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问题解析 题辅导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是初步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是某些________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__________,产生特定的_________。
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__________,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1.还原糖(如葡萄糖、_____、______),与_________发生作用,可以生成沉淀。
2.脂肪可以被________染液染成,被苏丹Ⅳ染液染成。
3.蛋白质与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反应。
三.注意事项1.还原糖的鉴定:(1)选择富含__________材料,首先必须含有____________,因蔗糖不是还原糖,故不能用;一般淀粉是不溶性糖、且无还原性也不能用;其次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这样颜色反应才明显,如苹果、_____等,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若选用色素较深的材料,对颜色反应会起_____________作用。
(2)斐林试剂的使用:①要_____现用,因为醛的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比在酸性溶液中强得多,因此常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配制Cu(OH)2,当Cu2+ 在pH>14的溶液中时主要以溶于水的[Cu(OH)4]2—络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若放置时间过久,则OH—会和空气中的CO2反应,导致OH—浓度降低,当pH<14时[Cu(OH)]2—络阴离子会逐渐分解为Cu(OH)2沉淀,不利于醛与Cu2+ 的接触。
因此,要用新配制4Cu(OH)2悬浊液(蓝色)。
②斐林试剂中起实质作用的新配制的Cu(OH)2悬浊液。
所以,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次加入。
(3)在水浴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爆裂;加热时,试管口也不要________________或他人,防止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习目标: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重点、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知识链接: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为本章第一节及第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实验原理:1、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糖类中的还原糖,如: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3、脂肪可以被_____________________染成橘黄色,或被__________________ 染成红色4、蛋白质与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_______反应5、淀粉遇_____________蓝色实验过程:一、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制备生物组织样液(1)_________________(洗净、去皮、切块)取5克放入研钵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少许Si02和5ml水)(3)_____________(将漏斗插入试管,漏斗上垫一层纱布)(4)_____________(组织样液备用)2、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试管+2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_______________1ml振荡(溶液呈蓝色)(3)_______________(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4)观察颜色变化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制备生物组织实验材料:花生种子(浸泡3-4小时)、作徙手切片、取极薄的一片移至载玻片中央。
2、_____: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苏丹Ⅳ染色1min)3、______:吸取剩余染液,并滴1-2滴50%酒精溶液,洗取浮色4、______:吸取酒精,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波片。
..DOC版.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问题解析1、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还有,如:鉴定DNA用二苯胺(沸水浴)出现蓝色反应;鉴定染色体用0.01g/mL或0.02g/mL的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出现红色(或紫色)反应。
2、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为什么选择苹果或梨?因苹果或梨含还原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容易观察实验现象。
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为淀粉,故叶子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由于叶片中叶绿素较多且颜色深,对需要观察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因此,最好不要选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
甘蔗的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虽然富含近于白色的蔗糖,但蔗糖无还原性,即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至于蔗糖液经稀盐酸处理后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是因为蔗糖在酸性条件下被水解成可溶性还原性单糖的缘故。
3、为什么花生需浸泡3h~4h,黄豆需浸泡1d~2d?因为花生浸泡3h~4h,最适于切片,黄豆浸泡1d~2d后,适于研磨。
4、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是否可以?实验证明,直接加热至沸腾30s时,迅速出现砖红色沉淀;继续加热,溶液变成黑色。
所以直接加热不容易掌握加热程度,时间稍长就会使砖红色的转化为黑色的,就不能再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了。
通过水浴加热可以保持反应的适宜温度,可长时间观察所需的反应颜色变化。
5、蛋白质稀释液在制备时为何要稀释?为了避免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且试管也不易刷洗。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1.用下列实验材料做特定实验,那些是可以成功的()①用韭菜叶片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②用蓖麻种子做脂肪鉴定实验③用卵白做蛋白质鉴定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答案】B【解析】此题是要求根据课本实验原理进行拓展和应用,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
韭菜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并不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转变成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绿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不宜用这些单子叶植物作此实验材料;后两个实验材料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 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面粉的成分及性质,面粉的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淀粉没有水解所以没有还原糖。
3.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A. 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做对比B.失败后重做一遍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用D. 留下次实验用【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对比,起到对照试验的作用。
4.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 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 棕色→绿色→无色【答案】 A【解析】这个过程中将斐林试剂加入还原糖溶液中显浅蓝色,反应开始时生成的砖红色Cu2O 与藍色Cu(OH)2混合出现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Cu(OH)2全部被还原砖红色Cu2O沉淀,故颜色变化为藍色—棕色—砖红色。
