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和姜文的最大差距在哪里?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4
从三个作家看三个时代作者:张慧瑜来源:《读书》2014年第05期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如何理解和阐释这三十年来中国经验或中国道路,成为文化思想界热议的话题。
一般来说,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往往放置在一九一一年现代中国或一八四零年近代中国的历史演变中来重新认识,被作为中国遭遇现代化并走向复兴之路的重要阶段,甚或把这种中国崛起、西方衰落看成是“地理大发现”以来改变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世界史的重要标识。
这些论述有着清晰的现实指向,就是中国成为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
在这些宏大叙述和改写世界史的野心中反而不太关注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八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的中国又有何不同?这样三个时代就像历史的台阶,根据不同的立场可以描述为向上走或向下走的趋势,而每个台阶又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主题和话语方式。
我选择三个作家作为理解三个时代的钥匙,他们分别是王朔、王小波和郭敬明。
这样三个作家放在一起看似有些奇怪,因为他们的文学风格各异,也没有任何师承关系,但他们却是每一个历史台阶中最有文化影响力的作家,他们之间的断裂和差异就像这样三个异彩纷呈的时代一样。
如果说王朔是八十年代少有的不依靠作协制度和文学思潮在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那么王小波则以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成为九十年代的文化英雄,而郭敬明更进一步,不仅是文学市场最大的宠儿,而且也是打造青春文学市场的出版人。
尽管三个作家一开始不被主流文学秩序所接受,但其共同点在于都是各自时代最受市场这一新体制欢迎的作家,这也说明他们的创作以及人们对于他们的接受高度应和了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
他们不仅是与三个时代最为合拍的作家,而且也以自己的方式回应着时代的核心命题,这正是他们作为时代标识的意义所在。
先看王朔与八十年代的关系。
王朔是八十年代最早下海的作家,一九八八年有四部王朔作品同时改编为电影,该年也被称为“王朔电影年”。
一九九二年《王朔文集》出版并热卖,成为“文革”后首次版税付酬制的作家。
《让子弹飞》的几个隐喻1 马拉火车有人从什么历史的方面来解读这个东西我觉得不是不可以不过我认为姜文不是一个这么矫情的人他的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场景都有一个理所当然的解读而这个解读往往并不需要你去翻历史书才能明白所以我觉得这个马拉火车的隐喻就是在暗讽我们当今的国家制度虽然坐上了西洋人的经济火车走在市场经济的铁轨上可是实际上跟以前的马车并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是靠一群无脑的劳动力在前面拉着主要是暗讽我国现在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可是经济结构却和真正的西洋火车有着天壤之别一旦一颗子弹打穿了马和车之间的链接一旦失去了在前面勤勤恳恳拉车的劳动力过不了多久火车就将摔得灰飞烟灭这是姜文的第一个隐喻也正是点中了时下我们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和最主要的问题2 关于黄四郎很多人说姜文把他比喻成韩三平云云不是不可以不过未必每个人都知道韩三平是谁实际上姜文的这部电影也不是仅仅拍给文艺圈的那几个人看的其实从一段黄四郎和张麻子的对话就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了张麻子“你觉得对我来说是你重要还是钱重要”就是这一段张麻子把黄四郎和钱搁在了一起对比这个答案很明显了什么能跟钱搁在一起呢就是权所以黄四郎在电影里象征的就是权力是通过权力得到利益的既得利益者这个隐喻的无非也就是目前咱们国家的一些与权力直接挂钩的垄断产业和一些以权谋私的官员当然干脆可以说白了就是咱们国家的权力机构然后姜文说的话也就不难索解了“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就是权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们这些掌权者这个社会上没有绝对的权力这点对我很重要3 