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第七章 文件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65
《操作系统》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操作系统》课程的五个章节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和分类。
2. 掌握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架构。
3. 理解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
4. 学习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功能3. 操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操作系统架构1. 操作系统的主要组件2.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3. 操作系统的接口和API第三章:进程管理1. 进程的概念和特性2. 进程的状态和转换3. 进程调度算法4. 进程同步与互斥5. 死锁与饥饿问题第四章:内存管理1.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2. 内存分页和分段3. 虚拟内存技术4. 页面置换算法5. 内存保护机制第五章:文件管理1. 文件和目录的概念2. 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3. 文件存储分配策略4. 文件访问控制5. 磁盘空间管理和文件备份策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操作系统案例,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3. 实验法:通过上机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导:介绍本章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本章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组织小组讨论。
5.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操作系统教材。
操作系统-⽂件管理⽂件管理由于系统的内存有限并且不能长期保存,故平时总是把它们以⽂件的形式存放在外存中,需要时再将它们调⼊内存。
如何⾼效的对⽂件进⾏管理是操作系统实现的⽬标。
⽂件是对磁盘的抽象,所谓⽂件是指⼀组带标识(标识即为⽂件名)的、在逻辑上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项序列。
信息项:构成⽂件内容的基本单位(单个字节,或多个字节),各信息项之间具有顺序关系⽂件内容的意义:由⽂件建⽴者和使⽤者解释⽂件系统操作系统中统⼀管理信息资源的⼀种软件,管理⽂件的存储、检索、更新,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和保护⼿段,并且⽅便⽤户使⽤。
⽂件系统管理的对象有:⽂件(作为⽂件管理的直接对象),⽬录(为了⽅便⽤户对⽂件的存取和检索,在⽂件系统中配置⽬录,每个⽬录项中,必须含有⽂件名及该⽂件所在的物理地址,对⽬录的组织和管理是⽅便和提⾼对⽂件存取速度的关键),磁盘(磁盘)存储空间(⽂件和⽬录必定占⽤存储空间,对这部分空间的有效管理,不仅能提⾼外存的利⽤率,⽽且能提⾼对⽂件的存取速度)。
统⼀管理磁盘空间,实施磁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实现⽂件的按名存取(名字空间----映射--->磁盘空间)实现⽂件信息的共享,并提供⽂件的保护、保密⼿段向⽤户提供⼀个⽅便使⽤、易于维护的接⼝,并向⽤户提供有关统计信息提供⽂件系统的性能提供与I/O系统的统⼀接⼝⽂件分类按⽂件性质和⽤途分类(UNIX)普通⽂件、⽬录⽂件、特殊⽂件(设备⽂件)、管道⽂件、套接字普通⽂件:包含了⽤户的信息,⼀般为ASCII或⼆进制⽂件⽬录⽂件:管理⽂件系统的系统⽂件特殊⽂件:字符设备⽂件:和输⼊输出有关,⽤于模仿串⾏I/O设备,例如终端,打印机,⽹卡等块设备⽂件:磁盘⽂件逻辑结构从⽤户⾓度看⽂件,由⽤户的访问⽅式确定,是⽤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独⽴于⽂件的物理特性,⼜称为⽂件组织。
图4-2a中的⽂件是⼀种⽆结构的字节序列,操作系统事实上不知道也不关⼼⽂件内容是什么,操作系统所见到的就是字节,其任何含义只在⽤户程序中解释。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文件管理⒈简介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计算机中文件的组织、存储和访问控制的管理。
它涉及到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写以及文件的目录结构等方面。
⒉文件的基本概念⑴文件文件是一种存储在辅助存储器上的数据集合,可以是文本文件、图像文件、音频文件等。
它提供了数据的持久保存,能够被多个程序共享。
⑵文件的属性文件除了具有名称外,还具有其他属性,如大小、创建日期、文件类型等。
这些属性可以用于文件的标识和管理。
⒊文件系统⑴文件系统的作用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文件的一种机制,它提供了文件的组织、存储和访问的接口。
文件系统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文件,并且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⑵文件系统的组成文件系统由文件管理器、文件控制表、磁盘空间管理器和目录管理器等组成。
文件管理器负责文件的读写和操作。
文件控制表记录文件的属性和位置信息。
磁盘空间管理器负责分配和回收存储空间。
目录管理器负责管理文件的目录结构。
⒋文件的操作⑴创建文件创建文件是指在文件系统中新建一个文件并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
创建文件时需要指定文件的名称和属性,并且需要检查文件名是否合法,防止重名等问题。
⑵删除文件删除文件是指将文件从文件系统中删除,并且释放其占用的存储空间。
删除文件时需要检查文件是否存在和是否有权限删除,以防止误操作。
⑶读写文件读文件是指从文件中获取数据并将其传送到内存中供程序使用。
写文件是指将数据从内存中写入文件中。
读写文件时需要检查文件指针的位置、权限和文件长度等信息。
⒌文件目录结构⑴单级目录结构单级目录结构是指文件系统中只有一个目录,所有文件都存放在这个目录下。
这种结构简单但不利于文件的组织和查找。
⑵层次目录结构层次目录结构是指文件系统中存在多层目录,每个目录下可以包含子目录和文件。
这种结构便于文件的组织和查找,但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
