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高考复习理综训练(4)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428.00 KB
- 文档页数:6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Si-28 Na-23 Fe-56 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以下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美,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两个分子从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人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15.北京时间201 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福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其中放射性物质碘131的衰变方程为。
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粒子为β粒子I的半衰期大约是8天,则若取4个碘原子核,经16天就一定剩下1个碘原子核B.13153了C.生成的131Xe处于激发态,还会放射γ射线。
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54强D.131I中有53个质子和131个中子5316.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l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A.t=0.15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负向最大B.t=0.15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C .从t=0.10s 到t=0.25s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6mD .从t=0.10s 到t=0.25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cm17.欧洲科学家曾在太阳系之处发现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格利斯518c ”。
这颗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直径约为地球的1.5倍,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船在“格利斯518c ”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小于在地球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B .“格利斯518c ”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7.9km/sC .“格利斯518c ”表面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D .“格利斯518c ”的平均密度小于地球平均密度18.右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卷(四)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第一部分(选择题 126分)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一定有酶参与的是A.氧气进入线粒体B.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C.水的光解D.玉米发酵制成酒精2.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右侧开一小孔,有固定光源可从小孔射入.花盆能随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暗箱不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情况为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HIV进入人体后,只能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B.蓝藻的拟核无核膜包裹,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生产者的角色C.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加入的生物素是细菌所需的生长因子D.研究细菌群体生长过程中,种内斗争最显著的是稳定期4.题4图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其上部分基因,表格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他们的孩子不可能...A .理论上基因型有4种;细胞分裂时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B .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C .是Rh 阴性的可能性为1/2D .体内心肌细胞含有的DNA 分子数比口腔上皮细胞多5. 题5图是正常人体内部分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完成图中①⑤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完成②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B .人在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④⑤过程产生 ATP 直接供能C .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缺乏胰岛素,①②过程减弱, 导致患者常常有饥饿感D .图中⑦⑧意义在于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丙氨酸可以通过⑨过程形成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B .NH 3的沸点高于PH 3,是因为N -H 比P -H 牢固C .NaHSO 3水溶液呈酸性,是因为HSO 3―发生了水解D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nm ~100nm 之间 7. 常见的晶体有如下类型:①分子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原子晶体 ④金属晶体,在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中,固态时的晶体类型可以是 A .只有①③B .只有①③④C .只有①②③D . ①②③④8. 对下列各组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Al 3+、ClO ―、Ba 2+、HCO 3―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B .Na +、NO 3―、CO 32―、SO 32―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C .Fe 3+、K +、SCN ―、Cl ―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显红色 D .Mg 2+、NH 4+、I ―、NO 3―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9.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CuSO 4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 2++ 2e -=CuB .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 -=2H 2O + O 2↑+ 4e ―C .若有6.4g 金属Cu 析出,放出的O 2一定为0.05molD .电解完成后,加入一定量的Cu(OH)2,溶液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题4图题5图题13图10.2009年北京奥运会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是我国支持“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题10图所示,有关该物质及其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分子中所有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B .1mol 该物质与H 2反应时,最多消耗7molH 2C .加入浓溴水,既可发生取代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D .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可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11.下列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A .焰色反应实验中,用稀硫酸清洗铂丝后放在火焰上灼烧B .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氢氧化钠置于小烧杯中称量C .蒸发食盐水制氯化钠晶体时,等水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 .为了加快过滤速度,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酸消耗等浓度NaOH 溶液的体积相等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 3COONa 和Na 2CO 3两溶液相比,pH 值前者大C .0.1mol·L —1 NH 4Cl 和0.1mol·L —1 NH 4HSO 4两溶液相比,前者溶液中c(NH 4+)大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13.如题13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相符合的是A .平衡状态I 后,增大压强,达到平衡状态Ⅱ,由 此推知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B .平衡状态I 后,升高温度,达到平衡状态Ⅱ,由 此推知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平衡状态I 后,增加反应物浓度,达到平衡状态ⅡD .平衡状态I 后,使用适宜催化剂,达到平衡状态Ⅱ14.下面写出的核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238234192900U T h n →+B .234234090911T h Pa e -→+C .941214260Be H e C 2n +→+ D .19422192101F H e N e H +=+15.如题15图所示,甲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动图像,乙是在6x =m 处的质点从该时题10图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a 、b 是介质中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 B .