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校准区别期间核查 (1)
- 格式:ppt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34
1.如何核查设备缺陷对先前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影响?答:《认可准则》5.5.7条规定“当设备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应核查这些缺陷对先前的检测/校准的影响”。
而这种核查,主要是通过查阅设备使用维护记录而获知该台设备开展了哪些检测/校准活动;同时用经过调整、修理后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设备与原先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设备缺陷对先前检测或校准的影响,按《不符合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由此给客户带来的影响。
如因设备故障造成报告出错,实验室应通知客户并收回报告,另外出具一份正确报告,并向客户致歉,直至赔偿。
2.“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是指什么情况?答:《认可准则》5.5.9条规定“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是指该测量设备不在实验室固定场所内,其所处环境发生了改变。
该类设备通常包含用于现场检测/校准的测量设备、租/借出的测量设备、送检测/校准的测量设备三种。
《认可准则》5.5.9条规定“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的设备与《认可准则》5.5.1条规定“永久控制之外的设备”不同,《认可准则》5.5.9条规定的设备可以理解为该设备原本是该实验室的,现在离开实验室后返回了;《认可准则》5.5.1条规定的设备可以理解为该设备原本不是该实验室的,现在被该实验室使用。
3.设备与计量标准关于期间核查有什么不同?答:《认可准则》5.5.10条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5.6.3.3条规定“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器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由此可见,设备的期间核查与计量标准的期间核查是不同的。
设备的期间核查是在“需要时”才做的,而计量标准的期间核查是必须要做的;计量标准期间核查的对象通常是实验室的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等,在方法上除了传递法,其他均适用;设备期间核查可以采用标准样品作核查标准来核查设备的超限警示功能,而计量标准用实物量具作核查标准时,必须要对其计量特性,如稳定性、允差,进行核查;设备的期间核查可以根据使用的频繁程度来决定其核查的频次,当使用较少时可适当减少核查频次;而对于计量标准而言,由于其主要用于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它的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由其导出的量值的准确可靠与否,因此不论其是否使用,均应定期进行核查。
浅论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的不同作者:王荣来源:《活力》2013年第08期[关键词]期间核查;检定;校准期间核查、检定或校准都是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间核查对于计量技术机构保证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明确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的不同,首先要了解期间核查的目的、核查的范围及计划制定。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为了解仪器状态,维护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查,除了在开机前和关机后检查仪器外,对重要的检测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校准)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
最终使其满足监测工作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质量。
期间核查的范围是并不是对所有的仪器均需期间核查,仅对不太稳定的或使用频次较高的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应按规定进行。
而计量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確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它也是计量检定人员利用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对新制造的,使用中的,修理后的或进口的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系列实际操作,以判断其准确度等计量特性及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是否可供使用。
校准则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它是实现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透彻分析,深刻领会把握期间核查,检定或校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期间核查是指对测量仪器在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的时间间隔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无论是期间核查还是校准或检定,最终都是为保证验证测量仪器是否符合计量法定要求,但它们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现就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之间的不同进行如下论述。
一、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的分类不同期间核查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间核查。
在确定开展一个检定、校准或测量工作项目,并确定了采用的仪器后,通常已经确定了涉及仪器的关键计量特性及其计量要求。
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的条件、频度及仪器可靠性资料,可以编制期间核查的作业指导书,规定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1.目的为保持仪器设备校准状态(上级计量机构对它们的计量标定)在两次校准期间的可信度,降低由于它们的校准状态发生异常变化造成其量值失准给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带来的风险,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本公司实施量值溯源的参考标准和使用频繁或已知其稳定性较差,其校准状态在两次校准期间发生变化可能性较大的仪器设备。
核查是检验检测机构量值溯源计划系统的一部分,只要可能,所有设备都应进行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必须全部做期间核查)。
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期间核查时,应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设备和参考标准的重要程度以及质量活动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考虑,确定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和频率,并针对所需核查设备的计量性能制定期间核查程序。
