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发展看机场周边地区主要发展哪些产业
- 格式:docx
- 大小:12.32 KB
- 文档页数:7
空港经济区案例汇总(一)国外空港经济发展概况及案例分析纵观世界空港地区的发展,大体经历由航空运输区向临空产业区发展,再向航空城发展的阶段。
自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依托机场资源发展区域经济,纷纷在机场周边发展临空产业,并且都在使临空产业区向航空城发展,形成了一些临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范例,如美国孟菲斯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德国慕尼黑机场等。
1、美国孟菲斯:联邦快递—空港物流美国孟菲斯市于1929年建立了孟菲斯市机场。
1973年,独具慧眼的施伟德(原联邦快递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把联邦快递总部和转运中心设在了孟菲斯。
经过30多的发展,联邦快递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货运企业成长为世界四大航空物流公司之一,孟菲斯和孟菲斯国际机场也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联邦快递超级中心货运量从1995年的万吨增长为2004年的万吨,贡献了孟菲斯国际机场%的吞吐量。
同一期间,联邦快递对孟菲斯地区的直接/间接经济产值贡献从1995年的71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11亿美元,直接/间接雇佣人员从1995年的43000人上升到2004年的67000人。
图2联邦快递公司对孟菲斯经济发展的贡献孟菲斯国际机场的货物和旅客流量在孟菲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根据2004年统计,该机场为孟菲斯创造了166000个工作岗位(占该地区所有工作岗位的27%)和207亿美元的直接经济产值。
2004年,孟菲斯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为地区带来了195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和155872个就业岗位(共56亿美元收入);旅客流量为地区带来了12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和9487个就业岗位(共亿美元收入)。
2004年,孟菲斯机场为孟菲斯运送了1197912名游客,这些游客在孟菲斯共花费4亿美元,创造了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和11000个就业岗位。
近20年来,航空物流对美国新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极其关键的辅助作用。
国外临空商业、临空商务发展概况[ 2007/11/12 19:41:00 | By: shiqi ]作者:孙延海关键字:临空商业临空商务最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利用机场资源发展临空产业。
临空产业的范围很广,其中既包括临空物流、临空工业,也包括临空商业、临空商务等。
笔下在这里集中介绍一些国外临空商业、临空商务发展情况,希望能够对这些城市全面发展临空产业有所启发。
临空产业(或“临空经济”、“空港经济”,下同)最初产生于国外先进城市,这些先进城市的临空产业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临空产业的空间布局形式是建立临空产业区(或“航空城”、“机场城”、“临空城”、“临空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等,下同)。
因此,我们研究本市临空商业、临空商务发展战略时应该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有关方面的信息显示,国外先进城市在发展临空产业时,不仅重视发展临空物流、临空工业,而且重视发展临空商业、临空商务。
某一翻译资料介绍,在欧洲一些机场,混合用途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内容:商场、零售公园、商业园、仓库及物流园区、展览会议中心、酒店餐饮设施和赌场、娱乐体育休闲设施(如高尔夫球场、赛车场、主题公园)、配套住宿及商业设施、加油站和汽车修理。
顺便说明一下,国外许多机场与我国的机场有很大区别。
这些机场建设规模很大、功能很全,与我们所说的航空城差不多。
我国现有机场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功能也不健全,最起码我国没有一个机场里面有高尔夫球场、赛车场和主题公园设施,因此才围绕机场建立临空产业区,就像为了发挥海港功能在港务区附近建立港口产业区一样。
在国内外机场功能存在很大差别的情况下,我们学习国外临空产业区发展先进经验,应该特别关注国外机场自身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
2007年1月2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空港商业城”概念将为全球机场插上翅膀》的文章。
被全球公认为“空港商业城”概念提出者的约翰·卡赛德说,“空港商业城”指的是一个大面积的综合性区域,以机场为中心,在周边建设仓储区、办公区、购物中心、会议中心乃至住宅区和高尔夫球场等设施。
经济日报/2004年/05月/25日/随着航线网络在全球的扩展,机场逐渐开始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产生影响,并同这些区域融合,进而演化成一个临空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最终成为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经济区域。
机场周边经济腾飞与/临空经济0概念曹允春李晓津编者按:当前有一种经济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各大机场周边地区聚集了大批相关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对于这种特有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临空经济0。
虽然各地在发展临空经济上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创造了不同的经验,但理论上的研究和总结还不多见。
为此,我报将从今天起,连续4天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
报道形式、内容多样,其中包括近日与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共同主办/北京顺义#2004临空经济发展论坛0,以广泛听取和报道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刊登的是一篇探索性的理论文章。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产品结构的深加工化、经济全球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竞争加剧,使得具有时间约束的产品及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比重越来越大,配合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的模式,航空运输))))这种快速运输方式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区域经济发达的机场,传统意义上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节点,主要起到了运送旅客的作用,但随着机场规模的扩大,客货运量的大幅增长,航线网络在全球的扩展,机场开始逐渐对机场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产生影响,这种土地利用模式随着机场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的加强开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机场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随之改变,机场逐渐同周边的区域进行融合,从而逐渐演化组合成一个临空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最终演化成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经济区域。