这列波的波速是4m/s C .a 、b 两质点的振幅都是10cm D .b 比a 先回到平衡位置16.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cm/s ,如题16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cm ,由此可知 A .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 B .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C .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sD .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0s17.“嫦娥奔月”的神话实现.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月球半径为R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在月球的环境温度下,水蒸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则: A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12M GRB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21rM GC .若22M v GR> ,就表明月球表面无水 D .若222M vGRr>,就表明月球表面无水18.题18图中所示为一带活塞的气缸,缸内盛有气体,缸外为恒温环境,气缸壁是导热的,现令活塞向外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气体吸热,对外做功,此功用W 1表示,然后设法将气缸壁及活塞绝热,推动活塞压缩气体至原来体积,此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用W 2表示,则A .有可能使气体回到原来状态,且W 1<W 2B .有可能使气体回到原来状态,且W 1>W 2C .不可能使气体回到原来状态,且W 1<W 2D .不可能使气体回到原来状态,且W 1>W 219.现有经过精确校准的电压表V 1和V 2,当分别用来测量某线路中电阻R 两端a 、b 间的电压时,如题19图所示,读数依次为12.7V 和12.3V ,则:①a 、b 间的实际电压略大于12.7V ②a 、b 间的实际电压略小于12.3V③电压表V 1的内阻大于V 2的内阻 ④电压表V 1的内阻小于V 2的内阻.以上判断正确的题15图题16图题18图题19图E.vαO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0.如题20图所示,一个带电油滴,从O 点以速度v 向右上方射入匀强电场中,v 的方向与电场方向成α角,测得油滴到达运动轨迹的最高点P 时,它的速度大小仍为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方向和OP 垂直B .不管油滴带何种电荷,P 点总是在O 点的右上方C .OP 与初速v 所成的角度一定为2απ-D .到达最高点时,重力和电场力对小球做功的瞬时功率为0 21.如题21图,甲、乙、丙中,除导体棒ab 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 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现给导体棒ab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0v ,则在甲、乙、丙所示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 的最终运动状态是 A .三种情形下导体棒动最终都做匀速运动B .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不同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 棒最终静止C .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相同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 棒最终静止D .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 最终都静止题20图题21图甲 乙 丙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74分)22.(19分)(1)如题22图Ⅰ 所示,是一个学生课后做的“用广口瓶和直尺测定水的折射率”小实验.请填写下述实验步骤中的空白.①用直尺测出广口瓶瓶口内径d ;②在瓶内装满水;③将直尺沿瓶口边缘 插入水中;④沿广口瓶边缘向水中直尺正面看去,若恰能看到直尺的零刻度(即图中A 点),同时看到水面上B 点刻度的像恰与A 点的像相重合;⑤若水面恰与直尺的C 点相平,读出 和 的长度;⑥由题中所给条件,可以计算水的折射率为 .(2)第二组同学利用如题22图Ⅱ的电路测量,其中R 1是电阻箱,R 2=72Ω、R 3=100Ω.合上S ,当R 1未调至图中所示阻值时,灵敏电流计G 的指针会偏转,将R 1调至如图中所示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回到零位.①在答卷的方框内画出与题22图Ⅱ对应的电路图.②读出图中电阻箱的阻值为R 1= Ω,算出待测电阻的值R x= .23.(16分)2006年,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这次撞击使该彗星自身的运行速度出现每秒1×10-7m/s 的改变,探测器上所携带的总质量达370kg 的彗星“撞击器”将以38000km/h 的速度径直撞向彗星的慧核部分,撞击彗星后融化消失,问:根据以上数据,估算一下彗星的质量大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4.(18分)题22图Ⅰ题22图Ⅱ如题24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的x 轴上有点A ,OA =L ,在A 点有一电子发射源,在纸平面的90°范围内发射电子,每个电子速率为v 0,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要求所有发射的电子通过垂直于xOy 平面的匀强磁场区域后,都平行x 轴向左匀速运动,且出磁场区域的电子束宽度为d (d <L ),不计电子重力.求:(1)该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 (2)符合上述条件的匀强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25.(19分)如题25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A 放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小球A 距左端竖直墙壁为s .另一个质量为M =3m 的小球B 以速度v 0沿轨道向左运动并与A 发生正碰,已知碰后A 球的速度大小为1.2v 0,小球A 与墙壁的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且碰撞时间极短.求:(1)两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小球B 的速度大小;(2)两球发生第一次碰撞的过程中A 球对B 球做功的大小; (3)两球发生第二次碰撞的位置到墙壁的距离.26.(15分)短周期元素A 、B 、C 、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C 为金属元素,A 、C 位于同一主族,B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B 、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D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 ,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3)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某种盐,水溶液呈碱性,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将该溶液滴入KI 淀粉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写出盐溶液呈碱性及使KI淀粉溶题24图题25图液变为蓝色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题26图为一含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所用原料是A 、B 单质, 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_,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27.(15分)A —J 有如下转化关系,A 、I 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 、J 是重要的非金属单质,B 只含两种元素,C 是一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 是一种重要的能源.C 、G 分子所含电子数相等.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A 在周期表中位置为 , B 的化学式 . (2)反应④的原理在生产中的两种用途是 和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③是工业上制取I 的重要反应,当有2mol J 生成的同时有 mol I 生成.28.(共15分)已知:①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接时,易发生下列转化:题26图②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A常用做木材的粘合剂,俗称“白乳胶”.B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得A.B的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为43,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3∶1.B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碳原子数相同的两种有机物D和M,M能发生银镜反应.(1)写出B的结构简式.(2)请写出M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B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不饱和羧酸的有3种,它们是CH2=CHCH2COOH、、.(4)D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关系:有机物N与G互为同系物,且N的相对分子质量比G大14,写出两分子N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并写出由N 形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29.(共15分)某固体物质是由Ba(NO3)2、AlCl3、CaCO3、K2SO4、NaOH中的几种均匀混合而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部分产物略去):(1)Z的分子式是.