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27
《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药物制剂技术是一门药学专业课程,主要涉及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和质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药物制剂技术》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1.药物制剂的定义和分类:药物制剂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与辅料经过一定的配方和制造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形式的药品。
常见的药物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体剂、注射剂等。
根据药物形态和给药途径的不同,药物制剂可以分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气体制剂等。
2.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药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结晶形态、熔点、溶解性等。
药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药物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4.药物制剂的剂型选择和配方设计:剂型选择是根据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和药物的目标作用部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过程。
配方设计则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目标药效,确定药物与辅料的配方比例,以达到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要求。
5.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是指药物制剂从原料到最终制剂的过程。
包括原料的采购和检验、原料的处理和制备、药物与辅料的混合和装填、药物制剂的成型和包装等环节。
6.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制剂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过程。
包括药物的质量标准的确定、原料和制剂的质量检验、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和质量控制的方法等。
7.药物制剂的药效评价和临床应用:药物制剂的药效评价是通过生物学试验和临床试验等手段,对药物制剂的药效进行评价和研究。
临床应用则是将药物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并根据临床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药物制剂工初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有()。
A、降低全社会的道德水平B、降低本行业的信誉C、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D、减缓本行业的发展[正确答案]:C2.与法律相比,道德()。
A、需要专门机构来制定B、需要专门机构来执行C、依靠强制力来实现D、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个人内心信念来维持其作用[正确答案]:D3.液体在不同工序间的传送宜采用()A、间接传送B、管路加压或减压C、重力传送D、气流传送[正确答案]:B4.精益求精精神内涵包括()。
A、手工技艺的提升B、劳动产品的不断改进C、通过对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改进而达到对自我认识的不断加深D、以上均对[正确答案]:D5.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A、遵纪守法B、爱岗敬业C、质量为本D、绿色环保[正确答案]:A6.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一般工艺流程,正确的是( )。
A、配液、化胶→滴制→脱油→冷却→干燥→选丸→质检→包装B、配液、化胶→滴制→干燥→冷却→脱油→选丸→质检→包装C、配液、化胶→滴制→脱油→冷却→干燥→选丸→质检→包装D、配液、化胶→滴制→冷却→脱油→干燥→选丸→质检→包装[正确答案]:D7.关于单冲压片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一付冲模B、上冲的冲头由中模孔下端进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利用加料器向中模孔中填充药物C、上冲加压D、压力分布不均匀[正确答案]:B8.关于橡胶贴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橡胶贴膏有不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等优点B、橡胶贴膏是用于贴敷皮肤表面的外用制剂C、橡胶贴膏具有治疗皮肤疾病、身体局部或全身性疾病的作用D、橡胶贴膏具有无肝脏首过效应好胃肠道副作用等优点[正确答案]:A9.以下膜剂成膜材料中,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是()A、海藻酸B、聚维酮C、丙烯酸共聚物D、PVA[正确答案]:A10.不需要进行清场的情况是()A、发现传染病患者B、更换品种、规格C、更换批号D、每日药品生产工序结束前[正确答案]:D11.D级洁净区用较大面积的容器具应用()法消毒A、棉球擦试B、方巾或无尘布擦试C、浸泡消毒D、注射用水冲洗[正确答案]:B12.清洁清场结束后检查合格,生产设备应使用()状态标识A、待清洁B、清洁中C、清场中D、已清洁[正确答案]:A13.一般生产区用的容器具污垢较多时,应用()擦试A、清洁布醮饮用水B、毛刷醮饮用水C、清洁布醮洗洁精D、毛刷醮洗洁精[正确答案]:C14.混合常用方法不包括()。
药物制剂基础知识
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通过特定方法配制成特定形式,便于使用和储存的过程。
了解药物制剂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药物的性质和用途至关重要。
药物的分类
药物可以按照其制剂形式和给药途径进行分类。
制剂形式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等。
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
不同的制剂形式和给药途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点。
制剂的基本原则
制剂的制备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药物的选择、药物的稳定性、制剂形式的选择以及药物的溶解度等。
这些原则有助于保证制剂的质量和有效性。
药物溶解度
药物溶解度是指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药物的溶解度对于制剂的制备非常重要,它决定了药物是否能够在给定的制剂中溶解并发挥作用。
制剂的贮存和稳定性
制剂的贮存和稳定性是制剂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制剂的贮存条件和稳定性对于保证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制剂的药效学
制剂的药效学研究药物在制剂中的释放和吸收过程,以及制剂对病理状态的影响。
药效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制剂的效果和特点。
制剂的合理应用
合理应用制剂是指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病情选择适当的制剂进行应用。
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是关于药物制剂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制剂。
药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药物分类:掌握药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用途分类、按药理学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等。
2. 药物的命名:了解药物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以及药物的化学名
和化学式。
