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纯化工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9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它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由于蛋白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为我们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实现,这些方法包括离心法、凝胶过滤法、电泳法、层析法等。
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到蛋白质的特性以及实验的要求。
离心法是最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在离心过程中,通过调整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可以实现不同密度的蛋白质的分层。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大分子量的蛋白质。
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孔径不同的凝胶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通常使用的凝胶有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些凝胶具有不同的孔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凝胶进行分离。
电泳法是基于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量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最常用的电泳方法是SDS-PAGE电泳,通过使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蛋白质进行解性和蛋白质间的形成复合物,使得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仅仅受到电场力的影响,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层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载体上的分配和吸附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层析方法有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凝胶层析是通过利用载体颗粒的孔径进行分离,亲和层析是将特定配体固定在载体上,与目标蛋白质结合,从而实现分离,而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载体表面电荷与目标蛋白质的电荷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样品制备,通常样品要经过细胞破碎、蛋白质提取等步骤,使得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其次是样品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调整蛋白质的溶液环境等。
然后是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最后是纯化过程中的监测和分析,通过使用各种蛋白质分析方法,如SDS-PAGE、Western blot等,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纯化程度和鉴定其存在。
蛋白质纯化知识详解一、蛋白纯化原则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
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得到重组蛋白。
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二个阶段。
一般蛋白纯化采用的方法为树脂法。
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DNA、RNA等分开,由于此时样本体积大、成分杂,要求所用的树脂高容量、高流速、颗粒大、粒径分布宽,并可以迅速将蛋白与污染物分开,必要时可加入相应的保护剂(例如蛋白酶抑制剂),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
精细纯化阶段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此阶段是要把目的蛋白与那些分子量大小及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要用更小的树脂颗粒以提高分辨率,常用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柱,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树脂的选择性和柱效两个因素。
选择性指树脂与目的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柱效则是指各蛋白成分逐个从树脂上集中洗脱的能力,洗脱峰越窄,柱效越好。
仅有好的选择性,洗脱峰太宽,蛋白照样不能有效分离。
二、纯化程序分离纯化某一特定蛋白质的一般程序可以分为前处理、粗分级、细分级三步。
1、前处理分离纯化某种蛋白质,首先要把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丢失生物活性。
为此,动物材料应先剔除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种子材料应先去壳甚至去种皮以免受单宁等物质的污染,油料种子最好先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如乙醚等脱脂。
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
动物组织和细胞可用电动捣碎机或匀浆机破碎或用超声波处理破碎。
植物组织和细胞由于具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组成的细胞壁,一般需要用石英砂或玻璃粉和适当的提取液一起研磨的方法或用纤维素酶处理也能达到目的。
细菌细胞的破碎比较麻烦,因为整个细菌细胞壁的骨架实际上是一个借共价键连接而成的肽聚糖囊状大分子,非常坚韧。
蛋白质制备与纯化技术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同时也是药物、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的重要成分。
在蛋白质制备和纯化方面,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保证蛋白质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蛋白质制备技术蛋白质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提取。
1. 蛋白质表达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主要是将目标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将该载体转化到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内部的转录、翻译等过程合成目标蛋白。
目前常用的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
