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路径

【摘要】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至少包含四层涵义,即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内需与外贸的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结构”需要市场化改革,要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进行相应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是“调结构”的重中之重。加快城市化进程将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结构调整市场化城市化

一、结构调整的方向

当前,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前,大家普遍把”调结构”的目光投向了调产业结构,我们需要优化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偏重,与农业、服务业比例极不协调,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工业内部传统产业要向新兴、创新型、高技术产业升级。

但是,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局,不仅仅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的目光还应该放在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上。总的来看,“调结构”在经济结构的层面上至少具有四层涵义。

1、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就是要提高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GDP增长对投资的过分倚重。把我国的政府投资驱动型经济调整为消费拉动型经济。从最近10年的消费和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1年起,我国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就超过了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并且多年保持在40%以上。而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平均在20%~30%左右,发达国家在15%~20%左右。投资需求只是一种中间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进入最终消费就没有意义,只会造成产能过剩。因此我们应减少投资占GDP比重,大力促进消费,消费驱动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zonghe.htm。)

2、调整内需与外贸的结构。就是要降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增加国内消费,减低出口占GDP的比重。从图2可以看到,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多年维持在50%以上,甚至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维持在60%以上。这个数据不仅高于美、日等经济大国,也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走高直接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在带动技术进步、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以前,更是消化了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消费锐减,贸易保护盛行,贸易摩擦加剧,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分倚重难以为继。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资源,我们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应将潜在的市场资源变成现实的市场,需求结构要由偏重外需转变到内外需兼顾、更重内需的轨道上来。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zonghe.htm。)

3、调整所有制结构。就是政府推出市场,大力促进民间投资。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极少数行业,其他所有行业都要向民间资本放开。民营经济是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经济,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巨大。大量研究表明,在我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由于所有人缺位、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相比是低效率的。当然,国有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也是其低效率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垄断国企的高利润和高薪酬饱受诟病,这些垄断的利润大部分没有和劳动者共享,垄断利润的增长是以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为代价的。而且,国进民退的现象有所抬头,凭借垄断地位、政府关系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各地有多起强行的行政干预主导收购,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时,民营企业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全国的垄断国企可将其触角延伸至各行各业,对民营经济发展会有很大的阻碍,正是走到了民本经济的反面。

4、调整产业结构。从图3可以看到,目前,就我国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50%之间,农业增加值在10%~20%之间,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从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分析,我国进入了重化工时代,未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但是由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使得资本有机构成高、投资需求大、能源消耗的重化工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集约式、高效益的重化工业发展路径,依靠信息技术、节能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重化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使重化工业也能够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球经济正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抓好节能减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可以作为我国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切入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结构调整的路径

改革开放30年的“大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积累。改革开放后3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放到改革上。

1、彻底完成市场化改革。后3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是市场化的改革,就是政府彻底退市,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政府转型为公共政府,主要提供国防安全和公共服务,不直接参与经济。让市场成熟、完善起来,市场的问题能够由市场解决,否则,政府总是参与经济,市场稍有波动,就来干预,这样将导致市场信号扭曲,市场总也成熟不了。而政府疲于奔命,对于经济问题打一剂激素,暂时缓解一阵,不久又有别的问题冒出来,总不能解决。比如房地产市场,政府不断调节、干预,效果有限,与其“救市”,不如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优胜劣汰,政府只需要进行法律上的监管。而且,要严格划定国企经营的界限,而不是只要看到有利可图,国企就进入。最近各地“地王”不计成本拿地,其后都可隐约看到国有垄断企业的影子,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结构均衡的最终实现,不能靠外部的调整干预,这样的干预只能达到短期或者局部的均衡,长期来看,市场机制的作用本身就可以实现这种均衡。“调结构”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变革,离不开市场化的环境。如果价格机制能排除干扰,真正发挥作用,那么,我们的经济必然更加活跃。比如能源价格如果充分反映单位耗能、排放量等因素,在市场化的价格体系上,能源结构自然会更加优化。再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如果有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投融资体系,这些问题也能得到化解。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进行相应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才是“调结构”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