根据核查对象的用途和特性,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的期间核查(1)被校准对象为实物量具:可以选择一个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校准对象为测量仪器: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但需利用历年的校准证书画出校准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和被校准的对象均为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2、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1)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2)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被测物品,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3)若对于被核查的测量设备来说,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或稳定的被测物品,可以用仪器比对、检验检测机构比对等方式证明其稳定性。
3、一次性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核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方法是否正确,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3.核查要点不是每一台设备都需要关注期间核查,是否要进行期间核查,多久做期间核查,需要关注6个方面:1、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对于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可不考虑进行期间核查;对于稳定性较差的仪器设备,在适当时间安排期间核查。
关于“期间核查”的那些事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6.4.10条款中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对设备性能的信心时,应按程序进行核查。
但是何为期间核查?如何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需要注意哪些?如何判断期间核查结果?这些疑问,将会一一帮你解答。
期间核查概念影响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因素包括示值的系统漂移和短期稳定性。
系统的漂移可能是单方向的,也可能是起伏变化的,或单方向有起伏变化的。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校准状态在有效期内是否得到保持。
也就是在校准有效期内校准值的变化是否超出其允许误差限。
期间核查的要求1、利用期间核查以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2、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什么设备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并非所有的仪器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间核查,一般考虑以下条件:1、主要或重要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2、对于新购设备,选择使用频次高和使用环境恶劣;3、选择对关键参量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4、分析历年校准证书/检定证书,选择示值的校准状态变动较大的;5、曾经过载或怀疑有质量问题的;选择什么参数和量程进行期间核查1、选择使用最频繁的参数和量程;2、选择示值变动大的参数和量程;3、对于新购设备,选择设备的基本参数和基本量程;测量方法的考虑核查标准的选择“核查标准”的量值不一定准确但性能要稳定,如果采用二次仪表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也可选择“有证标准物质”或已知校准值的标准做“核查标准”。
诸如砝码、压力传感器、量块、线绕电阻器、标准电池,或稳定性良好的留存被测物品。
测量注意事项期间核查的对象是: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
因此,进行期间核查时,应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排除人员、环境等的影响。
此外期间核查主要是核查系统漂移。
论述实验室设备的期间核查摘要: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两次检定或校准的间隔期内的核查。
包括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关键词:实验室设备;期间核查引言期间核查是实验室保证检测设备检定与校准状态可靠的重要手段。
为保持检测设备使用过程中校准状态,设备应进行“期间核查”。
从实验室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检测实验室开展期间核查工作的必要性及常用的核查方法。
一、期间核查简介1.1 期间核查的概念期间核查是指对设备或仪器在两次相邻的校准或检定周期内使用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检查,以维持设备或仪器在校准或检定周期内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1.2 期间核查的目的期间核查的目的在于检查试验设备、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即检查在整个校准或检定周期内设备或仪器的校准状态是否能够得到保持,确保试验有效开展。
1.3期间核查的意义期间核查有三层含义:期间核查的对象、程序和目的。
对象是用于检定或校准的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以下统称测量仪器)等;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目的是保证核查对象的主要计量性能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一直处于在合格状态,未发生偏离,以保证检定或校准结果持续的准确有效。
1.4期间核查与校准或检定的不同之处校准或检定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对试验设备、仪器计量状态进行确认。
而期间核查是在设备或仪器的校准或检定周期内,在实际使用条件下,通过选择一个核查标准对设备、仪器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变化情况评估设备或仪器的校准状态是否可信;(1)校准或检定必须要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设备使用专门的标准进行,成本较高。
而期间核查在实验室内由试验人员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选择稳定性高的核查标准就可以进行,检查项目可以少于校准或检定,只需针对常用的测量点,花费的时间较少、测量成本也较低;(2)期间核查不能完全替代校准或检定。
校准或检定操作过程要求高,并采用经溯源的较高一级的计量标准,以获得设备或仪器量值的溯源性为目标。
第六节期间核查的实施知识点:期间核查(一)什么是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指“根据规定程序,为了确定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其原有状态而进行的操作”。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期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期间核查的对象是测量仪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辅助或配套的测量设备等。
——“校准状态”是指“示值误差”、“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等校准结果的状态。
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而对测量仪器示值(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在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内的一种核查。
也就是说,期间核查实质上是核查系统效应对测量仪器示值的影响是否有大的变化,其目的与方法同jjfl033一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所述的稳定性考核是相似的。
只要可能,计量实验室应对其所用的每项计量标准进行期间核查,并保存相关记录;但针对不同测量仪器,其核查方法、频度是可以不同的。