从国际上来看,早在1959年爱尔兰就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它包括紧靠香农国际机场的香农自由工业区和香农镇,利用国外资金和原料,发展加工出口工业,这是早期临空经济区的一种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世界各地的大型现代化机场,如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希斯浦尔机场、中国香港新机场,建设方面都推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计划,使机场与临空区互为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规划上,呈现立体、多层、辐射的态势。
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及功能区定位分析发展模式一、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模式临空经济区内的企业大多是为进行产业转移而投资设立的外向型企业,这些企业需要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价值网络保持紧密快速的联系。
临空产业集群的本地根植性主要是对航空枢纽、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依赖,而产业联系、知识交流与创新、市场开拓等较高层次上则主要通过其在全球的价值链网络获得,因而临空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网络根植性。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提到,临空经济双重根植性使其成为区域经济与全球价值网络相连的纽带。
一方面,临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经济的支撑;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也需要从临空产业中获得知识溢出与能量扩散,从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潜力。
为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提高其本地根植性,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的互动促进其耦合发展,包括产业链耦合、产业间耦合以及产业环境耦合。
(一)产业链耦合产业链耦合是指区域内其它企业通过为临空企业提供产业配套而与其紧密配合、互动发展。
为临空企业提供产品配套,一方面可以使区域其它企业更容易从临空企业中获得知识溢出与资本、人才投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为临空企业节省大量的物流成本,提高信息交流速度与准确性,促进黏性知识的有效传播,从而将有利于临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其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地位。
所以,政府应鼓励区域内的其它企业发展与临空产业集群的配套关系,加强区内企业与临空企业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避免临空经济区成为城市孤岛,也使区域经济从中更多地受益。
(二)产业间耦合产业间耦合是指为临空产业集群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金融保险以及科研技术等服务业与临空产业集群的藕合发展。
跨国企业往往对某些与之配套的服务企业有较强的依赖性,像日本夏普影印机公司在苏州建厂时,其服务厂商一日新中外运运输公司也同时开业。
国内临空经济区资料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
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最后,它具体指某一地理位置。
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临空经济区的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
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关产业。
依据国际上机场的空间结构模式,可将临空经济区分为四个环形:中心机场环、商业服务环、制造配送环和外围环。
环状结构1.中心机场环范围在机场周边的1km内。
包括机场的基础设施机构和直接与航空运输业相关的产业,如飞机后勤、旅客服务、航空货运、停车场和航空公司的办事机构。
2.商业服务环范围在机场周边的1km至5km内。
主要是商业服务区,为空港运营、航空公司职员和旅客提供相关的商业服务,例如住宅、大型超市、金融机构、生活服务设施等等。
3.制造配送环范围在机场周边的5km至10km内,或15分钟车程可达范围内。
主要是利用机场的交通优势和口岸所发展的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相关产业,如资金和技术密集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用机场的区位优势所发展的物流配送。
此外,有时还包括旅游博览、办公会务等第三产业。
4.外围环范围在机场周边的10km至15km内。
随着与中心机场距离的加大,所受影响力逐渐减弱,直到中心机场对幅地的影响力消失。
在此以外的区域,不受空港的影响。
归纳起来,临空经济区产生的动因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影响从宏观角度讲,航空港所在国家和城市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发展。
临空经济真正发展是后工业化时代。
临空经济本身的出现,就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低空经济发展国外案例那咱就唠唠国外低空经济发展的那些事儿。
一、美国。
1. 通用航空基础扎实。
美国那可是有超级庞大的通用航空体系。
就说那些小飞机吧,到处都是。
好多小机场,多得就像咱们街边的便利店似的。
为啥能这样呢?因为人家政策比较宽松,空域管理有一套。
私人飞机爱好者可高兴了,想开着飞机出去玩儿就出去玩儿。
这种广泛的通用航空基础就像肥沃的土壤,让低空经济这棵大树的根扎得稳稳的。
像在佛罗里达州,有好多飞行俱乐部。
普通人只要有点钱,有点兴趣,就能去学开飞机,还能租飞机出去飞一飞,看看美景啥的。
这就带动了飞行培训、飞机租赁这些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
2. 无人机应用广泛。
在农业方面,美国的大农场主们可会利用无人机了。
那些一望无际的农田,靠人去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可费劲了。
无人机一飞,轻松搞定。
它能精准地查看哪里的庄稼缺水了,哪里有病虫害了。
这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呢。
还有在快递物流方面,虽然没有像国内那样大规模地搞无人机送快递到每家每户,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大型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上,无人机也发挥着作用。
比如说亚马逊的一些大仓库之间的货物转运,无人机就像个小快递员,飞来飞去可快了。
3. 空中通勤有尝试。
美国有些城市交通堵得不像话,于是就有人想,咱能不能飞着上下班呢?就有公司开始搞空中通勤项目。
比如说那种小型的电动飞机,能坐几个人,从城市的一个点飞到另一个点。
虽然现在还没有大规模普及,但是这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就像在洛杉矶这种大城市,要是真能实现空中通勤,那些天天被堵在路上的上班族得多高兴啊,感觉就像变身超级英雄,直接从空中飞过拥堵路段。
二、德国。
1. 严谨的航空制造助力。
德国制造,那可是响当当的招牌。
在航空制造领域也不例外。
他们造的小飞机、直升机质量那叫一个好。
