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B卷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5
《短文二篇》自主学习根底锤炼1. 给如下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晓雾将歇.〔〕与其奇者〔〕遂至承天寺〔〕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 解释如下加点词。
〔1〕山川之美/但微颔之〔〕〔〕〔2〕实是欲界之仙都/如是再啮〔〕〔〕〔3〕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无与为乐者〔〕〔〕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4. 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_____________ 。
丹阳秣陵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_________ 、弟弟 _________ 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5. 如下句子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 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教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 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6. 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排比。
人生如画,有的绚丽辉煌,有的暗淡失色;课内精读〔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如下问题。
1. 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说说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3. 品析如下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如下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运用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10.信客一、为以下句中的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他读过sī shú〔〕,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2.〔老信客〕连他们各人的pí qì〔〕习惯也作了介绍。
3.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jiē jì〔〕他。
4.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5.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bí tì〔〕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
6.〔老信客〕就裁下窄窄一条红chóu〔〕捆扎〔〕礼品,图个好看。
7.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二、用横线标出以下句中的反义词1.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容许过接班。
2.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3.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
4.农民的目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拟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5.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三、解释以下句中加粗字或词1.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2.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3.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使他深受感动。
4.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四、简答题1.“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如何理解这个“信〞字?2.“〔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支撑不了〞,这“凶险〞指什么?3.“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包容。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谅解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如何理解“更难能可贵〞?五、阅读〔一〕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
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照顾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A.贤于.材人远矣B.于.我如浮云C.于.厅室之东北角D.积于.今六十岁矣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请结合全文,说说“闲人”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虎丘①小记李流芳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尝.秋夜坐钓月矶未尝.识书具B.时闻.风铎一老河兵闻.之C.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矣风烟俱.净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自康乐以.来C.非淡泊无以.明志D.以.刀劈狼首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14.虎丘的夜色有什么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短文二篇》同步习题一、过基础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能与其奇者()未寝()遂至()藻、荇交横()答案:tuí lín yù qǐn suì xìng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3)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________(4)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5)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6)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辉映(2)消散(3)坠落(4)考虑,想到(5)大概是(6)共同,一起(7)只是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念无/与为乐者C.实是/欲界之仙都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B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答案:D解析:根据文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写水,所以“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5.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题目中后一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和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三苏”。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 •给汉字注音。
颓()与() 歇()2.加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交:()(2)四时俱备■时:() 俱:()(3)晓雾将歇■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竞:()(6)古来共谈■共:()(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欲界:()(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 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D四时俱备( )(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 ) ( )(4)古来共谈( )6.—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书:①谢答中“书J( )②谢答中书“书J( )③乃书诗四句:( )♦课后能力提升7.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 ・ tuf yu x i e2. (1)五色交辉 ■ 交:交相 (2)四时俱备■ 时:四季 俱:都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竞:争相 (6)古来共谈■共:共同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实在 欲界:人间 •(8)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3. 理解性默写。
(1) 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 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短文二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B.19岁生日那天,我接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这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C.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兴化城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D.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字词书写2 .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______)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______)。
(3)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yǐshēn zuò zé)________________。
(4)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qīn pèi)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3 . 《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一句里,渔人“一一”诉说时,桃花源村民为什么要“叹惋”?(二)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②谈笑有鸿儒5 . 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 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基础积累】一、为下列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3、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答、7、《答谢中书书》写出作者什么样的的思想感情?答:五、【迁移过关】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1-5题。
(10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短文二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广饶、龙口等城市一起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丁大约30台左右。
C.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孙子文化园”成为东营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D.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东营成为“全国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二、字词书写2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⑴ 掺上一些石灰水(_______)⑵ 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qiào(______)那三块青石板⑶ 顾不得揩一把汗(_______)⑷ 大家怕吵wǔ(______)着耳朵大声背书⑸ 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cuān(______)上了高空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氏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3 .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4 .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2)阡陌交通(3)引杨氏入山之大穴(4)子来或迟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0 记承天寺夜游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解.衣欲睡()B.欣然起行.()C.念无与乐.者()D.水中藻荇.交横()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欣然..()如吾两人者耳.()..起行()水中藻荇交横月色入户.()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填空①《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宋代。
散文方面,他与此同时、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词方面,他与合称“”,同为宋代词派的代表。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体裁),主要描述了作者谪居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反映了他的特殊心境。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以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是: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哟那个比喻手法写月光的语句是:③《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由景物推及人情语句是:8.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
请写出两句苏轼的有关月光的诗句。
9.仔细阅读上文及所给材料,说说“闲人”的内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短文二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国民的心。
C.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D.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二、字词书写2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_)立依傍(______)língdīng(______)酒酿(______)忍俊不jīn(______)琼浆(______)bèng(_____)溅笼罩(______)挑逗(______)盘虬卧龙(______)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⑧侥⑨竹实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⑪。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①仆:自己的谦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有:“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同“嚶嚶”,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⑦葺:修建。
⑧偏:特别。
⑨饶:丰富。
⑩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⑪办:具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0.短文二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__ _(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0.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想早励良.规良.多趣味B.见.故国之旗鼓不见.曦月C.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D.吴子之泣.西河泣.涕零如雨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情也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实是欲界之.仙都C.春冬之.时D.当求之.于上流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2)“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B . 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C . 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
D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2. (2分)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A . 念念有词
B . 心无杂念
C . 念念不忘
D . 念过大学
3. (2分)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4. (2分)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知/天上宫阙
B . 我/欲乘风归去
C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 相与/步于中庭
5. (2分)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其一犬坐于前
A . 其一犬坐/于前
B . 其一/犬坐于前
C . 其一犬/坐于前
D . 其/一犬坐于前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6. (5分)《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_______的_______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
7. (1分)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 (1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________沉鳞竞跃________晓雾将歇________与其奇者________
遂至承天寺________藻、荇交横________ ________盖竹柏影也________
9. (4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_______。
丹阳秣陵人,著有《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三、问答题 (共1题;共5分)
10. (5分)《梵天寺木塔》文末写“人皆伏其精练”有什么作用?
四、翻译 (共1题;共2分)
11. (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2. (18分) (2019七下·江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 ,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
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觇(chān):察看,窥视。
②围:指蛇的身围。
③摆扑:扭动摔打。
④审:仔细。
殊:极,很,完全,非常。
⑤攧:同“颠”,跌、摔。
⑥额(é)上革肉:头顶的皮肉。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
B . 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
C . 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
D . 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
(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久之蛇竞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3)结合选文,说说小小韵螳螂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6-1、
7-1、
8-1、
9-1、
9-2、
三、问答题 (共1题;共5分)
10-1、
四、翻译 (共1题;共2分)
11-1、
11-2、
11-3、
11-4、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