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4年用药情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69.34 KB
- 文档页数:2
我院2014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汇总分析截止到2014年10月底,我院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510例,其中新的药品不良反应104例(新的严重、新的一般),严重不良反应38例。
1. 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在51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为269例,构成比为52.75%,女性多于男性。
其中60~69岁为药品不良反应高发年龄,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的22.94%;其次为50~59岁,占19.80%。
性别构成年龄构成2. 涉及药品类型分析本年度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有18个类别262个品种,引发ADR的药品品种分布(见表1)肿瘤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全部的18.47%,可能与我院收治肿瘤患者较多,或者使用细胞毒类药物更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感染用药次之,占16.9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对比剂引发的不良反应报告较往年有所上升,提醒使用的各相关科室警戒,严格把控适应证并做好使用对比剂的准备工作;另外有14例药品不良反应由临时采购药品引发,需要进一步把控临时采购药品质量、规范临时采购药品的使用。
表1 引发ADR/ADE的药品品种例数及分布药品种类例数构成比,% 药品种数构成比,% 肿瘤用药94 18.43 36 13.74抗感染用药86 16.90 41 15.65神经.精神系统用药58 11.39 29 11.07心血管系统用药51 10.02 21 8.02维生素.营养.电解质.矿物质45 8.84 35 13.74中药制剂43 8.45 21 8.02血液系统用药39 7.66 20 7.63消化系统用药21 4.13 12 4.58内分泌系统用药20 3.93 14 5.34泌尿系统用药14 2.75 4 1.53呼吸系统用药12 2.36 12 4.58造影剂8 1.57 3 1.14免疫调节剂7 1.38 6 2.29妇产科用药7 1.38 3 1.15急性中毒救治药 3 0.59 4 1.53眼科用药 1 0.20 1 0.38合计510 100 262 1003. 引发ADR给药途径分析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构成比为64.12%;口服给药为22.55%。
2014 年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医疗安全。
方法:依据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及药品说明书等。
随机抽取我院2014 年1 月-6月3650 张处方,对其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不合格处方占8%(292∕3650),不合格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占38.36%(112∕292)。
结论:我院门诊2014 年度处方合格率较高,但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加强医生、护士和药师各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医疗安全。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154-01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处方用药也日渐复杂。
不合理用药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医药资源浪费,因此药源性疾病常因不合理用药而发生。
为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经济,我院定期组织药师审核门诊处方,回顾性分析处方内容,评价用药合理性,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从我院2014 年1 月-6 月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3650 张处方。
抽查处方覆盖全院各专科门诊,并具有一定代表性。
1.2 分析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 版)、新编药物学书籍和相应的参考文献、说明书等,对本次抽查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及统计。
2 结果抽查了3650 张处方,其中不合格处方292 张,占所查处方8%,不合理用药处方112 张,占不合格处方38.36%。
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复用药25张(占22.32%)、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17 张(占15.18%)、用法、用量、用药时间18 张(占16.07%)、配伍不合理16 张(占14.29%)、滥用抗菌药物36 张(占32.14%)。
2014年1-3月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分析2014年是卫生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第四年。
为配合卫生部的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前三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要求,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组随机抽查2014年1-3月门急诊处方及医嘱进行点评,并对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门急诊处方点评1处方来源随机抽取2014年1-3月我院门急诊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每名医师50份,共3006张进行点评。
2 点评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及卫生部38号文件的规定,逐一查阅门急诊处方,将调查内容填写在处方点评工作表中,进行统计分析。
表1 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3.1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分析此次专项点评共抽查门急诊处方3006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为133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4.38%,不合格抗菌药物处方38张,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率为2.85%,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8.74%,抗菌药物的使用类别主要集中在ß–内酰胺类,其次是大环内酯类。
