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历史性民居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实践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
面向绿色化改造的历史民居建筑三维重构方法
吴康楠;姜洪庆
【期刊名称】《工业加热》
【年(卷),期】2022(51)5
【摘要】能源日趋枯竭,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普及,为防止尝试性地拆建、改造,浪费人力、物力资源,提出一种面向绿色化改造历史民居建筑的三维重构方法。
将极具稳定性极值区域的不规则形状调整为椭圆形状,获取椭圆区域的轴幅值与方向,利用归一化处理转变区域的椭圆形状为圆形,联立特征点间相关性,引入拉普拉斯算子,滤波处理历史民居建筑的点云数据噪声点,结合建立墙体、门窗、楼梯、圆柱以及栏杆等各单一部分模型与民居整体建筑结构,完成历史民居建筑三维重构,经添加光照、色彩等细节处理,实现模型渲染。
搭建仿真实验环境,选取某地一老旧民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与民居建筑作用展开绿色改造,由三维重构结果验证出所提方法重建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可扩展性。
【总页数】5页(P27-30)
【作者】吴康楠;姜洪庆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农村既有民居生态化改造建造工法研究——瀛东村既有民居建筑节能改造案例
2.农村既有民居生态化改造建造工法研究——瀛东村既有民居建筑节能改造案例
3.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改造中建筑文脉的延续--以张家口市堡子里传统民居保护改造为例
4.历史民居建筑保护的绿色化更新与改造——以大连南山居住区日本民居建筑绿色化改造为例
5.融入地域文化的广州乡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适宜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广州从化南平村民居改造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严重。
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杭州市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并研发了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以提供全面的能源管理和监测服务。
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是由杭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导研发的一项综合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为建筑业主、运维人员、能源管理部门等提供科学、准确的能源管理决策,为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首先,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与建筑设备的智能连接,实现了对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
平台将各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设备与建筑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实现了对空调、照明、电梯、水电等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这种方式,平台能够准确捕捉建筑能耗的变化,帮助用户及时发现能耗异常和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建筑业主和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能源管理决策支持。
该平台能够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提取出能源利用的关键指标和特征。
平台可以对建筑能耗进行趋势分析、能源利用效率评估、设备故障预警等工作,帮助用户发现能耗瓶颈和潜在问题,为优化能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最后,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建筑能耗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平台将建筑能耗数据上传到云端,与其他城市的数据进行共享和对比。
通过比较不同城市、不同建筑的能源利用情况,平台能够为建筑业主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能源管理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投入,支持平台的研发和运营。
其次,建筑企业应积极参与节能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提高建筑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21•【字号】杭政函〔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函〔2024〕4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5月21日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碳达峰工作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试点定位。
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和制度三大优势,创新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路径,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碳达峰数智赋能标杆区、科技引领样板区和制度创新示范区,为全国产业轻量型城市实现碳达峰提供杭州经验。
(二)试点目标。
以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建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数智治理体系,建设破解“双碳”技术瓶颈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动自觉,凝练形成一批示范效应突出的碳达峰实践经验,打造“协同城市发展、突出创新引领、媲美国际先进”的全国碳达峰试点杭州样板,为全国城市碳达峰作出引领示范。
到2025年,“双碳”数智赋能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城乡建设、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总结凝练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和模式。
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国碳达峰数智治理标杆区、科技引领样板区和制度创新示范区,探索形成产业轻量型城市碳达峰实现路径。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双碳”智治架构体系攻坚行动。
1.构建“双碳”智治架构体系。
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技术指南(杭州)概述本技术指南旨在为杭州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提供指导。
通过改造和提升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可以改善住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将介绍几个关键方面,包括可行性研究、改造计划、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
可行性研究在进行任何综合改造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
该研究将评估改造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包括项目所需的资源和投资回报率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要考虑到小区的特殊情况和规划要求。
改造计划在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是关键的一步。