这些高质量的航空器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持。
就好比你要搞一场盛大的派对,德国制造的航空器就是那些坚固又漂亮的舞台设施。
中外民航服务业对比美国航空业占到GDP总值10%左右,中国航空制造业差,服务业占一半,去年中国航空服务业的产值4500亿左右,也可能到5千亿,不到GDP的1%,所以中国航空服务业的潜能是无限的。
有这么一个潜力做中国航空服务业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中国航空业的企业,或者是运输航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一般在60%-80%,还有90%,还有治理结构的问题,还有国际化程度的问题,还有碳税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的航空业还是处于落后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有待提高,下面将着重分析一下我们国家的民航服务业与国外民航服务业的相似和不足之处。
全球发达国家占服务业的比重美国超过了75%,很多国家都超过了60%以上,特别是香港超过了90%。
有这么一个案例,前不久我们计划有一个董秘后续人选的选择,我们是三地上市的公司,香港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这个秘书具备香港律师或者是会计师,或者是香港律师协会的会员,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什么问题?第一,一个好的服务业的地区或者国家,是一个市场开放程度很高的一个地区或者国家。
第二,有很好制度要求。
第三有很好的,很专业的人才,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第四,这个人才必须是国际化的人才。
香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78年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带动了香港产业转移,后来香港就发展服务业,结果香港的服务业就有很好的发展。
所以其他国家和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比重提高,这几个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服务业是占到全国GDP的43%左右,有些人怀疑理由服务业占到GDP的比重超过50%甚至60%,中国不可能那么低。
第二个,中国有很多服务现象的发生没有计到GDP当中。
还有中国地下钱庄的交易非常大,也没有算到其中,所以这样算起来,中国服务业占到GDP的58-64%,这不一定正确,但肯定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低估。
如果我们有差距,估计数据本身可能有差距。
第二个差距对经济的贡献率还是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偏低的。
从国外发展看机场周边地区主要发展哪些产业首先,航空物流是机场周边地区最主要的产业之一、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和国际采购的普及,物流需求也相应增加。
机场周边地区通常为物流公司提供大面积仓储和分拣设施,以便为其客户提供高效的贸易物流服务。
这些区域还可以提供海关审批设施和加工区域,以便顺利处理航空货物的流通。
其次,商业和服务业在机场周边地区也得到显著发展。
由于机场地理位置优越,机场周边地区往往成为各种商业企业的理想选择。
在这些地区,公司可以设立国际办事处,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扩大其国际业务。
此外,各种商业和服务设施,如商场、餐厅、娱乐中心等也会在机场周边地区兴起,以满足旅客和居民的需求。
旅游和酒店业也是机场周边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很多旅客在到达目的地前需要经过短暂停留,他们通常会选择在机场周边地区的酒店住宿。
因此,机场周边地区通常会兴建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来满足不同类型旅客的需求。
此外,该地区还可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如旅行社、导游和交通服务,以帮助旅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景。
别墅和住宅开发也是机场周边地区迅速发展的产业之一、由于机场通常位于城市的阳台地带,机场周边地区常常是高端别墅和住宅的理想位置。
这些地区往往享有良好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了许多买家和投资者。
此外,机场周边地区的住宅开发还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教育和培训也是机场周边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机场周边地区通常设有各种教育和培训机构,如飞行学校、地勤培训中心和航空管理学院等。
这些机构培训有关航空业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服务。
在机场周边地区就读的学生和学员可以从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中受益,并有更多机会就业。
综上所述,机场周边地区主要发展航空物流、商业和服务业、旅游和酒店业、别墅和住宅开发、教育和培训、生物制药和研究中心等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并为机场周边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国内外临空经济思索近年来,临空经济成为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各地发展高质量经济的重要手段。
临空经济是以机场、航空港、航空公司等为依托,培育新型产业和创新业态,打造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临空经济的思索。
一、国内临空经济的思索在国内,临空经济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战略,各地的政府也纷纷把临空经济作为成长型经济体系的关键支撑产业。
临空经济的旺盛发展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就业状况,同时也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福利水平。
首先,临空经济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先导产业。
机场外的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产,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产业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
例如,上海浦东机场临空经济区,通过将产业集中、技术研发、文化宣传等多个方面融合发展,形成了壳牌石油、宝钢等企业进驻的产业园区,建设了航空创意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园区等多个科技文化创意载体,加速了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步伐,吸引了诸多高科技企业和专业人才汇聚。
其次,临空经济可以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临空经济区与机场产业有密切联系,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较为适合集聚于此。
例如,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的核心板块—“智慧核心板块”,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引领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新能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制造转型,加速培育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临空经济可以加强城市交通与物流的连接,推动区域经济有机融合和全球化驱动。
