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观人口经济学
- 格式:ppt
- 大小:678.00 KB
- 文档页数:47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经济学分支介绍(7)——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进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得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得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得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得任务确实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得规律性.对人口经济关系得探讨渊源久远.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从不同侧面探讨了人口经济关系.管仲提出幸免“土满”和“人满”为患.孔子倡导人多而富得思想.墨翟认为,在“食者众而耕者寡”得情况下,不但要提倡节用,还应减少非生产人口.东汉得王符更明确地提出了人口和土地必须相称得命题:“土多人少,莫出其财是谓虚土,可袭伐也.土少人众,民非其民,可匮竭也.是故土地人民必相称也”.宋末元初得马端临论述了国家得贫富、强弱与人口素养得关系.洪亮吉主张用“水旱疾疫”和“君相调剂”得方法限制人口增长.欧洲古代思想家,也颇多涉猎人口经济关系领域.柏拉图认为既要“限制人口数量”,又要在所有公民之中“平分土地和房屋”.亚里士多德主张以“维持自给自足得生活”为标准,来规定“一国人口得最好限度”.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得人口经济思想.在英国古典经济家中,配第提出“土地为财宝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宝之父和能动得要素”得观点;斯密和李嘉图提出对人口得需求也必定支配人口生产得思想;法国得古典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提出,为了谋求所有人得幸福,收入必须和资本一同增长,人口不得超过他们赖以生活得收入,消费也必须和人口一同增长得观点.后来在古典经济学庸俗化得基础上,英国马尔萨斯得《人口原理)咨询世.wcoM他认为“人口在无所阻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数增加”,其结果是“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得较为巨大”.他主张对人口增殖加以抑制,把贫困、罪恶、瘟疫和战争都讲成是“积极抑制”人口增长得手段.把人口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进展于60~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汉森从宏观角度研究了人口和经济得关系,认为人口增长刺激投资增长,从而经济也会增长;人口停滞,经济也会停滞.他主张鼓舞生育,增加人口.西蒙在1977年发表了《人口增长经济学》.他认为,人口增长能给食物、资源等咨询题得解决带来刺激,人类智力得绝对增长,也为解决这些咨询题提供了条件.他力图证明技术变化、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投资是人口增长得正函数,若干年后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都会享有较高得人均收入,因而他也持鼓舞人口增长得观点.与此同时,《人口爆炸》一书作者埃利希,《增长得极限》一书作者梅多斯则持有另外得看法.他们认为人口增长差不多超过食物增长,使自然资源枯竭,环境和大气污染,“世界行将人口爆炸,人类灾难就要来临”.他们主张全球必须保持平衡,出生和死亡人数相等,投资率和折旧率相等,人口和工业都要实现“零值增长”.还有一些学者主张“经济适度人口”理论,法国得索维和美国得斯彭格勒分不在60年代和70年代发表了《人口通论》和《人口经济学》,考察了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人口增长与投资得关系.他们认为人口增长一方面需要加快资本积存,以便增加开发自然资源得投资,另一方面由于要把国民收入得更大部分用于消费而落低资本积存得速度,于国民经济进展不利,因而主张操纵人口增长,最好是有个“适度人口”.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和经济学界,提出了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克制生育咨询题.经济学家马寅初具体分析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和经济进展之间得矛盾,提出了操纵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习惯得观点.人口经济学得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得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得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得妨碍作用.通过这两方面得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得关系及其运动得规律性.研究内容要紧包括:人口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其变化规律;人口与国民经济得综合平衡;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生态平衡,人口投资与经济投资;儿童成本收益分析等.人口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之间得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口经济学和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生态学一样,是人口科学体系得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是制约人口过程得决定性因素,人口得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进展得决定和制约,基本上在经济得妨碍和支配下进展得.研究人口与经济得相互关系,关于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过程得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口经济学是人口科学体系得重要分支,在人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得地位.人口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具有相同得性质和特点,是经济科学得组成部分.由于人口是生产力得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得生命实体,人口对经济运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得妨碍,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经济得进展,因此,人口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得地位.。
第二章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人口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变动、人口结构演变和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口数量变动人口数量变动是人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数量的增长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时,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导致失业率上升,工资水平下降;相反,当人口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时,则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水平上升。
其次,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需求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将增加,同时老年人口对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对国家财政和社会资源的压力是巨大的。
二、人口结构演变人口结构演变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等方面。
首先,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年龄结构中的青少年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变化影响着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次,性别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由于不同性别的从业结构和收入水平存在差异,性别结构的改变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问题。
最后,职业结构的演变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职业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对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会产生影响。
三、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是人口经济学的最终目标。
人口发展包括人口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人口迁移等方面。
首先,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水平。
最后,人口迁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完整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 :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孩子养育成本:微观人口经济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种物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孩子在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对其父母及家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这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
或者P81孩子的积极价值表现:情感上的满足、经济上的贡献、对父母的激励、家庭的纽带和传承的载体。
孩子的消极价值表现:情感和心理的付出和损失、经济负担、机会损失、体力付出。
社会养老:P86适度人口:p94经济适度人口:p94人口质量:p97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口质量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和。
PQLI指数:p100HDI指数:p101ASHA指数:p102“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p104人力资本:p106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p114 人口年龄金字塔:p117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和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P118城市化:p125过度城市化:p129逆城市化:p131自然资源:p171耗竭性资源:p171可再生资源:p172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和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人口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学科介绍人口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诞生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深入研究的一门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边缘学科,它主要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
它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经济的范畴。
(一研究对象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
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
(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的基本理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迁移、转变、投资、人口与资源环境等。
主要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
(三研究方法1、调查和统计分析。
即通过调查收集大量人口经济资料,经过统计分组和综合,加以整理分析,从中找出人口经济运动的内在联系。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这种方法既对某一时点上的人口经济关系作横向解剖,又对一定时期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化作纵向刻画,既可以考察时点上人口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和特点,也可以考察人口经济变化的速度、方向和趋势。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前者是对人口经济关系的质的规定的分析,后者是确定人口经济现象的数量界限。
前者可以揭示不同生产方式下人口经济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后者可以揭示其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
二者相辅相成,统一运用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前者从社会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的相互作用,后者从个人或家庭角度出发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全面地揭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口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
人口经济学和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生态学一样,是人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读书笔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杨云彦教授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我国第一本包含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著作。
纵观全书,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涵盖了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全书共有17章,分为5个部分。
其中第1章为综述,第2-4章介绍人口经济学,第5-9章分析资源与经济问题,第10-14章介绍了环境经济学,最后的15-17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贯穿全书。
第一章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体系、演变和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人口经济学观点以马尔萨斯的观点为界限,在他之前的观点主要是鼓励人口增长,认为人口是社会财富的象征。
在他的观点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和实践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而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范围划分方面也存在多种意见,一般认为它的研究对象至少包括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最后简单的介绍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和以它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第二部分从人口思想的介绍开始,然后介绍了微观人口理论和宏观人口理论。
第二章的着重介绍了马尔萨斯和凯恩斯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理论的主要错误之处在于忽视了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解决人口经济问题的重要作用,而凯恩斯的观点集中在两点: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原因。
此外,还简单介绍了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以及马克思的人口理论。
第三章微观人口理论,由于在发展经济学中已经学过,只是粗略浏览复习。
本部分的重点是宏观人口理论。
数量理论认为,人口增长的数量和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适应,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而人口质量理论认为,人口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决定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并且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质量要求必将逐渐代替人口的数量要求。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表现在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