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响的小路》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语言优质教案《会响小路》小班活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有趣声响”,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节“会响小路”。
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识别不同声音,培养他们听觉能力,同时锻炼幼儿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听觉辨识不同声响。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增强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描述所听到声音。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听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录音带、各种声响道具(如小石子、树叶、小木棍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在户外走一走,让他们注意听脚下小石子发出声音。
2. 例题讲解:(1)邀请幼儿模仿老师走路动作,观察小石子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所听到声音(如“沙沙”、“咔嚓”等)。
3. 随堂练习:(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声响道具,让他们尝试用不同方式制造声音。
(2)请各组幼儿分享他们发现,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所制造声音。
4. 小组讨论:让幼儿们讨论,这些声响在生活中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听到。
5. 表演环节:请幼儿们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他们所听到声音,进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小路,标注上各种声响。
2. 在旁边画出各种声响道具,并标注对应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声响,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小石子在脚下发出“沙沙”声;汽车行驶时发出“嘀嘀”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幼儿们对声音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热情。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时,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声音辨识。
2.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和培养。
2024年小班语言教案《会响的小路》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为第五章《会响的小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幼儿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不同角色发出的声音,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声音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小鼓、小铃铛等发声玩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内走动,让幼儿注意听走路时鞋子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会响的小路》。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不同角色发出的声音。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故事中几个典型的声音,如小鸭的叫声、小猫的走路声等,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发声玩具,模仿故事中的角色,用语言描述玩具发出的声音。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6. 创意画(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会响的小路”。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小路。
7. 展示与分享(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会响的小路》2. 故事角色:小鸭、小猫、小狗等3. 声音描述:小鸭的叫声、小猫的走路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会响的小路”,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会响小路》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会响小路》。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小路秘密”,详细讲述一个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培养幼儿听觉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倾听、观察、表达,感受故事中有趣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 培养幼儿听觉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敏感度。
3. 激发幼儿想象力,培养他们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听觉感知故事中声音,并能够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声音,理解故事情节,体验故事趣味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故事磁带、《会响小路》故事图片、各种小玩具。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邀请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声音,让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动物。
b. 讲述故事《会响小路》,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播放故事磁带,让幼儿倾听故事。
b. 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内容。
c. 针对故事中声音,提问幼儿,让他们用自己语言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模仿它走路声音。
b. 让幼儿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小动物,并标注它走路声音。
a.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绘画作品,并分享模仿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上小路,标注各种小动物脚印。
2. 在脚印旁边注明各种小动物走路声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小动物,并模仿它走路声音。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声音感知能力有明显提高,但在表达能力上仍有待加强。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
a. 收集生活中各种有趣声音,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
b. 尝试创作一个关于声音故事,激发幼儿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会响的小路》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发现小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难点: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三、活动准备1.小路图片、小石头、树叶、沙子等道具。
2.画纸、彩笔、剪刀等绘画工具。
四、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小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路的特征。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路会发出声音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探索发现教师将小石头、树叶、沙子等道具放在地上,让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小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如“我发现小石头在沙子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3.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小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来源、传播等方面进行思考。
4.绘画展示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会响的小路”。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引导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6.活动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小路的不同声音。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发现小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绘画展示环节,幼儿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体来说,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注重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我还将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活动有序进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重难点补充:1.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走过小路吗?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小路有时候会‘说话’呢?我们来听听看,小路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会响的小路》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为“会响的小路”。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不同材质的路面发出的声音,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材质路面发出的声音,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与人合作、分享的快乐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不同材质路面发出的声音。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表达出各种路面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材质的路面样本(如水泥、沙子、石子等)、小玩具车、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材质的路面样本,让幼儿观察并触摸,引导他们说出这些路面的特点。
邀请幼儿用小玩具车在路面样本上行驶,让他们注意听不同路面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会响的小路”。
讲解故事中出现的不同路面及它们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路面,并用彩笔、剪刀、胶水进行装饰。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模仿故事中的语言描述自己画的路面的声音。
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还有其他特殊的路面,它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响的小路》2. 板书内容:不同材质路面:水泥、沙子、石子等路面声音:嘀嗒、沙沙、咔嚓等描述句子:水泥路上,小汽车嘀嘀嗒嗒地跑;沙子路上,小脚丫沙沙沙地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会响的小路”,并描述它的声音。
2.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一条石头小路,小石子儿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不同材质路面发出的声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用语言描述。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幼儿园中是否有类似的观察和表达,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响的小路》教学主题:《会响的小路》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能够掌握日常用语,通过听说读写提高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悉故事情节,学习掌握日常用语。