给药途径主要以口服给药和静脉滴注为主,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主要以单一用药为主,偶有二联用药,未发现三联用药情况。
以上使用情况表明我院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使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逐步增强,基本能遵循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2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我院门急诊患者感染程度较轻,处方医师严格执行“口服,价廉,窄谱"的治疗原则,也严格遵守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制度,没有发现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
2014年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2014年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一、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2014年5月份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继续下降,分别达到39.75、49.3150.2和47.1442.81。
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较4月份分别上升了0.9和0.8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比上月降低了4.33DDDS/100人天。
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原因经调查主要是一些较常期住院的老病人因为三夏季节的临近,比较集中的办理出院手续,这些长期住院的病人一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感染情况,另一方面诊断明确,慢性病多,治疗检查项目少、用药多,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药占比都较高,所以拉升了这两项指标。
这两项指标仍然在国家和省卫计委的控制标准以内。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虽然降低幅度较大,已经接近国家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争取达到40以下”的目标。
药占比超标的科室继续由质控科按标准扣罚科室奖金。
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的科室同样的点数扣罚科室奖金。
二、药物及抗菌药物消耗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没有达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也不达标,与上个月26.91和29.42比较有所下降。
特殊级抗药物是使用率也有所下降由97.06降至86.05。
分析原因是呼吸科二病区特殊级送检率下降,与董卫平主任沟通,因为其送检率的降低,导致总送检率的下降,如果再有未送检申请特殊抗生素的,要求携带病历,避免申请单填写的随意性大;如果还不能送检达标,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四、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标较前有了提高,品种选择、适应症选择、使用时间、使用疗程等统计指标填写错误的情况有了好转,预防使用率36.24%,与实际I类切口病人的抗菌素使用率50.6%相比,排除原有疾病和并发感染的情况,应该是医生的填写有了一定的可信性。
总医院2014年第二季度心血管用药分析心血管疾病多以老年人为主,往往是多种疾病并存,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一个病人需要多种药物治疗,联合用药比较多。
联合用药已经成为心血管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联合用药很容易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出现疗效降低的情况,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该引起警惕。
本季度临床药师对心血管用药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随机抽取门诊心血管内科处方500份,抽取心血管病房病历100份,对其使用心血管用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在门诊的500张处方中,有482张合格,18张不合格,合格率为96.4%,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无诊断5张,诊断不规范的处方4张,用法用量不规范的5张,重复用药的1张,溶媒选择使用不当的2张,有配伍禁忌的1张。
在500张处方中,联合使用心血管药物的处方有461份,占总处方量的92.2%,单一心血管药物处方为39张,比例为7.8%,联合用药中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重复用药、选择使用溶媒不当。
在病区抽取的100份病历中,包括心血管一区40份、心血管二区40份、CCU病历20份,全部为联合用药病历。
在病历中存在的问题是:临时医嘱开药不规范,药物选择使用溶媒不当,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与针同时使用,属于重复用药;银杏叶片与银杏达莫、舒血宁针合用,属于重复用药等。
有3份病历使用地高辛的患者,血药浓度超过2.0ng/ml,患者出现中毒症状,临床药师给予减量用药建议,同时建议再次监测血药浓度;有2份病历血药浓度低于0.8 ng/ml,患者心衰没有控制,建议增加地高辛使用剂量,达稳态血药浓度后,再次监测血药浓度。
对于上述处方中及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反馈给所在病区的科主任及责任医生,要求及时给予整改。
如果再次发现类似问题,将按照医院考核管理规定,给予扣除其科室质量考核分,并通报批评。
2014年6月28日。