(2)在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为进一步确定X的组成,向实验②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有沉淀生成,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则沉淀X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3)取滤液Y,测得其pH > 7,向其中滴入硫酸钠溶液,未观察到任何现象,则滤液Y中一定..含有的含氧酸根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此推测“将过量的气体Z通入滤液Y中”的实验现象是.(4)上述推断可见,实验①中能反应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为(用)()(B n A n 形式表示) 、 .30.Ⅰ(12分)题30图甲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细胞_______(能或不能)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含氮碱基A 和T 的互补配对存在于细胞质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结构. (3)夏天切西瓜时会流出很多汁液,这些汁液来源于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人体内抑制病毒增长的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该物质的糖基团是在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添加的;抗体是在图中______________(填序号)合成的. Ⅱ(8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小鼠为材料,研究激素对动物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实验操作,请回答:(1)若将小鼠的甲状腺切除,则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 (2)为了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科学家给上述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大剂量的连续注射3个月后,老鼠受激素的影响而呈现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 (3)若要研究生长激素对动物的影响,则应该切除______________(器官). (4)如果切除的是成年雄鼠的睾丸,其他条件不变,小鼠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31.(22分)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的垂花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已知玉米中有两对题30图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T对t,B对b)可以改变玉米的性别,即把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使植株没有雌花序成为雄株;当基因t纯合时,使垂花成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1)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雌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代中由不同株间杂交所得的(2)若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间行种植,将F1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F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3)若育种工作者选用亲本做杂交后得到表中结果:Array请写出杂交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4)杂交育种中为免除雌雄同株必须去雄的麻烦,又能确保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株,需选育纯合雄株和雌株.现有材料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请你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写出选育过程.(注:正常株、雌株、雄株性状可用肉眼分辨)(5)农业生产中发现阳面山坡的玉米生长比阴面的好,起关键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为充分利用光能,常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它们高矮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现象;大豆根瘤内有根瘤菌,在它的_______上有固氮基因,使还原为_______,供大豆利用,根瘤破溃以后能提高得根瘤菌能够把大气中的N2土壤的含氮量.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生物部分1~5 DAACB30.(20分)Ⅰ(1)不能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有叶绿体和大液泡(2)①③(3)⑤ (4)⑥ ④Ⅱ(1)上升(2)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身体消瘦、精神亢奋、体温升高(至少两项)(3)垂体(4)失去了雄性第二性征和求偶能力31.(22分)(1) bbTT bbTt 3(2)正常株:雌株:雄株=9:3:4(3) bbtt×BbTt或Bbtt×bbTt(4)①取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②将该单倍体植株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③选择雌株和雄株(5)光垂直分层质粒 NH3化学部分6~10 DCBCD 11~13 BAA26.(15分)(1)(2分)(2)(2分);离子键和极性键(2分)(3)ClO-+H2O HClO+OH-(2分);2I-+ClO-+H2O=I2+Cl-+2OH-(2分)(4)从右到左或从b到a(2分); O2+4H++4e- = 2H2O (3分)27.(15分)(1)四周期、VIII族(2分) Al4C3(2分)(2)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2分)(3)3Fe + 4H2O(g) Fe3O4+ 4H2(3分)8Al + 3Fe3O44Al2O3+ 9Fe (3分)(4)8/3 (3分)28.(15分)(1) (2分)(2)CH 3CHO + 2Ag(NH 3)2OH CH 3COONH 4 +2Ag↓+3NH 3 + H 2O (3分) (3)CH 3CH =CHCOOHCH 2CCH 3C O O H(各2分,共4分)(4) (3分)(3分)29.(15分 ) (1) CO 2 (2 分)(2) Al 3+ + 3NH 3•H 2O == Al(OH)3↓ + 3NH 4+ (2 分)CaCO 3 BaSO 4 Al(OH)3 (各1分,共3分)(3) AlO 2—、 NO 3—(2 分),有白色沉淀产生 (2 分)(4)1])n[Ba(NO)SO n(K 2342≥ ( 2 分)4)n(AlCln(NaOH)33<<(2 分)物理部分14~21 BDACCAAB22.(1)③竖直(2分)⑤AC (2分)、BC (2分)⑥2222BCdAC d ++ (2分)(2)①电路图如图②36,20023.解:以彗星和撞击器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设彗星的质量为M ,初速度为v 1,撞击器的质量为m =370kg ,以速度v 2=38000km/h=11000m/s ,撞击后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到:Mv 1-m v 2=(M +m )v ,由于M 远远大于m ,所以上式可以化为Mv 1-mv 2=Mv ,解得:M =m v 2/(v 1—v ),由题给信息可以知道.撞击后彗星的运行速度改变了v 1—v =1×10-7m/s ,代入数据得到:M ≈4×1013kg24.解:(1)∵m 、e 、v 0大小和B 一定,则由Bev 0=mRv 2得R =Bemv 0=d ,∴B=edmv 0,方向:垂直纸面向外.(2)设其中某电子与x 轴夹θ角飞入磁场中,有Δx =R sin θ Δy =R -R cos θ∴Δx 2+(Δy -R )2=R 2,可见平行x 轴飞出场区的所有入射电子的飞出位置均位于半径R =d 的圆周1/4ABC 上,连AC ,所求最小磁场面积就为图中面积:ΔS =2(S 1-S 2)=2(41πR 2-21R 2)=(2π-1)d 225.解:(1)A 、B 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即Mv 0=MV+mv根据已知M =3m ,v = 1.2v 0 ,则得V = 0.6 v 0 (2)A 球对B 球所做功的大小等于B 球动能的减少量所以A 球对B 球所做功的大小为22200110.9622W M v M Vm v =-=(3)设A 、B 两球发生第二次碰撞的位置距墙壁为x ,则A 球以1.2v 0的速度运动的距离为s +x ,B 球以0.6 v 0运动的距离为s – x ,A 、B 两球运动的时间相等, 即有: 06.02.1v x s v x s -=+解得 :s x31=。
2010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2121F F l l -- B.2121F F l l ++ C.2121F F l l +- D.2121F F l l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 υ-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0~t 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0~t 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t 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t 1~t 2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
某除尘器模型的 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
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
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