明白了黄四郎在影片中的定位其他的一系列问题就呼之欲出了首先来说说一开始黄四郎给姜文的那顶帽子那顶帽子是什么意思就是邀请你来一个桌子喝酒的意思这点后来葛优也给姜文解释了隐喻的就是咱们现在的官场现象比如一个地方官走马上任之后就会有一个当地的权力集团邀请你来喝酒然后共同刮分百姓这就是那顶帽子后来黄四郎和姜文说“如果我一开始不是找人给你送去那顶帽子而是自己亲自去接你后果会有什么不同吗”“我家里还有一顶好帽子回头我给你”意思就是如果我一开始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哥姿态来邀请你入伙分给你一点钱而是以一个合伙人的姿态来邀请你入伙把我这个位子让给你你会跟我们同流合污么这是讽刺官场里的那些人物眼里只有“帽子”4 然后再来说说跟他们一起去进攻黄家的那几只鹅“大哥没一个人跟来就那群鹅跟着来了”这些个鹅比喻的就是现实中那些盲目喜欢姜文甚至无脑追随的粉丝们而实际上这些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是被其他人鱼肉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姜文到底要干什么但是就会一直跟着来可是事实是他们也根本没有一点用处姜文用了一个隐喻讽刺了那些无脑的追星族一把也是告诉我们大家想要颠覆权利颠覆这个世界靠一群鹅是没有一点用的5 然后鹅城这个城市的意思也就是人民任人鱼肉的城市的意思这个暗指啥大家当然都明白然后我要说的是姜文全片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点隐喻就是他对权利的理解从人们三番几次不敢捡银子半夜偷偷捡不敢捡枪半夜偷偷捡到最后人民发现黄四郎死了群起而攻之姜文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权力权力就是恐惧权力就是施加给人民的畏惧而对于人民来说他们畏惧的也根本不是黄四郎本人而是他们脑海中的那个黄四郎回到现实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害怕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我们都有一种恐惧而实际上我们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恐惧的仅仅就是我们自己的恐惧而一旦人们看到自己脑海中营造的那个“黄四郎”被打倒人民们一旦真正拿起枪冲向黄四郎家也就是最高权力那里去拿回自己的东西黄四郎家那个千疮百孔的铁门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人民的力量还有后来的那个黄四郎手下看到人民反了马上转头跟着反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真的要推翻现在的权力那么那些在维护当前权力的人比如什么城管呀警察呀保镖呀之类的会马上跟我们站到一起因为他们也是人民这点跟开头的马拉火车有个呼应就是说权利这个火车跑的再快实际上都是马拉的一旦没有了马权力只能歇菜6 说到千疮百孔的铁门就再说说姜文让他的小弟打个叹号那段戏那段戏的意思的确是有点自恋的意思就跟很多人解读的一样他在讽刺其他的导演他把自己比喻成枪把自己的电影比喻成子弹不论是子弹打断了马缰还是子弹射穿了黄四郎家的铁门包括电影名字让子弹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他要把这个一直束缚着人民恐惧着人民的锁链铁门打穿掉让人民奔向自由得到自己的财产然后那个叹号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他讽刺一些个小导演也想打穿铁门可是太直接了想打个叹号结果就没打好而他老人家打的是个问号然后子弹就能从那个问号里面穿出去了这个问号呼应的是一开始片头的让子弹飞后面的一会这点别的网友分析的很到位了姜文很清楚他的电影里想说的这些话影响到了权利核心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黄四郎为啥一直要除掉张麻子因为“霸气外露” 所以是不可能通过审批的可是他又想挣钱又不想跪下而他同时又很清楚审电影的那群既得利益者的智商所以他打的是个问号让子弹飞一会现在电影已经上映了那些人后悔也晚了同时也讽刺了一把那些不会打问号的人7 既然说到审批就可以再说说一开始小六子自己剖腹那段戏姜文把小六子这个兄弟设计成他自己的儿子对一个导演来说什么是儿子电影呗他用小六子祭奠的是他自己的“鬼子来了” 