3. 药物的制剂:掌握药物的不同制剂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乳剂等。
4.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分布
到组织和器官的过程、代谢和排泄的途径。
5. 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与生物体发生作用的机制,如药物的靶点、药物与受体的结合等。
6.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药物依赖等。
7. 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如药物的抗生素作用、镇痛作用等。
8. 药物的药动学参数: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的
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最大浓度等。
9.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如药物的协同
作用、拮抗作用等。
10. 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了解药物的适当剂量和用法,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这些知识点是药学基础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和应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制剂技术说课稿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药物制剂的理论基础和制剂工艺,培养学生的制剂研发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次说课将重点介绍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内容1.药物制剂基础知识:介绍药物剂型、理解混悬液、乳剂、乳膏、糊剂等制剂的性质和适应症;原料药物的选择和处理;药物稳定性和保护的原理。
2.制剂工艺:介绍制剂的工艺流程和实施步骤,如粉末剂的制备、液体制剂的调配、浸膏剂的制备等;制剂中的物理性质测试方法,如浊度测定、溶解度测定等;制剂中的化学性质测试方法,如含量测定、滴定等。
3.现代制剂技术:介绍现代制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纳米药物制剂、控释制剂等;药物制剂的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注射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不同剂型的特点和适用性,熟悉制剂工艺流程和相关测试方法。
2.能力与技巧: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定剂型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和试剂进行实验操作。
3.分析与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药物制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药物稳定性和剂型适应性的研究等。
4.实践与创新: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剂工艺的改良和优化,探索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药物制剂的基础知识和制剂工艺流程。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操作,让学生实践制剂工艺流程,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技能。
3.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制剂工艺中的问题,如药物稳定性问题和剂型改良等。
4.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制剂工艺改良和新型制剂研发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手段1.教师演示: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制剂工艺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实验方法,让学生观摩和学习。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药物制剂的实验操作,通过亲身实践掌握制剂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技巧。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技能有哪些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药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药物的制剂和生产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包括以下方面:
1. 药物制剂基础知识
药物制剂基础知识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核心知识,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制剂类型、药物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2. 药物制剂工艺技术
药物制剂工艺技术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药物的加工工艺、药物的生产工艺、药物的成型工艺、药物的包装工艺等方面。
3. 药物质量控制
药物质量控制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药物的质量检测等方面。
4. 药物安全性评估
药物安全性评估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毒理学评价、药物的临床试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
5. 药物法规及管理
药物法规及管理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中必须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药品管理法规、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生产管理等方面。
6. 新型制剂开发
新型制剂开发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中的前沿内容,主要包括新型药物的研究开发、新型制剂的研究开发等方面。
以上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剂型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下列属于液体剂型的是()A. 散剂B. 胶囊剂C. 栓剂D. 溶液剂答案:D解析:溶液剂是液体剂型,散剂是固体剂型,胶囊剂和栓剂一般为半固体剂型。
2. 以下剂型中,生物利用度最高的是()A. 片剂B. 胶囊剂C. 注射剂D. 栓剂答案:C解析:注射剂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最高。
3. 气雾剂属于()A. 气体剂型B. 固体剂型C. 半固体剂型D. 液体剂型答案:A解析:气雾剂借助抛射剂喷出,属于气体剂型。
4. 混悬剂属于()A. 真溶液剂型B. 胶体溶液剂型C. 乳浊液剂型D. 粗分散体系答案:D解析:混悬剂中药物微粒的粒径大于100nm,属于粗分散体系。
5. 胶囊剂的主要囊材是()A. 明胶B. 淀粉C. 羧甲基纤维素钠D. 聚乙烯醇答案:A解析:明胶是胶囊剂常用的囊材。
6. 以下属于速释剂型的是()A. 缓释片B. 肠溶片C. 分散片D. 控释片答案:C解析:分散片能迅速崩解分散,属于速释剂型。
7. 乳膏剂属于()A. 固体剂型B. 半固体剂型C. 液体剂型D. 气体剂型答案:B解析:乳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8. 脂质体属于()A. 主动靶向剂型B. 被动靶向剂型C. 物理化学靶向剂型D. 以上均不是答案:B解析:脂质体属于被动靶向剂型。
9. 栓剂在常温下为()A. 液体B. 固体C. 半固体D. 气体答案:B解析:栓剂在常温下通常为固体。
10. 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不包括()A. 减少给药次数B. 血药浓度平稳C. 增加药物毒性D. 提高患者顺应性答案:C解析:缓控释制剂能减少给药次数,血药浓度平稳,提高患者顺应性,不会增加药物毒性。