2014年第三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3〕37号)及《2013年连云港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抗菌药物各项使用比例基本符合卫计委要求,这说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已日趋合理化、规范化,现将2014年第三季度抗菌药物相关数据汇总如下:抗菌药物使用率(%)7月8月9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9.73 19.01 19.7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38.06 37.14 40.6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3.61 53.64 52.85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3.93 32.64 46.53用药强度(DDDs/100人天)40.36 42.17 38.98各项指标分析如下:1、门诊、急诊、病区、使用强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好转,基本符合卫生部专项整治方案标准,但是在抽查门急诊处方、病例中发现,虽然各项指标已经符合规定,但是仍然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①无指征选用抗菌药物:各种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选用抗菌药物;②选药不合理:疝气、冠状动脉造影选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口腔炎选用三代头孢③给药剂量不适宜:门诊中青霉素、头孢类药物qd给药,病区中左氧氟沙星0.2g bid给药等,不适宜的给药频次会增加患者的耐药性;④两联用药不合理:胆囊炎、阑尾炎选用头孢西丁联合奥硝唑、卵巢切除选用头孢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等都是不合理的两联用药;⑤术后预防用药时间长:外科手术大多数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但抽查的Ⅱ、Ⅲ类手术的患者抗菌药物基本是从入院开始用至出院,而且同一个抗菌药物用10多天,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这样不仅会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而且还会增加患者的耐药性。
2、与2013年同期比较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2014年第三季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上幅,尤其今年9月份抽查的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46.53%,远超规定的标准。
2014年第四季度医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及建议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用药现况,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抽取处方病历,采用数学原理分别进行统计处理,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法规文件及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平均每份病历用药9.72种,临床诊断与用药符合率为99.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9%。
有病历存在输液浓度过大、用药依据不够、随意用中成药、预防用抗菌药物欠规范等问题。
结论医院有待于加强临床用药管理,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标签:合理用药;指标;管理;分析合理用药直关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合理用药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息息相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看病吃药问题。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各项医药卫生政策,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构建健康、和谐的医疗氛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法规文件及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该研究对2014年第四季度我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住院部2014年10—12月份处方(临时和出院带药处方)300张,出院病历160份,运行病历180份。
抽查的科室有妇、产科,感染科,眼耳鼻咽喉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肾病内科,呼吸内科等18个科室。
涵盖的病种有胆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肾结石、股骨头坏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胃炎、肠炎、胃溃疡、糖尿病、胃肿瘤、内障、子宫肌瘤、脑溢血、骨折、骨质疏松症等27个病种。
1.2 方法将随机抽出的处方(处方和病历),根据患者的用药信息,采用数学原理分别进行统计处理,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法规文件及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再提出临床合理用药意见或建议。
2 结果2.1 指标数据临床合理用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然而,医院把合理用药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生命线,使各项指标不断优化,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 抗菌药物品种排名抗菌药物使用前10位的品种,分别为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注射用头孢西丁;注射用头孢曲松;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2012-2014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目的:更好的规范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为后续的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近3年(2012年、2013年、2014年)3组,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结论: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重要的一类药物,它涉及到临床各科室,正确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按照卫生部2011年出台的《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主要责任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的抗感染临床医师、临床药师以及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等,定期对我院门急诊处方及住院医嘱进行点评。
