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节能
- 格式:pdf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
建筑电气工程中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减少建筑电气系统的能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电气工程中常用的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
1. 照明节能技术:采用高效能的照明设备,例如LED灯具,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因为LED灯具具有寿命长、能耗低和光效高等优点。
将照明系统与光线传感器和人体感应器结合,能够根据人员活动和自然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照明强度,实现照明的智能控制,进一步降低能耗。
2. 空调节能技术:采用高能效的空调设备,例如变频空调,以替代传统的定频空调。
变频空调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自动调整压缩机的转速,从而节能降耗。
使用智能温控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和人员活动情况,实时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避免能源浪费。
3. 配电节能技术:通过采用低功耗、高效率的配电设备和节能型变压器,减少能源损耗。
合理设计配电系统的容量和布局,避免过度建设,降低设备的负荷率,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配电系统中应用智能电能计量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用电量和用电负荷,以便优化电力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降低能耗。
4. 动力节能技术:采用高效能的电动机和变频器,以减少动力设备的能耗。
在电动机的设计和选择过程中,考虑负载变化的情况和动力需求的匹配度,尽量选择额定功率接近实际需求的电动机。
安装能量回收装置,将动力设备的惯性和余能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再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5. 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建筑电气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分时控制。
通过定时开关、远程监控和自动启停等方式,实现电气设备的精确控制和能耗优化。
对于不同的建筑区域和功能,采用分区控制和分时控制策略,调整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设计、选择、安装、调试和运行等多个环节综合考虑。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选择合适的节能措施,并合理组合,才能有效降低建筑电气系统的能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绿色节能技术
1. 采用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可以选择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如LED照明灯具,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等。
LED照明具有能耗低、寿命长、发热量少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照明用电。
2. 安装自动化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安装自动化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自动调节照明亮度,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还可以通过智能感应器、光控组件等技术实现自动关闭、定时控制等功能,避免能源的浪费。
4. 安装智能化电器设备:通过安装智能化电器设备,如智能插座、智能开关等,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定时控制等功能,提高电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5. 配备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顶、立面等位置配备太阳能电池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供建筑用电。
太阳能电池板具有绿色、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可以有效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6. 安装能量回收系统: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可以安装能量回收系统,如余热回收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将建筑物产生的余热、余电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7. 设置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可以设置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监测、分析建筑物的用电数据,实现能源的监控、调整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采用绿色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技术也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物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方式
建筑电气设计中常用的节能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按需照明控制:通过安装照明控制系统,如光感控制器、定
时器、人体红外感应器等,实现室内按需照明,只有当人员在室内时
才开启照明设备。
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的空置房间浪费电力资源。
2. LED灯具替换:LED灯具相比于传统灯具,其功率更低、使用
寿命更长、发热更少。
因此,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替换传统灯具为LED
灯具,实现节能目的。
3. 优化建筑外立面:建筑外立面的材质和颜色会影响室内的热
环境。
例如,采用具有隔热效果的材料和浅色系涂料可以减少建筑外
立面对房间的热传递,从而减少空调的耗电量。
4. 电器设备能效等级:在设计中,可以选择具有高能效等级的
电器设备,如空调、风扇等。
这样可以降低电器设备的耗电量,从而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5. 智能化控制系统:在设计中安装智能化控制系统,如智能家
居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可以实现电器设备的远程控制、定时开关、节能模式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规范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建筑电气节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电气系统设计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和可靠的电气环境。
为了引导和规范建筑电气节能行为,制定了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规范。
二、设计原则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设计整体性原则: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应与建筑整体设计相协调,确保电气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节能效果。
2. 包容性原则: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应能适应不同的建筑类型、功能和需求,并满足用户的舒适感和安全要求。