改造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改造目标、时间表、预算和合理的资源分配。
计划应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充分协商,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程管理综合改造项目的工程管理是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的关键因素。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确保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督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此外,合理的资源管理、进度控制和沟通协调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控制综合改造项目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改造工作达到预期标准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涉及到对工程材料、施工过程和成品的监督和检测。
必要时,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改造工作质量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通过实施本技术指南中所提到的可行性研究、改造计划、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措施,杭州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将能够顺利进行,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改造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应积极参与和合作,以推动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工作取得成功。
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是杭州市政府发布的名录,旨在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
以下是部分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杭州主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马市街居民建筑。
杭州主城区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张小泉剪刀店旧址。
杭州主城区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小河直街姚宅。
杭州主城区第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灯芯巷建筑群。
杭州主城区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浙江麻纺厂建筑。
杭州主城区第六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浙江矿业公司旧址。
杭州主城区第七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长河火车站建筑群。
2024年1月23日报道,杭州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正式发布。
为推进杭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相关工作,完善杭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在开展建筑普查和价值评估后,初步提出蕲王路18号建筑等47处建筑作为杭州市区第八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访问杭州市政府官网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浅谈窑洞民居的节能改造窑洞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传统民居,自古就以其冬暖夏凉、造价低廉、因地制宜等优点备受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喜爱,因此目前我国仍有约40 000 000人居住在各种窑洞之中。
随着我国开始不断重视可持续发展,推出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农村地区也开始逐步响应国家的号召,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据调查,陕北地区基本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而又属西风带,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目前大部分窑居者仍选择传统的通过灶、炕、烟系统来提高室内温度,虽充分利用能源,但此举所使用的能源均为不可再生能源,与国家政策向左,若不对此进行改进,40 000 000人的使用强度势必将加重我国节能减排的负担。
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发现可以通过设置双层玻璃阳光间、种植屋面、做地面保温来改善窑洞现存问题。
1.双层玻璃阳光间由于陕北地区日照充足,故可充分利用其太阳能资源,在窑洞南面设置双层玻璃阳光间,并在阳光间顶面设置太阳能板。
具体作法如图示:所谓双层玻璃是指將阳光间的窗户设置为双层,两层玻璃中间设有活动百叶,活动百叶拉线一侧为吸热面,另一侧为反射面(如图2所示),两侧玻璃窗上部设有可控进风口,下部为可控排风口。
在寒冷的冬季白天,将活动百叶拉起,使阳光照射在双层玻璃阳光间上,大面积玻璃窗可以在其最大能力范围内吸收太阳辐射,使得阳光间内空气经初步加热后再送到室内,减少了室内外的直接热交换,因此室内所需供暖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同时,阳光间顶面的太阳能板也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板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窑居者使用;夜间时将排风口关闭并将百叶放下(使吸热面朝外),以增大传热阻力,另外由于窑洞自身厚重的围护结构,将使窑洞的保温效果大大提高。
炎热的夏季,为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将百叶窗反射面朝外,并打开上部排风口,使室内上升的膨胀受热的空气从上部的排风口中流出,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
为了解阳光间对窑洞保温方面产生的效果,2014年1月12日,对延安市A (设置阳光间)、B(未设置阳光间)两户窑洞人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温度测试。
背街小巷改善: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工程
张哲;王荣彦;谢德林;谢勐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在许多城市为“脸面”不遗余力的时候,杭州市却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大街背后、住满普通百姓的小巷里弄,展开了一场几乎不可能有形象效应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以改变陋巷中百姓的生活,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最具幸福感城市。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张哲;王荣彦;谢德林;谢勐
【作者单位】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杭州市下城区市政园林管理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背街小巷改善工程 [J],
2.城市有机更新的行政管控体系建构——以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为例 [J], 韩明清;张越;黄杉
3.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由来与创新解析 [J], 韩明清;黄杉;张越