11. 泡腾片常用的崩解剂是()A. 干淀粉B. 羧甲基淀粉钠C. 碳酸氢钠和枸橼酸D. 交联聚维酮答案:C解析:泡腾片常用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为崩解剂,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迅速崩解。
12. 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剂型是()A. 口服溶液剂B. 栓剂C. 片剂D. 胶囊剂答案:B解析:栓剂经直肠给药,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中药制药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制药基础知识1. 中药概述中药是指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天然药材,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成药物以治疗疾病的药物。
中药的来源主要有植物、动物、矿物等。
2.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加工制备成各种剂型的药物,包括颗粒剂、药酒、丸剂、散剂、糖浆、丹剂、外用贴剂等。
3. 中药炮制炮制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性味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药物制剂或煎煮中。
4. 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形态、组织结构、理化指标、显微镜特征等进行分析鉴别,了解品质及真伪。
5. 中药调配中药调配是指根据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搭配,制备成中成药或复方制剂。
6. 中药提取提取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含有特定药效的药物原料。
7. 中药贮藏中药贮藏是指妥善保存中药材和制剂,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药效,避免变质、受潮或虫害。
8. 中药制药设备中药制药设备是指用来进行中药加工、炮制、提取、调配、包装等工序的设备,包括研磨机、炮制机、提取装置、混合机、灌装机等。
二、中药炮制1. 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将生药材通过适当的温度、时间和湿度处理,改变其品质和药效。
2. 火制火制是指将药材直接在火焰上烘烤,以去除水分、杀菌、改变其性味特性。
3. 蒸制蒸制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用蒸汽蒸煮,使其受热、杀菌、软化。
4. 炒制炒制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用小火炒烤,使其均匀受热,改变其味道和性质。
5. 烘制烘制是指将药材置于炉中,用热风加热,使其干燥、杀菌,并产生特殊的气味。
6. 焙制焙制是指将药材放入烘箱中,利用热风或炭火烘烤,使其加热、烘干、杀菌。
7. 蒸馏蒸馏是指将药材放入蒸馏器中,用水蒸汽加热,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挥发出来,并收集。
8. 贮藏炮制后的药材需要妥善贮藏,防止受潮、发霉、受虫害。
三、中药提取1. 提取方法提取是指通过溶剂、水、蒸汽等物理化学方法,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制剂分析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制剂的分类1. 固体制剂: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2. 液体制剂:例如口服液、注射剂、外用液体剂等。
3. 半固体制剂:例如软膏、栓剂、栓剂等。
二、药物制剂的成分1. 主要药物: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
2. 辅料:能够改善制剂质量、稳定性和适宜性的成分,如填料、分散剂、粘合剂等。
三、制剂分析的基本技术1. 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热熔法等。
2. 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3. 色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
4. 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法、质谱联用技术等。
四、主要检验项目1. 药物含量:是制剂中所含主要药物的质量的检验项目,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治疗效果。
2. 含量均匀性:用于考察制剂中主要药物的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常规成分含量测定法或者HPLC测定法。
3. 质量分析:包括制剂的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检验。
4. 微生物检测:用于考察制剂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是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五、常用分析仪器1. 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对药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适用于对药物制剂中色素、防腐剂等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3. 质谱仪:能够对药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和鉴定。
六、制剂分析的质量控制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 仪器校准:所有使用的分析仪器均应进行校准和质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分析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实验室内部检验。
4. 结果判定标准:分析结果应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七、制剂分析的常见问题与对策1. 样品频繁变化导致分析结果不稳定:合理安排分析顺序,避免频繁变化样品。
2. 仪器操作不当导致分析结果出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仪器使用培训。
基础药品知识
基础药品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按照其药理作用、化学结构、用途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抗生素、镇痛药、抗高血压药、降血脂药等。
2.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和影响。
3. 药物剂型:药物剂型指的是药物的制剂形式,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栓剂等。
不同的药物剂型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途径。
4.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指使用药物时所使用的药物量。
药物剂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5.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病理反应。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药物的副作用。
6.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出现的相互影响。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7. 药物存储和使用:药物的存储和使用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要求进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例如,某些药物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或需要避免阳光直射等。
以上是基础药品知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具体的问题或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向医生、药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
药学三基知识点总结药学是研究与应用药物的科学,包括药物的起源、性质、合成、制备、药效、药理、毒性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分布、排泄等方面的知识。
