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实验的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8.73 KB
- 文档页数:4
对照实验的原则范文对照实验的原则是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方法,是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比较,来控制干扰因素,从而评估一些变量对照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实验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并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对照实验的原则。
1.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的首要原则是随机分组,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质在开始时是相同的。
随机分组可以减少实验结果中的偏倚,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可以被归因于实验操作变量。
2.大样本量:对照实验应该尽可能采用大样本量,这样能够增加实验的统计效力和外部效度。
大样本量可以降低因偶然结果而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独立观察:对照实验应当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察是独立的,即观察数据之间互不影响。
独立观察可以防止信息的泄露和传染,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4.双盲设计:双盲设计是对照实验中的常用原则之一,它要求实验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双盲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者和被试者的期望效应,从而消除主观偏见。
5.操作变量:对照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必须被明确操作和定义。
操作变量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来确定,确保对照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6.控制变量:对照实验应当控制其他可能影响所研究变量的因素,以减少外部因素的干扰。
控制变量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环境等来实现。
7.多重对照:对照实验可以采用多组对照,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健性和一致性。
多重对照可以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减少误差和偏差的影响。
8.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应当尽可能保证相似性和可比性,以确保对照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解释性。
9.减少测量误差:对照实验要注意减少测量误差的影响。
可以通过使用可靠和有效的测量工具,进行多次测量和多组实验来减少测量误差。
10.追踪实验结果:对照实验应当追踪实验结果,并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实验效果的大小。
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的效果。
在进行对照实验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介绍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一、随机分组原则对照实验的第一个原则是随机分组原则。
随机分组是指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消除可能的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除了干预措施之外的其他方面是相似的。
随机分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因为它能够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二、盲法原则对照实验的第二个原则是盲法原则。
盲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或实验者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份,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盲法可以分为单盲法、双盲法和三盲法。
单盲法是指实验对象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组别;双盲法是指实验对象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实验对象所在的组别;三盲法是指实验对象、实验者和数据分析者都不知道实验对象所在的组别。
盲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对照组选择原则对照实验的第三个原则是对照组选择原则。
对照组应该与实验组在除了干预措施之外的其他方面是相似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对照组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对象的特点和实验目的来确定,一般有三种对照组选择方法:历史对照组、同步对照组和对照组自身。
历史对照组是指利用历史数据来作为对照组;同步对照组是指在同一时间内选择与实验组相似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自身是指将同一组人群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施加不同的干预措施。
对照组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对象的特点来确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四、样本量计算原则对照实验的第四个原则是样本量计算原则。
样本量是指实验对象的数量,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样本量的计算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对象的特点、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来确定。
高中生物学对照实验最全内容整理一、内容解读1.对照原则生物实验设计最常用的原则,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关变量影响是相等的、平衡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可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排除了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实验分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3.对照类型(1)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或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生理盐水、酒精等溶剂;假手术)。
例1: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加入试剂的是实验组,不加试剂(零剂量)的为对照组,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
例2:在“验证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中,曝光组为对照组。
例3: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灭菌组为实验组。
(2)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观察实验处理前后现象的变化。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例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就出现了两次对照,第一次是在0.3g/ml蔗糖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是在清水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
例2:在“探究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实验中,把某一植株横放,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例3:在“探究某一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中,缺某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之间的对照是空白对照。
植株出现代谢异常后添加某元素,观察其是否恢复正常,为前后对照!谁说一个实验只有一个对照?谁说一个题里不可以出现多个自变量?(3)相互对照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角度的对照组。
一般是在探究某种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未知的情况下使用,通过相互对比,确立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的关系。