经过3年多的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院2014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来源从我院药房发药的HIS系统中收集统计全院每年门、急诊处方数量,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以及统计各科室所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包括使用品种、数量、金额等;从医院信息管理科获取每年全院报表统计中各科室的出院人数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再到临床科室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人数、使用级别)以及外科手术数量、切口类别、Ⅰ类清洁手术预防使用率、使用时间、停药时间等;微生物药敏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情况等。
从以上获取的数据中计算每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金额进行前十位排名并计算全院每年的住院患者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金额对比分析我院近3年来抗菌药物相关指标的变化。
计算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
、使用率、使用强度、2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分别与各临床科室签订了不同指标的抗菌药物责任状。
2014年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彭孑婧(药学部临床药学室)2014年1-12月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分以下几个方面:1.上报总数及品种:2014年1—12月份,我院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37例,涉及药品69种。
其中抗菌药物34例,中药制剂42例其中中药注射液41例,心血管药16例,糖尿病药物4例,其他41例。
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2014年不良反应上报科室和例数表2 2014年致不良反应药物及例数汇总2.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药品分别是:参麦注射液59例,生脉注射液11例,利福平注射液9例,阿奇霉素粉针8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粉针8例,血塞通7例,美洛西林钠粉针7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7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例,胸腺肽粉针5例,正清风痛宁片4例。
3.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皮疹、皮肤发痒)、神经系统反应(发热、寒颤、抽搐)及循环系统反应(头晕、头痛、胸闷)等。
特殊反应有如下几种:①舒必利注射液:引起木僵病,双上肢向上震颤、强直;②异烟肼片:引起全身脱屑,双下肢水肿;③双氯芬酸钠栓、头孢曲松粉针:引起过敏性休克;④拉氧头孢:右耳听力下降;⑤伊曲康唑胶囊:引起肝功能异常;⑥夫西地酸粉针:引起黄疸;⑦帕罗西汀片:引起梦魇;⑧甲泼尼龙粉针:引起抑郁症及焦虑症。
4.分析提出引起注意的药品: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可能也与用量基数大有关系,加之中药注射液的成分较复杂,中药制剂严格控制其输液浓度,更不宜与其它药物混合并用。
抗菌素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也较高,滥用抗菌素不仅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还易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危害极大,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也不宜采用抗菌素,即使使用抗生素,也未必收到预期。
望临床各科室使用这些药品时要严格控制,认真审查该药物的说明书,掌握其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及其它注意事项,详细向病人及家属沟通告知,使病人有心理准备,以避免或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六师奇台医院合理用药分析总结2014.12 根据临床合理用药规范要求,药剂科在十二月份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抽查、点评、分析,现将点评分析结果反馈如下:本月共抽查病历685 份,其中不合理用药的病例为12份,不合理用药的比例为 1.7%,合理原因:1.配伍禁忌;2.剂量范围 3.药物相互作用。
主要科室:内二科5例;内三科1例;外一科3例;儿科1例;ICU1例;血透室1例不合理用药具体分析如下:一、内二科共有5份不合理用药病历:不合理原因:氨茶碱片用量超过每日极量合理使用:氨茶碱片正常使用量为一次100-200mg,一日300-600mg;极量为一次500mg,一天为1000mg。
二、内三科有1份不合理用药病历:不合理原因:地高辛片属洋地黄强心苷药物和心宝丸药含蟾酥两药物相互作用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甚至出现心室纤颤。
合理使用:应告诫使用洋地黄苷的病人,忌同服含蟾酥的中成药或蟾酥制品。
三、外一科共有3份不合理用药病历不合理原因:5%葡萄糖与丝裂霉素注射用属注射液及配伍禁忌。
合理使用:地裂霉素(0.5ph值6.0-8.0)与葡萄糖(5%,10%ph5.0)配伍不妥,忌配。
丝裂霉素不宜用葡萄糖水稀释。
不合理原因:维生素B6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属注射液及配伍禁忌。
合理使用:维生素K1与维生素B6混合易出现浑浊,应分开使用。
不合理原因: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属注射液及配伍禁忌。
合理使用:维生素C与维生素B6混合易出现浑浊,应分开使用。
四、ICU共有1份不合理用药病历不合理原因:10%氯化钾注射液和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静滴)属于忌配。
合理使用:忌将其他药物或电解质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
应该分开使用。
五、儿科共有1份不合理用药病历不合理原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和 5%碳酸氢钠注射液0.5g10ml(静滴)属于忌配。
合理使用:葡萄糖与碳酸氢钠混合后出现理化、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的配伍禁忌不应同时配伍。
2014年1月全院药物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014年1月全院药物的使用情况,得出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用药结构、应用趋于合理,但仍有个别品种存在过量使用情况,应进一步规范和管理。