因为影响了权利的核心既得利益者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赐死的理由就是一碗莫须有的凉粉后来他在墓前对小六子说的话都可以理解为他鬼子来了被砍之后的反省他认为太冲动是不行的直接打叹号也是会死人的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打穿铁门要让子弹飞一会马才挣脱锁链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啥在鸿门宴上让一群兄弟撤了实际上也是隐喻我估计他可能也是为了拍这部戏跟领导喝过酒啥的鸿门宴应该就是在映射他自己然后他说“让你们撤了才能保证我的安全”意思就是他跟领导面前不能把这些表现出来才能拍成这部戏而小六子也就是鬼子来了的死也是给他的教训他才会明白怎么跟领导打交道而他一直到最后领导终于发现他就是张麻子了根本不是马邦德这意思也很明显有一点有网友说的很对汤和马加一起就是冯说白了姜文的意思就是我一直让领导以为我是冯小刚其实我是张麻子而这个秘密不到最后绝对不能让他们知道所以要让子弹飞一会而现在的情形就是影片上映了政府指导姜文其实不是马邦德不是冯小刚而是张麻子还是那个鬼子来了的姜文不过这个时候子弹都已经飞出去了马和车之间的锁链已经被打破了枪已经发到城镇里了这是他的意思8 最后的一幕他的几个兄弟跟他一起推翻了权利然后觉得跟他在一起压力太大就去上海了也是坐着马拉的火车去的这个寓意也很明显了意思就是姜文这次比以往拍的深了一层不仅仅是想怎么推翻权力而且想到了推翻权力之后会怎么样结果就是又会有一个权力出现而这个权力很可能还是以前自己的战友如果说他想表达什么可能是表达人都不能抗拒权力金钱的诱惑吧这些能够把麻匪变成黄四郎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都是有内在含义的比如周韵用两支枪一支指着自己一支指着他后来姜文跟她说“这个样子的你是最好看的”那是周韵想要加入他们也就是加入追求自由追求公平的队伍要加入这一行列首先要有拿枪的勇气还要有拿枪指着自己的勇气后来周韵穿上了制服跟着老三去追求权力了姜文说还是那个时候的你最好看也是表达了一下他的价值取向还有比如葛优临死前说的那几句话什么我还有几件事要跟你说估计也有寓意不过我没感受到也可能是姜文故弄玄虚哈哈还有留音机里莫扎特的那个曲子应该也有所指懂音乐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姜文拍这个片子拍了三年我估计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他这部电影不仅给鹅城的人民发了枪同时也用这部电影打烂了黄四郎家的门换句话说他不仅拍给百姓看也同时是给当局政府的一个警告就是别以为你们的权力是牢不可破的人民一旦起义你们不堪一击我觉得他应该有这个意思总的来说我觉得姜文这个电影拍的很好的确不愧于中国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一说。
大众文艺摘要:姜文可谓是新一代导演中最具个性魅力的一个,相比冯小刚的“暖”、张艺谋的“伟”,姜文作品的突出特色就是“奇”。
透过姜文目前导演的四部影片,看其导演作品的血脉:以乱世、英雄主义和超现实为主题,其中紧紧穿插着“枪”这个看似普遍却富有特殊意义的元素,“枪”就是“奇”的代表。
姜文透过“枪”所表达出的深刻内涵与其导演风格极其相似。
本文通过对姜文导演作品中“枪”元素的分析,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揭示其作品独特内涵。
关键词:枪;男性崇拜;潜意识一、作为武器武器:“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和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器械、装置,如刀、枪、火炮、导弹等。
”[1]自古往今,每个时代都有令人生畏的强大武器,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霸业,或是为了虚荣的心。
从远古时代的石质武器到青铜武器,从中古时代铁制武器,再到近古时代纯钢武器,都冷峻的杀戮和洗礼着人类。
同样作为一个时代的元素、符号它也出现在了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里,姜文的电影世界里充斥着乱世和争斗,武器的出场更是在所不免。
枪,其实最早发源、改进于中国,传承于阿拉伯世界,发扬光大于欧洲。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火枪是10世纪宋朝的竹制枪管的突火枪,欧洲最早出现的火枪记载为1364年意大利佩鲁贾城兵器库的清单。
最早的实物,是1849年在德国坦能堡发掘出来的、毁于1399年的铜制手炮坦能堡火铳。
枪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不仅仅是战争。
而与武器应呼应的是:乱世,它有着有美学意义上的复杂与戏剧性。
自《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姜文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背景,从文革年代到抗战时期,再到《让子弹飞》的北洋时期,他偏爱乱世。
