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加法
- 格式:ppt
- 大小:941.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单元一、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五、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2课时六、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会正确书写1~5各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1-5的认识1-5的基数含义: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用几个表示,描述数量.比如一个太阳,一只小狗都是用数字“1”表示.1-5各数的形状认识与书写: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枰钩.1-5各数比较大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等于号用符号吧表示可写作“=”.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大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小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第几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区别几和第几,几表示数量,第几表示位置.分与合掌握2-5的分与合:5的组成有4种(4和1、1和4、2和3、3和2);4的组成有3种(3和1、1和3、2和2);3的组成有2种(2和1、1和2).加法掌握加法的含义与读法:把两个数字合起来在数学上用“+”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用“=”连接.“+”为加号,“=”为等于号.比如:3+1=4读作3加1等于4.减法掌握减法的含义与读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是减号表示去掉,剩下多少用“=”连接.比如:4-1=3读作4减1等于3.认识“0”掌握0的含义与写法:0表示一个也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分界线.重难点知识梳理1.1-5各数的大小比较,注意区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关系.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 2.3.理解序数的概念,用第几表示位置,并且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4.易错点区别几和第几,几为基数概念,表示数量关系,第几为序数概念,表示位置关系.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填一填.(39分)1. 3的前面是(),3的后面是().2. 5的前面是(),2的前面是().3. 按顺序写数.4.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符号.4()1=3 5()3=22()3=5 1()2=32()2=4 3()1=25.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2-()=1 4+()=52+()=3 1+()=45-()=1 3-()=0 6. 在方框里面填上合适的数.8. 在()填上合适的数.1>() 4<()5>() 0=()3=()()>()二.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2分)1+3= 4-2=3-3= 2+0=1+2= 3+2=1+4= 5-1=5-2= 5-4=4-0= 2+2=三.数一数,比一比.(9分)()>()>()四.看图填空.(8分)1. 图中一共有()只动物.2. 小马的后面有()只动物,从后面数小马排第().3. 从前面数,大公鸡排第(),小鸟排第(),小猪排第().4. 把中间的三只动物圈出来.5. 把从左边开始数是第二只的动物圈出来.五.看图列式解答.(18分)六.你会填吗?(14分)1.(6分)原来有()个包子,过一会妈妈又端过来了()个包子,现在一共有()个包子.2.(8分)原来有()块巧克力,被小亮同学吃掉了()块,还剩下()块巧克力.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 2,42. 4,13. 如下图4.4(- )1=3 5(- )3=22(+ )3=5 1(+ )2=32(+ )2=4 3(- )1=25.2-(1 )=1 4+(1 )=52+(1 )=3 1+(3 )=45-(4 )=1 3-(3 )=06. 5,3,2,47.>,>,=,<,=,=8.1>(0 )4<(5 )5>(1 )【填0、1、2、3、4都可】0=(0 )3=(3 )(1 )>(0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二.1+3=4 4-2=23-3=0 2+0=21+2=3 3+2=51+4=5 5-1=45-2=3 5-4=14-0=4 2+2=4三.四.1. 52. 2,33. 1,4,54. 如下图5. 如下图五.1. 3+2=52. 2+2=43. 4-2=24. 5-3=25. 5+0=56. 2-2=0六.1. 3,2,52. 4,1,3,4-1=3。
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5 以内各数的认识、5 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第几、5 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成、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数 10 以内各数,以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此阶段,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5 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表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相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安排教学建议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弄懂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按照范例书写,一写一对照,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3.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点子图等)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4.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思维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视作学生思维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之一。
第1课时1~5的认识课时内容教材第14~6、18~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完整版公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一册第四章《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1~5的意义,掌握1~5的数序和数的大小比较;学习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1~5这五个数字,理解它们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数序和大小比较;学会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5的认识,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难点:1~5的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教学挂图等。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系列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图片中有几个物品?”2. 数字认识(10分钟)a. 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5这五个数字。
b. 通过磁性黑板上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字1~5的形状。
3. 数的大小比较(10分钟)a. 通过比较磁性黑板上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掌握1~5的大小顺序。
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
4. 加减法运算(10分钟)a. 利用磁性黑板,讲解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b. 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运算方法。
5.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过程。
a.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b.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黑板上分别列出1~5的数字卡片,旁边标注大小顺序。
2. 在磁性黑板上展示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公式,并标注运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