⑶树状目录结构树状目录结构是指文件系统中的目录形成一棵树状结构,根目录位于树的顶端,子目录和文件位于树的分支和叶子节点。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核心程序,它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进程、内存、文件系统等重要部分。
文件系统管理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负责对计算机的文件进行组织、存储和访问。
本文将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管理进行探讨。
一、文件系统概述文件系统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文件和目录的部分。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对文件的访问、存储和管理的接口。
它可以将文件存储在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并提供了对文件的命名、组织和保护的方法。
文件系统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它需要解决文件的组织、存储、访问和保护等问题。
文件系统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文件的存储分配、文件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操作、文件的共享和保护等。
二、文件的存储分配文件的存储分配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将文件存储在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的方法。
常见的文件存储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式分配和索引分配等。
1. 连续分配连续分配是指将文件存储在一块连续的磁盘空间上。
它主要通过记录文件在磁盘上的起始地址和长度来实现文件的存储和访问。
连续分配的优点是读写速度快,但当文件大小发生变化时容易产生外部碎片,降低磁盘利用率。
2. 链式分配链式分配是通过链表的方式将文件的数据块连接起来。
每个数据块中除了保存文件数据外还保存了下一个数据块的地址。
链式分配的优点是适应文件大小变化,但由于需要遍历链表,所以访问速度较慢。
3. 索引分配索引分配是通过引入索引块来管理文件数据块的分配。
每个文件都有一个索引块,索引块中记录了文件数据块在磁盘上的地址。
索引分配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定位文件数据块,但需要额外的索引块来存储地址信息,增加了存储开销。
三、文件目录管理文件目录是文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记录文件的属性和位置信息。
文件目录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文件的创建、删除、重命名和查找等。
1. 文件的创建和删除文件的创建是指在文件系统中创建新的文件,并为其分配存储空间。
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是一种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其中之一重要的功能就是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进行组织、存储和检索。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以及其涉及的重要概念和技术。
一、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来管理和存储文件的机制。
它定义了文件的组织方式、存储结构以及文件的操作规则。
文件系统允许用户创建、修改、删除和访问文件,并提供对文件的保护和共享机制。
1. 文件结构文件结构是指文件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方式。
常见的文件结构包括顺序文件结构、索引文件结构和链式文件结构等。
- 顺序文件结构将文件的记录按照顺序依次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可以快速顺序读取,但不适合随机访问和修改操作。
- 索引文件结构通过索引表将文件的记录与其物理地址关联起来,可以实现较快的随机访问和修改操作。
- 链式文件结构使用指针将文件的记录通过链表的方式进行组织,可以灵活地插入、删除记录。
2. 文件操作文件操作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操作系统通过提供文件操作接口,如打开、关闭、读取和写入等系统调用,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文件进行操作。
- 创建文件时,操作系统会为新文件分配一个唯一的文件名,并在文件系统中创建相应的文件描述符。
- 读取文件时,操作系统通过文件描述符找到文件在存储介质上的位置,并将文件内容读取到内存中供用户使用。
- 写入文件时,操作系统将用户提供的数据写入文件指定的位置,并更新文件的相关信息。
3. 文件保护与共享文件保护是指对文件进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能够对文件进行读取、写入和修改等操作。
常见的文件保护机制包括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权限控制和加密等。
文件共享是指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个文件。
操作系统通过提供文件锁、读写锁等机制,确保多用户对文件的共享操作不会产生冲突。
二、文件存储管理文件存储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如何将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上。
第七章文件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操作系统中对数据进行管理的部分叫做_______.A.数据库系统B.文件系统C.检索系统D.数据存储系统2.文件系统中用_______管理文件。
A.作业控制块B.外页表C. 目录D.软、硬件结合的方法3.为解决不同用户文件的命名冲突问题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______.A.约定的方法B.多级目录C.路径D.索引4.磁盘上的文件以_______为单位读写。
A.块B.记录C柱面 D..磁道5.磁带上的文件一般只能__________.A. 顺序存取B.随机存取C. 以字节为单位存取D.直接存取6.在下列文件的物理结构中,________不利于文件长度动态增长。
A.顺序结构B.链接结构C.索引结构D.Hash结构7.文件系统采用二级目录结构,这样可以________.A.缩短访问文件存储器时间B.实现文件共享C.节省主存空间D.解决不同用户之间的文件名冲突问题。
8. _________是由字符序列组成的,不再划分结构。
A. 连续文件B. 流式文件C. 有序文件D. 记录文件9. 通常说的文件系统,指的是操作系统中的__________。
A.全部文件B. 全部目录C. 管理软件D. 上述三种10. 目录文件所存放的信息是_______。