既然是乱世就得有乱世的模样,所以枪一直都是姜文电影的“主角”。
乱世的复杂是人每一个人所头疼的问题,人们往往无法清晰的理解乱世对于一个普通人的影响,更不必说对于国家、民族而作为符号中的重要意义。
乱世往往具有戏剧性,因为在一个谁都无法预知的世界里人们的生存状态与自己的命运都是无法割舍的,连自己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更不必说身处乱世之中,所以乱世充满了各种戏剧性: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每个人都在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枪也以同样的方式“活着”。
按照近年来的惯例,中国三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一旦出片,就属于公共事件,总得在公众生活中热闹一阵子。
但是今年的贺岁档要例外了,陈凯歌的《赵氏孤儿》还没彻底“公共”起来,姜文的《让子弹飞》就把风头抢走了。
姜文当然是有资格叫板张陈冯的,王朔说他是中国最好的导演,冯小刚说姜文要是好好拍商业片,自己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这些赞誉过头吗?相信每个看完《让子弹飞》的人都有话说,今天的话题就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
如果您还没看过而且不能容忍一点点的剧透,那么可以先关掉专题,等看完了再来讨论。
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大多数观众可以各取所需,谁都不亏对于想看热闹的观众,这部片子有笑料、有打斗、有正义、有名角、有演技;对于电影艺术爱好者,这部片子也不失姜文一贯追求的制作精良、技法求新;对于想看到一些“意义”的人,这部片子仍不缺政治隐喻和价值观。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肯定不会觉得值不回票价。
当然少数只能接受一本正经叙事的人,还是会感觉片子不够“正统”,因而不喜欢。
和近年的国产片比较,它是出色的想想《叶问》这种老掉牙的故事还能演了一遍又一遍,《唐山大地震》这种退回到八十年代水准的主旋律都要称王称霸,《非诚勿扰》这种重复九十年代贫嘴温情的片子都要上续集了……,那么光从“新鲜”的角度看,《让子弹飞》就要领先一大截。
更何况在中国拍电影还有个特色,不带点政治色彩或现实关怀的片子会被认为“没有内涵”,尤其是只要你拍过“有内涵”的片子,那么就得一直拍下去,否则就是“堕落”,你看张艺谋陈凯歌们因此挨了多少骂。
中国观众可以接受好莱坞的《变形金刚》讲弱智故事,但不能接受张艺谋的《黄金甲》只有大场面。
对于曾经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这种“有内涵”影片的姜文,如果他的新片里看不到一点政治,那恐怕就得失败一半,还好这次他有,从这个角度说,他又胜了近年的张艺谋陈凯歌一筹。
“三十年来中国大陆最好的电影”?不过看了一些“靠谱人士的参考意见”,还是有点惊讶,里面充斥着“盖世才华”、“牛逼之极”、“票房六亿”,甚至“三十年来中国大陆最好的电影”。
从公映到圣诞节短短11天时间,《让子弹飞》票房已经突破4亿,抢钱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吃惊。
而这期间,片中众多好玩的台词、镜头等细节让观众兴奋不已,迅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的谈资,甚至网络上已经有“子弹体”出现。
为此,新浪娱乐找来《让子弹飞》中的36个细节,和大家一同分享。
不知看过影片的观众是否也有留意:饰演老汤八岁儿子的是制片人马珂抢戏龙套篇1,傻儿子饰演老汤八岁儿子的是制片人马珂。
姜文之所以相中马珂,因他“长得圆圆乎乎”。
马珂起初并不想演,姜文为“威胁”他就范不惜停工拖周期,终于令他认输。
片中马珂形象活脱脱一“傻大个”,且张嘴就爆粗,尤其他牛高马大站在姜文面前,更让观众忍俊不禁。
饰演老七的是影片编剧兼副导演危笑2,麻匪老七饰演老七的是影片编剧兼副导演危笑。
姜文介绍是:82年的,中戏的。
危笑之所以有机会龙套一把,缘于姜文谈剧本时总喜欢“连比划带演”,“哥几个把戏都演了一遍”,危笑演得最好,当然应邀上阵。
老七尤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剿假麻匪时被打穿了腮帮子,连声“跑不动跑不动”,还满脸鲜血说“你把大哥吹死了!”当然更经典的还有那句“我喜欢被动。
”被假麻匪强奸的民女是制片助理赵铭3,良家妇女被假麻匪强奸的民女是制片助理赵铭。
当时剧组临时想找位女工作人员客串角色,赵铭不惧裸身自告奋勇。
