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童 体 格 检 查
- 格式:ppt
- 大小:415.50 KB
- 文档页数:52
儿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独有特点。
体格生长水平可以代表儿童的健康状态,而生长不足往往是某种疾病或营养缺乏的表现。
一、体格检查的目的(一)了解儿童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以及喂养、护理、教养和生活环境等,是否存在不利于儿童生长与发育的因素,设法予以消除。
(二)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及其他异常状况,予以矫治;对出生缺陷和遗产性疾病做好咨询。
(三)了解并督促预防接种。
(四)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
二、体格生长指标选择临床上常用反映体格生长指标,有头围、体重、生长或身高(2岁以上)、坐高。
三、体重、身高的临床意义婴儿期体重的临床意义较身高更为重要,因为在整个婴儿期体重可增至3倍,使体重可以敏感的反映生长不足的状况,与近期营养或疾病关系密切。
身长(高)是婴儿期最重要的测量指标,与长期营养或遗传关系密切。
而坐高或四肢长度的测量对于某种异质生长如坐高与四肢长度比例合适的矮小考虑生长激素引起的身长矮小或家族性矮小可能大,否则考虑其他矮小。
四、体格检查对象及内容(一)问诊:1.新生儿期:母亲怀孕时年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及营养情况,是否近亲结婚;新生儿有无窒息、产伤、出生体重、新生儿期的黄疸情况和喂养情况。
2.婴儿期:a 喂养情况;b 生长发育情况;c 预防接种情况;d 疾病患病情况;3.幼儿期:a 饮食情况;b 语言和动作发育情况;c 生活习惯;d 预防接种完成情况;e 疾病患病情况;4.学龄前期:与幼儿期大致相同,注意询问口腔卫生及饭前便后洗手等卫生习惯及其他小朋友交往情况,以及家族高血压史等。
体格测量:主要测量体重、身长(高)、头围,测量用具、方法要统一,测量要精准。
1、体重:婴儿可取卧位,1—3岁小儿可坐或立位,不摇动及不接触其他物体,读数以公斤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
2、身长(身高):3岁以下测身长(卧位长),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小儿膝部,使双下肢紧贴底板,右手推移足板,注意两侧刻度读数一致,以厘米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儿童体格检查的内容(一)
儿童体格检查的内容
一、目的和意义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早期发现和预防潜在疾病
•提供营养和生长发育建议
二、具体检查项目
1.身高和体重测量
–记录身高、体重数据,与年龄相比较
–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提醒家长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2.头围测量
–观察婴儿和幼儿头部发育情况
–排查可能存在的头部异常问题
3.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或设备进行测试
–早期发现并纠正视力问题
4.听力检查
–使用听筒、耳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测听
–发现并干预听力问题
5.牙齿检查
–审查乳牙和恒牙的生长情况
–指导口腔卫生习惯养成
6.骨龄测定
–通过手腕X光检查,评估骨龄发育情况
–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7.心肺听诊
–通过听诊器观察心脏和肺部情况
–早期发现心肺疾病
8.腹部触诊
–检查脏器发育和异常情况
9.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婴幼儿的神经反射和肌张力情况
–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
10.健康问询和家族史了解
–了解儿童目前身体状况和曾经患过的疾病
–了解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
三、注意事项
•由专业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仪器仪表应经过消毒
•营造舒适和安全的检查环境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殊检查
•为检查结果编写详细报告
•家长应配合并提供详细信息
以上是对儿童体格检查内容的简要介绍,通过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全面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科体格检查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科体格检查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解除儿童心理恐惧:检查前需要与儿童耐心交谈,和儿童做简单游戏等,帮助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
取得儿童的配合,提高体格测量的准确度。
2. 减少不良刺激:测量人员可先将手或者将测量用具焐热,避免不良刺激给儿童带来不适。
同时需要注意手法轻柔、动作迅速。
3. 加强儿童保护:在给儿童做体格测量时,测量前注意洗手或者手消毒,戴好口罩。
针对于隐私部位测量时,测量人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暴露,避免暴露时间过长,以免着凉。
同时需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
4. 合理安排测量顺序:在给儿童进行体格测量时,刺激性小或者没有刺激性的测量项目可放在前面检查,如皮肤、淋巴结检查。
容易导致儿童哭闹或有刺激性的测量项目尽量放在后面检查,如腹部触诊、心脏听诊等,刺激性比较大的检查放在最后,如咽部或者眼睛部位的检查等,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率。
5. 采血时间不宜太晚:体检化验要求早上7:30~8:30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9:00。
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虽仍为空腹)。
所以受检者应该尽早采血,不要轻易误时。
6. 体检前不可贸然停药:采血要求空腹,但对慢性病患者服药应区别对待。
如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清晨服降压药,是保持血压稳定所必须的,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
按常规服药后再测血压,体检医生也可对目前的降压方案进行评价。
服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完降压药后再来体检。
对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不可因体检而干扰常规治疗。
