16.D 17.C 18.D 19.A 20.D
二、填空
(1) 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
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 火烧圆明园 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
明园。
(3) 洋务派的产生:
A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代表人物:中央弈祈地方曾国潘李鸿章
左宗棠
(4)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1898 年6月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书》。
史称”公车上书”,又称“百日维新”.
(5)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作用:成为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革
命的指导思想。
(6) 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创近代探索路洋务运动
(7)变法图强为目标,挽救危亡看康梁戊戌变法
(8)三民主义为指导,终结帝制树新风辛亥革命
(9)民主科学为旗帜,思想解放颂马恩新文化运动
三、简答题
1.(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言之有理即可
2.(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
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
(2)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