当麻匪扯下她肚兜当众露点,赵铭神情到位,效果一气呵成,看得观众血脉贲张、浮想联翩,其名顿时跻身网络搜索前列不说,更带动台词“还没好透”走红!对姜文说“这两把椅子归我了”的是编剧郭俊立4,夺椅乡民对姜文说“这两把椅子归我了”的是编剧郭俊立。
郭俊立其貌不扬,却是写过《投名状》和《十月围城》的名手;面对只有一句台词的演出,他也自信“我确实演得好”;至于之前打麻将一场,他更带上正怀孕的妻子出场,为此姜文建议:“十年后再让你孩子看,他也在片中出场。
”如今《让子弹飞》票房报捷,郭俊立也喜得贵子,可谓双喜临门。
有一场打麻将的戏,搓麻老头正是姜文父亲5,搓麻老头有一场打麻将的戏,搓麻老头正是姜文父亲。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影评精选《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建国大业》的观后感影评精选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建国大业的观后感看过《建国大业》,你就应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
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因此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齐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
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明白释的理由了。
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正因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
姜文简介一、生平简介姜文(1963年1月5日—),原名姜小军,河北唐山人。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电影导演。
姜文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中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包括获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获得199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北京人在纽约》等。
作为导演的姜文亦获得较多肯定,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太阳照常升起》被美国专业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评价为“电影精品、大师之作”。
他在作品中比较善于使用黑色幽默,如《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这种特质逐渐成为了他电影作品的符号,进而被业内及观众所认可。
二、外界评价殷谦:姜文刻意把真实的生活和他的艺术作品完美结合,这也是他为人处事的严谨作风,无论对事对人他都很认真很细腻,这就是为什么姜文这个才华横溢、个性极强的人因为他的个性和脾气,使很多行内人也常常感到很难合作。
他的态度是诚恳的,情感是强烈的,正因为他本人有这样的主观心象,出自他手下的好多影视作品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给人带来丰富而美好的内在体验。
我们时代的许多影视作品之所以缺乏内在价值,缺乏从精神上影响人的力量,不是因为没有生动的情节和场面,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强烈的情感、诚恳的态度。
史铁生:电影,尤其声色犬马、名利昭彰,不像写作,天生来的是一种寂寞勾当。
然而大隐隐于市。
在这汹涌的市场激流中,匹马单枪杀出个姜文来,直让人感叹造化不死。
张越:能据不同时期的作品,看出其心路历程的导演,在中国只有姜文一个。
龙应台:姜文是大陆演艺人员中产量特别少、影响却很大的人,这与他的犀利眼光和独特创作有很大关系。
三、业内评价:张艺谋:姜文的成功说真的跟我没什么关系,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的成功。
他非常会演戏,头脑非常聪明,考虑问题也非常周到,非常有能力。
而且我觉得他绝对要做个好导演,他有这样的心。
《让子弹飞》经典影评一个好的导演应该牵着观众的鼻子遨游,而不是单纯的哄他们开心,或者装姿态耍腔调,这也正是姜文超过冯小刚、陈凯歌等人的地方。
第五代导演曾被称作最叛逆的一代,今日却都已经循规蹈矩泯然众人,唯有第六代的姜文舍得一身剐,敢于扯开大旗登高一呼:老子要闹革命,统统向我开炮。