期间核查的常用方法是由被核查的对象适时地测量一个核查标准,记录核查数据,必要时画出核查曲线图,以便及时检查测量数据的变化情况,以证明其所处的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或与期望的状态有所偏离,而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期间核查对于计量技术机构保证工作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示例】:某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在周检后发现其准确度等级已经超出计量要求,因此做了调修,经再次检定合格后可以继续使用。
但是在由于没有定期的期间核查制度,没有证据说明该测量仪器是何时失准的,只有该仪器上次(比如一年前)送检仪器合格的证书,即只能证明一年前使用该计量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所出具的证书是有效的,其后出具的所有证书都存在质量风险。
经检索,一年来使用该计量标准检定出具的证书达2618份,因此按照规定对这些证书要进行复查,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十分可观。
如果该实验室按照该计量标准的使用频次,在上次检定后做过多次期间核查,就能及时发现仪器的变化。
测量仪器的期间核查【摘要】对期间核查定义、相关知识及其意义、核查方法、核查方案、核查实施的具体过程及不合格的处理等方面加以介绍。
【关键词】期间核查核查方法核查方案核查实施计量工作中检定、校准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经济领域、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量值统一和准确可靠。
所以计量检定、校准工作首先要保证我们所使用计量标准器及相关的配套仪器设备的的准确可靠,这一目标是靠量值溯源实现的。
在量值溯源这个周期内如何监控测量仪器的可信度,这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期间核查。
它是监控测量仪器周期内可信度的一种手段。
下面从期间核查定义及其意义、核查计划及准备、核查的实施及不合格的处理方面加以介绍。
1 期间核查及重要意义1.1 什么是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指对测量仪器在两次检定或校准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的核查。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检定或校准的时间间隔内保持测量仪器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也就是对测量仪器的示值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在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内的一种核查。
1.2 期间核查与检定校准的区别检定或校准是在标准条件p1.3 期间核查对于计量技术机构保证工作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实验室一般对仪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其量值的溯源性,并加以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因此,大多数实验室认为,只要对仪器进行了定期检定或校准,仪器就是可靠的,出具的数据就是有效的,使仪器的期间核查成为实验室最易忽视也最不重视的环节。
实际上,使用频率高、易损坏、性能不稳定的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操作方法,环境条件如电磁干扰、温度、湿度、以及移动、震动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保证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持续可信度。
因此,实验室应对这些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比如,分析天平是实验室称取物质质量的常用仪器,使用频率最高,容易受到被称量物质的污染,过载、使用不当还会造成刀口损坏,影响天平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此外,仪器的信噪比、单色光带宽、杂色光强度和样品室、比色皿的污染等都可能影响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期间核查培训资料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的核查。
通过期间核查可以增强实验室的信心,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一、标准的相关要求1、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4.4.3设备管理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的可信度时,应建立贺保持相关的程序。
2、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6.4.10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对设备性能的信心时,应按程序进行核查。
3、CNAS-CI01:2012《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6.2.9 相关时,设备在定期的校准周期内应进行运行核查。
二、哪些设备都需做期间核查1、应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1)经实验室识别如: 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标准溶液等;需要通过期间核查建立对所使用设备的信息。
经识别:a.设备性能不够稳定;b.对测量结果有重要影响;c.设备频繁使用;d.设备经常运输或携带到现场使用;e.初次投入使用的设备掌握其性能;f.在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用的设备;g.校准周期较长;h.历次校准状态变化较大的设备;i.出现过过载或使用不当的设备;j.易损坏或老化的设备等.(2)方法标准规定(3)实验室认可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说明有规定。
2、不需要期间核查的设备(1)设备性能稳定(2)仪器设备自带校准功能三、设备期间核查的一般流程1、制定设备期间核查程序;2、判断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并制定计划;3、制定具体设备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4、依据期间核查计划和作业指导书实施核查,保存记录;5、分析和评价核查结果;6、利用核查结果。
进行期间核查后,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如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包括重新校准),直到经验证的结果是满意时方可投入使用。
四、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设备的期间核查可以参考以下标准:(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验收和期间核查指南》(CNAS/GL035:2018)(2)《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CNAS/GL042:2019(3)《化学检测仪器设备核查指南》CNAS/GL046:2020五、期间核查与校准的区别设备的期间核查是指设备在使用期间的巡查,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工作。
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过去称为测量设备运行检查,是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要求的质量管理的一种方式。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操作的方法均不同。
以下介绍测量设备期间核查实施方法,谨供参考。
一.术语:1.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的总称。
2. 期间核查:是用简单实用的方法,对测量仪器的某些参数,在两次相邻检定/校准之间进行的对测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的一种技术核查。
3. 核查标准为了对某个测量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该过程的测量来收集数据所使用的测量设备、产品或其它物体。