例如,虹桥商务区临空经济区作为上海市的一块重要战略性用地,打造了大型物流中心,布局了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区域,改善了行业链展开的条件,辐射了全市区域,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和城市的發展水平。
二、国外临空经济的思索在国外,临空经济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战略性产业,成为吸引抵近进口贸易、促进国际投资和获得技术转移的重要资产。
一、临空经济区简介(一)临空经济区含义临空经济区,是指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从国内外实践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临空经济的空间布局特点由于临空经济的特殊性,产业发展与机场运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不同产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在机场周边的空间上表现为不同的区位选择,通常构成了在机场周边地区呈同心圆式的圈层布局结构。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交通干道及其他因素的作用,圈层结构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但通过考察国内外机场的空间模式,临空经济区可以大体归纳为四层结构:——空港运营区,它包括机场的基础设施机构和与空港运营相关的产业。
——紧邻空港区,它除了拥有机场的基础功能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外,还吸引许多与空港的运营无直接联系的产业和城市功能设施布局。
——空港相邻地区与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它们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区,与航空港通过城市快速环路或高速公路系统联接,具有高度可达性,因此它是临空经济区规划和研究的重点。
——外围区域,空港的新建和扩建会以各种方式对城市内的其他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大的国际航空枢纽能够提高城市的声望和知名度,推动国际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三)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特点1、临空经济区正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引擎目前,北京顺义区处在中国临空经济的前沿,更多的城市还处在起步阶段,顺义区的增长率始终在北京平均增长率之上;青岛机场所在的地区是城阳区,它的增长速度也比青岛市的GDP 增长速度快;厦门湖里区、广州花都区等等GDP 增长也是非常快的。
纵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8个航空城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机场所在的小区域对空间经济要素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这8个区域比整个城市平均增长率高出8个百分点左右。
可以说,机场周边地区确实是投资的热点,也是整个经济空间当中优质经济要素愿意投资的重要区域。
航空港临近区域发展分析与借鉴——临空产业是临空经济的内核朱斐然【摘要】As a new economic developing model, airport economy is widely accepted and known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general rul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ities and particularities the airport economy has,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problemsof Chinese airport economic zone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airport zon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offer som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irport zones.%临空经济作为一种近年来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和认识,临空经济区已经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规律出发,讨论了临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分析了我国临空经济区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发达国家在国际航空港周边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航空港近邻区域的综合规划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以寻求解决临空发展问题的办法。
【期刊名称】《中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临空经济区;临空产业;产业聚集【作者】朱斐然【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在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的今天,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
航空经济是一种新的依托航空枢纽发展的经济形态。
航空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速度经济时代,航空运输已成为"第五冲击波",航空经济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共有27个省(区、市)的51个城市先后提出54个航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
在深入谋划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反复研究、大胆探索,会同国家民航局提出了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构想。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同时,同意规划建设实验区。
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要求"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提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规划确定,实验区是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
规划期为2013-2025年。
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成为"大枢纽"——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0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前列,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拥有"大产业"——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建成"大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建成进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现代化航空都市,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