例1: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条件,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对照实验的重要原则。
对照实验的重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随机分组:参与实验的对象需要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以确保两组在实验前具有相似的特征和背景,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双盲设计:实验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应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一无所知,以避免主观偏见的产生。
研究人员应该在实验结束后才进行组别的识别。
3. 控制变量:除了研究人员特意操作的特定变量外,其他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应该尽可能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研究人员要研究的特定变量。
4. 大样本量:实验所涉及的样本数量应该足够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大样本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并更好地揭示出不同组别之间的真实差异。
5. 统计分析:在实验中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并排除可能的偶然差异。
这些重要原则的遵守可以提高对照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设计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许红星江苏省海门市包场中学(226151)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实验设计的常见题型。
本文就对照实验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供参考。
1对照常用的方法a.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可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另一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b.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但这种处理是有对照意义的。
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可用甲状腺抑制剂饲喂蝌蚪,这就是作为条件对照的。
c.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有的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有的是在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如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无绿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d.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用不同的温度分别处理得出结论是作为相互对照的。
2对照实验设计的技巧a.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索哪方面的生物学规律,从而预期实验结果。
如“证明猪肝中含有大量的过氧化氢酶”时,若设计为: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H218O2、H2O2各2ml,再加入猪肝研磨液各1ml,检测产生的氧气情况。
显然这是在证明产生的氧气是来自于过氧化氢中的氧,偏离目的,又无实际意义。
b.弄清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根据和思路。
如已知淀粉遇碘显蓝色,蛋白质遇碘显黄色,现有浆糊、蛋清液、唾液、碘液等材料,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不催化蛋白质水解来证明,也可利用淀粉酶、蛋白酶去作用淀粉或蛋白质来证明。
根据题给条件,此题是利用前一种原理来设计实验。
若设计为:先取试管2个,往其中各注入2ml浆糊,再分别加入淀粉酶、蛋清液各2ml,……。
生物实验三大原则------对照原则一、自身对照1、概念: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对照组:实验操作前的状态和现象;实验组:实验操作后的状态和现象。
2、例题: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试验中存在自身对照,分析如下:(1)实验对象:同一成熟的植物细胞。
(2)观察对象: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
(3)在这一试验中有两次对照,具体分析如下a 过程:第一次对照操作:高浓度溶液处理对照:自然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b 过程:第二次对照操作:低浓度溶液处理对照: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3、注意事项:(1)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生理活性。
(2)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范围,如处理活细胞时所用溶液浓度要适宜。
(3)持续观察记录实验操作前、后实验对象状况,控制好观察时间。
二、空白对照1、概念:空白对照是指不给予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
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由实验因素引起,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项目实验因素非实验因素实验结论实验组施加条件完全一致且适宜如果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则说明这种差异由施加的实验因素引起;如果实验结果一致,则施加的实验因空白对照组不施加2、 例题:探究某化学物质是否能引起小鼠肝细胞的癌变(1) 实验材料:小鼠肝细胞、某种化学物质(浓度不作要求)、细胞培养液等。
(2) 实验设计如下:① 将小鼠肝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② 甲组加入一定浓度的某种化学物质,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放入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 观察并比较甲、乙两组细胞的增值代数。
【分析】实验因素为某种化学物质的有无,施加实验因素即加入某种化学物质的甲组为实验组,不施加实验因素即用蒸馏水替代的乙组为空白对照组。
3、 注意事项① 空白对照组有的是加入蒸馏水、有的是加入生理盐水,有的什么都不加,其关键是确保单一变量。
② 在一个实验中空白对照组通常只有一个,实验组可能存在多个。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1.设置对照原则:①空白对照;②条件对照;③相互对照;④自身对照;2.单一变量原则;3.平行重复原则。
(1)设置对照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常要设立对照实验。
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常见对照方法主要有:①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如:在研究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发育实验中,先取等量的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两组放入容积相同的两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水和蝌蚪饲料◇一组加入甲状腺激素,另一组不加任何药品,就是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
如:在上述空白对照的举例中,如果取等量的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放入容积相同的三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清水和蝌蚪饲料;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硫咪唑(甲状腺抑制剂),是条件对照,丙组不加任何药品,是空白对照。
③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例如: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可把蕃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蕃茄吸收Ca 多,吸收Si 少;而水稻吸收Si 多,吸收Ca 少。
以上就是两个实验组的相互对照。
④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这里,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2)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只能改变反应的温度,其它如pH 、酶浓度等因素就要完全相同且适宜。
(3)平行重复原则:对所做的实验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轻易得出结论。