3. 可持续性原则: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考虑到建筑的整体寿命周期,以及能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4. 经济性原则: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确保节能效果能够实现经济回报。
三、设计要求1. 照明系统设计要求:(1)合理选择照明设备: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等,降低能耗。
(2)合理布置光源: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布置照明光源,保证照度的均匀性和舒适性。
(3)采用灯光控制系统:根据不同区域和使用需求,采用灯光控制系统,实现灵活的调光和开关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能耗。
2. 电力系统设计要求:(1)合理选择电气设备:选择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如高效电机、变频器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合理规划配电系统,减少线路损耗和功率因数,提高电网质量。
(3)采用能量管理系统:安装能量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管理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空调系统设计要求:(1)合理选择空调设备:选择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如变频空调、热泵等,优化空调系统的能耗。
(2)设计合理的风道系统:合理规划和设计风道系统,减少风阻和压力损失,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比。
(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和人员需求实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全国民用建筑技术措施电气节能专篇1. 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并合理使用自动调光、感应控制等技术。
2. 采用高效节能的变频调速设备,降低电动机的能耗。
3. 优化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用电负荷和需求,避免过度设计。
4. 合理设置电气负荷管理系统,监测和控制用电负荷,实现电力需求的动态调整。
5. 使用高效的功率因数校正装置,提高电气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无效功率的损耗。
6. 采用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实时监测用电情况,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依据。
7. 选择低功耗的电力电子设备,如变频器、UPS等,降低设备的待机功耗。
8. 优化照明设计,合理布置光源和灯具,减少光污染,提高照明效果。
9. 使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选择能耗低、制冷效果好的设备,并进行有效的温控管理。
10. 配备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 设置自动断电装置,合理控制用电时间,避免无人时段的电能浪费。
12. 配备节能型电力线路设备,减少导线电阻损耗和谐波损耗。
13. 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减少待机功耗。
14. 合理设置电力分配装置,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
15. 使用低能耗的电动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提高用电效率。
16. 提供电力能耗监测和用电建议,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和节能措施。
17. 选用低功耗的电子开关和插座,减少待机功耗。
18. 采用能量回收技术,如余热回收、制冷热泵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9.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电能损耗和维修成本。
20. 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及时发现和解决电气设备的问题。
21. 优化电缆敷设方式,减少电缆线路的电阻和磁性耗损。
22. 使用浮动式照明系统,根据使用需求调节照明亮度,提高能耗控制精度。
23. 选择具有良好能耗特性的电动机,如高效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等。
24. 配备电力调度系统,合理分配用电负荷,避免电力瞬时过载和峰谷差异过大。
公共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1.照明系统优化: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源,例如LED灯,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
同时,采用光感应、时钟控制和人员感应等照明控制技术,根据需要合理调节照明强度和使用时间。
此外,在合适的位置布置天窗和透明材料,以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线。
2.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在公共建筑的屋顶或立面安装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电。
这不仅可以提供部分建筑用电,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向电网注入多余的电能。
3.优化电力消耗设备:选择高效的电力消耗设备,如高效电机、变压器、电源设备等,减少能源的损耗。
对于电梯、空调、水泵等关键设备,应采用智能控制技术,精确控制运行状态,避免能源的浪费。
4.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引入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对电气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根据场景需求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
通过定时排程、延迟启动和实时监测等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
5.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安装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源的消耗情况,精确分析和统计能源的使用情况,发现能源浪费问题和优化潜力。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能源管理策略,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约。
6.采用高效供配电系统:采用高效的供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减少线路损耗和电能的浪费。
合理选择导线的材料和截面,降低电流的损耗。
利用高效的变压器和配电设备,提高能源的传输效率。
7.安装节能设备:安装节能设备,如电能质量优化装置、功率因数补偿装置等,提高电力质量和功率因数,减少电能的损耗和浪费。
8.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定能源管理目标和计划,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包括照明系统优化、光伏发电系统利用、优化电力消耗设备、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高效供配电系统、节能设备安装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等方面。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试析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遵循的原则1.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即满足照明的亮度,色温、显色指数;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