2.难点:能够把握故事隐含的深层次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交互教学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3.故事情感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讲述《会响的小路》的故事背景,以及故事的基本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故事并回答故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让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有更深的了解。
(2)学生自由发挥,分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并撰写小结。
3.词汇及语言运用(1)学生诵读重点句型,让学生掌握日常用语。
(2)学生写日记,使用故事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加深对语言的运用理解。
4.情感体验(1)学生表演故事,模拟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深层次的含义。
(2)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故事中的情节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会响的小路》作为一篇富含情感元素、蕴含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用语,更能够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交互教学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更能够体验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同时,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适时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会响的小路》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会响的小路》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的一条小路上玩耍,发现小路会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通过这一有趣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幼儿对语言故事的兴趣。
2. 通过观察、模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情感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小路为什么会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小动物玩偶、小路模型、声音道具。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粘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在小路上的有趣场景,吸引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小路为什么会响。
分析故事中小动物们的情感变化,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派代表分享,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掌声。
4.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画纸和彩色粘土创作自己心中的小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响的小路》2. 主要情节:小动物们在小路上玩耍,发现小路会响。
3. 故事主题:观察、想象、表达、合作、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路,并描述小路上的有趣场景。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故事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表达环节,部分幼儿较为胆怯,需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小路上体验、观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情感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小路为什么会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语言教案《会响的小路》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为“会响的小路”一节。
通过故事导入,带领幼儿走进美妙的声响世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会响的小路》,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能够分辨不同的声响。
3.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声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不同的声音。
重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小鼓、小铃铛、小石子等。
2. 学具:图画纸、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并说出他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会响的小路》,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声音,并让他们模仿故事中的动作和声音。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小鼓、小铃铛等教具,让幼儿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小石子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并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5. 创意表达(10分钟)给幼儿发放图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会响的小路”。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会响的小路》2. 主要声响:雨滴声、小鼓声、小铃铛声等3. 描述声音的词汇:嘀嗒、咚咚、叮当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会响的小路”2. 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一条充满各种声响的小路,并用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不同的声响,并与家长分享,共同探索声音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不同的声音。
小班语言精品教案《会响的小路》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精品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为“会响的小路”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不同材质的小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不同材质的小路发出的声音特点;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观察,并能表达出对不同声音的感受。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的小路样本(如石子路、木栈道、沙滩等)、录音机、音响设备;2.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黏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内模拟不同材质的小路,让幼儿亲身感受并倾听不同小路发出的声音;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小路声音,并说出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各种材质的小路样本,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b. 教师示范,通过录音机播放不同小路的声音,让幼儿判断是哪种小路的声音;c. 讲解不同材质小路发出声音的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播放一段混合了不同小路声音的录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分别是哪些小路的声音;b. 教师邀请幼儿用彩色黏土模仿不同小路的质感,并在画纸上创作。
4. 小组活动(5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小路,用画笔和黏土创作一幅以该小路为主题的作品;b. 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a. 教师邀请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小路声音及原因;b.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会响的小路》2. 内容:a. 不同材质的小路:石子路、木栈道、沙滩等;b. 不同小路的声音特点:清脆、低沉、沙沙声等;c. 幼儿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身边不同材质的小路,记录下它们的声音特点,并画一幅最喜欢的小路作品。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响的小路》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响起来”这个知识点;2.帮助幼儿学会“散步时,不乱跑”;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4.促进幼儿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教师朗读《会响的小路》。
读到“脚下踏着石头,石头会响”,并表现出惊喜的表情,引导幼儿自己感受。
2. 正文讲解1.使用幼儿喜欢的“小路”、”路边的小树”等画面,带着幼儿一起发现路上的声音。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讲解声音为何响起来,引导幼儿留意周围环境。
3.询问小朋友,如果在散步时,不听老师的话,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再询问他们应该如何做。
3. 互动环节教师带着孩子们走到操场上模拟散步,引导幼儿们不乱跑,留意周围的声音。
教师让幼儿们围成圆圈,传递一种声音让大家听到,如果上一个幼儿发错了,这个幼儿就要说出正确的,这样一直传下来。
4. 课后反思本次课通过故事导入,让孩子们对路上的声音产生了兴趣,并懂得了石头、砾石等在行走中所产生的声音。
同时,本课还引导幼儿们学会了安全散步、留意周围环境的小技巧,并且鼓励幼儿们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在互动环节中,幼儿们积极参与,享受了互动带来的乐趣,培养了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今后的课程中,也可以继续采用这样的互动环节,让幼儿们愉快地参与教学。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教师在故事导入的环节中需要用语音表现出惊喜的情绪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正文讲解环节中,教师需要借助图片和画面,使得幼儿们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
另外,在互动环节中,教师需要留意孩子们的身体状况,注意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做好对孩子的保护工作。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效果良好,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会响的小路》带
反思
小班教学计划《会响的小路》包含对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使孩子们可以大胆地想象走过小路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场景,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秋风,树叶和小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动物,并通过视听讲座将它们结合起来。
交互和开发连贯表达的方式,让我们看一下具有反思性教学计划的003010幼儿园班级。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感受秋风,树叶与小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2.可以想象不同的人走在路上的不同情况。
3.通过结合视听和说话的交互式方法来开发连贯表达的能力。
4.学会用情感背诵故事,并大胆地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配套挂图。
活动程序
1.谈话导入
(1)老师:秋风吹来,小叶子离开母亲,它们漂浮并漂浮,它将漂浮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找到它。
原来,这些叶子都躺在这里!