4.打造五个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宝鸡市以“五个校园”建设为抓手,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J],
5.潜心打造西藏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专访拉萨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冯兴娟 [J], 巴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杭州的老旧小区也逐渐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点。
为
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我们制定了杭州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使老旧小区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宜居宜业的社区。
首先,我们将对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
包括但不限于电力设施、
供水管网、燃气设施等的更新改造,以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我们还将完善小区的绿化环境,增加绿地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其次,我们将对老旧小区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改造。
通过加固老旧建筑的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将对老旧建筑的外立面进行更新,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改善建筑外观,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建设便民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比如建
设社区商业中心、健身休闲设施、儿童游乐场所等,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同时,我们还将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小区的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我们将加强老旧小区的社区建设,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通过开
展各类文体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综上所述,杭州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建筑结构改造、便民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提升老旧小区的整体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老旧小区的全面更新。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杭州市民打造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
182杭州市区历史性民居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实践与探索Hangzhou Urban Historic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R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邵一鸣1朱 江 2■ Shao Yiming Zhu Jiang[摘 要] 本文以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危旧房改善节能工程为基础,运用工程管理原理和分类比较、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历史性民居建筑节能改造相关问题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 历史性民居建筑 节能改造 保护 危旧房改善[Abstract]the article based on 118-122 of the old building in cheng huang pai lou to improve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 us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inciple classification compa- rison and system analysis method to have a beneficial explora- tion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 ing energy saving reconstruction problems.[Keywords] historic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ene- rgy saving reconstruction, Protection, regards to improve一、 引言杭州的主城区保留了很多并非文物古迹的老房子,它们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饱经沧桑、独具韵味,是杭州城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很多老房子仍有居民生活其中,但居住条件实难恭维。
简言之,这些老房子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缺少必备的厨、卫设施,居住的舒适性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保护好这些城市的珍贵历史遗存,改善居住其中人们的居住条件,杭州市近些年来开展了大量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以及城市危旧房改善工程。
保护与改善工程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建筑保护,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建筑功能等方面,包括建筑节能在内的平衡和改善建筑物理环境内容很少涉及。
而目前,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资源挑战,人们开始逐步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对资源利用的要求,对与自然和谐的要求逐步形成了“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以及城市危旧房改善工程中开展了历史性民居建筑节能改造的试验性研究和实践,如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危旧房改善节能工程等,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 概念定义《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中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指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古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外部景观较完整地体现杭州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村镇或建筑群。
文物、历史建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内其他有保护要求的建筑物均可称为历史性建筑,历史性民居建筑是指承担民间居住功能的历史性建筑。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规定,保护是指对保护项目及其环境所进行的科学的调查、勘测、鉴定、登录、修缮、维修、改善等活动。
《关于杭州市区危旧房屋改善实施办法(试行)》中规定,危旧房改善是指对杭州主城区范围内木结构、砖木结构等危旧住宅,厨房或卫生间等设施不全的非成套住宅,以及其他需要改善的危旧住宅采用维修、拼接、重建(翻建)以及其他改善方式进行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保障房屋使用安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行为。