1.2节能并不是无限制的投资,而是要综合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不能为了节能而不顾忌投资成本,而是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增加的节能设计的投资,能在几年或更短的时间内用节能节省下来的运行费用来弥补这部分投资,也就是所谓有节能投资回收。
2.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2.1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变电所的中心位置应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路损耗,同时还要兼顾电源的进出线方向。
实际上对多数用户来讲,至少从有色金属消耗量及线路功率损失这两个原则出发选择变电所的位置,得出的结果才能使用户在一次性投资、节能降损及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的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使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根据规程规定,要求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大于10%,干线及分支线首端的不平衡度不大于20%,中性线的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25%,这是因为在配电系统中,有的相电流较小,有的相电流接近甚至超过额定电流,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供电质量,而且会成倍增加线损。
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小三相不平衡度。
2.2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线路、气体放电灯中的整流器都具有电感,会产生滞后的无功,需要从系统中引入超前的无功相抵消,这样超前的无功功率就从系统经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在线路上就产生了有功损耗,而这部分损耗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其措施有以下几种。
(1)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以减少对超前无功的需求,可采用功率因数较高的同步电动机;荧光灯可采用高次谐波系数低于15% 的电子镇流器;采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单灯安装电容器等,都可使自然功率因数提高到0.85-0.95,这就可减少系统高、低压线路传输的超前无功功率。
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
而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供需矛盾近年来越来越突出,能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下面就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几种节能措施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智能控制技术;高效节能;新能源;功率损耗;1、采用建筑智能化技术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利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节能主要体现在对空调和给排水专业建筑设备的监控。
对照明设计及控制方面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包括:实现受控机组和设备的启、停控制和必要的连锁操作。
实时监测和存储设备运行的工作状态及故障报警信号。
实时监测和采集系统的主要参数。
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监测变配电系统的主要开关状态、电源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
按预定的控制程序对系统的被控参数进行最佳自动调节,使其运行在相关专业系统设计工艺所要求的设定范围。
实现机组的台数控制和优化运行。
采用综合措施实现节能运行。
在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同时.提供远程操作和就地操作的功能。
自动形成系统运行报告、设备故障报警报告及设备维修报告。
提供的系统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记录等均可以图形化界面显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内容按系统和设备的功能可分成以下子系统进行监控:制冷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电梯系统。
2、采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为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在电力系统设计中的能耗。
设计人员应首先考虑选用高效节能的产品和设计方案,以期降低系统自身的能耗。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
做到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以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路损耗。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以适应由于季节性造成的负荷变化时能够灵活投切变压器。
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改造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全球对能源问题的日益关注,节能成为了各个行业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建筑领域,电气系统节能改造是其中一大方向。
下面将通过分享一些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改造的实际案例,来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
案例一: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在一家大型办公楼的节能改造中,引入了智能照明系统。
该系统通过使用光感应器和运动传感器,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开启时间,以避免能源的浪费。
同时,还通过使用LED灯具替换传统的白炽灯泡和荧光灯管,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改造后,该办公楼的能耗大幅度降低,不仅减少了对传统电力资源的依赖,也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案例二:智能空调系统的运用一家规模较大的酒店,在进行节能改造时,将重点放在了空调系统上。
通过引入智能空调系统,该酒店能够根据房间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量,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此外,还利用建筑外墙和天花板的隔热材料进行了改进,减少了传热损失,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整个改造过程中,酒店的能源消耗明显降低,节约了大量能源资源。
案例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一家工业厂房在进行电气系统节能改造时,决定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这个系统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应厂房的电力需求。
通过与传统电力网络相连接,多余的电力还可以上网并出售给供电局,实现了电能的再生利用。
该工业厂房在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后,不仅自给自足地满足了电力需求,还可以通过销售多余的电力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
案例四:智能电能管理系统的运用一个商业办公楼在进行电气系统节能改造时,引入了智能电能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各个电器设备的用电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并给出相应的节能建议,帮助用户合理控制用电行为。
