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淋巴细胞的起源
- 格式:doc
- 大小:29.49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免疫系统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这些疾病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体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侵袭。
它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包括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二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针对性和记忆性。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分为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两大类。
1、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动物毛发、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药物等。
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2、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由后天因素(如感染、药物、肿瘤等)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引起的疾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艾滋病(AIDS)。
三、常见免疫系统疾病的详细介绍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从而出现过敏症状。
高二生物免疫学知识点归纳在高二生物学的学习中,免疫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身体的防御机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文将对高二生物免疫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免疫系统和免疫器官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这些器官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生成和成熟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反应等。
二、免疫细胞1.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
它们能够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同时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2.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具有吞噬功能的白细胞,能够摄取并消化入侵的微生物和其他细胞残骸。
3. B细胞:B细胞是一类能够产生抗体并介导体液免疫的细胞。
当B细胞受到刺激后,会分化生成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来攻击病原体。
4. T细胞:T细胞是一类能够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的细胞。
它们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并释放细胞毒素或刺激其他免疫细胞来消灭感染细胞。
三、免疫反应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迅速而广泛的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基本上与病原体无关,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等参与。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它需要辨识并记住病原体。
通过B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人体可以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四、抗原和抗体1. 抗原:抗原是一种可以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病原体上的蛋白质,也可以是细胞表面的分子。
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激活T细胞等免疫应答。
2. 抗体: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分子,由B细胞分泌。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中和病原体或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五、免疫记忆和疫苗1.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在初次感染后,机体对该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能够在再次感染时更快、更强烈地出现。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免疫蛋白和淋巴器官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NK细胞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抵御病原体、清除异物、抑制肿瘤细胞和灭活毒素等。
3. 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系统的特点主要有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和调控性等。
4. 免疫系统与健康:免疫系统对维护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二、免疫系统的先天免疫1. 先天免疫的特点:先天免疫是机体最基础的免疫系统,它对于所有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效应,它不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调控性等特点。
2. 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
3. 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主要包括溶菌酶、抗菌肽、补体蛋白等。
4. 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的作用: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主要通过屏蔽作用、破坏作用、聚合作用和激活作用等。
5. 先天免疫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先天免疫可以迅速对抗进入机体的致病微生物和异物,并阻止其在机体内扩散和破坏。
三、免疫系统的后天免疫1. 后天免疫的特点:后天免疫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产生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以及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等。
2. 后天免疫的特异性:后天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能够特异地识别和应对不同的抗原。
3. 后天免疫的记忆性:后天免疫还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遇到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天免疫系统就会迅速产生反应,迅速清除抗原。
4. 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
5.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T淋巴细胞等。
6. 后天免疫的效应:后天免疫的效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2)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生物知识点总结免疫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对抗病原体和异物物质的防御机制和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免疫生物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人们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对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机制、免疫记忆、免疫调节和免疫系统的疾病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系统包括多种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粒细胞等。
其中,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负责执行免疫应答的重要功能。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则主要负责吞噬和呈递抗原。
粒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主要负责对抗细菌和寄生虫等外来病原体。
2. 免疫系统的器官免疫系统的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等。
骨髓是造血和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发育和成熟的场所,脾脏主要负责过滤血液和储备淋巴细胞和抗体,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发育和活化的主要场所,而淋巴组织则分布于全身,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分布地。
3. 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体等。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通讯的重要分子,趋化因子则是引导免疫细胞朝向感兴趣区域的信号分子,而抗体则是B淋巴细胞分泌的针对特定抗原的蛋白质,能够中和病原体和激活免疫细胞。
二、免疫应答机制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病原体和异物物质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形式。
先天免疫是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的初始防御机制,包括皮肤、粘膜、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等,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外界病原体。
获得免疫则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由B细胞和抗体介导,能够中和病原体和激活补体系统,而细胞免疫则主要由T细胞介导,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细胞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呈递细胞(1)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2)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全章知识点汇总1、免疫系统的组成(图4-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2、免疫器官主要是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坏)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免疫细胞发生并发育成熟的器官有(骨髓、胸腺)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有(脾、淋巴结、扁桃体)具有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器官是(扁桃体)3.淋巴结主要的分布部位及功能?(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4.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脾),其功能是?(内含大量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5.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各自的功能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分泌胸腺激素,促进T细胞发育,调节免疫)6.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其中后者又可以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7.树突状细胞:分布?(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功能?(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8.巨噬细胞:分布?(机体的各个组织)功能?(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的功能)9.抗原:概念?(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可能为多糖)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注意: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1也可以是自身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10.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B\树突状\巨噬),其功能是?(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1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2.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特点?(特异性)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哪些细胞可以分泌溶菌酶?(免疫细胞、唾液腺、泪腺细胞等)13.哪些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还有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的功能?(促进B/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14.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15.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思考:唾液、鼻液、泪液、血浆、组织液中都含有溶菌酶,如何区分是属于第一道防线还是第二道防线?15.特异性免疫: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防御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它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大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就像是免疫系统的“指挥部”和“兵营”,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和胸腺。
骨髓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就像一个“造血工厂”,不断为身体制造新的“战士”。
胸腺则是 T 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T 细胞在这里经过“训练”后,才能奔赴“战场”执行任务。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它就像一个“过滤器”,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淋巴结分布在全身各处,是淋巴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当病原体入侵时,淋巴结会迅速做出反应,产生免疫细胞来对抗敌人。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则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黏膜部位,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士兵”,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淋巴细胞又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它们是特异性免疫的核心力量。