以上就是儿科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孩子平时的饮食和运动状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童体格检查⼉童体格检查⼀、概述⼉童时期是⽣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年龄越⼩,⽣长发育越快,变化越⼤。
⽣长是形体的增加,,如⾝长、体重等;发育是机能的演进,包括动作发育,如站、⾛、⽣理机能和⼼理机能的发育。
⼩⼉由于机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患病,所以必须定期地对⼉童进⾏体格检查。
⼆、对象、要求和次数1、对象:体检的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童,以三岁以下的婴幼⼉为重点。
2、要求:(1)⼉童保健⼈员必须有⾼度责任⼼,认真检查,为求准确,保证质量。
(2)应认真记录有关原始资料;(3)受检者的实⾜年龄计算以公历为准。
出⽣年、⽉、⽇要填写清楚,实⾜年龄等于检查的年、⽉、⽇减⽀年、⽉、⽇,如不知公历出⽣年、⽉、⽇时,可在旧历基础上加⼀个⽉,计算出实⾜年龄。
(4)3岁以下⼉童注意检查侍佝偻病。
(5)⽉~6岁⼉童,每年测查⾎⾊素⼀次。
(6)⼉童发育要系统观察、定期检查,并注意对神经精神发育状态的观察。
(7)对体弱⼉童早期发现⽤户早年理,并指导合理的保养⽅法。
(8)结合体检,指导⼉童按时进⾏预防注射。
(9)结合体检,进⾏科学育⼉知识,⼉童各期⼼理特点及保健等知识宣教,⼉保⼈员必须掌握⼉童各期正常⽣理⼼理特点及异常情部分的纠正处理。
3、次数:根据⼩⼉⽣长发育特点⽽定,按年龄愈⼩每年检查次数愈多的原则,⼀般规定:出⽣~28天访视四次,出⽣后42天前后1次(纳⼊⼉童保健系统管理),1岁以内每4⽉1次(城市每3个⽉1次),1~3岁每6个⽉1次,3~7岁每年1次。
三、测量⽤具:2、⾝⾼量具:量床的材料不弯曲、变形,不热胀冷缩。
3、卷尺:使⽤布制成的卷尺或不易伸缩材料制品。
四、体检:健康检查⼀般包括⼆⽅⾯内容:⼀⽅⾯包括⼏个重要指标的测量;另⼀⽅⾯,进⾏全⾝系统的检查。
(⼀)重要指标的测量和检查:1、体重:以公⽄为单位,精确⾄50克。
检查时要求脱去鞋帽和外⾐,仅穿单⾐裤⼀套,体重是婴幼⼉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2、⾝长:以厘⽶为单位,精确⾄0.1厘⽶。
儿童体格检查
现在很多成人的疾病都始于儿童期,因此儿童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儿童北京体检可以有效的预防许多“成人病”,并且定期做一次儿童
体检,可以大大降低疾病在成年后的发病率。
那么,儿童体格检查有
什么项目?
儿科专家为家长朋友介绍童体格检查有什么项目:
体检中心依据儿童的常见疾病,为儿童精心制定了有针对的儿童
体检项目套餐。
有中小学生体检套餐、儿童的基因套餐等。
您还可以
根据自家儿童的健康状况,添加体检项目。
有小儿哮喘罹患风险预测、儿童肥胖体质评估、儿童运动体质评估、儿童保健类基因检测、儿
童疾病类基因检测。
中小学生体检:一般检查、血常规、胆红素组合、肝功能检测、
内科、外科、眼科检查、口腔检查。
儿童肥胖体质评估:肥胖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体
重增加、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胆囊炎及某些癌症的重要诱因和共同的病理基础。
家
族中有相关疾病患者。
儿童疾病类基因检测:小儿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白血病、儿童肝炎预后、小儿热惊厥、小儿孤独症、儿童早老症。
儿童专科体格检查儿童体格检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定期系统检查,对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使其能得到及时矫治的重要手段。
一、一般检查体格检查的对象为0~6岁儿童,检查的内容包括体格发育、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等。
二、营养状况营养状况是根据膳食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体重体重是判断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测量时最好空腹,尽量排空大小便,因为婴幼儿代谢较旺盛,必须精确测量摄入食物量、排尿、排出的量及丢失的水分,否则影响对真实体重的判断。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后前半年增长较快,平均每月增长600克,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300克。
2.身高身高是衡量小儿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在2岁以前小儿身高可用下列公式粗略计算:1~6个月小儿身高(厘米)=出生时身高+月龄×2.5;7~12个月小儿身高(厘米)=出生时身高+月龄×1.5。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1岁时可达75厘米。
3.胸围在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到1岁左右胸围和头围相等,以后则超过头围。
4.头围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出生时头围约33~34厘米,1岁时约46厘米,2岁时约48厘米,5岁时约50厘米,10岁时约53厘米。
头围的测量应以软尺自眉弓上缘绕到后脑枕骨结节处绕一周的长度为一周长。
三、头部检查1.囟门囟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小,囟门大小以颅骨软标记为准。
正常情况下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最迟于2~4个月闭合。
2.颅骨颅骨大小、形状及骨缝闭合情况可反映颅骨发育情况。
颅骨早闭可引起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晚闭可引起巨人症。
前囟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多于12~18个月闭合。
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前囟凹陷则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小儿;囱门关闭和融合过早多见于小头畸形;过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或呆小症等。
3.头发发质与色泽可反映营养状况及疾病消耗情况。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儿童体格检查事宜!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孩子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关注了,很多家长都能够体会到给宝宝做体检的重要性,但又不懂得该给孩子做哪些体检?多久给孩子做一次检查?下面由中康体检打折的小编为大家介绍儿童体格检查事宜!1、体格检查的次数及时间间隔体格检查的次数年龄越小,体检次数越多。
体检后要进行发育评价,发现缺点进行矫治,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一般可按以下时间进行。
(1)新生儿:应在出生2、7、ll 、28天进行体检,共4次。
(2)婴儿期;应在3、6、9月龄和满1周岁时各检查一次,共体检4次。
(3)1—3岁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
