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第一个板块“漂泊的旅人”,学习要求是能阐释人与故乡之间的关系;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真挚的爱意和深切的思念。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作者选取了自己所熟悉的平民化的生活素材来写北平,让北平显得亲切可爱,同时充满了生活气息。全文的语言质朴清新,通俗亲切,写景状物抒情,笔笔到位,如同天成。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如何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并且加深对故乡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其中,在认知上,他们已经掌握了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了学习散文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在情感上,他们对于思乡之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和入情体验法。

三、目标阐述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文章在内容选择方面平民化的特点;

2.能品味本文平民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法;

2.能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真挚而深切的思念之情;

2.能感受作者对故乡生态美的欣赏和偏爱;

(四)教学重难点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说出文章在内容选择方面平民化的特点,其中的教学难点是能品味本文平民化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真挚而深切的思念之情。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和点拨法。

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和点拨法等多种服从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人们对故乡总会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老舍先生对故乡北平自然也有着他独特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来体会他是如何抒发自己这份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情。

(二)初读全文,说说感受

教师不在学生没有接触课文前就单向灌输,而是根据本文散文的特点,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悟。我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并请同学们以自主发言的方式用一句话来说说他们最真切、细腻的初读感受。教师也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以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我读出了作者对北平的爱是刻

入骨髓的,仿佛只要轻触自己的肌肤,就能嗅到故乡的气息。

(三)二读,梳理内容

首先是针对课文第一部分(1-3小节)的学习,具体解决“怎么想”的问题。教师朗读1-3段(配乐《思乡曲》),在教师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觉得最能体现“爱”的句子勾画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这份融进血中和心灵相契合的爱的真挚、深沉与厚重。引导学生找出统领全文的中心句,“可是,我真爱北平!”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表达方式来表达他对北平的挚爱深情的,从而提升语言表达、分析归纳等相关能力。

接着是针对文章第二部分的学习,即是文章的第4到第7段。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既然作者已经点明“想北平”,那又“想”了北平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来进行描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老师随机抽取每组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根据课堂学生回答,随机补充)——

第四段写北平城的特点是“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人们容易捉摸,容易获得安适、快乐的感觉。“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种身心俱释的感觉只有在非常熟稔、亲切的环境中才能获得,只有孩子在母亲温暖、宽厚的怀抱中才能获得。

第五段突出北平布局和建筑的特点,“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疏朗,空阔,“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既有人工的创造,更有天然的趣味,两者融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古人一直崇奉的“天人合一”的精髓。

第六、七段更将笔触伸向北平的街巷、城郊甚至农村,突出“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些花、菜、果子多姿多彩,生趣盎然。北平虽是大都市,却紧连着园林、菜圃和农村,因而身居闹市却能尽享大自然慷慨的奉献。仅拿草花来说,“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充满生趣、情趣,几欲使人忘却身居皇城。这里的物象和生活已经在作者的充满感情的想象中被美化和诗化。

(四)三读,体验语言之美

在本环节中,我将带着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品读课文,并且请同学们思考作者在写个性化的内容时,运用了哪些语言?同时概括说说这些语言都有哪些特点?要求结合文中相应的例子,进行具体阐述。依旧先小组讨论,自我探究;之后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之后老师也说说自己的研习心得——

《想北平》的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通白是为了加强作品的生活气息,使它亲切感人,也是锤炼语言的结果。比如文章写到积水潭:“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短短几句,文字不多,但写景、状

物,营造气氛,表现有物情感,都笔笔到位,如同天成。作者曾说:“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象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纯净、简洁同样也靠千锤百炼。

接着,针对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进而重新认识作家老舍先生,简单地介绍其生平,并根据孔庆东的《老舍的散文语言》对其散文创作特点进行略微详细的讲解。

资料链接:

老舍先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他在语言艺术上的造诣,可与鲁迅、侯宝林等任何一种艺术领域内的巨匠相媲美。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当然首先表现在小说和戏剧中,但众所周知,没有什么体裁是老舍所不能驾驭的,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场上的全能冠军。他写的杂文仅在抗战前后就达数十万字。不过一是因为被其他方面的伟绩所遮没,二是因为老舍本人那有口皆碑的自谦,他曾在《答客问》中说:“在我快要与世长辞的时候,我必留下遗嘱,请求大家不要发表我的函信,也不要代我出散文集。……究非精心之作,使人破工夫读念,死后也不安心!”所以学界一直对老舍的散文,未能在整理和研究方面给予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老舍的散文,不仅能侧面反映他小说的许多风貌,而且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在语言上。

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语言风格的纯朴清新。老舍爱清洁,“生平不讲究吃喝,只爱穿几件整洁的衣服”。办什么事都讲究干净利落,他的文风也是如此。但他的纯朴不同于周作人的淡茶闲酒或俞平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