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学内容:阐述对照实验的五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阐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基本概念。
结合教材对实验原则进行分析。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之对生物科学实验的方法、思路有基本认识。
教学重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突破策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及科学惯例展开,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学步骤:导入:在报纸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减肥药的广告:一张是减肥前,一张是减肥后,两张照片有明显的身材差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里两张照片的对比就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实验思想:对照原则——通过设置一个对照组,来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如我们所知,这类广告通常有大量虚假信息,其实验并无严格的操控,因而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如果是要我们来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探究服用某药物是否会减肥。
分析:对实验组(服用药物)和对照组(不服用药物)的不同处理是是否服药,这个要严格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为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
我们要观察的结果是减肥的效果,是体重的变化。
我们将之称为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板书):自变量:是否服药;因变量:体重变化。
延伸: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实验对象。
如果有两个肥胖者,那么应对他们做怎样的处理?(学生回答)一个服药,一个不服药。
这两名实验对象,应该满足哪些条件?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体重、年龄相当,健康状况接近,工作强度相同,饮食习惯相近等。
在实验过程中,年龄、体质、工作强度、饮食、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
但却是自变量以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无关变量。
为保证体重变化只能由是否服药这一自变量引起,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一种处理因素不同:自变量不同。
这一原则称为单一变量原则。
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意操控无关变量。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对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随机对照试验的定义、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研究方法。
一、定义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实验研究设计,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到不同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随机对照试验具有很高的内部有效性,可以控制多种偏倚因素,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
二、设计原则1. 随机分配:参与者应当通过随机方法分配到不同组别,确保各组之间的基线特征相似,减少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2. 对照组设置:随机对照试验应当设立对照组,以比较干预组的效果。
对照组可以采用未接受干预的人群、接受常规治疗的人群或者接受安慰剂的人群。
3. 盲法: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和参与者应当保持盲态,以减少主观偏倚的影响。
常见的盲法包括单盲、双盲和三盲。
三、实施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确定需要评估的干预措施。
2. 参与者招募: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参与者,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3. 随机分配: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可以使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或者封闭信封法进行分组。
4. 干预措施实施:对干预组进行干预措施的实施,对照组维持正常状态。
5. 数据收集:收集参与者的相关信息和研究指标的数据,可以使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
6. 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7.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并进行结果的解读和讨论。
四、数据分析方法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指标来描述样本的特征。
推断性统计分析可以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推断。
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研究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从历年高考来看,实验设计题已成为生物学高考实验题的重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实验设计的最常见题型。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是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能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可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就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叫控制组,相对于实验假设而言,就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至于哪个对象组作为实验组,哪个对象组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这样,从理论上讲,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是相等的,已经被平衡了的,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就可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
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更具有说服力。
一、对照类型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四种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的是不对实验对象做任何处理。
例如,在实习一“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3号玻璃缸中不加药作为空白对照。
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滴加了等量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通过设置空白对照能明显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的是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不再设置对照组。
自身对照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对照,例如,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激素调节与行为”中涉及的鸡的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前后对照。
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
另一种是在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中,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的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阐述对照实验的五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阐明白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基本概念.结合教材对实验原则进行分析.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概念,使之对生物科学实验的方法,思路有基本认识.