大肠杆菌是常用的表达宿主,它的表达速度快、容易扩大生产规模,但对其中毒素的清除和蛋白折叠等问题需要注意。
酵母的表达速度较慢,但能够保证正确的蛋白折叠和修饰,因此适合生产高质量的蛋白质。
哺乳动物细胞的表达速度较慢,但能够产生与人类蛋白类似的翻译后修饰,适合生产人用药物。
2. 蛋白质提取技术蛋白质提取技术是将表达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从细胞内部提取出来。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超声波法、高压法、离心法、柱层析法等。
超声波法是应用超声波能量对细胞进行破碎,释放蛋白质的方法,适用于快速且经济的蛋白质提取。
高压法则是利用高压水流对细胞进行破碎,适用于大规模的蛋白质提取。
离心法是利用离心力分离细胞破碎液中的蛋白质,适用于提取小量的蛋白质。
柱层析法则是利用化学亲和性、分子大小等原理进行蛋白质分离,适用于高纯度的蛋白质提取。
二、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质表达和提取后,需要经过纯化才能得到高质量的蛋白质产品。
纯化技术主要包括分子量筛选、电泳分离、柱层析和膜分离等方法。
1. 分子量筛选分子量筛选是指利用分子量大小的差异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常用的方法包括SDS-PAGE、蛋白质密度梯度离心、质谱等。
SDS-PAGE是利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等离子体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蛋白质样品。
蛋白质密度梯度离心则是利用不同密度的梯度将蛋白质进行分离,适用于大规模的蛋白质纯化。
蛋白质纯化工艺蛋白质纯化工艺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的过程。
蛋白质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蛋白质纯化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纯化的目的是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分离出所需的蛋白质,并去除其他杂质。
在蛋白质纯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透析等。
离子交换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它基于蛋白质和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
树脂上的固定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相互吸附,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离子交换方法通常分为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两种。
阳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地吸附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而阴离子交换树脂则选择性地吸附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
凝胶过滤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形状差异进行纯化的方法。
凝胶过滤方法通过将混合物通过一系列孔径不同的凝胶材料,使大分子蛋白质被滞留,而小分子溶质则通过凝胶。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亲和层析是一种利用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亲和力进行纯化的方法。
亲和层析方法可以利用蛋白质与金属离子、抗体、配体等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蛋白质的选择性吸附和纯化。
亲和层析方法具有选择性强、纯化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在蛋白质纯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透析是一种通过溶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来实现溶质扩散的方法。
在蛋白质纯化中,透析方法常常用于去除溶液中的低分子量杂质,如盐和小分子有机物。
透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溶液与含有较低浓度的缓冲液分隔开,通过半透膜的渗透作用,使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扩散到缓冲液中,从而实现蛋白质的纯化。
除了上述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如亲水交换色谱、逆流电泳、等电点聚焦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纯化的蛋白质特性、目标纯化程度和纯化效率等因素。
蛋白质纯化工艺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工作,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不同的纯化方法,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蛋白质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纯化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将为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蛋白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在生物化学等研究应用中广泛使用,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
蛋白纯化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
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
因为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蛋白质提纯出来。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般程序可以分为前处理、粗分级分离、细分级分离三步。
前处理:分离纯化某种蛋白质,首先要把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丢失生物活性。
粗分离:当蛋白质提取液获得后,选用一套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与其他杂蛋白分离开来,除去蛋白溶液中的较大杂质。
一般这一步的分离用盐析、等电点沉淀和有机溶剂分级分离等方法。
细分离:样品经粗分级分离以后,一般体积较小,杂蛋白大部分已被除去。
进一步纯化分离颗粒较小或和样本性质较接近的杂质,一般使用层析法包括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以及亲和层析等。
用于细分级分离的方法一般规模较小,但分辨率很高。
结晶是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最后步骤。
尽管结晶过程并不能保证蛋白一定是均一的,但是只有某种蛋白在溶液中数量上占有优势时才能形成结晶。
结晶过程本身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纯化,而重结晶又可除去少量夹杂的蛋白。