结果这一回姜文赌赢了,不但能把钱挣回来,也没辱没自己的尊严,换句话说就是“站着挣钱”。
《让子弹飞》外置了多种商业片的利器,包括明星扎堆、影帝飚戏、爆裂枪战、荤腥幽默,这些都不见得能为电影直接加分,却无疑是最好的外加包装。
电影的内核部分则是典型的姜文风格:充斥无边的黑色幽默,对人性的深度透析,对时代的反讽批判都裹在里面,倘若说其他导演的作品是家常小菜,是速食快餐,那么姜文的电影就好比是山珍,不但富有嚼劲而且能恶补,直至补地让你鼻孔流血。
姜文是个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者,他的电影总习惯性地勾勒出一个封闭的区域,再由外入者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
在《让子弹飞》中,鹅城就是这么一个区域,恶霸盘踞、百姓受欺而麻木不堪,“鹅”在这里极富象征意义,它直接性地隐射了当地百姓:愚昧、无知、惧怕、软弱和笨拙,而鹅在英文中亦是愚笨的代名词。
张牧之的出现惊醒了这群鹅,但他们的态度也仅止于自保和观望,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直到张牧之砍下了傀儡黄四郎的人头,这些人才蜂拥而入碉堡――这种行动绝不是为了反抗,而是为了掠夺,姜文就是这么幽默地凝视着人的卑微与贪婪,与《鬼子来了》中的讽刺一脉相承。
黄四郎这个形象的出现,也意味着鹅城危机四伏,根本是个穷山恶水,鹅城的境遇让人想到《光荣的愤怒》中的黑井村,不过黄四郎更像是个非典型的恶霸,他喜欢撇几句英文、玩日本长刀,更喜欢背地里玩两面三刀,替身的出现应和了这种明暗变化,也让人物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
树立了这个既得利益者,张牧之的出现就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两人的一见面就显得剑拔弩张,并从此延续着这种一触即发的张力,事实上两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于是马邦德的存在就显得极为必要,他是个充满了弹性的人,既能与恶霸联姻又能与土匪合伙,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二者之间的搅棍,有着四两拨千斤之效果。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简介:国内女星最爱的十大华人导演[收缩内容] -1.王家卫 2.吴宇森 3.姜文 4.陈可辛 5.冯小刚 6.李安7.陈凯歌8.《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一文简介结束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正文开始国内女星最爱的十大华人导演[收缩内容] -1.王家卫 2.吴宇森 3.姜文 4.陈可辛 5.冯小刚 6.李安7.陈凯歌8.张艺谋9.成龙10.顾长卫NO.1王家卫自身魅力指数:★★★★★女星垂青指数: ★★★★★张曼玉在1988年总共拍摄了12部电影,这位83年的港姐亚军,因此被戏称为“张一打”。
同年,长期在无线担当编剧的王家卫,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执导他的电影处女作——<旺角卡门>。
NO.2吴宇森妩媚与“森”林志玲参演<赤壁>历史上的小乔:三国里著名的美女,至今还有人在争论其实她的美早就盖过了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
NO.3姜文韵情诗“文”在威尼斯影展上,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虽然和金狮奖擦肩而过,但在红地毯上姜文和夫人周韵的恩爱秀,同样羡煞旁人。
NO.4陈可辛音“迅”帖“辛”自身魅力指数:★★★☆☆女星垂青指数: ★★☆☆☆NO.5冯小以柔克“刚”自身魅力指数:★★★★☆女星垂青指数: ★★☆☆☆NO.6李安群星请“安”汤唯是个幸运儿,被导演李安一把火捧的红到了世界,也和梁朝伟亦真亦奂的肉搏了一次,快乐死了威尼斯,快乐死了全世界的观众。
NO.7陈凯歌“红”尘颂“歌”自身魅力指数:★★☆☆☆女星垂青指数: ★★☆☆☆陈凯歌翻身之作<梅兰芳>在演员挑选上摆的是“商业片”的擂台NO.8张艺谋有咏有“谋”自身魅力指数:★★★★★女星垂青指数: ★★★★☆张艺谋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建议巩俐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好莱坞,因为中国演员在那里的发展太有限。
NO.9成龙“高”缘握“龙”自身魅力指数:★★★★★女星垂青指数: ★★★★★“你可以去查查我的历史,以前我提拔的都是女明星。
冯小刚和姜文的最大差距在哪里?
