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动物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65 KB
- 文档页数:9
咏蛙诗词咏蛙古诗词《咏蛙》的古诗如下:原文: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翻译:在月宫,蟾蜍和白兔分列于桂树的两旁;在地上,蟾蜍又显耀于地动仪龙嘴的底下。
天上的、地上的蟾蜍一同呜叫起来,那就无须再问它们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了。
作品赏析:这首诗很有特点,题为咏蛙,但诗中都没有一处提到一个蛙字,他是用了四个典故来写蛙的。
第一句借神话传说来显示蛙,第二句借物体构造来暗示蛙。
这两句有点象谜语一样,谜底都是一个蛙字。
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但构思还是很奇的。
第三、四两句,运用典故,表现蛙鸣的此起彼伏,喧闹异常,不但准确,而且富有诗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内容参考:-《咏蛙》咏蛙诗句全诗和出处??咏蛙诗句全诗和出处??《咏蛙》作者:毛泽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译文:青蛙独自坐在池塘边上,形态好像一只蹲着的老虎,在池塘边的树荫下修养精神,养精蓄锐;春天到来的时候,如果青蛙不先叫唤,没有哪个虫儿敢发出声音来!扩展资料:此诗作于1910年,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很多富家子弟读书的地方),这首诗通过对青蛙生存场所和它的姿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少年时期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雄韬伟略,既对学院富家子弟的不屑一顾,又表达了年轻的毛泽东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尚在萌芽阶段的领导群伦的英雄意识。
毛主席既有治国平天下的雄韬伟略,又有才高八斗的学识,一生中留下很多经典作品,每一首都展现了毛主席过人的胆魄的第一无二的性格,比如“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少年毛泽东狂放不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毛泽东执着豪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晚年毛泽东壮心不已。
参考资料:-《七古咏哇》毛泽东诗词咏蛙毛泽东诗词咏蛙《咏蛙》全文如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创作背景】这是作者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时写的一首言志诗。
古诗词中描写动物的诗句有哪些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动物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动物的古诗词《越鸟》唐·郑谷背霜南雁不到处,倚棹北人初听时。
梅雨满江春草歇,一声声在荔枝枝。
《画鹰》唐·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咏鹰》唐·高越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白鹰》唐·刘禹锡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
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
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鹰》唐·罗隐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
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
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咏架上鹰》唐·崔铉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孤雁》唐·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卖骆马》唐·白居易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归马华山》唐·白行简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
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
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
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动物的诗句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译文: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2、《破阵子·春景》——宋代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译文: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关于动物的三首古诗
以下是为你生成的内容:
《鹅》
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出自骆宾王《咏鹅》)
意思:一群鹅儿呀,弯着脖子面向蓝天欢快地唱着歌。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例子:哎呀,你看那湖面上的大白鹅,可不就像诗里说的“白毛浮绿水”嘛,悠然自得的样子真让人羡慕,它们是不是也在开心地唱着歌呢,就像我们高兴的时候会哼着小曲一样!
