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43.95 KB
- 文档页数:8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1.环境因素识别1.1 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a)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b)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有明确规定的;c)相关方有要求的;d)负面或正面地对环境有影响的。
1.2 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包括公司办公区和施工场所以及与施工有关的所有活动、设施等。
1.3 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有:现场调查法、查阅资料法、检测测量法、专家咨询法。
1.4 环境因素识别要求环境因素识别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司、项目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同时应考虑时态、状态、类型,以及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a)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c)涉及环境因素的七个方面: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废物污染和管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对社区的影响、其他当地环境问题;d)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施工设备、工程物资在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副产品;产品使用和储运时环境的影响;工程垃圾的产生;新产品及其开发、服务对环境的影响;e)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不属于本公司直接行为产生的环境问题,但可以通过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促使其改善环境行为,应予以识别,如外部劳务的环境问题、工程物资的运输和储运等。
2.三因子综合分析法用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重要环境因素,这三种因素分别是:属性(对环境或人身危害程度)、程度(排放量大小)、频率(发生频率)。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分值等于或高于9分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
量化分值标准表。
ISO1400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ISO14001是一项全球性的环境管理标准,旨在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价其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减少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ISO14001中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该标准所需的步骤和技巧。
环境因素识别是ISO14001中的第一步,它涉及认识并理解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有清楚了解环境因素,组织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因素可以包括水、空气和土壤污染,能源使用和浪费,噪音和振动等。
在这一步骤中,组织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和机会。
在环境因素识别的过程中,组织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例如,可以进行环境调查,收集水样和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或者使用监测设备来监测空气质量和噪音水平。
这些数据有助于组织全面了解其环境因素,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
除了识别环境因素外,组织还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环境因素对组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组织可以使用各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如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指标和效能评价等。
通过评价,组织可以确定重点关注的环境因素,并为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实施ISO14001标准时,组织应采取以下步骤来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
第一步是确定适用范围。
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并明确涵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这有助于组织集中精力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第二步是收集数据。
组织可以通过内部调查、外部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应包括能源和材料使用、废物和排放物的产生、环境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情况等方面。
第三步是分析数据。
组织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关键环境因素和其潜在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SWOT分析法来评估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威胁和机会。
第四步是进行评估。
组织可以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如生命周期评估和环境指标评估等,来评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环境因素的辨识与评价环境因素是指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土壤、水体、空气等等。
环境因素的好与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何辨识和评价环境因素是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的辨识环境因素的辨识包括环境调查和数据分析。
环境调查是通过人工考察、记录和采样等手段来了解环境因素的情况,数据分析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环境调查环境调查是了解环境因素最为直接的手段。
环境调查可以包括人工考察、记录和采样等手段。
人工考察一般包括查阅相关资料、走访实地、调查居民和了解相关机构情况等。
记录是指环境因素的相关信息,如气温、湿度、风向风力、降雨情况、温度分布等。
采样是指采集环境中的物质,如水体、空气、土壤和生物等,以分析其环境因素含量和质量。
数据分析环境调查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为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数据分析常见的方法有频率分析、比例分析、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频率分析是指对数据中某个变量的出现次数、占比等进行计算;比例分析是指对数据中某个变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计算;趋势分析是指对数据中某个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计算;相关分析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关性进行计算;回归分析是指根据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
环境因素的评价环境因素的评价是根据调查得到的环境因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评价可以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环境因素评价的基础,也是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
评价标准一般包括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
法律法规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决策机构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技术标准是针对某个行业或环境因素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或其他技术标准。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特点和环境调查数据的不同,来进行环境因素评价的具体方法。
评价方法一般包括财务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标准引言:环境因素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是制定有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识别和评价的角度,探讨环境因素的相关标准和方法。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是指能够对某地区的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元素和因素。