A.某一文件存放的数据信息B.某一文件的文件目录C.该目录中所有数据文件目录D.该目录中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目录11. 在文件系统中,要求物理块必须连续的文件是_______。
A.索引文件B. 顺序文件C. 链接文件D. 散列文件12. 如果文件系统中存在两个文件重名,不应当采用________结构。
A.一级目录B. 二级目录C. 三级目录D. 多级目录13 在创建一个文件时,文件系统将为它建立一个_________。
A.逻辑空间B. 逻辑结构C. 文件目录D. 目录文件14. 在文件系统中,________负责将文件名转换为物理地址。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0411290课程名称(中/英文):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5总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8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教学环境:多媒体开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操作系统》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偏重于操作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理论分析,对其中的重要算法辅以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概论;进程的概念、进程的描述与控制、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以及进程管理的常用算法;处理机调度的策略和处理死锁的方法;存储器管理的方案和分配算法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文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关键的数据结构;设备与系统的结合方式,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及加载机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分析、比较操作系统实现方法优劣的基本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深入编程和借鉴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同步和互斥等;操作系统的各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原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2.课程教学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主要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主要内容:阐述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基本特性;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2.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理解操作系统目标、作用和功能;。
3.重点: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操作系统概念课后习题答案操作系统概念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引论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软件层,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接口和服务。
2.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界面等。
第二章:进程管理1.进程的概念:进程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的实例,它由代码、数据和执行环境组成。
2.进程状态:就绪、运行和阻塞。
3.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和优先级调度等。
第三章:线程管理1.线程的概念:线程是进程的一个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2.线程与进程的区别:线程共享相同的地质空间和文件描述符,而进程拥有独立的地质空间和文件描述符。
3.线程模型:用户级线程模型和内核级线程模型。
第四章:内存管理1.内存管理的目标:实现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内存的保护和共享。
2.内存分配的概念:连续分配、非连续分配和虚拟内存分配。
3.地质转换:逻辑地质到物理地质的转换过程,包括分段、分页和段页式等。
第五章:存储器管理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高速缓存。
2.页面置换算法:最佳置换算法、先进先出算法、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和时钟置换算法等。
3.虚拟内存的概念:将存储器抽象成一组连续的地质空间,实现大容量存储和地质共享。
第六章: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功能:设备分配、设备驱动程序和设备中断处理等。
2.设备分配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和轮转法等。
3.磁盘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和扫描算法等。
第七章:文件管理1.文件的概念:文件是命名的、有序的数据集合,它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数据组织方式。
2.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层次式文件系统、索引式文件系统和线性文件系统等。
3.文件共享与保护:文件锁机制、权限控制和访问控制列表等。
第八章:I/O系统1.I/O系统的组成部分:I/O设备、I/O控制器和设备驱动程序等。
2.I/O操作的方式:程序控制I/O和中断驱动I/O。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文件进行管理和操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涉及文件的创建、组织、存储、检索、保护和共享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各个方面内容,并提供相应的示例和解释。