T 细胞可以直接杀伤病原体或者帮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作用,B 细胞则能够产生抗体,中和病原体。
吞噬细胞就像“清道夫”,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树突状细胞则能够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
免疫活性物质则是免疫系统的“武器弹药”,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抗体是由 B 细胞产生的,可以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使其失去活性。
细胞因子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应答的强度。
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杀菌的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防御能力,也称为先天性免疫。
它对各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没有特异性。
皮肤和黏膜是第一道防线,它们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例如,皮肤的角质层可以防止病原体进入体内,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纤毛可以将病原体排出体外。
高三生物——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知识梳理1.免疫系统的组成(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物理屏障是指皮肤表面的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化学防御,如油脂腺分泌的油脂。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①炎症反应a.痛觉产生原因: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
b.红肿原因: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c.效果: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②从毛细血管钻出的细胞: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免疫应答是指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
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提醒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2.淋巴细胞的起源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其起源和分化如图所示:3.抗原与抗体(1)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含有的特异性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
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MHC。
(2)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体内异常细胞。
然而,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导致各种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对高中生物中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骨髓是造血干细胞生成的场所,也是B 细胞发育成熟的地方;胸腺是T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脾和淋巴结则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发生免疫反应的重要部位。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T 细胞、B 细胞)、吞噬细胞等。
T 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B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抗体由浆细胞分泌,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淋巴因子由 T 细胞分泌,可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溶菌酶存在于泪液、唾液等体液中,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防卫功能用于抵御病原体的入侵;监控功能可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或癌变的细胞;清除功能则是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免疫系统疾病可分为免疫过强导致的疾病和免疫缺陷病。
(一)免疫过强导致的疾病1、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
其发病机制与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以及细胞免疫异常等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则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导致皮肤红斑、发热、关节痛、肾脏损害等症状。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海鲜、药物等。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1)扁桃体 :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3) 脾 :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4)骨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5) 胸腺 :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
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 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 免疫 功能的细胞。
(2)来源:来自__骨髓的造血干细胞__。
(3)种类:各种 白细胞 。
如: 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 树突状 细胞等。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T 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 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 皮肤 、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 上皮 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 吞噬 、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 吞噬 消化、抗原 处理和呈递 功能。
2. 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3)种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多种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能合成)。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 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 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遗传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疫作用。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免疫系统的功能知识点0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是启动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 细胞、B 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课程标准目标解读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或功能。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浆细胞:抗体泪腺细胞、唾腺细胞:溶菌酶知识点0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是指阻止和清除入侵病原体及其毒素的功能。
免疫自稳:是指机体及时识别、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免疫监视:是指机体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知识点03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唾液中的溶菌酶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功能:溶解、吞噬、消灭病菌第三道防线:组成: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功能:杀死特定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特点: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增强了非特异性免疫。
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能力拓展考点0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1)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
成人的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包含了主要的免疫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细胞等)。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免疫细胞的主要功能。
1.生命观念:知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
2.科学思维:辨识机体产生的异常症状是免疫系统的哪一基本功能低下造成的。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2)功能①②③④⑤2.免疫细胞(1)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2)构成及功能①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免疫活性物质(1)产生: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
(2)构成:由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如皮肤、黏膜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
(3)第三道防线①产生: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是特异性免疫。
②作用对象: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2.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和发挥作用的场所。
()(2)淋巴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等。
()(3)T细胞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4)溶菌酶、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5)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答案:(1)×(2)×(3)√(4)√(5)×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淋巴细胞的来源2.抗原与抗体项目概念特性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异物性(抗原一般为外来物质,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活性的一类蛋白质特异性[温馨提示] (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产,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包括骨髓(各种免疫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胸腺,脾(可以制造血细胞),淋巴结,扁桃体3.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1)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胸腺。
B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2)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都有吞噬能力4.注意: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他们都是免疫细胞5.免疫活性物质(来源于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可以不是来自免疫细胞):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注意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抗生素药品,不是免疫活性物质。
6.抗原大多是蛋白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多糖,核酸等,一般指进入身体的异物,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比如癌细胞)7.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9.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清除外来的抗原。
(2)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异常的时候会发生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防止肿瘤发生10.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11.特异性免疫:(1)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2)浆细胞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3)抗原呈递细胞即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12.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特点是既多又快13.抗原抗体结合在内环境中进行,抗体不进入细胞,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而后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14.一种B细胞只能针对一种抗原,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15.细胞免疫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是凋亡,如果在短时间大量的病毒或细菌进入细胞,进而杀死细胞,是坏死。
16.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17.过敏反应指的是再次接触过敏源的时候,引发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程是:过敏源与吸附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引起细胞释放组织胺,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等18.自身免疫病是敌我不分,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19.免疫缺陷包括先天性的和获得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是指艾滋病(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20.艾滋病人不是没有免疫力,是免疫低下,体内是有特异性免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