《江雪》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自柳宗元《江雪》)
意思: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例子:哇,想象一下那场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多寂静多冷清啊!那个在寒江雪中钓鱼的老翁得有多孤独啊,但也许他就是享受这种宁静呢,就像有些人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一样。
《蜂》
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罗隐《蜂》)
意思: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例子:你瞧那些小蜜蜂,到处飞来飞去,“不论平地与山尖”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
它们辛辛苦苦采蜜,最后酿成的甜却被我们享用了,这多像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无私奉献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关于动物的古诗真的太生动有趣了,能让我们通过诗句感受到动物们的各种姿态和习性,也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很多道理呢!。
描写动物的古诗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认识的字】鹅、浮、项【诗中名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蝉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认识的字】露、藉、桐【诗中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春蚕明刘基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珠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认识的字】蚕茧焚蜘【诗中名句】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译文】春蚕吐丝造福于人却被人煮死;蜘蛛也吐丝织网,对人无用,却能安全地生活。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认识的字】眼照露【诗中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认识的字】莲戏间【诗中名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译文】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认识的字】限蜜甜【诗中名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认识的字】暖蒌豚【诗中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咏鹅》古诗全诗赏析《咏鹅》古诗全诗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鹅鹅鹅古诗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咏鹅》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咏鹅》创作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鉴赏一《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导语】动物是⼈类的朋友,善待动物,就是在美化世界;关爱动物,就是在造福万物;保护动物,就是在缔造和谐。
下⾯就给⼤家分享下描写动物的古诗词,欢迎阅读!描写动物的古诗词篇⼀ 1、⾈前⼩鹅⼉【唐】杜甫 鹅⼉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乱眼多。
翅开遭宿⾬,⼒⼩困沧波。
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2、浴浪鸟【唐】卢照邻 独舞依磐⽯,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云上。
3、咏雁【唐】李远 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
关⼭多⾬雪,风⽔损⽑⾐。
碧海魂应断,红楼信⾃稀。
不知矰缴外,留得⼏⾏归。
4、咏卧⽜【唐】李家明 曾遭甯戚鞭敲⾓,⼜被⽥单⽕燎⾝。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
5、咏鸟【唐】李义府 ⽇⾥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枝栖。
6、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拨清波。
7、燕【唐】李中豪 家五⾊泥⾹,衔得营巢太忙。
喧觉佳⼈昼梦,双双犹在雕梁。
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闻。
红杏花前应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9、闻百⾆鸟【唐】梁锽 百⾆闻他郡,间关媚物华。
敛形藏⼀叶,分响出千花。
坐爱时褰幌,⾏藏或驻车。
不须应独感,三载已辞家。
10、猛虎⾏【唐】齐⼰ 磨尔⽛,错尔⽖。
狐莫威,兔莫狡,饥来吞噬取肠饱。
横⾏不怕⽇⽉明,皇天产尔为⽣狞。
前村半夜闻吼声,何⼈按剑灯荧荧。
描写动物的古诗词篇⼆ 1、龙【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东洛荐河图。
带⽕移星陆,升云出⿍湖。
希逢圣⼈步,庭阙正晨趋。
2、狡兔⾏【唐】苏拯 秋来⽆⾻肥,鹰⽝遍原野。
草中三⽳⽆处藏,何况平⽥⽆⽳者。
3、归燕【唐】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不看。
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
4、归雁【唐】孟贯 春⾄衡阳雁,思归塞路长。
汀洲齐奋翼,霄汉共成⾏。
雪尽翻风暖,寒收度⽉凉。
直应到秋⽇,依旧返潇湘。
5、凤【唐】伊梦 昌好是⼭家凤,歌成⾮楚鸡。
毫光洒风⾬,纹彩动云霓。
⽵实不得饱,桐孙何⾜栖。
关于动物的古诗及其诗意1.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李颀《琴歌》2.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欧阳修《秋声赋》3.动物在其中,凭兹造化力。
——寒山《诗三百三首》4.卑静身后老,高动物先摧。
——孟郊《大隐坊·赵记室俶在职无事》5.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
——皎然《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6.帝心矜动物,非为属车人。
——储光羲《祭风伯坛应张太祝作》7.风动物,乐感神。
