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1.1.4.1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1.96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学习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
5.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6.善于借助观察工具探究生物世界。
二、重难点分析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
三、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知识点一认识显微镜1.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
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______显微镜。
2.取显微镜时应一手_____镜臂,一手_____镜座。
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
3.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_____,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4.转动反光镜,认真观察会发现反光镜的两个面不同,一个是_____,另一个是_____。
答案:1.光学2.握托3.乘积4.平面镜凹面镜知识点二显微镜的使用1.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_____,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_____的视野。
2.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_____上,并用_____压住,并使所观察的材料对准_____的中央。
3.调节_____,将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
4.通过目镜观察,再调节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最后,调节__________,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实验完毕,应将显微镜__________,整理好后,放入箱中,放回原处。
答案:1.低倍反光镜白亮2.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3.粗准焦螺旋4.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5.擦拭干净知识点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在生物实验中,给物体加热常用的器具是__________,常用来称量物体的是__________,称量时手不能与被称量的物体__________。
答案:酒精灯天平直接接触知识点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1.净:用洁净的__________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材分析(一)教学分析:本节课以一个经典的实验统领全部内容,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初一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
经典实验中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经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
要让学生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利用探究的思路,学会寻求多种途径方法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能力,本节课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者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描述探究过程和结论;甚至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等,都是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
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是处理这节课首选方案。
另外,还要有意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的熏陶,即科学是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生生的探索过程,其中不仅能享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还要承受挫折的痛苦、失败的悲伤,要养成不屈不挠、敢于冒险、保持好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3、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
4、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巴斯德实验的分析与讨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难点: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巴斯德实验的教学录象片断;巴斯德的生平录象片断;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等。
教学程序:一.问题感知,情景切入1、屏幕出示在医院里,一医生正在询问一名全身过敏的学生的最近几天的饮食。
第三节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教学目标1.识别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难点独立规范地操作显微镜教学准备“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视频【情境导入】奥秘无穷的生物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借助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探究主题一】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器具【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对照图1.113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图1.114数码显微镜,结合实验台上的显微镜,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对照实物交流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特别是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还有普通光学显微镜反光镜的两面的区别与使用。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小组交流,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对照课件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显微镜的作用:放大物像显微镜镜头特点: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阅读教材P19~21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目的要求: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方法步骤:1.取拿与安放双手取拿显微镜,将显微镜安放在干净平整的实验台上(如图所示)。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或聚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
③注视目镜,用反光镜或光源调节旋钮调节光线,直至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如图所示)。
3.安放装片(1)将字母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固定。
(2)移动装片、使字母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观察(1)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在物镜靠近装片约2 mm处停止,严禁物镜与装片接触。
(2)眼睛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逐渐拉大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如果需要放大物像的某一部分,应缓缓移动装片,将要放大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慢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博兴县清河学校教学案设计主备人刘培使用人刘兴丽课题课型新授课时间9.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独立、规范的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初步养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难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
二次备
课【预习导学】
一、显微镜的取放:1.取:①一手握②一手托;③置于胸前。
2.放: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向;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侧,便于眼向目
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实验台边缘7cm左右。
3.对照图1.2-2安装好和。
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参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1)握镜的部件是[]_____,稳定镜身的部件是[]_____,。
word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
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
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现了活用课程资源的理念。
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
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
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活用,要融入自己的智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