5.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开水的大烧杯中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C. 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D. 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答案】D【解析】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相当于对试管直接加热,直接加热不容易掌握加热程度时间稍长就会使砖红色的Cu2O转化黑色的CuO,就不能再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了。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2、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B.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C.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D.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3、下列对生物体中有关化合物的鉴定实验不正确的是( )A.AB.BC.CD.D4、下列实验材料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能产生紫色反应的是( )A. 抗体B. 唾液淀粉酶C. 煮沸的豆浆D. 氨基酸5、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实验中,错误的是( )A.在梨的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生成砖红色沉淀B.在大豆种子匀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液体由会产生紫色反应C.只有用到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D.制作花生临时装片时,先染色再用酒精去浮色,盖上盖玻片完成装片制作6、在还原糖、油脂、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①甘蔗的茎②油菜籽③花生种子④梨⑤甜菜的块根⑥豆浆⑦鸡蛋清A. ④②⑦B. ⑤②⑦C. ①②⑥D. ④③⑥7、取一定体积的鲜牛奶,盛放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向两支试管内添加足量的蛋白(水解)酶,并进行适温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甲试管溶液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乙试管溶液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预测检测现象为( )A.甲试管溶液无变化,乙试管溶液无变化B.甲试管溶液变紫色,乙试管溶液呈砖红色C.甲试管溶液无变化,乙试管溶液呈砖红色D.甲试管溶液变紫色,乙试管溶液无变化8、下列关于蛋白质和还原糖检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用的试剂由相同种类的溶液组成,但溶液的浓度不完全相同B.检测蛋白质和还原糖所出现的颜色反应分别是紫色和砖红色C.两种物质检测时所用的两种试剂的使用方法不同D.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将红细胞破碎后可用于检测蛋白质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10、前项为生物组织,中项为鉴定所用的化学试剂,后项为反应结果所产生的颜色,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苹果、斐林试剂、砖红色B.花生种子、苏丹Ⅲ染液、橘黄色C.黄豆、双缩脲试剂、紫色D.卵清蛋白、苏丹Ⅳ染液、红色11、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加热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相同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12、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① 葡萄糖② 淀粉③ 蔗糖④ 麦芽糖⑤ 果糖⑥ 纤维素A.① ④ ⑤B.② ③ ④C.① ⑤ ⑥D.① ② ④13、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 )A.2mL蛋白稀释液先加0.1g/mL的NaOH,再加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B.2mL蛋白稀释液先加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再加0.1g/mL的NaOH溶液C.2mL蛋白稀释液,同时加入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混合液D.在NaOH和CuSO4混合液中加入2mL蛋白稀释液14、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做检测还原糖的材料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别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15、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考向一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与操作1.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脂肪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重铬酸钾试剂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是无色的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还原糖、脂肪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试剂,A错误;鉴定蛋白质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NaOH溶液是无色的,C正确;蛋白质鉴定时出现紫色,D错误。
技法提炼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1)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使用方法不同。
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然后加B液4滴,振荡摇匀。
(3)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若要检测植物体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答案】C【解析】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鉴定脂肪时,可将植物组织制成匀浆后检测,不需要使用显微镜,B错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C正确;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
实验一生物组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教材分析:1.该实验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第一个实验。
从此以后生物化学方面的内容增加。
本实验的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以后该类型实验打好基础,一定要强调规范化操作方法。
2.低高倍镜的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等技能,学生经初三、高一两年的搁置,已显生疏。
实验时教师可考虑予复习,或通过演示提醒学生,注意规范操作要领。
3.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长,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完成。
如实验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分工合作可缩短实验时间。
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及从现象出发探求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亲手实验体验科学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实验内容较多,实验时间长,必须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学生要分工合作、教师指导演示。
五、材料用具:实验材料:葡萄糖液、苹果组织液,植物油滴、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或新鲜的花生种子,鸡蛋蛋白稀释液、黄豆组织液。
仪器:徒手切片刀,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六、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讲解:1.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参与对蛋白质加工的酶是同一种酶B. 细胞之间都通过受体和信息分子的结合实现信息交流C. 菠菜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D. 同一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核孔的数量可能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解: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的酶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如盘曲、折叠、糖基化等,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两者对蛋白质加工的方式不同,因此参与的酶可能不同,A错误;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C.菠菜是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存在中心体,C错误;D.同一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代谢强度可能发生改变,导致其核孔的数量不同,D正确。