——《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亚献终献》8.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
——李东阳《四禽图·碧林红叶惊飞鸟》9.天华动物表,霁色澄川陌。
——蔡羽《雪后南泛宿潘氏》10.动物各有时,吾当谨行藏。
——戴表元《九日在迩索居无聊取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赋七·雁雁西北来》11.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
——李廌《静斋诗题盛君明之室也》12.堪舆物最巨,蝡动物至纤。
——何梦桂《和耜岩赞易传来韵》13.不知容貌潜消落,且喜春光动物华。
——皇甫曙《立春日呈宫傅侍郎》14.诚能动物物皆春,人间无如教官乐。
——解缙《送杨教授之邵武》15.末伎之妙,动物应心。
——张华《励志诗》16.感物而动物靡遂。
——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17.吾观动物中,至清莫如蝉。
——于石《蝉》18.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
——苏舜元《地动聊句》19.尝审如饴味,谁操动物权。
——杨简《奉檄往哭象山复会葬及归自金溪留宿本县仙乐·膏露奚为降》20.孰知阴已生,动物气先应。
——程本立《过太山》21.动物慎真诚,群邪岂能閟。
——庞嵩《又赠别霍子勉衷应召补鄞县尹六首·其四》22.动物类含血,虾蟆独无之。
——洪刍《虾蟆》23.顺时开品类,动物助欢呼。
——乾隆《爆竹联句》。
动物描写的诗句《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衍生注释:“曲项”指鹅弯曲着脖子。
“向天歌”是朝着天空鸣叫。
“白毛”描绘鹅洁白的羽毛,“浮”表示漂浮,“绿水”即绿色的湖水,“红掌”指鹅红色的脚掌,“拨”是划动的意思。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连用三个“鹅”字,生动地表现出鹅的叫声,仿佛让人听到鹅群引吭高歌的声音。
“曲项向天歌”细致地描写了鹅的动作神态,它弯曲着脖子向着天空鸣叫,画面感十足。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两句对仗工整,色彩鲜明。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在清澈的水波中划动,短短十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动静相宜的鹅戏图。
三、作者介绍:骆宾王,初唐诗人。
他年少成名,才华横溢。
骆宾王的诗题材广泛,擅长七言歌行,他的诗作风格豪迈奔放,富有才情。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去乡下奶奶家,路过一个小池塘。
哇,那池塘里有一群鹅呢!它们就像骆宾王诗里写的那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那高昂的叫声,就像是在欢迎我这个小客人。
看着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白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光,红掌在水里欢快地划动,我不禁感叹,这场景和诗里描述的一模一样啊。
诗里的鹅是那么鲜活,眼前的鹅也是如此生动,真的是妙极了。
《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一、衍生注释:“百啭千声”形容画眉鸟叫声婉转多样。
“随意移”表示画眉鸟在树林间自由地飞来飞去。
“山花红紫”描绘了山上花朵五颜六色的样子,“树高低”指树林里树木高低错落。
“始知”才知道,“锁向”被锁在,“金笼”华丽的笼子,“不及”比不上。
二、赏析:前两句描写了画眉鸟在大自然中的自在生活,它在山间自由地飞翔、啼叫,周围是绚丽多彩的山花和高低错落的树木,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
而后两句笔锋一转,把在金笼里啼叫的画眉鸟和在林间自在啼叫的画眉鸟作对比,表达出被关在笼子里的画眉鸟叫声再好听,也比不上在树林间自由自在啼叫的画眉鸟。
《白鹭鸶》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白鹭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描写了白鹭鸶飞落沙洲的情景。
一只白鹭从空中飞入秋日的水中,像是白霜坠入水中那样洁白鲜亮。
秋水泛白,蓝天之上孤飞,其白鲜明。
白鹭、秋水、孤飞、坠霜全状白色,不觉其赘,反觉愈美,可谓神来之笔。
作品原文:白鹭鸶[唐] 李白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作品注释:1、白鹭鸶:即白鹭,是一种体形高大,颈、腿细长的水鸟,是群居性的鸟。
2、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
3、下:从天上飞下来。
4、独立:独自站立。
5、沙洲:江中流沙冲击所形成的小洲作品译文:一只孤独的白鹭鶿,欲下到秋天寒冷的河水中捕鱼喝水,像一片飘飞的霜雪。
心闲体娴不忍离去,独立在沙滩的边缘。
作品鉴赏:离别,是对情感的活活撕裂,是对灵魂的深深折磨。
因此,人类总是害怕离别的,而对离别的恐惧不仅仅是人类有之,凡是有灵性的动物,都会有离别的伤感与痛苦。
一年一度,白鹭鸶又要起飞南归。
蔚蓝的天空里漂浮着片片白云。
鸟瞰翅膀下这块昨日栖息、繁衍的地方太熟悉,太眷恋,真的不想走。
它们已融入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滩的天地之间了。
天地鸟本来就难以分割。
当它们腾空而起的这一刹那,所遭遇生的别离的痛苦,原来比死的永别更甚。
这块神奇土地啊,曾经是它们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栖息生活,充满幻想的地方啊。
不是被这块土地的磁场所吸引,而是因为太多太深的感情牵涉,万分的留恋,万般的思念,那种难以形容的感情折磨。
令它们的翅膀有点僵硬,而久久不能高飞远走。
可是为了明天的生活,为了子孙后代,又不得不走向远方。
它们依依不舍的在空中盘旋,再盘旋。
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圈”,是这次旅行的句号?或许是它们一生的句号!希望这是个永不消逝的“圈”。
明年回来时我们就从这里降落。
再见吧,明年再见,我们一定还会再来!然而,候鸟南飞是一次生命的长征,既是长征,很多生命就会牺牲在南归的途中。
说再见容易,明年再见的不一定是我。
描写动物的古诗词介绍【篇一】《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孤雁/后飞雁》——(唐)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野田黄雀行》——(唐)李白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赠猫》——(南宋)陆游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篇二】《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归燕诗》——(唐)张九龄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清)姚鼐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调笑令·胡马》——(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好事近·花底一声莺》——(宋)刘翰花底一声莺,花上半钩斜月。
