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 第01章 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58
导论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随着经济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它自己的演进与发展历程和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本章将对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介绍。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虽然经济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就已经出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思想,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情。
在西方近现代经济学著作中,“经济学”( economics)和“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两个词的词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为了简要起见,许多经济学家就直接使用“经济学”( economics)来表达“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的含义。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往往特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含义“经济”这个词有悠久的历史。
在古汉语中的“经济”,原意是指“经世济民”或“经邦济世”,意为“国家的统治和救济人民的措施”。
“经济”在中国古代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内涵,它和古代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
古代名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①中,“经济”即具有经世济民的意思。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polic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
“经济”(economics)这个词,源①该对联为左宗棠题南阳诸葛草庐的一副著名对联,意即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
于古希腊语中的词“οικονμια”,它原本的词义是指“家政”、“持家”、“家庭管理”,是奴隶主家庭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后来这个词逐渐有了一般意义上的“管理”、“领导”、“安排”等词义。
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也有类似的含义,他将政治经济学视为一门研究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学问,并提出双重目标:“为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以及给国家和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政治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产生于17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政经即无产阶级政经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2.物质资料的生产:含义: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成的产品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的活动.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须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地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于一切其他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3.社会生产力的含义与要素: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能力,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的实体要素。
4.社会生产关系的含义: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相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内容: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生产居于首位,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与结构,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具体方式;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6.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决定,他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特点:1.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经济活动相联系的2.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政治经济学发展简述摘要:文章以时间为线索,简略阐述和归纳了政治经济学发展在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回顾了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过程,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1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发展①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由英国威廉·配第创立,经过18世纪的亚当·斯密,到19世纪初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他们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点转向生产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对经济学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阐述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运动规律。
②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掩盖资产阶级、土地所有者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③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伴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到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也日益明显和尖锐,整个无产阶级处于极度贫困状态。
慢慢地工人们开始在压迫中奋起反抗,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要求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变革。
其主要表现在:?譹?訛透过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实现了变革。
?譺?訛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指出了商品价值的真正来源,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譻?訛发现了剩余价值,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指出地租,利息,利润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譼?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出各种经济范畴的历史性,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灭亡的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苏联、中国的发展列宁率先在俄国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进一步研究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讲义(2017)导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一词的由来与含义(1)古汉语中的“经济”一词,来源于“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原意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
(2)西方语言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源自希腊文οικονομία,原意是“家庭管理”。
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他把奴隶主对奴隶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首次用“Oikovouia”一词来概括。
(3)近现代的“经济”是一个多义词:①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②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③指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总称。
④指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省。
2.“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由来与演变(1)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政治经济学”一词是由“经济学”演进而来的。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出版了第一部经济学著作——《经济论》。
(2)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
这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的范围,是涉及国家和社会的经济问题。
(3)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1890)一书。
此后,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又逐渐用“经济学”一词代替了“政治经济学”。
3.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最初的理论考察,但这种考察的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并且只是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做一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只是为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准备了条件。
(2)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是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流域的时候开始的,这一转变直到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才完成。
古典政治经济学克服了重商主义只局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缺陷,将研究重点转向了生产领域,使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得以创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政经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历史背景是: 19 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
( 2 )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做了原则性的预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 )列宁根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政经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2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 )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它的重要性 它在希腊和罗马以及 中世纪被忽视的原因 创立结论的依据 政治经济学在近代 欧洲的兴起 重商主义 魁奈体系及法国经济学家 《国富论》的出版 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统计学的区别政治经济学①13602410_3_1是研究具有交换价值的、并为人所必需、有用或喜爱的物品或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我们说一个物品或产品有交换价值,意思就是说有人愿意给予一定量的劳动,或是以通过劳动才能取得的其他一定量的物品或产品来交换它。
某些物品或产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各种需要与欲望的力量或能力,构成了它们的效用,并使它们成为需求的对象。
一种物品可能具有最高度的效用,或具有满足我们需要和享受的能力,并为人们所广泛地使用,但没有交换价值。
这就是说,必须以人们的劳动来生产、获得或储藏的那些物品才具有某种属性或性质。
不具有任何效用的物品,不能成为需求物;但任何种类的物品,不管它对我们的舒适、甚至于生存是怎样的必要,假如它是自然的产物——假如它不依赖人力而存在——同时,假如每人不费任何力气或某种劳动即能无限量地支配它,它便没有价值,而且对经济学家不能提供任何考虑的基础。
一个商品或产品不因其有用而有价值,而是因其只能以劳动才能获得,才有了价值。
认为我们用以止饥肠的粮食和借以御严寒的衣裳,比空气还更有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是粮食与衣裳所具有的那种交换价值,空气是完全没有的。
理由是:粮食与衣裳不是空气那样的无代价产品,不费力气便不能在任何时候获得任何数量;相反地,它们必须经常以劳动才能生产或取得;如没有人愿意牺牲他的劳动果实,在交换中就得不到等量的东西,确切地说,它们具有交换价值。
经济学家不研究那些自然存在着的、不依赖人力即可以无限量取得的物品的生产和分配规律。
只有人们勤劳的结果才成为他所关怀的唯一目的。
政治经济学实在可以称为价值的科学,因为没有交换价值的物品,或者费了劳动而生产或获得的、但不能取得等额报酬的物品是完全不能放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doc101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doc 101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一章导论一、知识点精讲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
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特征。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此外,空想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出了原则性的预见。
列宁深入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并对实际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作出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做了探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和重大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运用上述理论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得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主体部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