(4)3—7岁儿童每年检查一次。
2、儿童体检的内容包括问诊、体格发育测量及全身备系统的检查(1)问诊询问出生年月日(公历),计算实足年龄。
(2)全身各系统检查请内儿科医生给孩子做全身各系统检查。
(3)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头围测量:皮尺过两眉弓、枕骨凸绕头一周即头围,以厘米为单位。
胸围测理:皮尺过两乳头及两肩胛骨下缘绕胸一周即为胸围,以厘米为单位。
体重测量:用标准人体磅测量,小儿是穿裤头、背心,冬季可穿衣测量,但要除掉衣服重量(孩子母亲可在晚上孩子脱衣睡觉后称衣服的重量)。
身长测量:让孩子靠墙直立,用皮尺测脚跟(脱鞋)至头顶的距离(头顶用一直尺平压与皮尺交点处读数字即为身长)。
3岁以下小儿平卧测量,以厘米为单位。
(4)各年龄段问诊重点新生儿问诊重点:母亲妊娠期健康情况,分娩情况,小儿出生后一般健康状况。
重点为有无窒息、黄疽轻重、呕吐及惊厥史。
婴幼儿期间诊重点: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辅食添加情况,断奶时间;有无佝偻病早期症状;小儿会坐、爬、站、走的月龄;小儿视力、听力、语言发育情况;是否患过某急性传染病及预防接种完成情况。
学龄前期间诊重点:小儿神经精神发育情况,食物内容,饮食习惯;家庭或托幼机构教养情况。
3、体格体检时的注意事项(1)筛查出体弱儿童立专案管理,针对疾病及时治疗。
儿童体格检查记录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期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期_______________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附1.心脏5个听诊区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2.颈项强直检查法: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抵其胸部以固定上身,另手将其头抬起,先向两侧轻轻转动,然后再将头部向前屈曲。
正常时,颈部柔软,活动自如,并可使下颏抵达胸部,而且抬头时下肢不动。
布鲁金斯氏征(布氏征):患者去枕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后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被动上托,使颈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克尼格氏征(克氏征):患者采用去枕仰卧位,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成90°角弯曲,检查者将患者小腿上抬伸直,正常应该能够达到135°,如果遇到阻力或疼痛,则为阳性。
3.4.深反射:(1)肱二头肌反射:病人前臂曲肘90度,手掌朝下,检查者以左手托住该臂肘部,左拇提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手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病人上臂外展,前臂半屈,检查者左手托住病人肘关节,然后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反射中枢在颈髓6~7节。
(3)桡骨膜反射:病人的前臂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用叩诊锤轻叩其桡骨茎突。
正常反应为屈肘、前臂的旋前。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4)膝反射:病人取坐位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
仰卧位时检查用左手托起两则膝关节使小腿屈成120度,然后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
儿科体格检查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科体格检查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以下是在儿科体格检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一、环境准备为儿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和友好的检查环境至关重要。
检查室的温度要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以免孩子感到不适。
可以在室内布置一些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装饰,如卡通图片、玩具等,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检查床的高度要合适,方便医生操作,同时要确保床边有防护设施,防止孩子意外跌落。
二、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在开始检查之前,医生要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用亲切、温和的语气与他们交流,先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如询问他们喜欢的玩具或动画片,让孩子逐渐放松下来。
对于家长,要详细了解孩子的病史、日常饮食、睡眠、活动情况等,这对于准确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同时,要向家长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让他们心中有数,并取得他们的配合。
三、检查顺序儿科体格检查的顺序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合作程度和病情灵活调整。
一般来说,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先从头部开始检查,然后依次是胸部、腹部、四肢和脊柱。
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先进行一般情况的观察,如精神状态、面容、步态等,然后再按照系统进行详细检查。
但无论如何,都要尽量避免在检查过程中频繁地变换孩子的体位,以免引起他们的烦躁和抗拒。
四、生命体征测量1、体温测量儿童体温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对于 3 个月以下的婴儿,通常采用腋下测温法;对于 3 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选择腋下测温、口腔测温或肛门测温。
需要注意的是,肛门测温时要使用专门的体温计,并涂抹润滑剂,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2、呼吸和脉搏儿童的呼吸和脉搏频率较成人快,而且容易受到活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测量时要让孩子保持安静,测量时间要足够长,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婴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胸廓的起伏来计算呼吸次数;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直接触摸脉搏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