由于结晶过程中从未发现过变性蛋白,因此蛋白的结晶不仅是纯度的一个标志,也是断定制品处于天然状态的有力指标。
下面简单介绍下,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原理: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中可交换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也可以认为是蛋白质分子中带电的氨基酸与带相反电荷的介质的骨架相互作用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主要依赖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带电分子中电荷的微小差异而进行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容量。
几乎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是极性的,都可使其带电,所以离子交换层析法已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中等纯化及精制的各个步骤中。
蛋白纯化概述疫苗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业流程便是蛋白质的纯化,而有关蛋白质纯化的研究,众多科学家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搜集了很多的资料后,现将有关蛋白质纯化的基本知识概括介绍一下。
本综述介绍了蛋白纯化的常用方法,对每种纯化方法的原理以及蛋白质的分离原则等进行了分析。
蛋白质纯化的依据蛋白质纯化主要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
每种蛋白间的性质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提取出来得到目的蛋白。
具体说来,蛋白质的以下性质均可以作为纯化的依据:大小蛋白质的大小各不相同,从只含几个氨基酸的小肽(分子量只有几百道尔顿)至含有10000多个氨基酸的巨大蛋白质(分子量超过1000000 Da)不等。
多数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0000~150000Da之间。
形状蛋白质的形状有近似球状的,也有很不对称的。
蛋白质在离心通过溶液运动时,或通过膜、凝放过滤境料颗粒或电泳凝胶中的小孔运动时,都会受到它的形状的影响。
例如,考虑两种质量相同的单体蛋白质,一种是球状的,另一种是雪茄状的。
在甘油梯度离心时,球状蛋白质具有较小的有效半径(斯托克斯半径),因而通过溶液沉降时遇到的摩擦力较小。
这样,它就会沉降得较快而显得比雪茄状蛋白质大。
反之,在大小排阻层析时,上述斯托克斯半径较小的球状蛋白质更容易扩散入凝胶过滤填料颗粒的小孔内,较迟洗脱出来,因面显得比雪茄状蛋白质要小。
电荷蛋白质的净电荷取决于氨基酸残基所带正、负电荷的总和。
一种蛋白质中,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占优势,在pH 7.0时带净负电荷,则称之为酸性蛋白质;若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占优势,则认为是碱性蛋白质。
等电点等电点(pI)是蛋白质上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由蛋白质上带正、负电荷的氨残基数目和滴定曲线所决定。
电荷分布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可均匀地分布于蛋白质的表面,亦可成簇地分布,使某一区域带强正电荷而另一区域带强负电荷。
蛋白质分离纯化设计1. 简介蛋白质分离纯化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科学、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纯度的蛋白质用于后续研究及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白质分离纯化的设计方法和常用技术,包括样品准备、分离方法选择、纯化步骤设计等。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常见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如何评估分离纯化效果。
2. 样品准备在进行蛋白质分离纯化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
样品的选择和准备对于后续分离纯化过程非常重要。
2.1 选择合适的样品样品可以来自细胞、组织、体液、培养基等。
在选择样品时,需要考虑到蛋白质的种类、表达水平、目标纯化程度以及后续实验需要。
2.2 样品预处理样品在分离纯化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可能干扰纯化过程的杂质。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细胞破碎、离心、除去非蛋白质成分等。
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类型和后续纯化方法进行优化。
3. 分离方法选择根据蛋白质分离的原理和样品特性,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透析、亲和层析等。
3.1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带电性质的分离方法。
可以根据蛋白质的以阴离子或阳离子带电来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实现不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3.2 凝胶过滤凝胶过滤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大小的分离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孔径大小的凝胶,可以分离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
3.3 透析透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分子量和溶液成分的分离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膜材料和透析缓冲溶液,可以实现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
3.4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分离纯化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亲和配体,可以选择性地结合目标蛋白质,从而实现其分离纯化。
4. 纯化步骤设计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后,需要设计纯化步骤来实现目标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纯化步骤的设计应根据分离方法的特点和目标蛋白质的性质进行优化。
4.1 样品加载将预处理的样品通过适当的装载方式加载到分离纯化柱中,如使用注射器将样品缓慢注入。
蛋白纯化相关原理及方法蛋白纯化是一种分离和提纯蛋白质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产纯净的蛋白质制剂。