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共计42分)1、(6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2、(6分)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3、(6分)如图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n 1=800和n 2=200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与u =51sin314t V 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可能是()A.2.0V B.9.0V C.12.7V D.144.0V4、(6分)“B 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如图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 1、v 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 2=0.9v 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 ,入射角为i ,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 为()A. B.C.D.5、(6分)(不定项)关于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波均会发生偏振现象B.用白光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实验,均可看到彩色条纹C.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运动速度等于声波的传播速度D.已知地震波的纵波波速大于横波波速,此性质可用于横波的预警6、(6分)(不定项)为了探测X 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 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 1,总质量为m 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r 2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 2,则()A.X 星球的质量为M =B.X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x =C.登陆舱在r 1与r 2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D.登陆舱在半径为r 2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2=T 17、(6分)(不定项)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图中板MN 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2d 和d 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L .一群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具有不同速度的粒子从宽度为2d 的缝垂直于板MN 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宽度为d 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C.保持d 和L 不变,增大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D.保持d 和B 不变,增大L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计78分)1、(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下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__①__(漏选或全选得零分),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__②__.2、(10分)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为了探究3根材料未知、横截面积均为S =0.20mm 2的金属丝a 、b 、c 的电阻率,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M 为金属丝c 的左端点,O 为金属丝a 的右端点,P 是金属丝上可移动的接触点.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始终为I =1.25A,电压表读数U 随OP 间距离x 的变化如下表:x /mm 600700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100220023002400U /V 3.95 4.50 5.10 5.90 6.50 6.65 6.82 6.937.027.157.858.509.059.75(1)绘出电压表读数U 随OP 间距离x 变化的图线;(2)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并进行比较.3、(16分)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有长为L =2m、宽为d =1m 的金属“U”型导轨,在“U”型导轨右侧l =0.5m 范围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t =0时刻,质量为m =0.1kg 的导体棒以v 0=1m/s 的初速度从导轨的左端开始向右运动,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λ=0.1Ω/m,不计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电阻及地球磁场的影响(取g =10m/s 2).(1)通过计算分析4s 内导体棒的运动情况;(2)计算4s 内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并判断电流方向;(3)计算4s 内回路产生的焦耳热.4、(20分)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1000=90km/h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50kW.当驾驶员看kg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到前方有80km/h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72m后,速度变为v=72km/h.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用于轿2车的牵引,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1)轿车以90km/h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F的大小;阻(2)轿车从90km/h减速到72km/h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维持72km/h匀速运动的距离L′.电5、(22分)如图甲所示,静电除尘装置中有一长为L、宽为b、高为d的矩形通道,其前、后面板使用绝缘材料,上、下面板使用金属材料.图乙是装置的截面图,上、下两板与电压恒定的高压直流电源相进入矩形通道,当带负电的尘埃碰到下板后连.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分布均匀的尘埃以水平速度v其所带电荷被中和,同时被收集.通过调整两板间距d可以改变收集效率η.当d=d时,η为81%(即离范围内的尘埃能够被收集).不计尘埃的重力及尘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板0.81d图甲图乙;(1)求收集效率为100%时,两板间距的最大值dm(2)求收集效率η与两板间距d的函数关系;(3)若单位体积内的尘埃数为n,求稳定工作时单位时间下板收集的尘埃质量ΔM/Δt与两板间距d的函数关系,并绘出图线.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共计42分)1、(6分)C 甲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 项错误;甲对绳的拉力和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 错误;由于不计冰面的摩擦力,甲、乙两人在大小相同的拉力F 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s =at 2和a =得,t =,若m 甲>m 乙,则t 甲>t 乙,即乙先到达中间分界线,故甲赢得胜利,C 项正确;同理,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同样是乙先到达中间分界线,甲能赢得比赛的胜利,D 项错误.2、(6分)D α射线是原子核衰变中放出的由氦核组成的粒子流,A 项错误;β射线是原子核衰变中核内放出的高速电子流,它是由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放出的,B 项错误;γ射线是原子核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新核具有过多的能量,这些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C 项错误;化学反应只是原子间核外电子的转移,不改变原子核的结构,所以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D 项正确.3、(6分)A 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 1=V,由公式=可得,U 2=U 1=V=9V.因公式=的适用条件是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相等,即理想变压器,但题中变压器的铁芯不闭合,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要远小于原线圈的磁通量,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应比上面的计算值小很多.故A 项正确.4、(6分)D 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将v 2=0.9v 1代入,得sin β=sin i ,由几何关系可得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为:h =cot β==,D 项正确.5、(6分)BD 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A 项错误;用白光作光源,单缝衍射条纹和双缝干涉条纹均为彩色,B 项正确;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速度并不等于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介质中可认为匀速传播,而质点做变速运动,C 项错误;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的传播速度,纵波先到达地球表面,所以可以用于横波的预警,D 项正确.6、(6分)AD 选飞船为研究对象,则=m 1,解得X 星球的质量为M =,A 项正确;飞船的向心加速度为a =,不等于X 星球表面的加速度,B 项错误;登陆舱在r 1的轨道上运动时满足:=m 2,=m 2,登陆舱在r 2的轨道上运动时满足:=m 2,=m 2.由上述公式联立可解得:=,=,所以C 项错误,D 项正确.7、(6分)BC 带电粒子能够从右缝中射出,进入磁场时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应向右,由左手定则可判定粒子带负电,A 项错误;由qvB =m 得,v =,射出粒子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 max =,射出粒子运动的最小半径为r min =,故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v max =,B 项正确;射出粒子的最小速度为v min =,Δv =v max -v min =,若保持d 和L 不变,增大B 时,Δv 增大,C 项正确;若保持d 和B 不变,增大L 时,Δv 不变,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计78分)1、(10分)①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钩码、砝码或电火花计时器、钩码、砝码②学生电源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提供交流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置和时间;砝码用以改变小车的质量;钩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还可用于测量小车质量.2、(10分)(1)(2)ρ=ρa =Ω·m=1.04×10-6Ω·mρb =Ω·m=9.6×10-4Ω·mρc =Ω·m=1.04×10-6Ω·m通过计算可知,金属丝a 与c 电阻率相同,远大于金属丝b 的电阻率.