二.期间核查的对象一般应对处于以下七种情况之一的仪器进行核查;1、使用频繁的;2、使用或贮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3、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易变或对数据存疑的;4、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诸如借出后返还的;5、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6、首次投入运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7、测量结果具有重要价值或重大影响的。
实验室通常不需要对仪器的所有功能与全部测量范围进行核查,主要针对使用的稳定性不佳的某些参数、范围和测点。
三.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目的及与计量检定、校准的区别实验室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目的在于确认仪器上次检定、校准时的性能相对不变,或及时发现其量值失准并缩短失准后的追溯时间,以便尽可能降低成本和风险。
就检定而言,虽然检定证书给出了有效期,但仪器在实际使用的复杂性,并不能确保在此期间其性能始终维持在允许范围内。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的区别。
1、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是由法定技术机构或授权机构来完成。
而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是由实验室人员来完成的,不需要经过授权,只需实验室授权即可。
2、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依据是国家颁布的现行有效的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依据是实验室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参数要求自己制订的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作业指导书,也就是期间核查的方法,由实验室进行核验并且备案受控。
检测实验室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方法1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而对设备示值(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的一种核查 2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 的对象是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等,通常可简称为设备)。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confid ence) confidence)”,期间核查作为检测实验室测量过程的监控手段之一,对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在两次周期性检定/校准间隔内对检测设备的中间检查,亦即,在校准后,使用中的被核查仪器的校准值XS的变化是否超出其给定的扩展不确定度区间±U;或者使用中的被核查仪器的实际值X S的变化是否超出其允许误差限±Δ。
以判断设备是否保持上次校准时的各项计量性能指标,保证测量过程受控。
一旦发现测量过程控制发生偏离,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由于设备或校准状态失效而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保证测量过程的受控状态,有效地维护实验室和客户的利益。
3 期间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问核查。
通常来讲,期间核查的对象主要是新购设备,使用频次高的和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主要或重要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检验、校验的设备;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检验、校验设备;选择对关键参量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检测设备。
期间核查主要是核查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系统漂移,即其长期稳定性。
必须具备相应的核查标准和实施条件的,对无法寻找核查标准(物质)的不进行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可以提高监测质量的可靠性,降低出错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期间核查的实施以及实施频次应结合监测机构自综合以上几点,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环保所实验室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包括:各类气体采样器;各类气体监测仪;电化学仪器,如溶解氧测定仪、pH 计、离子计、电导仪等;分析天平。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1.目的为保持仪器设备校准状态(上级计量机构对它们的计量标定)在两次校准期间的可信度,降低由于它们的校准状态发生异常变化造成其量值失准给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带来的风险,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本公司实施量值溯源的参考标准和使用频繁或已知其稳定性较差,其校准状态在两次校准期间发生变化可能性较大的仪器设备。
核查是检验检测机构量值溯源计划系统的一部分,只要可能,所有设备都应进行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必须全部做期间核查)。
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期间核查时,应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设备和参考标准的重要程度以及质量活动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考虑,确定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和频率,并针对所需核查设备的计量性能制定期间核查程序。
根据核查对象的用途和特性,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的期间核查(1)被校准对象为实物量具:可以选择一个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校准对象为测量仪器: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但需利用历年的校准证书画出校准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和被校准的对象均为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2、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1)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2)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被测物品,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3)若对于被核查的测量设备来说,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或稳定的被测物品,可以用仪器比对、检验检测机构比对等方式证明其稳定性。
3、一次性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核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方法是否正确,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3.核查要点不是每一台设备都需要关注期间核查,是否要进行期间核查,多久做期间核查,需要关注6个方面:1、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对于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可不考虑进行期间核查;对于稳定性较差的仪器设备,在适当时间安排期间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