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新秩序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在20世纪初,欧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
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矛盾日益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成为了20世纪早期全球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瓦解旧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巴尔干半岛的平衡,摧毁了欧洲地区长期存在的大国平衡,导致了俄国、奥匈帝国、德国、土耳其等近15个国家的崩溃。
欧洲在这次战争中失去了一个世纪以来所坚持的秩序,并因此引发了许多地区的政治动荡。
二、战后新秩序的出现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全球的政治格局已经彻底改变。
战后的新秩序建立在俄国革命和盟国的胜利基础上,形成了联合国等标志性的全球治理体系。
这种体系在二战后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战间期的政治动荡则引发了新一轮战争的爆发。
三、引发了关键性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共同问题。
铁血政策、大量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的未决问题等等成为了20世纪早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而这种政治格局直接导致二战爆发。
同时,军备竞赛对当时的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态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德国从胜利者变为失败者,随之引发的政治革命和社会混乱成为20世纪早期的大问题。
四、全球政治格局的重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
在这场战争中,全球各国都被迫站在联合国和轴心国之间的立场上,正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
美国在参加这场战争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一影响力也让美国成为了二战胜利中的关键潜力。
同时,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在冲突中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总体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战争摧毁了旧有的秩序,导致各种共同问题的出现,其中造成的一部分问题至今仍在挑战着人类。
但是在经历了这场战争之后,新的秩序正在逐渐形成。
全球各国正在通过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积极地探求世界秩序的可持续性之路。
一战战后世界的新秩序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不仅结束了多年的相对稳定,而且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世界带来了新的秩序,这个秩序的特点是由胜利方主导,旨在防止未来的战争。
本文将探讨一战战后世界的新秩序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战胜国为主导的巴黎和会议决定了战后世界的格局。
首先,由巴黎和会议成立的国际联盟成为防止战争的主要机构。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国际合作和外交手段来解决争端,并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
然而,由于美国未能加入国际联盟,以及欧洲列强之间的分歧和利益冲突,国际联盟在预防战争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
其次,巴黎和会议通过签署《凡尔赛和约》,给德国负以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以确保德国不再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国家。
条约规定德国必须支付巨额赔款,减少军队数量,放弃领土并承认对战争的责任。
这对德国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导致了政治上的不满和不稳定。
德国被迫接受了名义上的屈辱,使得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高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三,巴黎和会议重新划定了欧洲的边界,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
这些边界改变引发了许多争议和冲突,尤其是东欧地区。
例如,对于东欧边界划定的不公平感觉引发了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争议,这些争议往往在后来的冲突中爆发出来,如二战期间的波兰分裂。
此外,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科技和工业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战争中使用的新型武器和技术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创新,例如坦克、飞机和毒气等。
这些革新不仅加速了战争进程,还对后来的军事和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战争期间妇女投入工厂和农业生产,填补了男性劳动力的空缺。
这使得妇女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为妇女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奠定了基础。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和社会问题。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背景1、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欧洲列强之间形成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等基本矛盾。
4、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②两大集团③影响: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5、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3、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其中,西线:英法联军对德军,起决定作用。
4、过程(1)第一阶段:1914年①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破产;②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②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③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④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3)第三阶段:1917年①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②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③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缔结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3)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课题4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4)1914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战争进程:(1)第一阶段:1914年7—9月,战争初期。
①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
战线作战对象地位西线英法军队↔德军决定性战场东线德奥联军↔俄军奥军↔俄军、塞尔维南线亚军队②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③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①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
②1916年,英德进行日德兰海战。
(3)第三阶段:1917 年,战争出现转机。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于1918年退出战争。
(4)第四阶段:1918年,战争结束。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合必备知识的学习,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对战争性质做出科学的历史解释:(1)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虽然塞尔维亚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带有正义性,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标志:国家时间会议条约战胜国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2)性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考点】阶段特征:一战结束至二战结束之间的东西方世界(1918—1945年)本阶段是从1918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战争与革命的阶段,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也是战后动荡走向暂时稳定,并从大危机大动荡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
1.政治方面(1)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爆发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共存,但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
(2)资本主义: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先后受到一战和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继失败,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稳定。
面对1929年所爆发的空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意大利强化了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
英、法、美等国在法西斯国家挑起世界大战后被迫投入战争,并与苏联等国参加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国家。
2.经济方面(1)资本主义:一战结束后,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的局面;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通过片面发展军事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敌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克服了经济危机。
(2)社会主义:苏联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3.国际关系方面(1)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改变后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得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及二战的来临,该体系最终崩溃。
(2)随着德、日等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和法西斯侵略的加剧,出现英、法、美纵容法西斯侵略的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后果与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经过四年激战,这场战争对世界各国和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后果,并且重塑了国际秩序。