电阻率的允许范围ρa :0.96×10-6~1.10×10-6Ω·m ρb :8.5×10-4~1.10×10-7Ω·m ρc :0.96×10-6~1.10×10-6Ω·m3、(16分)(1)见解析(2)0.2A沿顺时针方向(3)0.04J解析:(1)导体棒先在无磁场区域做匀减速运动,有-μmg =ma ,=v 0+at ,x =v 0t +at 2代入数据解得:t =1s,x =0.5m,导体棒没有进入磁场区域.导体棒在1s 末已停止运动,以后一直保持静止,离左端位置仍为x =0.5m.(2)前2s 磁通量不变,回路电动势和电流分别为E =0,I =0后2s 回路产生的电动势为E ==ld =0.1V回路的总长度为5m,因此回路的总电阻为R =5λ=0.5Ω电流为I ==0.2A根据楞次定律,在回路中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3)前2s 电流为零,后2s 有恒定电流,焦耳热为Q =I 2Rt =0.04J.4、(20分)(1)2×103N(2)6.3×104J(3)31.5m解析:(1)汽车牵引力与输出功率关系P =F 牵v 将P =50kW,v 1=90km/h=25m/s 代入得F牵==2×103N当轿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有F阻=2×103N.(2)在减速过程中,注意到发动机只有P用于汽车的牵引.根据动能定理有Pt-F阻L=mv-mv代入数据得Pt=1.575×105J电源获得的电能为E电=0.5×Pt=6.3×104J.(3)根据题设,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仍为F阻=2×103N.在此过程中,由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可知,仅有电能用于克服阻力做功E电=F阻L′代入数据得L′=31.5m.5、(22分)(1)0.9d(2)η=0.81()2(3)见解析解析:(1)收集效率η为81%,即离下板0.81d的尘埃恰好到达下板的右端边缘,设高压电源的电压为U,则在水平方向有L=vt①在竖直方向有0.81d=at2②其中a===③当减小两板间距时,能够增大电场强度,提高装置对尘埃的收集效率.收集效率恰好为100%时,两板间距即为dm.如果进一步减小d,收集效率仍为100%.因此,在水平方向有L=vt④在竖直方向有⑤其中a′===⑥联立①~⑥各式可得d m =0.9d 0.⑦(2)通过前面的求解可知,当d ≤0.9d 0时,收集效率η均为100%.⑧当d >0.9d 0时,设距下板x 处的尘埃恰好到达下板的右端边缘,此时有x =()2⑨根据题意,收集效率为η=⑩联立①②③⑨及⑩式可得η=0.81()2.(3)稳定工作时单位时间下板收集的尘埃质量为ΔM /Δt =η×nmbdv 0当d ≤0.9d 0时,η=1,因此ΔM /Δt =nmbdv 0当d >0.9d 0时,η=0.81()2,因此ΔM /Δt =0.81nmbv 0绘出的图线如下。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四)物理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选对得 4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分) 13. 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A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 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C. 有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有 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 素的半衰期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 的动能减小,电势能也增大14.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抛出两小球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A .先抛出A 球 B .先抛出B 球 C .同时抛出两球 D .使两球质量相等 15.如图甲中abed 为导体做成的框架,其平面与水平面成B 角,质量为m 的导体棒PQ 与 ab 、ed 垂直且接触良好,回路的电阻为 R ,整个装置放于垂直框架平面的变化的磁场中, 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棒 PQ 始终静止,在时间0〜t o 内,棒PQ 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16. 滑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力F 作用于弹簧右端,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拉力F 做了 10 J 的功.在上述过程A .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 10 JB .滑块的动能增加了 10 JC .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 10 JD .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 和B ,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不第14题图、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有2个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3分,错选、漏选 0分) 17. 以下是有关热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B .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物体的温度升高,表示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规律18. 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 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贝UA .A 、B 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 t = 4s 时,A 、B 两物体相遇C •在相遇前,t = 4s 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D •在相遇前,A 、B 两物体最远距离 20m19•如图所示,将一个正电荷从 C 点分别沿直线移动到 且做功的数值相等,则在此空间中,有可能 A •只存在平行于y 轴的匀强电场 B •只存在平行于x 轴的匀强电场 C .只在第I 象限内某位置有一个负点电荷 D .只在第”象限内某位置有一个正点电荷20.随着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深太空探测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
2010-2011学年度高三级第二次阶段考(广东省专用) 理科综合 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择正确,选对得4分,选错或不答不得分)1、对参考系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不选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B .参考系一定要选取不动的物体C .研究车轮边缘上一点的运动时,只能以轮轴为参考系D .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有相同的观察结果2、如图1所示,一个固定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是斜面AB ,右侧是曲面AC ,已知AB 和AC 的长度相同,甲、乙两个小球同时从A 点分别沿AB 、CD 由静止开始下滑,设甲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 1,乙在曲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 2,则( )A .t 1>t 2B .t 1<t 2C .t 1=t 2D .以上三种均可能3、如图所示,在高山滑雪中,质量为m 的运动员静止在准备区的O 点,准备区山坡倾角为θ,滑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这时( )A.运动员受到的静摩擦力为μmg cos θB.山坡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为mgC.山坡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mgD.山坡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大于mg sin θ4、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 分别作用在B 和C 上.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各 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A 、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1,B 、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C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3,则A .f 1=0,f 2=0,f 3=0B .f 1=0,f 2=F ,f 3=0C .f 1=F ,f 2=0,f 3=0D .f 1=0,f 2=F ,f 3=F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正确,选对得6分,只选一个并且正确得3分,选错或不答不得分)5、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4 s 末甲、乙将会相遇B .在第2 s 末甲、乙速度相等C .在第4 s 末甲、乙速度相等D .第2 s 末甲、乙将会相遇6、07年10月24日18时29分,搭载中国首枚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地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大空,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38万公里外月球的漫长旅途中,需要进行一系列高度复杂又充满风险的动作,即三次绕地球变轨,然后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再三次绕月球变轨,最后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如图1-1-3所示,是“嫦娥一号”升空路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描述卫星绕地球运行情景的四个椭圆轨道是以地球作参考系图1F FB .