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平行与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 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3.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斑马线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平行线,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探究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相交线,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相交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3)探究相交线的性质,如:相邻角互补、对顶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相交线之间的距离变化等。
4. 应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举例说明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平行线和相交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进一步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探讨;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生活中学会应用;4、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两支铅笔、彩笔、操作卡纸、三角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创造铅笔落地的情境)师:同学们,掉下的两支铅笔形成了这样的图形。
(黑板上摆)那还有可能出现什么图形呢?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师:请大家试一试、摆一摆,看看它们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板书:位置关系),请你用两条直线代表两支铅笔,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画下来。
二、学生活动1、分类、展示(两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观察,找不同之处)师:刚才我们是用两条直线代表两支铅笔来研究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两条直线)师:为了便于观察,老师将你们的画法进行了整理,请看大屏幕。
师: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在小组内利用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探究分类标准)(教师巡视指导)师:你们的研究有结果了吗?师:现在找几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汇报时,可以像老师一样拖动鼠标,将同一类的放到一起就可以。
(学生汇报展示,并说明分类标准)(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延长后它们也能相交)师:那我们就来延长看看吧!(课件)师:通过延长,你又发现了什么?2、相交、互相平行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类:第一类:两条直线交叉到一起,在数学上称这两条直线相交,他们相交于一点叫交点。
第二类:无论怎样延长后都不相交(板书:不相交),像这样,数学上规定: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你认为这句话中那些词最关键?(同一平面、不相交、互相、平行线)你是怎样理解的呢?(指几名学生回答)同一平面——两只铅笔落在同一地面上,我们就说它们是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交叉到一起;互相——两条直线平行线——a是b的平行线,b也是a的平行线。
教案标题:5.1平行与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4. 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
2. 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平行。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两条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结合实例,讲解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画出平行线,并标出相应的角度。
2. 让学生判断给定图形中,哪些是平行线。
3. 解答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墙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提问:除了今天学到的内容,你还知道平行线的哪些性质和应用?3.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平行线的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45页的练习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注意事项:1. 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一等奖1、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教材:《平行和相交》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过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单元主要是要学生掌握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互相关系,学习平行线与垂线的有关概念。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教学内容上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要掌握平行线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并学会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渗透分类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提高学生欣赏平行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结合日常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
三、说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校、学生的特点,学生自愿结合成学习小组,3--4人或5--6人一组,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去获取知识。
从运动会上常见的场地或器材入手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利用多媒体学习并掌握平行线的特征,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在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中进一步理解平行线。
通过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指导掌握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年级上《平行与相交》实录數學教案設計以下是一份以《平行与相交》为主题的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设计的示例:教案主题:四年级上《平行与相交》实录数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平行”和“相交”的概念。
2. 学生能正确识别并区分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相交线的概念及其性质3.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及应用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直线知识,提出问题:“直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教师展示一些直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分类,引导他们发现平行和相交的关系。
二、讲解新知(20分钟)1. 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同时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2. 教师讲解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同样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教师介绍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用直尺和铅笔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图形。
2. 让学生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并尝试找出它的特点。
四、总结回顾(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行和相交的概念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你的发现。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
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理解还有困难,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形象化教学。
平行与相交知识点总结与对应习题知识点1: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2.射线的特征: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3.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4.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知识点2:平行与相交1.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相交(包括互相垂直)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式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3.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知识点3:垂线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已知点重合(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标明垂直符号;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标明垂直符号;知识点4:平行线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沿着直尺平移三角尺;3.再沿第一步中所用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知识点5: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识点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点7:垂直、垂线与垂足: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知识点8: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如果这点在直线上,那么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零。
知识点9:平行四边形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第四单元信息窗1《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节课主题为“平行与相交”。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交线的概念、交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了解平行线的性质,例如平行线夹角相等、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等;3.了解什么是交线,知道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平行线的性质的授课;3.交线的概念和性质的授课;难点在于:1.平行线性质的掌握;2.交线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A. 课前准备工作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记录下学生的预习成果。
2.准备好板书及教学工具。
B.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直线,两组直线分别平行和相交。
2.引导学生讨论,对于两组直线有哪些不同之处。
第二步:学习平行线1.让学生观察一个几何图形:“矩形”。
2.引导学生讨论,对于这个图形中的两条边,能否确定它们为平行线,并分析判定的依据。
3.教师讲解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4.通过例题进行巩固和练习。
第三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1.让学生听课并讨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
2.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3.通过例题进行巩固和练习。
第四步:学习交线1.让学生观察一个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讨论,对于这个图形中两组平行线,重点讨论其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3.教师进一步讲解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4.通过例题进行巩固和练习。
第五步:小结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两部分。
课堂表现主要针对学生的听讲与互动表现,作业评价主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生动的图形和例子,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平行线和交线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通用17篇)《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教材分析:平行与相交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做平行线”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画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做了铺垫,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性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一组图片联系生活情景,抽象出平行和相交的两条直线,引出相交和不相交的概念,在识别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探索画一组平行线的方法,学会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以及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和三角尺。
一、;;;;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大家看:这个字是(无),这个是(始),这个是(无)这个是(终)。
那无始无终是什么呢,猜一个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名词?师:对,直线,为什么是直线呢?生:因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师:说的真好,因为直线有一个特点是能向两端无限延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师:咱们再看,这四个字在不同的?生:平面内。
师:我们的黑板是不是平面,大屏幕是不是平面,桌面是不是平面,课本封面是不是平面?师:那咱们再来看,老师如果把这个图形展开,你们看这四个字就在同一个平面内了。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 姓名____ 一、 填一填 1、 d
a ( )和( )互相平行 ( )和( )互相平行
c ( )和( )互相垂直 ( )和( )互相垂直 b
二、 辨一辨(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 a
2、 a
b b
(1) a 是平行线,b 也是平行线。
………( ) ⑴直线a 与直线b 不相交。
………… ( )
(2) a 和b 互相平行。
…………………( ) ⑵ 直线a 与直线b 会相交。
………… ( )
(3) a 和b 都是平行线。
………………( ) ⑶ 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垂直。
……… ( )
(4) a 和b 是一组平行线。
……… …( ) ⑷直线a 是直线b 的垂线,但没有垂足。
( )
(5) a 是b 的平行线,b 是a 的平行线。
( ) ⑸ 直线b 是垂线。
…………………… ( )
(6) a 的平行线是b ,b 的平行线是a 。
( ) ⑹ 直线a 与直线b 不相交,所以两者
不存在垂直关系。
( )
三、 画一画
1、过A 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过A 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 ·
A · A ·
A ·
3、过A 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过A 点分别画出a 、b 两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a A ·
·A
b
四、 解决问题
1、如右图,你能研究出A 点到直线a 、b 的距离各是多少?
a
·A 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