【关键词】我院用药情况分析【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026-02【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e drug in 2014, January in our hospital draws the conclusion: our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drug structure, reasonable, but still individual varieties exist excessive use, should be further standardized and management.【Key words】Our hospital drug use Analysis为了解全院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包括抗菌药物在内的所有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水平,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使用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我院2014年1月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住院患者2014年1月微机用药数据,统计药物的品种、数量、价格、金额等。
1.2??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依据WTO(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推荐量,采用其成人主要适应症剂量,个别药物参照药品说明书结合临床而定。
1.3 用药频度(DDDs)计算公式: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1.4 分析方法金额分析法、数量分析法和DDDs分析法2 ?结果???见表1―4。
我院2014年用药情况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1T14:21:32.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杨雪梅[导读] 开阳县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300)呼吸系统用药中鼻用制剂、咽喉用制剂、抗哮喘药、咳嗽和感冒用药、全身用抗组胺药的使用在我院均有增长。
杨雪梅(开阳县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300)【摘要】目的:客观评估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4年用药数据,从药品金额、药理分类、用药金额排名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用药结构稳定,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医院用药;金额排序;日均费用【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40-02【Abstract】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use of drugs,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a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drug use. Methods: the data of drug use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medicine is stable, the use of the medicine is reasonable..【Key words】Hospital medication amount sort average daily cost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改善医疗服务的新期待,为了能为医院管理决策者对医院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提供决策依据,为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现将我院2014年用药情况(见表1)作如下分析:2014年我院用药总金额为3516.91万元,基本药物销售金额额为1107.86万元,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为31.95%。
全院药品销售中成药位居榜首,抗感染类位居其次;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多样化和不规则化、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增大对消化、呼吸和神经系统用药不无关系。
从血液系统类药和循环系统用药的比例看出,心血管系统疾病仍然是威胁地方患者主要疾病之一。
表1 2014年我院用药按金额排序情况1.中成药应用情况2014年我院中成药消耗情况:疏血通注射液销售28520支,销售金额99.75万元,占9.18%,日均消费2733元;痰热清注射液销售30101支,销售金额91.41万元,占8.42%,日均消费2504元;银杏达莫注射液销售19828支,销售金额38.41万元,占3.54%,日均消费1052元;康妇灵胶囊销售11021盒,销售金额36.78万元,占3.39%,日均消费1008元;三乌胶丸销售11975盒,销售金额35.94万元,占3.31%,日均消费985元;枳术宽中胶囊销售9081盒,销售金额32.53万元,占3.00%,日均消费891元。
我院中成药的消耗占有很大比例,但我院中成药的应用从合理用药系统提取的数据分析存在药不对证、滥用补剂、出现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等现象。
严格掌握适应证,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规定合理的疗程,避免不必要的合并用药,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等,只有这样才把中医药理论与中成药选用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2.抗感染药物应用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销售46392支,销售金额88.12万元,占19.07%,日均消费2414元;一代头孢五水头孢唑啉钠销售19496支,销售金额51.39万元,占11.13%,日均消费1408元;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销售15547支,销售金额39.13万元,占8.47%,日均消费1072元;头孢克肟胶囊销售10182盒,销售金额35.87万元,占7.76%,日均消费983元;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销售22563支,销售金额26.79万元,占5.80%,日均消费734元;注射用头孢他啶销售7153支,销售金额17.05万元,占3.69%,日均消费467元。
抗菌药物的选用上基本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但在用药剂量和用药天数的合理性上有待结合临床病历进行更为深入的具体分析。
虽然我院抗生素的用量占全院总销售额的13.09%,抗菌药物日均费用金额DDDs值偏高及2014年统计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64DDD,说明了用药方案有待进一步提高。