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全面、系统地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水资源等。
识别这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关键是进行详细的环境勘测和调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2. 人为环境因素:人为环境因素包括城市化进程、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
识别这些人为环境因素的关键是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区域和产业结构分析,了解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3. 生态系统因素:生态系统因素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境质量等。
识别这些生态系统因素的关键是进行生态学调查,了解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栖息地状况、食物链关系等。
二、环境因素的评价环境因素的评价是基于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和量化,从而得出环境质量的综合判定。
在进行环境因素的评价时,应遵循以下标准和方法:1. 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环境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是环境评价的基础,根据具体情况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包括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的指标,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和整理环境因素的相关数据非常关键,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实地监测、统计数据等多种途径获取。
收集到的数据应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判断环境因素的状况和趋势。
3. 评价方法:常用的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4. 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将评价结果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情况。
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制作图表、制作地图等。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1.0目的规定本公司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便确定公司的环境因素、重大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从而使其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0范围本标准适应于公司在活动、过程、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0识别人员a 熟悉现场工艺的各部门工艺技术人员b 具有环境知识和背景的人员c 了解ISO14000体系4.0职责4.1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按要求对本部门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依据8.2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在《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上判断或打分,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将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给安环节能部,由安环节能部进行汇总和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2当某活动、过程、产品、服务等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改进时,所属单位在一周内将环境因素补充完整报安环节能部。
4.3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因素,在试运行三个月内,由所属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报安环节能部。
5.0环境因素的识别程序确定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与环境(空气、水、人等)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确定环境因素例如:流化床锅炉岗位活动、过程、产品、服务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烧锅炉 SO2排放到大气中 SO2排放6.0环境因素的类别6.1公司在提供产品、服务或全部活动中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可能存在的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连续生产状态异常:开车、停车、设备维修等状态紧急:火灾、爆炸、泄露等状态三种时态:过去:非现在发生而是原来遗留的现在:目前正在发生的将来:现在未发生,以后有可能发生的六种类型向大气的排放:如SO2、NH3、氮氧化物、烟尘、H2S、甲胺、DMF、醋酸、尿素粉尘、飘尘等向水体的排放:NH3-N、COD、BOD5、SS、氰化物、重金属(含汞、烷基汞、总铬、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等)、油、挥发酚等废物管理:废触媒、炉渣、煤灰、废酸、废碱、有机残渣及重组分、有机树脂、废活性炭、含重金属废料、包装材料等土地管理:油、丙碳液、醋酸铜氨液、醋酸、甲醇、醋酐、脱硫液、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和有机物洒在地面上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煤、电、天然气、水、蒸汽等的消耗其他当地环境因素和社区行问题:如噪声等6.2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包括:6.2.1为公司提供建筑安装、运输等服务的分承包方的环境因素;6.2.2向公司提供原辅材料、设备、外协件的供应商的环境因素;6.2.3公司的产品用户、废弃物的管理方等。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为了更全面的识别和评价总公司范围内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对其加强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1.识别范围:各有关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性质按下列范围进行因素识别。
a)建筑施工:(1)拆迁(2)平整场地(3)临时设施(4)施工放线(5)降水、护坡、土方工程(6)基础工程(7)主体工程(8)屋面工程(9)装修工程(10)防水工程(11)水暖通风(12)设备安装(13)竣工清理(14)原材料(15)用户使用中b)试验;c)办公区;d)施工现场生活区。
2.识别依据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个方面。
(1)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a)正常状态:指固定、每日、每周例行性作业;b)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作业;c)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情况或事故,如环保设施的突然失效,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
(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a) 过去:在时间考虑上属于过去曾发生过,但现在不再发生的范畴;b) 现在:在时间考虑上属于现在发生的,从过去至今都持续发生的;c) 将来:在时间考虑上属于尚未发生,现在可能仍在产生环境影响。
(3)六个方面:a)向大气、水体、土地的排放。
如噪声、粉尘的排放;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化学危险品、油品的泄漏等。
b)生产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c)能源使用。
如水、电的使用。
d)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如光污染等e)废物和副产品。
如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等。
f)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二、环境因素的评价1.评价原则(1)总公司的环境因素若出现影响全球范围、社区强烈关注、客户的合理抱怨、对总公司形象有影响或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等任一方面时,都要把它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2)各单位在其他情况下确定重大环境因素时应考虑:a)环境法律、法规遵循情况;b)发生的频率;c)环境影响的范围;d)环境影响的程度;e)社区关注度;f)生产经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