该系统还可以对各个电器设备进行时间和功率的优化调度,使其在用电高峰时段降低功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商业办公楼在使用智能电能管理系统后,电能的使用更加高效,整体节能效果显著。
建筑电气节能报告范文建筑电气节能报告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本报告将围绕建筑电气节能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能源浪费现状及影响1.建筑电气设备老化严重,效率低下;2.大量建筑中存在不合理的照明系统设计,导致能源浪费;3.建筑电气设备管理不规范,能源消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性在于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降低电费支出,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建筑电气节能的解决方案及措施1.采用智能电气设备:现代化的智能电气设备可以实时监控能源消耗情况,通过分析数据提供合理的节电建议,从而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2.优化照明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例如LED灯光,能够提供充足的照明效果且耗电量较低。
另外,合理规划照明系统的布局和开关,减少不必要的照明,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3.改善设备管理: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运转。
另外,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管理和节能意识的认识。
4.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可以有效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
三、节能效果评估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建筑电气节能效果将显著提高。
首先,智能电气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优化照明系统可以降低建筑的整体用电,减少造成的能源浪费。
再者,改善设备管理能够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故障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最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并带来更加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总结:建筑电气节能是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采用智能电气设备、优化照明系统、改善设备管理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电气节能不仅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电费支出,还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电气节能王伟唐山钢铁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0摘要:我国目前的建筑电气设计中,因为供配电系统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控制不节能和电气照明设计、使用过程中不节能而造成的电能浪费现象非常普遍,电气节能设计可挖掘的潜力很大,电气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行的电气节能技术措施并付诸实施。
同时也需要具体了解新的节能设备产品的运行原理、使用性能、节能效果,从技术、经济上进行多方比较,再合理选定节能设备和节能控制方案,以真正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14-0167-02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能源。
目前建筑电气设计中普遍存在能源浪费和设计不合理情况,使得我国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由此可见,建筑电气节能空间充裕,而从我国“节约能源”的国策方针上考虑,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已经刻不容缓。
1 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现状分析由于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其中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以上,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建设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都采取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电气节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制定节能措施前,首先应明确节能目标,根据不同的地点掌握对应的节能要点,具体分析影响建筑物电气节能因素外,对节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1.1 建筑电气节能遵循的原则建筑电气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采取节能措施时,应遵守以下原则:(1)满足建筑物照明、环境舒适度、通道的畅通无阻和特殊场所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2)结合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地为了节能而增加投资,从而造成资源更大地浪费,而是应该通过减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节能效果。
(3)建筑电气节能的根本是合理用能,节约无谓的消耗电能,因此应找出建筑物电能浪费的具体地方,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1.2 建筑电气节能存在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的效果并不理想,除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中没有将建筑电气节能系统地纳入之外,更多的是技术方面的原因。
例如,在负荷计算时缺乏用电数据,变压器容量选择不合理,变压器负荷不均,变压器远离负荷中心;供电回路迂回铺设,线路无功损耗较大,不合理的设备选型和运行方式导致空调系统效率过低,风机和水泵的控制只有手动控制,导致运行不合理,电能消耗过大,在选择电制冷机组的台数时未考虑节能;电梯没有设置节能控制模式;建筑照明灯具选择、照明方式和镇流器选择不合理,照明控制方式不当,导致部分照明设施白白浪费大量电能等。
2 建筑电气节能的途径建筑电气设备节能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2.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做到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经减少线路损耗。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以适应由于季节性造成的负荷变化时能够灵活投切变压器,实现经济运行,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电能损耗。
由两路进线供电的系统,宜采用两路电源同时运行的方案,以减少正常运行时的线路损耗。
变压器应选用节能型的,以减少铁芯的涡流损耗和漏磁损耗,同时要将变压器的负载率提高到41%~63%,总损耗最小,具体数值随着变压器的不同而不同。
住宅小区为提高变压器运行期整体效率,其变压器的计算负荷率应该高于最佳负荷率,80%~85%最为合适。
2.2 动力设备的节能设计合理选用电动机,除规格、型号符合要求外,特别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功率,避免用过大功率的电动机形成所谓的“大马拉小车”现象。
单台用电功率大于350KW的电动机可以采用中压或高压电动机.减少电动机损耗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
在工程设计中应选用高效率的电动机,但是在具体工程中电动机通常都是水暖及建筑等专业设备所配套的,由设备制造商统一供应的,所以节能措施只能贯彻在运行过程中。