3.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药物应用消化系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销售50370支,销售金额122.34万元,占38.59%,日均消费3352元;雷贝拉唑肠溶片销售6719盒,销售金额32.18万元,占10.15%,日均消费882元;注射用醋酸奥曲肽销售1884支,销售金额22.33万元,占7.05%,日均消费612元;注射用乌司他丁销售1705支,销售金额20.14万元,占6.35%,日均消费552元;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销售26457支,销售金额17.41万元,占5.49%,日均消费477元;注射用兰索拉唑销售1393支,销售金额13.05万元,占4.13%,日均消费356元。
泮托拉唑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对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质子泵发挥选择性和持久性的抑制作用;与奥美拉唑相比,泮托拉唑在作用的准确性及药代动力学方面有所改进,首次服药后的生物利用度高,并保持稳定,不受摄入食物及抗酸药物的影响.与肝脏细胞色素P450的亲和力较低,并有Ⅱ期代谢的途径,因而在我院消化用药中名列榜首。
但奥美拉唑疗效肯定,且为基药,仍为我院消化系统药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
由于奥曲肽价格高,所以使用频率虽不大,但日均费用较高。
循环系统:长春西汀注射液销售11676支,销售金额52.74万元,占15.79%,日均消费1445元;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销售7153瓶,销售金额41.51万元,占12.43%,日均消费1137元;阿托伐他汀钙片销售14423盒,销售金额39.17万元,占11.73%,日均消费1073元;注射用磷酸肌酸钠销售3652盒,销售金额32.71万元,占9.79%,日均消费896元;前列地尔注射液销售4361支,销售金额25.14万元,占7.53%,日均消费689元;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销售2952盒,销售金额15.78万元,占4.72%,日均消费432元。
从用药频度来看,心绞痛、高血压和高血脂病在我院用药具相当的比例,甚至于部分超过抗感染药。
金额组成中以长春西汀注射液居首,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春西汀注射液用于改善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
4.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及调节内分泌用药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骨瓜提取物注射液销售14150支,销售金额62.71万元,占34.08%,日均消费1718元;复方骨肽注射液销售10663支,销售金额28.50万元,占15.49%,日均消费781元;注射用骨肽销售6078支,销售金额26.39万元,占14.34%,日均消费723元;氨酚双氢可待因片销售4629盒,销售金额19.08万元,占10.37%,日均消费523元;氢溴酸高乌甲素片销售4809盒,销售金额9.70万元,占5.27%,日均消费266元;氢溴酸高乌甲素针销售4300支,销售金额7.78万元,占4.23%,日均消费213元。
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在我院也占相当比例,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疗效确切所以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
氢溴酸高乌甲素为非成瘾性镇痛药,其镇痛效果与派替啶相当,并还具有局麻、降温、解热和抗炎消肿作用,我院癌痛患者中也逐步推广使用。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和复方骨肽注射液是含多种骨代谢的活性肽类,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止骨质疏松及抗炎、镇痛作用,因此不仅在风湿患者也在外科应用广泛,表中也体现了其用日费用较高。
激素和调节内分泌用药: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销售1214支,销售金额25.43万元,占14.78%,日均消费697元;硫辛酸注射液销售7060支,销售金额21.10万元,占11.85%,日均消费578元;预混30R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销售3418支,销售金额19.23万元,占10.08%,日均消费527元;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笔芯)销售2135支,销售金额15.84万元,占8.90%,日均消费434元;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销售4700支,销售金额13.20万元,占7.42%,日均消费362元;精蛋白锌重组赖胰岛素销售1354支,销售金额10.20万元,占5.73%,日均消费279元。
我院胰岛素制剂主要有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系列、诺和锐、赖脯胰岛素,相当部分糖尿糖患者都使用了该类制剂。
口服降糖药主要为新一代长效磺酰脲类药格列美脲,因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低血糖发生率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较为有益,临床使用量增长较快。
甲钴胺和硫辛酸注射液可从不同的途径改善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价格也为临床患者所能接受。
5.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依达拉奉注射液销售12800支,销售金额65.81万元,占38.26%,日均消费1803元;注射用乙酰谷酰胺销售5600支,销售金额22.02万元,占12.80%,日均消费603元;注射用肌氨肽苷销售4380支,销售金额17.53万元,占10.20%,日均消费480元;复方甘露醇注射液销售7005瓶,销售金额11.57万元,占6.73%,日均消费317元;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销售1040支,销售金额11.18万元,占6.50%,日均消费306元;谷红注射液销售1500支,销售金额9.97万元,占5.79%,日均消费273元。
发展中国家抑郁症和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成为推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长,社会对老年病日益关注,在促脑循环类、益智类、神经营养剂、神经保护剂的使用上有上涨趋势。
呼吸系统用药:注射用盐酸溴己新销售60000支,销售金额102.63万元,占50.50%,日均消费2812元;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销售15523瓶,销售金额29.13万元,占14.57%,日均消费798元;注射用糜蛋白酶销售60000支,销售金额18.93万元,占9.37%,日均消费519元;注射用盐酸氨溴索销售21600支,销售金额18.15万元,占8.99%,日均消费497元;注射用多索茶碱销售5219支,销售金额15.28万元,占7.56%,日均消费419元;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销售269支,销售金额6.14万元,占3.04%,日均消费1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