图中描述卫星绕月球运动情景的三个椭圆轨道是以地球作参考系C .图中描述卫星在月地转移轨道的运动情景是以太阳作参考系D .图中描述卫星运动情景的所有轨道均是以太阳作参考系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着一副扑克牌,总共54张,每一张牌的质量都相等,牌与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最下面一张牌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都相等.用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按压第一张牌,并以一定的速度水平移动手指,将第一张牌从牌摞中水平移出(牌与手指之间无滑动)。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48 分)1、(6分)(不定项)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2、(6分)(不定项)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1和I2,且I1>I2;a、b、c、d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b、c与两导线共面;b点在两导线之间,b、d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3、(6分)(不定项)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4、(6分)(不定项)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 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 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 V,云地间距离约为1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 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 A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1014 W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1×106 V/m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 J5、(6分)(不定项)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 n=E1/n2,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B.-D.-6、(6分)(不定项)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周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7、(6分)(不定项)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A.mv2B.v2C.NμmgLD.NμmgL8、(6分)(不定项)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波长为1.2 m,振幅为A.当坐标为x=0处质元的位移为-A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0.4 m处质元的位移为A.当坐标为x=0.2 m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x=0.4 m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A.- A、沿y轴正方向 B.-A、沿y轴负方向C.- A、沿y轴正方向 D.-A、沿y轴负方向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题, 共计 72 分)1、(6分)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在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2)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12分)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60 mA的电流表,电阻箱,导线若干.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 Ω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完成下列填空:图1(1)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a和b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笔a为______(填“红”或“黑”)色.(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图1中多用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2(a),(b),(c)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_____ Ω,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 mA,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 Ω.图2(a)图2(b)图2(c)(3)将图1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_____ mA.(保留3位有效数字)(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 V.(保留3位有效数字)3、(15分)如图,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L,电阻不计.在导轨上端并接两个额定功率均为P、电阻均为R的小灯泡.整个系统置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m、电阻可以忽略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棒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某时刻后两灯泡保持正常发光.重力加速度为g.求:(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2)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4、(19分)如图,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MN将空间分成Ⅰ和Ⅱ两个区域.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 >0)的粒子以速度v0从平面MN上的P0点水平向右射入Ⅰ区.粒子在Ⅰ区运动时,只受到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作用,电场强度大小为E;在Ⅱ区运动时,只受到匀强磁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求粒子首次从Ⅱ区离开时到出发点P0的距离.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5、(20分)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通过对以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质量为2m、厚度为2d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质量均为m的相同两块,间隔一段距离平行放置,如图所示.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不会发生碰撞.不计重力影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48 分)1、(6分) AD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但一定要引起其他的变化,选项A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选项B、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若外界对气体做功的同时气体放热,则气体的内能可能减少,选项D正确.2、(6分) C 磁感应强度为矢量,两导线在d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成一定角度,则d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不为零;根据右手安培定则可知,两导线在b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则b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一定不为零;两导线在a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由于I1>I2,可知I1在a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于I2在a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故a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一定不为零;同理,两导线在c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由于I1>I2且I1距离c处较远,可知I1在c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能等于I2在c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故c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可能为零,选项C正确.3、(6分) B 作出a、b、c、d四条光线第一次折射时的法线,可知其折射率大小关系为n a>n b>n c>n d,则它们可能依次是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所以本题只有选项B正确.4、(6分) AC 根据题意,由电流定义式可得,闪电电流瞬时值I==1×105 A,选项A正确;整个过程平均功率为P==2×1010~3×1010 W,选项B错误;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E==1×106 V/m,选项C正确;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ΔE=QU=6×109 J,选项D错误.5、(6分) C 根据激发态能量公式E n=可知氢原子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设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最大波长(设波长为λm)的光子能量为ΔE,则有+ΔE=0,且ΔE=h,联立解得λm=-,所以本题正确选项只有C.6、(6分) D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其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G=m=m()2R,可知卫星周期越大,其环绕速度越小,轨道越高,势能越大,所以本题正确选项只有D.7、(6分) BD 设系统损失的动能为ΔE,根据题意可知,整个过程中小滑块和箱子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则有mv=(M+m)vt(①式)、mv2=(M+m)v+ΔE(②式),由①②联立解得ΔE=v2,可知选项A错误、B正确;又由于小滑块与箱子壁碰撞为弹性碰撞,则损耗的能量全部用于摩擦生热,即ΔE=NμmgL,选项C错误、D正确.8、(6分) C 分别画出两个状态的波形图,很容易得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两个状态的波形图关于x轴对称,可知本题正确选项只有C.