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教学评估的实践与认识-对香港四所学校视学的启迪
- 格式:ppt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7
香港中小学教育考察报告为响应区镇两级政府改革创新的号召,办自主开放的教育,在汤伟立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我街道教育局及部分中小学校长于2月14日考察了香港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教育推广机构属下的香港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小学、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小学分校、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中学、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汤国华中学等四所中小学。
以下就考察所得报告如下:一、香港中小学教育概况(一)香港中小学的办学类别:香港中小学按照管理主体和经费来源,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1、官立学校:所有办学经费来自政府,由政府(教育局)直接管理,包括教职员的聘任和晋升,学校设校董会或学校管理委员会进行日常管理,通过小学入学制和升中派位制招收学生。
这类学校类似于我们的公办学校,2、资助学校、补助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按学校规模资助),由法团校董会(成员包括办学团体校董、教师校董、家长校董、校友校董、独立校董等)管理,教育局监察,教职员的聘任和晋升由法团校董会办理,教育局审批(薪金),通过小学入学制和升中派位制招收学生。
这类学校属委托管理,是香港中小学的主体,占八成左右,本次考察的四所学校都属于此种类型。
3、直接资助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按学生人数资助),由办学团体、校董会(成员由办学团体自行决定)管理,教育局监察,教职员的聘任和晋升由校董会自行决定,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学费,并实行自主招生。
这类学校类似于我们以前的公有民办学校。
4、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收费,由办学团体、校董会(成员由办学团体自行决定)管理,教育局监察,教职员的聘任和晋升由校董会自行决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
这类学校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民办学校。
(二)香港中小学的办学特色总体而言,香港学校办学最大的特色是多元、自主、开放,特色多从课程和办学理念中反映,如十二年一贯制的一条龙学校、强调个别学科的体艺类中学、强调教学或学习策略的学校等。
(三)香港中小学引入社会组织、机构参与学校办学、管理1、参与办学:香港教育广纳不同的办学理念、资助模式、发展方向和课程重点,让学习者有多元的选择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多元人才,如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教育推广机构(“旧生会”——已毕业的校友组成),秉承伊利沙伯中学的办学理念“修己善群”,参与香港政府新办学校的“公开招标”,承办学校。
香港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赴香港学习总结赴香港学习总结4月7日至16日,我有幸作为20XX年**********省投融资管理专题赴港研讨班的一员前往香港在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培训学习和访问。
这次培训饱尝了一盘投融资管理的教育大餐,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所讲到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除了感动和震撼,更多的是收获和启发。
一、以开放的心态收获知识这次培训内容主要以投融资管理为主,同时也有对香港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介绍、城市交通管理及规划、危机应变与传媒公共关系、组织文化、廉政建设等课程。
教师都是香港理大的教授或者业内资深人士,他们基本上都是香港本土出生,几乎都有留学经验和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能够站在国际的视野看问题,不是照本宣科,所有的课程都有精心准备的讲义、视频、课程还有互动环节,更显生动。
如齐耳长发的张启枝博士对香港社会情况、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介绍;前廉政公署副专员郭文纬先生讲授香港打造廉洁政府的基本途径与经验;被亲切的叫做“莫老虎”讲授的组织文化建立及在人事管理上的应用课程,莫先生也是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还有危机公关的李璨荣先生曾是20年的电视台的主播。
在各个课程中老师都会穿插他们对香港制度、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解读,让我们能从不同的视角看香港。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对我们的讲授是有限的,很多知识只是系统性的框架,但这也是抛砖引玉,让我们在课后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作更多的思考,得到更多的启迪。
这次培训还安排了两次外访:香港交易所和凤凰卫视,这两个机构都是赫赫有名的地方。
交易所屏幕上数字的跳动、凤凰卫视的节目的播出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真的惊叹于那小小的地方所放射的能量却如此之巨大。
这两个场所在电视上看过很多次,但真的是想不到还能亲临其境。
二、切身感受香港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以前对香港的了解,仅仅限于媒体和书本,印象就是一个繁华热闹的海港城市。
香港高校课程教学特点分析和启示香港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其教学质量获得世界肯定,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借鉴其成功的经验。
本文以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为例,分析香港高校的课程教学特点。
通过对其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和师生互动多样化等方面的阐述,揭示了香港高校课程教学的特色之处,同时结合本地高校课程教学现状,获得几点启示并借鉴。
标签:香港高校课程教学特点香港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成就了其独特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模式,使香港本地的大学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得到世界的肯定。
香港高校的体系,由于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很多制度、模式都延续了英国高校教育的方式[1]。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高校工作者开始关注于香港的高等教育,希望从香港的教育体系和特点中得到一些启发与借鉴,从而推进我国内地大学的教育水平。
香港高校管理体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已被较广范围的分析与探讨,但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的课程教学,鲜有相关报道和分析[2]。
作者通过在香港高校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并与香港各高校教师的多次交流,获得其课程教学的详尽资料信息。
香港高校的课程教学也非常具有当地特色,具有教学形式多样化、考核形式多样化和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等特色,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从而完善我们现有课程教学体系。
一、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1.讲授结合自学香港高校的课程内容一般由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两部分组成。
将一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学创新技能。
而学生自学情况的体现,主要通过课堂报告(Presentation)的形式。
课堂报告,一般以小组为单元,每组大概3-5人。
小组成员自行分工,通过自学后准备材料,最后以PowerPoint形式由一人或多人进行课堂汇报,展示自学情况。
课程汇报一般会安排在学期末,在学生基本上完成了该门课程大部分内容的学习后,以一个自学主题进行汇报讨论。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返港实践教学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香港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以下是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收获1. 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在香港,教育体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既有基础学科,也有艺术、体育等选修课程。
通过实践教学,我了解到香港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教学方法与策略香港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育理念与价值观香港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国际视野。
这种教育理念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4.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香港,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反思与改进1.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育理念的深化通过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将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国际视野,使他们在面对未来挑战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关于赴深圳、香港学习的教育启示作者:张晶香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28期摘要:参加到深圳、香港培训的研修中,聆听了国际知名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参观了深圳、香港的学校,认真思考发达教育的背后,所蘊含的作为教师都需具有对自己教育事业坚守的梦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识、教师团队精神的构建及教师创新意识的培育等教育理念,以坚定教育的方向,更好的促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学习;教育理念;启示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77-01有幸成为研修班的一员,于2015年参加了为期10天到深圳、香港的学习培训。
期间,聆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参观了香港的大学、中学及深圳的中学等活动,从教育理念到学生培养,让我受益匪浅。
为此,从四个方面分析所获得的教育启发,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一、教育者要有情有梦从詹华军教授的《香港教育的特色及两地教育的比较》,到香港培侨小学连文尝老师《香港培侨小学的故事》等系列讲座中,共同提到一个关键词“愿景”。
愿景是人们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
对个人来说,愿景就是个人在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愿景必须是共同的,共同的愿景就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通俗讲,这就是“梦想”。
在培训期间,我所接触的每一位校长、老师,都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坚守这一份“梦想”,学校给予师生一个愿景,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愿景,学生践行一个愿景,以生为本,以爱为本,抛弃了教育异化的功利目的,让人感到深港的教育充满阳光与快乐。
在深港接触到的每一位老师,无论大学教授还是小学教师,总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深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激情,表现出对自身从事职业的尊重。
培侨小学连文尝校长狭小的办公室里放满了学生送的合照,从他身上洋溢着一种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对教育信念的执着,正是源于这种深厚的教育之情,他才能和他的团队一起带领培侨小学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