三、 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危旧房改善节能工程1. 建筑基本情况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位于杭州市上城区鼓楼南侧,属于中山南路-十五奎巷历史文化街区核心范围,是需要保护的历史性建筑。
该建筑是典型的清末江南传统庭院类、厅井式民居,虽残损严重,但“粉墙黛瓦马头墙,牛腿挂落花格窗”的风貌特征依稀可辨。
该建筑主 体自成“L 型”院落,上下两层,院内尚有一口仍可使用的古井,传统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承重,双坡硬山屋顶,夯土墙围护,装饰简朴。
建筑总面积约300㎡,5户居民。
由于居民结构改变,建筑原有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5户人家各自独立开门但无独立厨卫设施,沿街一层凿墙开洞设为店铺,院内搭满违建。
建筑主体木构架保存尚可,经修复可继续使用,而楼面、屋面、墙体、门窗、楼梯等残损严重均需更换。
如图1:图1 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原状图2. 危旧房改善工程的实施2009年,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完成危旧房改善,采用维修改善的方式实现消除建筑安全隐患,完善厨卫基本设施,保护街区历史风貌三个基本目标。
改善工程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改善依据“原地、原面积、原风貌”原则进行。
原地是指原地维修改善,改善后全部居民仍留在原房;原面积是指建筑总体四界范围不变,每户居民的住房面积基本不变,条件允许可通过建筑内部格局调整增设独立的厨卫设施;原风貌是指按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对符合街区风貌特征的历史性建筑进行原状保护。
二是改善为有限度的提高。
改善并非彻底的一次性改造,从预期目标的设定,具体要求的提出以及工程措施的选择均不如新建工程那般“彻底”。
三是改善充分尊重原住民意愿。
在上述条件下,居民对自己住房的改善有充分选择权和决定权,建设单位以及设计、施工等各方均须配合居民行使自己的权力。
3. 节能工程的实施该改善工程被选作节能试点项目,结合危旧房改善同步实施节能改造。
节能工程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基础,提出技术适宜、成本适当、舒适度高、能耗降低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节能工程通过整合优化目前较为成熟的节能技术措施,对建筑的围护结构、楼面、屋面、门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保温、隔热、防潮、防滑、防尘、隔声的预期效果。
如表1:表1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危旧房改善节能工程技术措施一览表节能工程增加的建设成本约为2.57万元,平均每m 2建筑面积增加约86元,考虑到该建筑约300㎡的体量,成本合理,在经济性与舒适性的平衡上成效显著。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评价改造效果的关键指标,为此节能工程预先设定比对样本,通过现场测试和模拟计算两种方法测定比对样本和工程样本的热工性能,进而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
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危旧房改善节能工程技术措施施工与施工后建筑现在如图2和图3 所城市建筑┃学者论坛┃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S CHOLARS ,F ORUM183示。
a b: c:d:e:f:图2 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危旧房改善节能工程技术措施图(a:外墙保温;b: 窗下/窗间墙保温;c: 木隔墙隔声d:屋面保温e:楼面隔声f:木门窗贴膜)图3 城隍牌楼巷118-122号建筑现状图现场测试选取的比对样本为街区内同工程样本基本相近的一处未经改造建筑,经测试,工程样本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0.937)较比对样本(1.751)有较大降低,工程样本较比对样本室内温度变化速率较慢(同一温度下加热12小时后:19.10/17.48;停止加热后2小时:18.86/18.59,4小时:18.42/18.45,6小时:17.50/14.48,8小时:17.71/13.79。
单位:℃)。
模拟计算依据《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015-2003),以原有建筑为参照建筑,分别计算仅实施危旧房改善建筑和实施危旧房改善结合节能改造建筑的能耗。
经计算,仅实施危旧房改善建筑能耗大于参照建筑,节能率为45.05%,不满足节能要求;实施危旧房改善结合节能改造建筑能耗小于参照建筑,节能率为68.80%,达到节能要求。
四、 历史性民居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再思考1. 方案制定(1)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历史性民居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改善和保护工作重点在于建筑的修缮复原和功能完善,居住舒适性的提升建立在解决建筑保护、安全、功能问题之上,而解决这些问题本身便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历史性民居建筑节能改造采取的技术措施不一定要非常先进、高效,但必须适用、经济。
为此,节能工程确定了技术适宜、成本适当、舒适度高、能耗降低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2)节能技术措施的选择目前节能技术措施丰富多样,如何选择适当的措施是节能工程方案制定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历史性建筑的节能改造缺乏可依据的规范、标准,已有的工程实践主要借鉴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和当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
而历史性建筑的形制、用材等与当代建筑有很大不同,给节能改造工作带来困难。
为此,该节能工程采取化整为零、整合优化的方法制定节能方案,即在分析历史性建筑本体基础上,将建筑分成若干分部来选取适当的节能措施,继而通过整体模拟计算、现场试验、现场检测来考察节能效果。
2. 施工组织鉴于历史性民居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特殊性,我们对节能工程施工提出便于实施、易于监管、成本可控、检测便利的要求,以期解决节能工程施工面临的问题。
节能改造工程是附加工程,内容多、总量小,既有土建施工又涉及房屋装修,施工组织相对繁琐,管理难度大。
节能工程有更多的参与方,除了建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外,还涉及原住民、节能工程管理、设计、施工单位等,各参与方具体目标并不一致。
历史性民居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仍是一项新事物,具体实践十分注重检验、检测以及后续的总结分析,以利于积累经验并进行推广。
通过摸索,我们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节能工程施工组织模式。
专业施工和直接供货的模式,即节能内容由专业的节能施工单位实施,主要材料选定后由节能施工单位提供。
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保证节能内容的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便于工程监管、掌握工程进度,使得成本核算更加直观,有利于考察节能改造工程的经济性。
目标整合和各施其责的模式,即整合工程各参与方的目标要求,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关系,形成一个运转清晰、有效的工作机制。
这种模式下整个施工过程清晰有序,在实现既定目标基础上便于进行节能改造研究工作。
实时检测和反馈调整的模式,即结合节能改造研究的需要,在施工前后、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时分项检测,及时分析检测数据,总结检测成果,进而调整检测内容、方式和手段。
3. 检测评价节能效果的检测和评价是历史性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课题,采用的节能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值得推广均需通过检测和评价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