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题, 共计 72 分)1、(6分) (1)④①②⑤③(2)5×10-10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易知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②⑤③;(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油酸分子直径为d==m≈5×10-10 m.2、(12分) (1)黑(2)14.0 53.0 4.6(3)102 1.54解析:(1)根据“多用表欧姆挡工作时内置电源正极与黑表笔相连”及“电流表工作时电流应由“+”接线柱流入”可知表笔a应为黑色.(2)由于多用表调至×1 Ω挡,据读数规则可知多用表读数为14 Ω;电流表读数为53.0 mA;电阻箱读数应为(1×4+0.1×6)Ω=4.6 Ω.(3)据图2(a)可知多用电表调至×1 Ω挡时其内阻为15 Ω,据各表读数可知=53 mA,则两表笔短接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102 mA.(4)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多用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E=(15+14)×53×10-3 V=1.54 V.3、(15分) (1)(2)解析:(1)设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有P=I R①由题意在金属棒沿导轨竖直下落的某时刻后,小灯泡保持正常发光,流经MN中电流为I=2I0②此时金属棒MN所受的重力和安培力相等,下落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有mg=BLI③联立①②③式得B=.④(2)设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速率为v,由电磁感应定律与欧姆定律得E=BLv⑤E=RI0⑥联立①②④⑤⑥式得v=.(+)解析: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抛物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设其大小为a,由牛顿定律得设经过时间t0,粒子从平面MN上的点P1进入磁场,由运动学公式和几何关系得v0t0=at②粒子速度大小v1为v1=③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tanα=④此时粒子到出发点P0的距离为s0=v0t0⑤此后粒子进入磁场,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r1=⑥设粒子首次离开磁场的点为P2,所张的圆心角为2β,则P1到点P2的距离为s1=2r1sinβ⑦由几何关系得α+β=45°⑧联立①②③④⑥⑦⑧式得s1=⑨点P2与点P0相距l=s0+s1⑩联立①②⑤⑨⑩解得l=(+).5、(20分) (1+)d解析:设子弹初速度为v0,射入厚度为2d的钢板后,最终钢板和子弹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得(2m+m)V=mv0①解得V=v0此过程中动能损失为ΔE=mv-×3mV2②解得ΔE=mv分成两块钢板后,设子弹穿过第一块钢板时两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1,由动量守恒得mv1+mV1=mv0③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射穿第一块钢板的动能损失为,由能量守恒得mv+mV=mv-④联立①②③④式,且考虑到v1必须大于V1,得v1=(+)v0⑤设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并留在其中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得2mV2=mv1⑥损失的动能为ΔE′=mv-×2mv⑦联立①②⑤⑥⑦式得ΔE′=(1+)×⑧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由⑧式可得,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x为x=(1+)d.。
2010届高考理科综合模拟考试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II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Na23 P 311.右图表示某种细菌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群体的生长 曲线,下列各项与第4段曲线下降无关..的是( ) A .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 B .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C .细菌天敌数量的增加D .pH 值等生存条件的变化2.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试验时,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 .液泡的颜色变深,体积变小C .能区分原生质层外界面的位置D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壁3.马铃薯在空气中贮藏了一周,然后在纯氮中贮藏一周,最后又置于空气中贮藏。
在实验中测定释放的CO 2,结果如右图。
在第三周多产生和释放的CO 2可能来自( )A .酒精B .淀粉C .乳酸D .葡萄糖4.将2株同样健壮的植物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假设2株植物的溶液以上部分大小完全 相同,实验过程中则会出现( ) A .2植株蒸腾速率和离子吸收速率相等 B .2植株蒸腾速率和离子吸收速率不同 C .2植株蒸腾速率相同,离子吸收速率不同D .2植株蒸腾速率不同,离子吸收速率相同5.近年来科学家报导大气圈的臭氧层严重受损,造成紫外线增强的现象。
紫外线为高能量的光线,在生物体内易激发超氧化物的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
据此前提,植物短暂的暴露在高紫外光条件下,其光合作用能力立即显现受抑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0.1mol/L KH 2PO 4A .光合作用酶受到破坏B .囊状膜受到破坏C .暗反应受抑制D .DNA 受到破坏6.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番茄无子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B .无子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C .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D .无子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7.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2010年秋季学期高三理综测试四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23 Si-28 S -32 Cu -64 Fe-56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6分,共78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动物体液中的Ca2+含量太高,会引起肌无力②动物体液中的Na+含量过少,会引发心律失常③动物体液中的K+含量过少会引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四肢发冷④植物缺硼,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⑤植物缺铁,首先会使幼叶缺绿⑥植物缺氮,幼叶会首先表现出缺绿的现象⑦缺钾会使马铃薯减产A.①④⑤⑦B.③④⑤⑦C.①②④⑦D.①②③④2.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B.若乙含基因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C.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一定为卵细胞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2、1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C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新物种的诞生丰富的是遗传多样性C.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某种动物的直毛基因占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比值为直毛基因频率4.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BA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5.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DA.看到酸梅分泌唾液,此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均能改变代谢途径从而增强微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C.利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直接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从而维持生物第二性征D.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的左侧放上琼脂小块(已放过胚芽鞘尖端),左侧照光,向右侧弯曲生长。