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
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唐)李贺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篇三】《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池鹤二首》——(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关于动物的诗句_描写动物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动物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动物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早发白帝城》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小池》是作者宋朝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
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
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这十九首写动物的古诗(图文并茂),首首经典,必须收藏以下这十九首唐诗,以动物为主题,多为借物咏怀之作,首首经典,必须收藏!1、《闻蛩》-唐·白居易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来向卧床前。
蛩(qióng):蟋蟀【译文赏析】:在漫漫长夜里,听到唧唧的蟋蟀声,使人感到一股乡愁;何况外头又是这么一个阴沉欲雨的秋夜!它似乎还怕我这个愁苦的人会有片刻的熟睡呢,竟一声一声的移向我的床前来…。
“声声来向卧床前”真可谓神来之笔,把蛐蛐描绘的极其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2、《促织》-唐·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促织:蟋蟀【译文】: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赏析】:此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
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
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
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
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3、《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头来是在为谁忙碌,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赏析】:此诗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
写了动物的诗1《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七岁时候的作品,开头三声“鹅”的重复,充满着婴孩牙牙学语的童趣,对鹅的形象动作的直白描写,很逼真生动。
这是一首每一代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陪伴着他们成长的诗词。
2、《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鹏在青翠的柳丛中鸣叫,一行白鹭展翅高飞,直上蓝天。
从窗口可以远望西山上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靠着来自万里之外东吴的航船。
“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身心舒畅,黄鹂在杨柳枝上歌唱,白鹭在晴空上飞翔,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他情不自禁地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3、《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一只孤雁不饮不食,一边飞一边呼唤着同伴。
有谁怜惜天边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之中?杜甫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他以形单影只的孤雁自况,茫茫天涯中,不知何去何从,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4、《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鸟婉转动听的鸣叫声,漫山野花绚丽多彩,一片新春的美好景象。
此时诗人才知道把画眉鸟关在贵重的金笼里,远比不上在山林间自由自在的啼鸣。
即便是画眉鸟也知道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受到拘束,人何其不也一样。
5、《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头上的大红冠不用剪裁,身穿雪白地走过来。
一生中都不敢轻易说话,开口一叫千门万户纷纷打开。
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擅长诗画,他给自己画了一只大公鸡,并在画上提了这首诗,大白公鸡的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托物言志,“一叫千门万户开”,气势磅礴。
不过唐伯虎虽是才子,可是一生仕途不顺,命运多牟,屡受挫折,后来不过游戏人生,郁郁而终。
6、《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咏鹅诗词翻译及注释咏鹅诗词翻译及注释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鹅诗词翻译及注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鹅朝代:唐代作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及注释译文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④拨:划动,拨开。
...《咏鹅》诗改文作文盛夏时节,天气闷热,树木茂盛,绿叶如茵,草木碧绿的身影倒映在水中。
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波纹,翠绿的荷叶也随着水波浮动,这真是一派美丽的风光啊!七岁的骆宾王在湖边聚精会神地读书写字,忽然,从远处传来了“嘎嘎”的叫声,抬头向远处看,有一群大白鹅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好像在说“我是这里的老大,你们都得听我的。