药学三基是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化学基础、药剂学基础和药理学基础。
本文将对药学三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药物化学基础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根据其来源、性质、用途、化学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微生物药;按性质可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按用途可分为治疗药、预防药和诊断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酚类、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酸类、酯类、胺类、酸类等。
2.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热性质、光性质、氧化性质等。
其中,溶解度是非常重要的性质,它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是药物制剂设计的重要依据。
3. 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药物。
药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生物合成、分子改造等。
有机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化学反应,从简单的化合物合成所需的复杂化合物;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催化反应来合成化合物;分子改造是指通过对已有药物分子结构进行改造,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
4. 药物的制备药物的制备是指将合成的药物原料转化为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固体剂型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糖浆剂等;液体剂型有口服液、注射液、滴丸剂、口服混悬液等;半固体剂型有软膏剂、栓剂、洗剂等。
5.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不因环境、光、热等因素而发生不可逆的化学、物理变化的能力。
稳定性考察的主要方面包括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光稳定性等。
6. 药物的分析药物的分析是指对药物进行成分、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2023《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基础知识•中药制剂技术概述•中药制剂的基本技术•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目录•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中药制剂的应用与效果01中药制剂技术概述中药制剂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中药转化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制剂的一门技术。
定义中药制剂技术是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性中药制剂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1中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历程23以传统的手工制作为主,制剂形式多样,但缺乏标准化和量化。
古代中药制剂技术随着西方制药技术的引入,中药制剂逐渐向现代化、标准化和量化发展。
近代中药制剂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的未来趋势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开发出更多类型的中药制剂,实现个性化治疗。
多元化和个性化治疗高效提取和分离技术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绿色环保生产运用先进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纯度和含量,提高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引入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
02中药制剂的基本技术去除杂质、非药用部分及不合格药材。
药材的前处理技术药材挑选清洗药材表面灰尘,润泡使药材软化,易于加工和提取有效成分。
清洗与润泡根据制剂要求将药材切制成适当大小或进行炮炙,改变药材质地和药效。
切制与炮炙药材的提取技术将药材浸泡在适宜溶剂中,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
浸渍法将药材加水煮沸,提取有效成分。
煎煮法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有效成分。
回流法利用超声波振动增加溶剂穿透力,提高提取效率。
超声波提取法药材的分离技术利用药液中各成分密度差异,使杂质沉淀或液体分层。
沉降分离法滤过分离法离子交换法色谱分离法用滤纸、纱布或膜等过滤介质,将药液中的固体杂质去除。
利用离子交换剂吸附和去除药液中离子态杂质。
片剂的分类1.含片2.舌下片3.口腔贴片4.咀嚼片5.分散片6.可溶片7.泡腾片8.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9.缓释片10.控释片11.肠溶片12.口崩片片剂的处方组成片剂由两大类物质组成。
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料药(主药)。
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物质,习惯上称为辅料。
(一)填充剂1.水溶性填充剂(1)糖粉黏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常与淀粉、糊精配合使用。
(2)乳糖无吸湿性、可压性好、性质稳定。
(3)甘露醇2.水不溶性填充剂(1)淀粉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
(2)糊精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
(3)微晶纤维素(MCC)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黏合剂使用3.直接压片用填充剂常用的有喷雾干燥乳糖、可压性淀粉等,可压性淀粉亦称预胶化淀粉,本品是多功能辅料,可作填充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黏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4.油类物质吸收剂常用的是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磷酸氢钙及药用碳酸钙(由沉降法制得,又称沉降碳酸钙)等。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硫酸钙,硫酸钙性质稳定,无臭无味,微溶于水,与多种药物均可配伍使用,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均好,对药物无吸附作用,但本品可干扰四环素的吸收。
(二)润湿剂和黏合剂1.常用的润湿剂(1)水,一般采用纯化水。
(2)乙醇2.常用的黏合剂(1)淀粉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冷水中,加热使糊化(煮浆法),或用少量冷水混悬后,再加沸水使糊化(冲浆法)而制成。
常用的浓度为8%~15%,并以10%淀粉浆最为常用。
(2)糖浆(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纤维素的羧甲基醚化物,不溶于乙醇、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是常用的黏合剂。
用作黏合剂的浓度一般为1%~2%(4)羧丙基纤维素(HPC)是纤维素的羟丙基醚化物,其性状为白色粉末,本品既可做湿法制粒的黏合剂,也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燥黏合剂。
(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 C)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因其溶于冷水成为黏性溶液,故亦常用其2%~5%的溶液作为黏合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