2010-2011学年高考复习理综训练(4)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变大B .所有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C .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会增加15.如图给出了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的示意图线,由图可知( ) A .原子核A 裂变成原子核B 和C 要放出核能 B .原子核A 裂变成原子核B 和C 要吸收能量 C .原子核D 和E 聚变成原子核F 要放出核能 D .原子核D 和E 聚变成原子核F 要吸收能量16.已知引力常量为G 、某行星的半径为R 和紧贴该行星表面绕行的卫星的周期为T ,可以求得的物理量是( ) A .该行星的质量B .该行星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C .该行星的同步卫星离其表面的高度D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17.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某时刻,在该波传播方向上有P 、Q 两质点,它们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刻P 、Q 两质点间的距离可能等于半个波长 B .此时刻P 、Q 两质点的速度方向可能相同C .从此时刻开始,波从P 点传到Q 点所需时间可能等于一个周期D .若该波的频率增加一倍,则波从P 点传到Q 点的时间将减少一半 18.如图所示,一小物块在粗糙斜面上的O 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物块经过的路径上有A 、B 两点,且│AB │= l ,则小物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 、A 两点距离越大,摩擦力对物体的冲量越大 B .O 、A 两点距离越大,摩擦力对物体的冲量越小 C .O 、A 两点距离越大,物体的动能改变量越大D .O 、A 两点距离越大,物体的动能改变量越小19.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Q以Q 点为焦点的椭圆运动.A 、B 、C 为椭圆上的三点,B Q 最远的点.电子在从A 经B 到达C 点的过程中( ) A .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 .速率先减小后增大C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20.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右上图所示,将压敏电阻及各电路元件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光滑的绝缘重球.已知0到t 1时间内小车静止,重球Z1 32 4 5对压敏电阻和挡板均无压力.此后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整个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右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从t 1到t 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从t 2到t 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从t 3到t 4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从t 4到t 5时间内,小车一定处于静止状态2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为10 kg 的木箱与墙角距离为8523m ,某人用F =125 N 的力,从静止开始推木箱,推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木箱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若推力作用一段时间t 后撤去,木箱恰好能到达墙角处,则这段时间t 为(取sin37°= 0.6 ,cos37°= 0.8,g =10 m/s 2)( )A .3 sB .556 sC .70103 s D .723 s第Ⅱ卷 非选择题22.(10分)(1)(6分)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 1,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 2,双缝间距为d .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的读数x 1=_______mm ,对准第4条时的读数x 2=_______mm ; (b )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为λ=_________(用符号表示).(2)(4分)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时:①甲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矩形玻璃砖的两个分界面b a 和d c ,因不慎碰动了玻璃砖,使它光源 滤光片 单缝双缝遮光图乙图丙第1条的读数第4条的读数向b a 方向平移了一点,如图甲所示,以后的操作都正确无误,但在画光路图时仍以b a 和d c 为分界面,则测得的折射率n 的值将不受影响. ②乙同学为了避免笔尖触划玻璃面,画出的a 'b '和c 'd '都比实际的分界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乙所示,后来的操作都正确,但在画光路图时仍以a 'b '和c 'd '为分界面,则测得的折射率n 的值将偏小.③丙同学的操作和所画的光路图都正确无误,但所用玻璃砖的两个折射界面并不平行,如图丙所示,则测得的折射率n 的值将偏大.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③D .③ 23.(8分)需要组装一个单量程的欧姆表,所给电源的电动势为3.0V ,内阻可忽略不计,其他可供选择的主要器材有: (1)电流表A 1(量程0~300μA ,内阻3000Ω) (2)电流表A 2(量程0~3mA ,内阻500Ω) (3)变阻器R 1(阻值范围0~300Ω) (4)变阻器R 2(阻值范围0~800Ω)①在方框内完成组装欧姆表的电路图 (要标明所选器材的代号) ; ②电流表的表盘刻度分为三等分大格,如图所示,其中0为电流表的零刻度,则该单量程欧姆表按正确的方法组装完成后,刻度C 表示的电阻值为 Ω ,刻度B表示的电阻值为 Ω.24.(16分)实验小组为了测量一栋26层的写字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运行情况,请一质量为m =60 kg 的同学站在放于电梯的水平地板上的体重计上,体重计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电梯从一楼直达26楼,已知t = 0至t = 1 s 内,电梯静止不动,与传感器连接的计算机自动画出了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下图.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该大楼每层的平均层高.0 1 2 321 22 t /s23 甲 乙abcda 'b 'c 'cd 'a ''''''b ''c ''d ''丙25.(18分)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求:(1)两物块质量之比m1: m2多大?(2)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多大?(计算结果用m1和v表示)(3)当A物体的速度最小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多大?(计算结果用m1和v表示)26.(20分)如图所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根足够长且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重合,左端用导线连接电容为C的电容器(能承受的电压足够大).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一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直金属棒垂直放在两导轨上,一根绝缘的、足够长的轻绳一端与棒的中点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现从静止释放重物并通过轻绳水平拖动金属棒运动(金属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不计滑轮质量和所有摩擦).求:(1)若某时刻金属棒速度为v,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多大?(2)求证:金属棒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当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一定高度时,电容器带电量为Q,则这个高度h多大?'2010-2011学年高考复习理综训练(4)物理参考答案22.(1)(每空2分,共6分) (a) 2.190;7.868(b )2123)(L x x d -(2)(4分)A23.(1)如图所示(3分,未标明A 2和R 2各扣1分)(2)0(2分);500(3分)24.(1)对于启动状态有:11ma mg F =---------------------(2得21s m 2/a =--------------------(2分)对于制动状态有:33ma F mg =---------------(2分)得23s m 2/a = --------------------(2分)(2)电梯匀速运动的速度s m 411/t a v ===-------------(2分)从图中读得,电梯匀速上升的时间t 2=18s ---(1分) 电梯运动的总时间t =22 s-------------------------(1分) 所以总位移)(212t t v s +=m 80)m 2218(421=+⨯⨯=---(2分) 层高: m 23m 258025.s h ===----------------(2分)25.(1)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B 物体速度最大,由图像可知,此时A 速度为20v -B 的速度为20v ,此过程系统动量守恒:22020101v m v m v m +-=- - - - - - - - - (3分)解得: 3121:m :m =- - - - - - - - - - - - - - - - (3分)(由机械能守恒4214212120220121v m v m vm +=得出结果的,比照给分)(2)当弹簧第一次压缩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A 、B 两物块速度相等.设相等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得:v m v m v m 2101+= 所以40v v =- - - - - - - - - - - - - - (2分)由 02221201212121vm v m v m E P --=- - - - - - - (2分)得 20183v m E P =- - - - - - - - - - - - - - - - - - - - (2分)(3)分析1m 的最小速度为0,由动量守恒得:2201v m v m = 30v v =---- - - (2分)由 2222012121v m v m E P -='- - - - - (2分)得 20131v m E P ='---------------------- (2分)26.(1)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 等于导体棒上的电动势E , 有:BLv E U ==---(4分)(2) 金属棒速度从v 增大到v v ∆+的过程中,用时)0(→t t ∆∆,加速度设为a ,有: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 B L v U =电容器所带电量为: C B L v CU q ==----------------(1分) 此时金属棒中的电流为: tv C B L tq I ∆∆∆∆⋅== ----------(1分)棒的加速度为: tv a ∆∆=---------------------------(1分)对物体m : ma F mg T =-------------------(1分) 对棒: ma BIL F T =-----------------(1分) 综合前两式: ma BIL mg 2=-------------(1分)所以 CL B m mg a 222+=--(1分)式中各量都是恒量,加速度保持不变,故金属棒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