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行为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63
旅游者的行为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复习导入教学内容1、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2、什么是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怎样形成的3、一般旅游动机包括哪些类型4、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旅游业开始于19世纪中期,促成旅游近代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出现可以作为近代旅游开端的标志),促成旅游向大众化旅游转化。
如何做好旅游的研究,我们首先对旅游者进行研究。
第三节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一、旅游类型的划分常见的旅游类型划分如下:按地域范围划分,有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团体旅游、家庭旅游、散客旅游。
按费用来源划分,有自费旅游、公费旅游、社会旅游、奖励旅游等。
按消费水平划分,有经济型旅游、大众型旅游、豪华型旅游。
按旅游方式划分,有飞机旅游、火车旅游、汽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划分,有观光旅游、娱乐消遣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旅游等。
二、旅游者的基本类型按主导动机将旅游者划分为九大基本类型,即观光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度假保健型旅游者;文化教育型旅游者;宗教型旅游者;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购物型旅游者;商务/会务型旅游者;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一)观光型旅游者观光型旅游者是指到异国他乡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人情,通过旅游达到美的享受,获得愉快和休息。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最基本的旅游类型,也是我国旅游接待中最主要的旅游类型。
观光型旅游者的特点:1.旅游者喜欢到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
2.旅游者处在不断流动当中,在旅游地逗留时间不长,而且重复观光旅游者少。
3.在旅游地消费量不大,对价格比较敏感,但因是基本形式,往往同其它旅游类型结合会产生综合效果。
第二章旅游者行为§2.1 旅游者概述一、国外对游客下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1937年,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 Exports of the Shot-lived League of Nations:离开定居国到其它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即旅游者。
1950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Office Travel Organizations:将以休学形式旅游的学生视为旅游者,并界定一个新旅游者类型International Excursionists(“短途国际旅游者”或“当日往返旅游者”)。
1963年,罗马会议提出:Visitor(游客)、Tourists(旅游者)、Excursionist(短途旅游者)。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决议;1970年,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一定义。
2.国内旅游者1)世界旅游组织(1984年)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以出行距离为标准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考察委员会:单程至少80 km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人口普查局:单程至少160 km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和旅游局:单程至少80 km,或40 km3)以逗留时间为标准英格兰旅游局: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法国旅游总署: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4个月二、中国对游客下的定义1.游客定义: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而且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状况1.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在旅行中的消费行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了解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帮助旅游从业者制定合理的战略方案,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本文将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状况。
2. 旅游者的消费意愿旅游者的消费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旅行中的消费行为。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旅游者在旅行前都有明确的消费预算,但在实际旅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消费意愿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旅游者可能会受到目的地的吸引力、旅行活动的安排、同伴的影响以及旅行服务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自己的消费。
3. 旅游者的消费偏好旅游者的消费偏好是指他们对不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关注程度和选择倾向。
根据市场调研,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因人而异,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趋势。
例如,大多数旅游者更偏好住宿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酒店;他们对旅行活动中的美食和特色纪念品也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
此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兴趣也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偏好。
4.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们的消费行为通常受到情绪和体验的影响。
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会通过参观景点、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纪念品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因此,他们的消费倾向更加情绪化和体验化。
其次,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往往受到社交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旅游者通常会在旅行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和购物体验,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受到同伴或社交网络的影响;另一方面,旅游者也会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获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对旅行中的消费做出决策。
5. 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因素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人因素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旅游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会影响他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评价。
简述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简述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篇一》旅游者行为研究,听起来好像是个挺高大上的事儿,但其实它的意义可真是大了去了。
咱先从旅游行业本身说起。
你看啊,旅游就像一个大蛋糕,各种旅游公司、酒店、景点都想在这上面咬一口。
旅游者行为研究就像是一把神奇的小铲子,能让这些商家知道游客到底喜欢啥样的蛋糕。
比如说,要是研究发现游客到海边旅游就喜欢住那种能直接看到大海的小木屋,酒店老板们就可以赶紧盖起来啊。
这就像给商家们开了个透视挂,让他们能精准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再说说对于旅游景点的意义。
就拿我上次去的那个古镇来说吧。
我到了那儿才发现,那古镇里到处都是卖千篇一律的小饰品的店,我就想啊,这景点管理者是不是没研究过游客行为啊?要是他们研究过,可能就会知道游客其实更想看到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像那种传统的手工织布啊之类的。
通过研究旅游者行为,景点就可以合理规划,把自己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示出来,而不是让游客败兴而归。
从游客的角度呢,这研究也很有用。
现在旅游市场鱼龙混杂的,很多游客可能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要是有了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成果,就像是有了一个旅游小助手。
比如说,研究发现某个季节某个地方的游客特别多,人挤人啥都玩不好,那游客就可以避开这个高峰期,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时间去。
而且啊,旅游者行为研究还有可能让不同地方的文化更好地传播。
想象一下,游客们就像一群小蜜蜂,在各个花丛(旅游目的地)中采蜜(体验文化)。
如果研究能让旅游目的地根据游客的喜好来展示自己的文化,那这文化传播得肯定又快又广。
也许有人会说,这研究有啥必要的,游客爱咋玩咋玩呗。
但是啊,这就像做生意不做市场调查一样,迟早得扑街。
旅游者行为研究就像是旅游这个大舞台背后的导演,虽然不站在台前,但是却能让整个演出更加精彩。
总之,旅游者行为研究无论是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还是对游客的旅游体验,甚至是对文化的传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这就像是一颗种子,种下去之后,能在旅游这个大花园里开出各种各样绚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