”这群大白鹅一身雪白的羽毛,头上带着小帽子,橙色的嘴巴,还有那一双像船桨的脚掌,在水里游得可欢了。
有两只大白鹅弯着长长的脖子“嘎嘎”地叫着,好像对着天空在唱歌,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
还有两只大白鹅,一个跑,一个追。
在湖里快乐地追逐。
骆兵王当时按这个情景写了一诗首诗,名叫“咏鹅”,全诗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写的诗都这么好,我们都十二岁了,更应该努力读书,奋发向上才是。
咏鹅小班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了解鹅基本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电子大书、古诗朗诵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
——(出示电子大书)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鹅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几只漂亮的大白鹅,它们在做什么呢?——教师小结:这些大白鹅,在绿绿的水面上,伸着脖子欢叫,红红的脚掌在水里划动,它们非常开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古诗词无疑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也传递了深刻的思想与情感。
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咏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其中的字词意义,并给出相应的诗文翻译。
【1】《咏鹅》——鹅《咏鹅》是唐代文学家鲍照创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鹅的行为特点,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下面我们来解释诗中的一些关键字词。
首先是“鹅”,鹅是一种大型的禽类动物,背部多为白色或灰色,喙呈粉红色。
它性情温和,能够适应各种生存环境,是人们常见的家禽之一。
鲍照借助咏鹅的方式,展示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接着是“白毛浮绿水”,这里的“白毛”指鹅的羽毛颜色,而“浮绿水”则是描述鹅在水中漂浮的景象。
通过这样活泼生动的描写方式,使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鹅的深情与自然景象的美好。
【2】《静夜思》——纳凉亭《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思乡之际的忧愁之情。
接下来,我们将解释其中的关键字词,以及给出相应的诗文翻译。
首先是“纳凉亭”,纳凉亭是一种供人休息纳凉的亭子。
这种亭子多建于宽阔的庭院或公园内,以供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中歇息。
这里,诗人以纳凉亭为背景,表现了自己在静谧的夜晚中孤独思乡的心情。
然后是“床前明月光”,这句诗描述了亭子前明亮的月光。
月光洒在床前,给人一种寂静而美丽的感觉。
这种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留恋之情。
【3】《登鹳雀楼》——雀《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下面我们来解释这首诗中的一些关键字词。
首先是“雀”,雀是一种小型的禽类,羽毛一般呈棕褐色或灰褐色。
它们常常栖息在树枝上,三三两两地叫着。
在这首诗中,雀代表了那些平凡的生活,而诗人则通过登楼的方式展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色。
描写春天动物的古诗赏析在古代诗歌中那些古诗描写来的动物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春天动物的古诗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描写春天动物的古诗赏析(一)鸟鸣涧唐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
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
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
“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
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
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描写春天动物的古诗赏析(二)春望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关于动物古诗画原文:《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一、衍生注释:“百啭千声”形容画眉鸟叫声婉转多样。
“随意移”指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移动。
“金笼”指华丽的鸟笼。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中自由欢快的景象,山花绚烂,树木高低错落。
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被锁在金笼中的画眉鸟,叫声虽美,却比不上在林间自由自在地啼鸣。
诗人借画眉鸟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三、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四、运用片段:“哎呀,你瞧那只在笼子里的画眉鸟,可怜巴巴的。
就像欧阳修诗里说的‘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它哪有在山林中那般快乐自由啊!咱们可不能像锁住画眉鸟那样,束缚住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得勇敢去追求自由的天地,你们说是不是?”原文:《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一、衍生注释:“山尖”指山峰。
“尽被占”都被其占据。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蜜蜂无论在平地还是山尖,都能尽情享受风光。
后两句则发出感慨,蜜蜂辛苦采集百花酿成蜜,到底是为谁付出辛苦,让谁品尝甜蜜呢?诗人借蜜蜂歌颂了辛勤劳动者,同时也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和质疑。
三、作者介绍:罗隐,字昭谏,唐代诗人。
他的诗多讽刺现实,笔锋犀利。
四、运用片段:“朋友们,想想那勤劳的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它们整日忙碌,可最后成果却不一定归自己所有。