本文将重点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后果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秩序的形成。
一、战争后果1. 人员伤亡惨重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据统计,全球各国死亡人数超过1600万人,受伤人数更是达到了2000万人。
战争的残酷性使得无数家庭失去亲人,整个社会饱受痛苦和伤痛。
2. 经济破坏与债务问题长时间的战争导致了各国经济的破坏与崩溃。
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入到战争中,国家财政压力巨大。
各国纷纷借债支持战争,导致战后面临巨额国债。
此外,战争还造成了生产力的丧失,战争后各国重建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
3. 社会动荡与革命浪潮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混乱加重了各国内部矛盾和痛苦。
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屠杀与憎恨激化了社会的紧张氛围,无数人开始对战争和统治阶级表示不满。
在战争之后,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全球各地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革命浪潮,包括德国的斯巴达克会议和匈牙利的共产主义革命等。
二、新秩序的形成1.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战争结束后,为了维持战后秩序与稳定,盟国于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了和平会议,以确立战后新秩序。
会议最终签署的凡尔赛条约正式结束了战争,并将对败国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此举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埋下了未来的矛盾。
2. 国际联盟的成立凡尔赛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联盟的成立。
国际联盟旨在通过多边外交、经济合作和军事行动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然而,由于各成员国的利益冲突和联盟的弱点,国际联盟并未能实现其最初设想,最终在新的战争爆发前解散。
3. 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改变了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
一些帝国如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解体,新的国家和边界出现在欧洲地图上。
此外,战争加速了欧洲帝国主义的衰落,催生了美国的崛起,为二战和冷战埋下了伏笔。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同学们看图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劳工会出现在欧洲战场上,一战和中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中国为一战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一战,揭开一战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对一战有个清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第一目: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部分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首先呈现出有关帝国主义的概念,明确其特征。
材料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师生共同画出关键词:垄断组织、资本输出、国际托拉斯、领土瓜分完毕。
得出帝国主义战争具有非正义性和掠夺性的特征。
师:那么帝国主义国家暗流涌动的原因是什么呢?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思考。
材料一下表是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国家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根据材料一各国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发展的情况,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这一时期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根据材料二德国外长的话,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相关油画、漫画、新闻报导和学者著述,了解一战爆发过程,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认同中国致力于追求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和凡尔赛体系的内容(教师教学,重);如何认识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生学习,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提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分别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引导:俄国和法国被三国同盟所阻隔,俄国如果想要有效联络法国,只能走海路,而土耳其控制的海峡入口就显得非常重要,协约国不说讨好土耳其,至少业不应该得罪土耳其,但是在1914年7月28日,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那天,尽管英国当时尚未参战,但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却宣布:征用土耳其向其订购制造的两艘军舰,并拒绝向土耳其赔偿损失,此举将土耳其推向了德国的同盟国阵营,丘吉尔不是个蠢货,英国也不算是个激进的国家,为什么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宁愿得罪土耳其也要征用土方军舰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安全困境理论”一战爆发之原由:一、安全困境与一战的爆发抛出:”安全困境”概念“当一国增强自我安全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导致降低他国安全,从而使他国为了自身的安全,竭力地增加自己的实力,以致卷入安全竞争的恶性循环中,国际体系因此动荡不定,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由此难以避免。
”讲述:为什么什么国际政治中会有安全困境?因为整个国家社会是无政府状态,不存在一个拥有有足够权威的世界政府。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英国海军大臣,为什么如此激进?因为当时英国觉得自己处在一种极度不安全的国际形势当中。
出示:英德海军吨位对比图请看这张对比图,告诉老师,你们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预设:英国德国海军吨位成增长趋势;德国海军吨位增长速度超过英国,这是因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
推测: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测是英德双方在进行海军军备竞赛,应英德海军军备竞赛会恶化两国关系,英德矛盾随着军军备竞赛呈现加剧的趋势。
20世纪初期国际秩序的破坏与重建——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来概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通过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学生能依据多种史料对该体系安排的国际秩序进行客观评价。
3.通过一战的相关视频、图片等材料,让学生体会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初步具有建立秩序、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一战发生的背原因。
难点:认识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新航路的开辟为起点,在走向整体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尤其是“在19世纪欧洲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却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短时段内“剧情”竟发生了这么大的逆转?一战到底给欧洲带来了什么?给世界秩序带来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预习检测】检测1:请结合教材,梳理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检测2:参照课件并结合教材,请从时间的角度或者空间的角度叙述一战的进程。
(设计意图:会用时间轴和地图等方式描述一战,落实时空观念。
)(学生)最好能展示两类答案,一个时间角度、一个空间角度,其他同学点评。
讲授新课:(过渡)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竟然演变成一场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相互厮杀的大战。
一战的爆发有历史必然性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的根源。
一、失衡:一战的背景重点学习任务一:战争因何而起?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材料:材料1: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新秩序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新秩序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与此同时,战争也为一个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在这个被称为新秩序的时代里,旧有的国际关系体系崩溃,取而代之的是由国际联盟建立的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秩序的诞生及其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一、战争后的国际秩序失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战后,各国经济陷入困顿,社会结构受到严重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国际关系体系不再适应当时的局势。
同时,旧有的大国权力结构也因战争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国际联盟的成立与新秩序的诞生为了避免未来的战争,国际社会意识到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全球治理机构。
于是,国际联盟在1919年成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机构。
国际联盟的建立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安全来维护和平与稳定。
三、新秩序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1. 建立了多边主义原则:国际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多边主义原则的基础。
各国通过协商和合作来解决争端和冲突,这为后来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2. 形成了国际法体系:国际联盟为制定并推行国际法提供了平台。
早期的国际法主要涉及战争犯罪的审判和战争赔偿等问题,这为后来的国际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推动了殖民主义的结束:国际联盟积极推动殖民主义的结束。
通过国际合作和斡旋,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获得了独立和自主权。
4. 导致了全球治理格局的变化:国际联盟的成立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传统的大国霸权体系逐渐分崩离析,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和平衡的时代。
四、新秩序的问题与挑战1. 国际联盟的局限性:国际联盟虽然具有里程碑意义,却也存在许多问题。
美国等大国没有加入,导致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实际影响力有限。
2. 国际秩序的脆弱性:由于国际联盟无法有效预防二战的爆发,新秩序的基础遭受了严重打击。
这也表明国际秩序的建立需要更加严密的机制和有效的执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