一、文件管理概述文件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进行管理和操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它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文件的创建与删除:操作系统通过提供相应的系统调用来支持用户创建新文件和删除已有文件的操作。
2、文件的组织与存储:文件系统将文件组织为目录结构,并在辅助存储设备上存储文件的数据和元数据。
3、文件的读取与写入:用户程序可以通过打开文件、读取文件和写入文件的操作来对文件进行读写访问。
4、文件的检索与查找:文件系统提供了快速检索和查找文件的机制,例如使用文件路径、索引节点等方式进行快速定位。
5、文件的保护与权限:操作系统通过权限管理和文件权限位等机制来实现对文件的保护和访问控制。
6、文件的共享与通信:操作系统支持不同进程之间对文件的共享和通信,例如通过管道、套接字等方式进行进程间通信。
二、文件创建与删除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创建和删除文件。
常见的文件创建方式包括:1、使用create()系统调用创建新文件,该调用将创建一个空文件,并返回文件的文件描述符。
2、使用open()系统调用创建或打开文件,如果文件已存在,则打开该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文件并打开。
3、使用mkdir()系统调用创建新目录,该调用将创建一个空目录,并返回目录的文件描述符。
文件删除可以通过unlink()系统调用来实现,该调用将删除指定的文件或目录。
示例:```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 int mn(){int ret;ret = unlink(\。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概述在计算机科学中,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
它负责对计算机中的文件进行组织、存储和访问的管理工作。
文件是计算机系统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对文件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文件的创建、存储空间的分配、文件的共享与保护以及文件的访问控制。
文件的创建在操作系统中,文件的创建是指根据用户的请求在存储设备上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文件创建操作以用户的身份进行,用户可以通过在操作系统提供的相关命令或界面上输入指定的文件名和其他属性来创建新文件。
操作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根据内部的文件控制表信息,在存储设备上为新文件分配存储空间,记录文件的属性并返回给用户相应的创建结果。
存储空间的分配存储空间的分配是指操作系统根据文件的大小和存储设备的可用空间将文件存储到适当的位置。
在存储设备上,操作系统将文件划分为一系列大小相等的存储块,并将这些存储块映射到存储设备的逻辑地址。
当文件需要存储或读取时,操作系统根据逻辑地址找到相应的物理位置,完成相应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存储空间的分配策略影响着文件的读写效率和存储设备的利用率。
常用的分配策略包括顺序分配、链式分配和索引分配。
顺序分配将存储空间分为固定大小的块,按照顺序分配给文件;链式分配使用链表的方式链接存储块,提高了文件的存储利用率;索引分配使用索引表来存储文件的存储地址,支持快速的文件定位和访问。
文件的共享与保护文件的共享是指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文件,并对其进行读取、写入等操作。
文件共享可以提高用户之间的协作效率,但也需要操作系统提供合适的机制来保证文件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文件的保护是指操作系统通过访问控制权限机制,对文件进行读、写、执行等操作的权限进行限制。
操作系统对每个文件设置了一些特殊的保护属性,包括用户属性、权限属性等,不同的用户根据自身的权限可以访问文件的不同部分。
文件的访问控制文件的访问控制是指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控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文件管理一、引言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负责对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进行管理和组织。
文件是操作系统中数据的逻辑单位,对于用户和应用程序来说,文件是最基本的数据操作单位。
二、文件系统1、文件系统概述文件系统是指对存储设备中数据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一套软件和数据结构。
它定义了文件的组织方式、存储分配方式、文件的读写访问方法等。
2、文件系统的组成部分- 文件管理器:负责文件的创建、删除、修改、移动等操作。
- 文件目录:记录文件的基本信息和存储位置。
- 存储管理实现:负责文件的存储分配和空间管理。
- 文件访问控制:控制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保护机制:保护文件不被非授权用户访问和修改。
3、常见文件系统类型- FAT文件系统:常见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提供较好的兼容性。
- NTFS文件系统: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较新的文件系统,支持更高级别的权限控制和磁盘空间管理。
- Ext文件系统:常见于Linux操作系统中,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三、文件的组织和存储1、文件的逻辑结构- 顺序文件:按顺序存储的一组记录,适合顺序访问。
- 索引文件:通过索引表存储记录的位置信息,提高访问效率。
- 索引顺序文件:在索引文件的基础上,将记录按关键字排序。
- 直接文件:直接通过地质访问记录,适合随机访问。
2、文件的物理结构- 连续分配:将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连续分配给文件。
- 分配:通过链表将文件的数据块连接起来。
- 索引分配:通过索引表管理文件的数据块的位置。
- 索引节点:存储文件的基本信息和索引表的位置。
四、文件操作1、文件的创建与删除- 创建文件:分配文件描述符和索引节点,初始化文件的属性。
- 删除文件:释放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和相关的索引节点。
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文件打开:分配一个文件描述符,并与相应的文件关联。
- 文件关闭:释放文件描述符和相应的系统资源。
3、文件的读写- 顺序读写:从文件的当前位置开始按顺序读或写一定长度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