(2)分区:秋风吹来,凤凰树,银杏树和白杨树的叶子变黄。
这条小路覆盖着金黄的叶子。
这是一条神奇的道路,它将发出良好的声音!
2.了解故事的内容
(1)赞赏第二段。
问:听着,什么声音?(学习:学会知道)小刺猬在树叶上做什么?
(2)赞赏第三段。
问:看,谁在这里?(白兔)小白兔在穿过小径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它在路上做什么? '(学习单词:敲打和踢)
让我们学习小白兔如何跳舞。
(3)赞赏第四段。
问:谁来学习如何去小潇?猜猜小蟑螂在树叶上会做什么?什么好声音? '(学习单词:吱嘎吱嘎)
幼儿模仿小动作。
(4)赞赏第五段。
问:为什么风用脚趾轻轻地走过路径?(孩子们学会一起谈论小动物)
3.讲故事《会响的小路》以加深理解。
(1)再次完全欣赏故事《小路》。
(2)儿童表演故事。
现在,让我们玩这些小动物,并在这条神奇的道路上散步。
如果愿意,可以轻轻地跟随它,也可以使用小动物的动作来执行动作,以查看谁的动作最好。
4.扩大幼儿的思维:
除了小白兔,小刺猬,小驴,还有其他小动物会经过这条路吗?会做什么?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老师鼓励幼儿充分想象,一边说话和使用动作,例如小猫走过小路,一边在树叶上做早操,孩子们模仿小猫做早操.
5.展示动物玩具,孩子们将再次表演并体验大胆想象力的成功。
今天,老师邀请了这些小动物,孩子们把它们带到小径上散步并玩得开心,好吗?
6.倒出叶子并结束活动。
老师:孩子们,你知道吗?叶子不仅发出良好的声音,而且还拼贴漂亮的图片,我们将其拾起并保留下一次!
教学反思:
此活动遵循所创建的情况。
孩子们非常投入。
在活动开始时,为什么我在这条路上有声音?问题导致了故事的产生,大多数幼儿对这条路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在睁大眼睛和认真的眼睛在听。
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散文的内容,模仿小动物在小路上行走和在树叶上行走的声音。
在链接的这一部分中,尽管孩子们在表达方面并不多,但他们可以
在模仿动作的部分中与老师互动。
在这项活动中,我指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并大胆想象。
1.谁将叶子留在路上?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2.如果您在叶子小径上行走,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由于小班儿童的能力有限,教师应完善儿童的答案,例如“小鸭子在小径上行走,踢踢”,“小羊在小径上行走,狡嘟嘟”等,以便孩子们可以尽可能地表达自己。
在此基础上体验成功。
本来是让孩子们在树叶上散步。
带领幼儿在树叶小径上行走,边走边听树叶的声音,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并表达故事中的场景。
考虑到孩子们在叶子小径上行走时可能会感到非常兴奋,我将叶子踩在教学活动中。
作为班级的延伸,孩子们可以在模仿故事中玩耍小动物,并在环行的小路上行走。
为幼儿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
最后,我设计了桉树叶以结束活动。
不足:
讲故事和模仿时,动物走路时散发出的声音不够细腻。
里面的内容可以更细致地模仿。
在这方面,我认为最好对其进行改进。
当我完全欣赏散文时,我在文章中添加了背景音乐,这样当我背诵它时,就可以在散文中表达优美的句子。
虽然小班级的孩子们不会表达他们的美丽,但让他们感到仍然可以感受到。
活动期间,我没有为孩子们的树叶创建场
景。
这对于散文的欣赏具有某些缺点。
这方面也是我没有全面考虑过的地方。
在散文活动中创造这种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百科全书:道路实际上是用于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的基础设施;根据用途,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农村道路,工厂矿山道路,林业道路,检查道路,竞赛道路和汽车试验道路。
车间通道和学校道路等,中国古代也有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