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案例》高频考点: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15.18 KB
- 文档页数:2
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
一、安全事故调查的定义
安全事故调查是指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充分分析事故发生的情况,查
明事故原因,并确定安全管理措施以防止规避再发生安全事故,以保障人
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二、安全事故调查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事故发生后,安全事故调查应立足客观事实,充
分考虑涉事人员的情况,不受任何形式的偏见、偏袒制约,严格按照规定
和规章制度进行调查,以保证公正公平,事实和真相。
2、完整性原则:在安全事故调查中,应认真收集完整的证据,尽可
能地披露事故真相,一次性查明事故原因,确保安全事故调查能够达到有
效的结果。
3、明确性原则:安全事故调查应清楚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全面查
明安全事故的前因后果,并从安全管理角度提出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4、预防性原则: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应加强事故的预防,认清安全事
故的前因后果,以让安全事故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减少,预防安全事故的再
次发生。
三、安全事故调查的程序
1、现场勘察:调查人员要现场观察事故发生的环境和具体情况,以
便更好地综合分析和判断,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安全事故调查。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常用知识点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中,案例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考察考生对安全工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案例分析中常用的知识点。
一、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该理论认为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然而,这一理论存在局限性,不能解释为何在相同环境下,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而另一些人则相对安全。
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包括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该理论指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如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
预防事故的重点在于控制能量或限制能量的意外释放。
4、系统安全理论该理论强调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大类。
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以及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等。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内存在多种危险化学品时,需按照公式进行计算,若计算结果大于等于规定的临界量,则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3、工业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高频知识点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高频知识点2017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时间为10月28、29日,为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店铺为大家提供了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高频知识点,更多相关考试内容请关注我们店铺。
事故调查分级原则1.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的调查(1)轻伤、重伤事故的调查轻伤、重伤事故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由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会代表参加。
重伤事故发生的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派员参加事故调查组或直接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
(2)死亡事故的调查死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
(3)重大事故的调查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市级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负责人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4)特大事故大的调查特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省级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负责人和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同级地方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直接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地方政府负责人任调查组组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
2.煤矿事故的调查(1)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任组长,监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国务院认为必要时,对特别重大煤矿事故直接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2)特大事故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任组长,省级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和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3)重大、死亡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负责人任组长,有关地方政府或其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
201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事故性质认定与事故责任划分事故性质认定与事故责任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事故性质认定事故性质认定分为:责任与非责任事故。
二、事故责任分类(3类)(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①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②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③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①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②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末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③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④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⑤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例题3】事故的性质一般分为()。
A.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B.轻伤、重伤、死亡、重大、特大事故C.技术事故和非技术事故D.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故『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BCD的分类是从别的方面进行。
三、事故处理原则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就是执法办案。
它不仅要揭示事故发生的内外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做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依法依责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而且据此为政府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重特大事故、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重要考点归纳1、事故调查时限60天2、事故结案时限90天3、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记录范畴:3项费用。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丧葬及抚恤费用;补贴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解决费用:解决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补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4、事故间接经济损失记录范畴:6项费用。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解决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 ;其他损失费用5、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类型:20类;6、危害因素分类:6类。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心理性;行为性;其它。
7、事故调查解决的原则:4项(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原则;(3)公正、公开的原则;(4)分级管辖的原则8、事故解决的4不放过原则事故因素未查清、整改措施未贯彻、事故教训未吸取(当事者未受教育)、责任者未追究。
9、能量转移理论;事故模型的理论及分析方法10、事故调查组成员条件:2项具有事故调查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11、事故调查组职责:6项(1)查明事故发生因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2)拟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3)提出事故解决意见和防范措施;(4)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解决意见;(5)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到贯彻;(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12、事故直接因素:3要素:人、机、环境因素13、事故间接因素:3方面-管理、教育、技术14、事故防止:3战略-防止、应急、罚戒15、事故防止:3对策-工程、教育、管理16、事故责任划分:17、3类型-直接肇事、重要、领导责任;(l)直接责任者:与事故直接关系人员;(2)重要责任者:对事故发生起重要作用人员;(3)领导责任者: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18、3层次-重要(直接)、重要、一般管理责任19、直接责任的分析依据:4个方面(l)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导致伤亡事故的;(2)违反操作规程,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导致伤亡事故的;(3)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檀离职守或擅自开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导致伤亡事故的;(4)不按规定配备、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品,导致伤亡事故的。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必会知识点作为一个安全工程师,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必不可少。
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境,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以下几个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1.事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首先,对事故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
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其他活动中,发生了一个或多个人员受伤、设备或环境损坏的事件。
事故可以分为人的事故、物的事故和环境的事故三个大类,每个类别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2.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通常有多个原因导致,其中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时直接导致事故的因素,如人的错误、设备故障等;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的潜在因素,如管理缺陷、规章制度不健全等。
3.事故调查和分析方法:事故调查是为了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从而提取经验教训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见的调查方法包括树状图、事件树、故障树等。
案例分析中,可以使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等,以帮助理解事故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4.安全管理体系: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注重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估。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建立和实施的与安全有关的管理规范和方法,包括组织机构、责任制度、培训和教育等。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5.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时,需要对事故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和操作过程的评估,确定潜在的或已知的危险因素及其概率和严重程度。
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总之,安全工程师在进行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时,需要理解事故的概念和分类、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掌握事故调查和分析方法、评估和改进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安全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安全生产事故。
工程质量事故的认定和处理演示文稿课件(一)首先,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因为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过程中出现失误、瑕疵等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认定和处理。
一、认定工程质量事故的标准1.事故的性质:由于过失或瑕疵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2.事故的判据:根据现场勘查、相关文件记录和相关人员证言,确定事发经过和原因。
3.事故的程度:依据事故的影响、损失和危害来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
二、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程序1.立即停工,保护好现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保护现场,保护现场人员安全。
2.隔离现场,限制人员流动:采取隔离措施,限制现场人员流动,以便后续的勘查和处理。
3.组织力量调查、证据保全:调集相关人员成立调查小组,进行现场勘查,搜集证据,记录事故经过,以便认定事故责任。
4.救治伤员,赔偿损失:对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及时救治伤员,对赔偿损失要及时处理,承担相关责任。
5.判定事故责任,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对事故责任进行判定,相应人员进行处罚,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责任人员的整改意识。
三、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1.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熟悉操作规程、强化安全意识,文明施工,减少操作失误和瑕疵。
2.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关系,做好安全教育,强化管理考核。
3.提高质量检验水平:加强现场质量检验,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4.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增强应急处理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
总之,工程质量事故的认定和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只有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常考知识点(通关宝典)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危害?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险源:可能造成事故、疾病、破坏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根据危害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危害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各种能量的转移)。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包括中毒、窒息和冻伤。
2、什么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可能存在隐患,也可能无隐患。
3、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几大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电噪振磁设防信号,冻灼明粉运作标志)(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安全工程师《案例》高频考点: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
1.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
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评定。
(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
2.事故性质认定的程序
(1)事故类型分析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4)事故责任分析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查清事故发生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
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
①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②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因素(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生产指标),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的责任;
③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
④根据事故后果(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抢救和防治事故扩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
(5)事故性质的认定;
(6)事故经济损失分析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评定。
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事故类型的分析和确定、事故原因的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确定、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才能对一起事故的分析比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