除了就地电容器补偿以减少线路损耗外主要是减少电动机轻载和空载运行,因为在轻载运行下电动机效率是极低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电动机使其在负载率变化时自动调节转速使得与负载变化相适应以提高电动机轻载时的效率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在建筑给水系统中采用变频调速器,对水泵电机无级调速、恒压给水,节能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当所需流量减少,水泵转速降低时,其电动机的所需功率按转速的三次方下降。
2.3 提高照明节能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通常的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2.3.1 充分利用自然光由于建筑的照明面积非常大,所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进行节能,其潜力和效果非常之大。
自然光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在施工过程中,对自然光源充分利用是非常倡导的做法,在节能环保以及经济合理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设计中电气设计人员应多与建筑专业配合,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使之与室内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从而大大节约人工照明电能。
2.3.2 选择优质的电光源科学的选用电光源是照明节电的首要工作。
节能的电光源发光效率要高,使得每瓦电(W)发出更多光通量(Lm)。
白炽灯泡发光效率一般为7~20Lm/W,其寿命一般为1000h,特殊的为2000h;单端的紧凑型荧光灯(俗称节能灯)其光通量一般为50Lm/W,采用一只9W寿命3000~5000h的节能灯完全可以替代40W的白炽灯泡;双端直管荧光灯T12型的光通量为55 Lm/W,寿命为3000~5000h,而现在的T5型则达到90~110 Lm/W,寿命可达8000~10000h。
所以T12,T10甚至T8型的荧光灯都应该淘汰,不但可以节约大约50%的电能,还会改善灯光的显色性。
除以上光源外,还有高强气体放电灯,如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微波硫灯、无极灯、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照明灯等。
高压钠灯代替高压汞灯,电能可节约37%;金属卤化物灯代替高压汞灯,电能可节约30%;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的转换效率高,寿命可达50000~100000小时。
而在建筑物的公共场所照明应采用节能控制系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照明时间。
除了正确选用(下转第 169 页)理。
主要用于裂缝宽度≥0.5mm且裂缝深度较浅的裂缝修复。
3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1)尽量减少破坏原有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
在建设工程设计制造时应充分考虑钢筋目前的情况,确定钢筋加固方案,尽量保留建筑的原有结构,以尽量减少损失和伤害,尽量减少甚至取消拆除,这更适合原配的就是最好的这一原则。
应该认真分析和探索现有的结构应,经过适当的测试和结构可靠性分析测试,准确判断原有房屋的结构和承载能力,以尽可能保持原貌或者保留它不应该忘记的地方,尽量按照原来的工程设定加固的特点,不要使得新旧之间有很大差距。
(2)加强改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加固连接技术的是植筋和锚栓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简单而有效的。
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明确规定,对于一般的梁柱等构件,难以满足的锚所需要的厚度宽度长度,采用植筋锚栓技术时需要注意最小边距和最小距离,还要注意的是原有构件钢筋密集部位钻孔和定位的可能性,尽量小心,不要损坏原来的截断和构件。
(3)在前期工作在,需要认真调查,检测,分析工程设计的细节,并与施工单位积极协调和配合,共同设计出实惠,安全,合理,可行的和适当的加固方案,并选择可行的替代品,以避免重复设计,加强监督检查工程,加强执行力度,并消除任何风险,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施工并不比重建一栋建筑物要简单,相比之下施工的难度更大,对建筑结构的综合考虑更复杂。
建筑物的加固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综合对比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加固施工更要明确设计意图,了解原有结构的各项施工资料,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施工方案,无论是原来的设计施工单位还是新的单位都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施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加固施工的效果,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及结构安全性。
参考文献[1]牛鸣非,张颖.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3):48.[2]关则雄.浅析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J].科学之友,2012(6):86-87.[3]谢建军.浅谈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J].广东建材,2012(8):126-127.[4]霍文辉.关于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应用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3(8):51.光源产品外,选择高效照明灯具与光源合理配套使用,在满足照明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节约照明用电。
例如镇流器,旧的T12荧光灯其电感镇流器要消耗其20%的电能,40W灯,其镇流器耗电约8W;而节能的电感镇流器则耗电小于10%,更节能的电子镇流器,则只耗电其2~3%,也是一笔不小的节电措施。
2.3.3 改进灯具控制方式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电方法。
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
卧房、病房、客房等床头灯可采用调光开关,高级客房采用节电钥匙开关,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走道、楼梯等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可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2.4 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大多数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如何使得配电系统功率因数尽可能接近于1,使得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功率。
降低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是配电系统节能的途径之一。
提高功率因数通常采用并联电容器补偿法,通常有二种方式,集中自动补偿和就地固定补偿。
当成组用电设备的无功补偿大于100KV AR 且离变电所较远时,应采用就地补偿的方式。
同时尽量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即合理选用电动机,尽量不让电动机空转。
3 结论电气节能是建筑节能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措施,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充分研究相关政策的规定,推动建筑节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原刚.浅谈现代建筑电气设计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2]黄翔.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2).[3]刘雅洲,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与设计中常见问题[J].建筑技术,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