这多像咱们生活中的一些人,辛辛苦苦地工作,成果却被别人享受。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那些真正付出的人争取应有的回报吗?”原文:《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衍生注释:“曲项”弯曲的脖子。
“歌”指长鸣。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连用三个“鹅”字,表现出儿童对鹅的喜爱。
接着描写鹅弯曲着脖子朝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轻轻拨动着清澈的水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鹅的优美姿态。
【描写动物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1、《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2、《卖骆马》
唐·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3、《归马华山》
唐·白行简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
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
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
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4、《越鸟》
唐·郑谷
背霜南雁不到处,倚棹北人初听时。
梅雨满江春草歇,一声声在荔枝枝。
5、《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6、《咏架上鹰》
唐·崔铉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7、《放鹰》
唐·白居易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9、《咏鹰》
唐·高越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10、《白鹰》
唐·刘禹锡
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
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
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11、《鹰》
唐·罗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
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
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唐·徐夤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
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13、《鹰》
唐·章孝标
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
会使老拳供口腹,莫辞亲手啖腥臊。
穿云自怪身如电,煞兔谁知吻胜刀。
可惜忍饥寒日暮,向人鵮断碧丝绦。
14、《虫豸诗·巴蛇》
唐·元稹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越岭南滨海,武都西隐戎。
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
讵有隳肠计,应无破脑功。
巴山昼昏黑,妖雾毒蒙蒙。
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
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
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
战龙苍海外,平地血浮船。
15、《灵蛇见少林寺》
唐·李绅
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
鳞蹙翠光抽璀璨,腹连金彩动弯环。
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
知尔全身护昆阆,不矜挥尾在常山。
16、《闻虫》
唐·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17、《草虫》
唐·李咸用
如缲如织暮幽幽,应节催年使我愁。
行客语停孤店月,高人梦断一床秋。
风低藓径疑偏急,雨咽槐亭得暂休。
须付画堂兰烛畔,歌怀醉耳两悠悠。
18、《猎犬行》
唐·苏拯
猎犬未成行,狐兔无奈何。
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
自尔初跳跃,人言多拏躩。
常指天外狼,立可口中嚼。
骨长毛衣重,烧残烟草薄。
狡兔何曾擒,时把家鸡捉。
食尽者饭翻,增养者恶壮。
可嗟猎犬壮复壮,不堪兔绝良弓丧。
19、《犬离主》
唐·薛涛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
近缘咬着亲知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20、《羊》
唐·李峤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2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3、《猛虎行》
唐·韩愈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
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
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狸。
24、《咏卧牛》
唐·李家明
曾遭甯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25、《题鹅》
唐·李商隐
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
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26、《田野狐兔行》
唐·元稹
种豆耘锄,种禾沟甽。
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鹄喂鹰,烹麟啖犬。
鹰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须,鹰犬相尽。
日暗天寒,禾稀豆损。
鹰犬就烹,狐兔俱哂。
27、《龙》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28、《晚燕》
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29、《鸾凤》
唐·李商隐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30、《白马》
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