上映进入第二周的贺岁片《让子弹飞》,好评与票房齐飞,根据监察数据推算,预计第二周单周票房超2.1亿,圣诞3日预估劲收1亿票房,“子弹”则有望11日成功射穿4亿大关。
据了解,川话版《让子弹飞》上周投放市场引发热烈反响,影片制片人马珂称“子弹”是一部适合节假日集体观看的狂欢电影,而院线经理则看好《让子弹飞》直到元旦、春节的长线放映。
“子弹”不仅成为票房巨制,良好口碑也让影片成为年末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网友用“让**飞”造句的段子成为圣诞祝福短信,马珂称“子弹”是一部看了不添堵、不失望的电影。
对于在第二周的票房继续走高,这正是影片口碑人际传播的强大力量,马珂说:“电影好不好看,电影票价值得不值得,这要观众说了才算,因此看好它一直飞到春节后,过节看电影就
图一个乐,大家几百人一起在影院里热热闹闹的,有什么比大家一起开心更好的事儿呢?
“子弹”是姜文第一次目的明确的商业电影,他自己都不否认。
但是商业电影在姜文的理解中,就是片子里面的一句台词,“站着赚钱”。
站着的意思是:一个导演,本质上还得是一个导演。
网上有一个微博写道:姜文是站着把钱赚了,冯小刚是躺着把钱赚了,更多的中国导演包括名导们,则都是跪着或者半跪着来赚钱。
面临植入广告的诱惑,姜文却一脚踢飞了6000万元:当制片方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他在该片“鸿门宴”的桥段中植入某白酒广告时,姜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同样的6000万元,没有让姜导成为金钱的奴隶,因为他明白“哥拍的是电影,不是广告”,他得对得起观众、对得起电影艺术,所以他说:“我得用上乘的电影品质帮投资人把失去的钱找回来。
”
在马珂等剧组人员看来,姜文这么跟广告植入较劲,实在不好理解。
马珂说:“我们没有丧失起码底线,又不是一下子植入几十个广告。
就这么一个,而且植入很自然,根本不会影响观众观影效果。
”但姜文坚持会影响:“第一,这事没法跟我的编剧交代,
没法跟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交代。
第二,没法跟观众交代。
你想想,观众正看发哥跟葛大爷飙戏呢,突然看到一个贴牌LOGO,情绪一下子就分散了。
”
知名评论人洪晃对“子弹”的评价特别引人注目,“我终于相信商业和文艺可以结合得这么牛×,姜文做到了,不用跪着真他妈能把钱给赚了。
没有缺点就是这个电影的缺点,都想得太周全了。
”洪晃说到的“跪着赚钱”,其实在姜文的访谈中也多次提到,很多网友认为姜文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一位把商业电影和其他商业演出产业链化的导演。
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广告植入6000万,广告植入“生硬”是“非2”的最大硬伤,在商业面前,艺术追求和艺术家操守早已被冯小刚丢之脑后。
也许在这个意义上,一向玩世不恭的王朔说起姜文,却忽然变得肃然起敬:“中国需要有这么个人”。
而《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则说:“姜文的王朝开启了”。
姜文和冯小刚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商业电影面前,姜文永远站着,冯小刚却只能够委屈地躺着或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