故选:D。
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鸡蛋清鉴定蛋白质时,应将鸡蛋清稀释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 检测某品牌食用花生油中是否含有大量的脂肪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染液来鉴定D. 甘蔗的茎、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且近于无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答案】D【解析】3.多组黄色小鼠( 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 F_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渡类型。
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 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其上二核苷酸胞嘧啶(CpG)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
甲基化程度越高, 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无法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解释基因的甲基化现象B. 甲基化通过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从而影响生物性状C. 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 F_1小鼠体色的颜色就越深D. 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阻止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答案】B【解析】解:A.基因的甲基化现象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A正确。
专题0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检测原理(1)糖类的检测①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蓝色。
(2)脂肪的检测: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2)脂肪的检测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方法二取材: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切片:将子叶切成薄片↓制片⎩⎪⎨⎪⎧ ①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②染色: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 ③去浮色: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④制成临时装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证明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3)蛋白质的检测选材与制备: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 颜色反应:↓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考点一: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例一、 (2017某某卷)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答案】B【解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 、H 、O ,A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麦芽糖和乳糖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纤维二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错误。
高考生物中频考点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斐林试剂加入果糖溶液中后,溶液呈现无色,水浴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不会产生紫色反应C.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无需保持细胞活性D.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答案 C2.(2022·北京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C.甘蔗中含有丰富的蔗糖,是用来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答案 A3.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加斐林试剂后经水浴加热检测还原糖B.取成熟香蕉匀浆,直接滴加混合后的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C.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经甲紫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成深色的染色体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答案 B解析检测蛋白质时,注入待测样液后,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B错误。
4.(2022·江苏扬州高三月考)某农场技术员对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进行动态监测。
下列关于检测方法及出现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嫩大豆种子切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嫩小麦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碘液→观察被染成深蓝色的淀粉C.嫩花生种子加水研磨→加双缩脲试剂→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D.嫩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并加热→观察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答案 B解析嫩小麦籽粒含较多的还原糖,几乎不含淀粉,B错误。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问题解析
1、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还有,如:鉴定DNA 用二苯胺(沸水浴)出现蓝色反应;鉴定染色体用0.01g/mL 或0.02g/mL 的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出现红色(或紫色)反应。
2、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为什么选择苹果或梨?
因苹果或梨含还原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容易观察实验现象。
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为淀粉,故叶子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由于叶片中叶绿素较多且颜色深,对需要观察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因此,最好不要选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
甘蔗的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虽然富含近于白色的蔗糖,但蔗糖无还原性,即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至于蔗糖液经稀盐酸处理后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是因为蔗糖在酸性条件下被水解成可溶性还原性单糖的缘故。
3、为什么花生需浸泡3h~4h ,黄豆需浸泡1d~2d ?
因为花生浸泡3h~4h ,最适于切片,黄豆浸泡1d~2d 后,适于研磨。
4、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是否可以?
实验证明,直接加热至沸腾30s 时,迅速出现砖红色沉淀;继续加热,溶液变成黑色。
所以直接加热不容易掌握加热程度,时间稍长就会使砖红色的O Cu 2转化为黑色的CuO ,就不能再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了。
通过水浴加热可以保持反应的适宜温度,可长时间观察所需的反应颜色变化。
5、蛋白质稀释液在制备时为何要稀释?
为了避免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且试管也不易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