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疾病知识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25
心包疾病护理知识点总结一、心包炎护理知识点总结心包炎是指心包膜的炎症,它可以由感染、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
心包炎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心包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等。
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尤其是呼吸困难和心前区疼痛的情况。
2. 休息:心包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少对心脏的负荷。
3. 饮食:患者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酒、忌烟。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包炎患者常常伴有水肿,因此需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摄入和排出,避免出现水肿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5. 卧床休息:在病情严重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6. 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7. 心理支持:心包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二、心包积液护理知识点总结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积聚液体,是一种常见的心包疾病。
心包积液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液:对于大量积液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心包穿刺或引流术,排除积液,缓解心脏受压的症状。
2. 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休息:心包积液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少对心脏的负荷。
4. 饮食:患者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酒、忌烟。
5. 水电解质平衡:心包积液患者常常伴有水肿,因此需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摄入和排出,避免出现水肿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6. 心理支持:心包积液是一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心脏疾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心包疾病心包为双层囊袋结构。
脏层心包为浆膜,与纤维壁层之间形成的心包腔内有15 - 50ml 浆膜液起润滑作用。
心包对心脏解剖位置起固定作用、能预防由于心脏收缩对周围血管的冲击。
心包也能预防由于运动和血容量增加而导致的心腔迅速扩张。
心包对肺部和胸腔感染的扩散起到阻挡作用,但心包先天缺如或手术切除通常并不会产生临床严峻后果。
心包疾病是由感染、肿瘤、代谢性疾病、尿毒症、自身免疫病、外伤等引起的心包病理性改变。
临床上可按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按病因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过敏性或免疫性。
第一节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acute pericarditis) 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是某种全身疾病累及心包的表现。
【病因】最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
其他包含细菌、自身免疫病、肿瘤侵犯心包、尿毒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包炎、主动脉夹层、胸壁外伤及心脏手术后。
有些患者经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称为特发性急性心包炎或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约1/4 患者可复发,少数甚至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病毒感染者多于感染病症出现10 - 12 天后有胸痛等病症,局部患者可伴有肺炎和胸膜炎临床表现。
(一〉病症胸骨后、心前区疼痛为急性心包炎的特征,常见于炎症变化的纤维蛋白渗出期。
疼痛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也可达上腹部,疼痛性质锋利,与呼吸运动相关,常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或吞咽而加重。
局部患者可因心脏压塞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病症。
感染性心包炎可伴发热。
(二)体征急性心包炎最具诊断价值的体征为心包摩擦音,呈抓刮样粗糙的高频音。
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
典型的摩擦音可听到与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相一致的三个成分,称为三相摩擦音。
身体前倾坐位、深吸气或将昕诊器胸件加压后可能听到摩擦音增强。
心包摩擦音可延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
当积液增多将二层心包分开时,摩擦音即消逝。
【辅助检查】(一〉血清学检查取决于原发病,如感染性心包炎常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炎症反响,自身免疫病可有免疫指标阳性,尿毒症患者可见肌配明显升高等。
医学培训课件心包、心肌病(一)心包、心肌病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疾病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医学培训课件中涉及了这些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包、心肌病的相关内容进行解析。
一、心包疾病心包是围绕心脏的膜状结构,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黏液性心包。
在学习心包疾病前,需要了解心包的解剖结构。
医学培训课件中,会先介绍心包的解剖结构,并结合图像进行详细讲解。
心包疾病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脂肪瘤等。
其中,心包炎是最常见的,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课件重点讲解了心包炎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包疾病的相关知识。
二、心肌病心肌病是指一组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所引起的。
学习心肌病前,需要了解心肌的解剖结构、心肌细胞的组成、心肌的代谢及能量供应等方面的知识点。
医学培训课件中,会先讲解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心肌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心肌病对应不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医学培训课件会针对每种类型的心肌病,结合图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诊断与治疗在学习完心包、心肌病的相关知识后,医学培训课件还介绍了心包、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
针对不同的心包、心肌病类型,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方案。
医学培训课件会详细讲解每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原理、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综上所述,医学培训课件中涉及的心包、心肌病的相关知识十分丰富,涵盖了心脏解剖结构、心包、心肌病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心脏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包疾病知识点总结护理心包疾病是指心包膜发生感染、炎症或瘤变等情况导致的疾病。
心包是包围心脏的双层膜,包括外层纤维性心包和内层浆液性心包,它们能使心脏在胸腔内自由地节奏性地运动,同时还为心脏提供支撑、保护和润滑。
心包疾病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心包疾病主要包括心包炎、渗出性心包炎、心包填塞性炎症、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肿瘤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结核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肿瘤等。
心包疾病的症状多样化,可能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乏力、全身不适等。
在诊断心包疾病时,一般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CT、MRI等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针对心包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抗病毒、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手术治疗则包括心包穿刺、心包腔引流、心包切开和心包剥脱等操作,主要是消除心包内积液、炎症和肿瘤,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在进行心包疾病护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常见的心包疾病及其临床表现1.1 心包炎心包炎是指心包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病因主要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结核感染等。
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压迫感、乏力等。
心包炎的慢性化可以导致心包增厚、纤维化,严重者可出现心包填塞。
1.2 渗出性心包炎渗出性心包炎是指心包腔内渗出性液体增多。
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结核感染、心包肿瘤等。
临床表现与心包炎相似,但症状较轻,常伴有心包摩擦音等体征。
1.3 心包填塞性炎症心包填塞性炎症是指心包腔内渗出性液体增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
其最常见的病因是结核感染。
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乏力等。
1.4 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心包炎是心包膜长期慢性炎症所致,导致心包纤维化增厚,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