教学重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原则.突破策略:突破策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及科学惯例展开,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导入:导入:在报纸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减肥药的广告:一张是减肥前,一张是减肥后,两张照片有明显的身材差异, 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里两张照片的对比就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
实验思想:对照原则一一通过设置一个对照组,来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如我们所知,这类广告通常有大量虚假信息,其实验并无严格的操控,因而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如果是要我们来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板书):探究服用某药物是否会减肥.分析:对实验组(服用药物)和对照组(不服用药物)的不同处理是是否服药,这个要严格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为白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我们要观察的结果是减肥的效果,是体重的变化.我们将之称为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板书):白变量:是否服药;因变量:体重变化.延伸:延伸:接下来,我们需
要找到实验对象.如果有两个肥胖者,那么应对他们做怎样的处理?(学生回答)一个服药,一个不服药.这两名实验对象,应该满足哪些条件?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体重,年龄相当,健康状况接近,工作强度相同,饮食习惯相近等.在实验过程中,年龄,体质,工作强度,饮食,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但却是白变量以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无关变量.为保证体重变化只能由是否服药这一白变量引起,
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一种处
理因素不同:白变量不同.这一原则称为单一变量原则.同时, 在实验中,还
要注意操控无关变量.比如两组都应有较为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都应有正常的适宜的饮食等.不能使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就是说,若实验
对象体重减轻,不能是因为饮食不足,工作强度过大或心理郁闷引起的.
除了白变量以外,其他无关变量不光要相
同,还要处于最适宜的水平,这一原则叫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在上述实验中,总共只有两个实验对象.考虑到人体生命活动的复杂程度,
这是不在合适的.举个例子,在实验进行中,某名实验对象突然生病,患上了严重腹泻,很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减轻.这将使前期的实验毫无意义.因而在上述实验中,应尽可能多地观察较多的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不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呈现的特例.选择较多的实验对象,排
除偶然误差,这是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平行重复原则.让我们来看看
真正的科学实验.为了验证一种新型药物(不是减肥药)的临床效果,
医生们是这么做的:1,选择大量的测试对象,要求涵盖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患病程度的人群.将实验对象均分为两组.这时的分组必须是随机的.提
问:为什么要随机分组?答:排除人为原因造成的偶然误差.2,两组在同样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3,实验组服用药物,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安慰剂.注意安慰剂的服用量不仅相同,还要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提问:为什么要做这种处理?答:排除心理因素可能带来的干扰.4,选取合适的观测指标:如可以量化的症状缓解程度,预期寿命的延长等.由此可见,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对象的筛选,观测指标的确认,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必须科学严谨凋密,这是实验的另一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归纳:(板书):验证(探究)条件A对事件B归纳:我们可以将生物科学实验概括为:的影响.其中,我们将条件A视为白变量,事件B视为因变量.(板书): 白变量:条件A的有无或白变量的适宜程度.因变量:事件B发生与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邮箱:第2页共3页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否可发生程度.因此,对于生物实验也可以描述成这样一句话:验证(探究)某一白变量对某因变量的影响.在实验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板书):1,对照原则:在实验中,必须设置对照组.通过对照,使实验结果更加可信.2,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白变量这一种处理因素的不同.3,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除白变量外,其他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无关变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应完全相同,且处于最适宜的程度.4,平行重复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以消除偶然误差.5,科学性原则:实验方案严密,选材合
适,实验原理科学无误.巩固提高:,回答以下问题:巩固提高:阅读"探究酶与Fe3+的催化效率"本实验中的白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催化剂的种类;反应速率)实验中除了催化剂的不同外,哪些因素可以对实验结果造
成干扰?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物的量与浓度,反应环境中温度等;使用洁净试管,反应物的量与浓度相同,所处环境相同.)实验中通过什么可以检测的指标来说明催化剂的催化能力芯体现了哪条实验原则?(观察气泡逸出的速度与卫生香燃烧的程度;体现了科学性原则)若本实验是为了说明酶的高效性,哪一组是对照组?其目的是什么?(加入Fe3+的一组, 通过无机催化剂的较低催化效率来说明酶的高效性
.)本实验中有哪
些操作分别体现出何种实验原则?(分别使用不同的催化剂体现出对照原则;严格操控无关变量体现出单一变量原则及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选择新鲜的猪肝研磨液,设置易于观察的观测指标体现出科学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