蛋白纯化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利用不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本文将介绍蛋白纯化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蛋白纯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逆流电泳、凝胶电泳等。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树脂通常具有正或负电荷,当蛋白质溶液通过含有相反电荷的树脂时,蛋白质会与树脂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纯化。
凝胶过滤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差异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孔径大小的凝胶过滤材料,可以将大分子蛋白质从小分子物质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亲和基质之间特异相互作用的方法。
亲和基质可以是特定的抗体、金属离子、亲和标签等,与目标蛋白质发生高度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其分离纯化。
逆流电泳是利用电场驱动蛋白质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的方法,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大小和形状来分离纯化。
凝胶电泳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大小差异的方法。
通过在凝胶中施加电场,蛋白质会被分离成多个带电荷的条带,从而实现分离纯化。
蛋白纯化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特性包括分子大小、电荷、结构、亲和性等。
根据这些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例如,对于大分子蛋白质,可以选择凝胶过滤层析;对于带有特定标签的蛋白质,可以选择亲和层析;对于具有特定电荷的蛋白质,可以选择离子交换层析。
此外,还可以根据蛋白质的稳定性、溶解度、含量等因素进行选择。
蛋白纯化的过程通常包括样品制备、纯化步骤和纯化评价。
样品制备是指将待纯化的蛋白质从生物样品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初步的处理,如细胞破碎、去除杂质等。
纯化步骤是指根据不同的纯化方法,对样品进行多次处理和分离,逐步提高目标蛋白质的纯度。
每一步骤都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纯化效果。
蛋白纯化方案简介蛋白质纯化是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将目标蛋白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蛋白纯化方案,帮助读者了解并学习如何进行蛋白纯化。
蛋白纯化的步骤步骤一:样品制备在进行蛋白纯化之前,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可以是细胞裂解液、血清或其他含有目标蛋白的混合物。
其中,细胞裂解液的制备是最常见的样品制备方式。
步骤二:初步纯化初步纯化旨在将目标蛋白从含有大量其他蛋白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初步纯化方法包括: - 盐析:利用盐浓度变化的方式,使目标蛋白在特定盐浓度下发生沉淀或溶解,从而与其他蛋白分离。
- 胶束凝聚:利用目标蛋白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胶束,通过调节溶液条件使胶束溶解或沉淀,实现蛋白分离。
- 比重梯度离心:利用密度差异,将目标蛋白从含有其他蛋白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 亲和层析:通过特定的亲和剂与目标蛋白的结合,实现目标蛋白的分离纯化。
步骤三:柱层析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蛋白纯化方法,根据目标蛋白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层析方法进行纯化。
常见的柱层析方法包括: - 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带负电或带正电的性质,利用载有相应带电物质的树脂进行分离。
- 凝胶过滤层析:根据蛋白的分子大小,利用不同孔径的凝胶进行分离。
- 亲和层析:利用亲和剂与目标蛋白的特异结合进行分离纯化。
- 逆相层析:根据蛋白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亲和性差异,实现蛋白分离纯化。
步骤四:洗脱和收集在柱层析过程中,目标蛋白经过与柱填料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调节溶液条件来选择性地洗脱目标蛋白。
通常,目标蛋白溶液通过柱床,非目标蛋白从柱上流过,收集洗脱出的目标蛋白裂解物。
步骤五:浓缩和纯化在蛋白纯化的最后一步,我们需要通过浓缩目标蛋白溶液来得到高浓度的蛋白样品。
常用的浓缩技术包括超滤和冷冻干燥。
浓缩后,可以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纯化后的蛋白。
总结蛋白纯化是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步骤及主要技术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蛋白质分离纯化这档子事儿!你可别小瞧了它,这可是个大学问呢!首先呢,得准备好咱的原料,就像大厨做菜得先有食材一样。
这原料里就藏着咱要的蛋白质,就等着咱去把它给揪出来。
然后就是破碎细胞啦!这就好比是拆房子,得把那包裹着蛋白质的“墙壁”给打破,让蛋白质能跑出来。
这可是个技术活,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得恰到好处才行。
接下来就是离心啦!这就像是个大力士,把那些不要的杂质给甩出去,留下咱要的蛋白质。
再说说过滤,这就像是个筛子,把大的杂质筛掉,让蛋白质能顺利通过。
然后就是提取啦!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就像从一堆沙子里找出金子一样,得有耐心,还得有技巧。
这其中的主要技术呢,有电泳技术。
你想想,蛋白质就像一群小人儿,在电场里跑啊跑,根据它们的特点,就能分出来啦!还有层析技术,这就像走迷宫,不同的蛋白质走不同的路,咱就能把它们给分开咯。
超滤技术也很厉害呢!它就像个超级筛子,能把小分子筛掉,留下咱要的蛋白质大分子。
沉淀技术呢,就像是下一场雪,把蛋白质给“冻”出来。
哎呀,你说这蛋白质分离纯化是不是很神奇?就这么一步步地,把那些小小的蛋白质给弄出来,还能让它们各归各位。
这要是没有这些技术,那好多研究和应用不就没法进行啦?咱得好好感谢那些研究这些技术的科学家们,是他们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蛋白质,利用蛋白质。
所以啊,蛋白质分离纯化可不是随便玩玩的,那是得认真对待,仔细研究的。
这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每一个技术都有它的用处。
咱可得好好记住这些步骤和技术,说不定哪天咱自己也能动手试试呢!你说是不是?。
蛋白质纯化工艺
蛋白质纯化是各种生物分子的重要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功能,互作等。
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获得材料:
研究需要蛋白质的纯化,可以从细胞培养或动物身上提取出所需的蛋白质,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属于同一物种的蛋白质中获得纯化蛋白质。
二、酶消解:
酶消解是将蛋白质破坏成多种小分子,从而使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减少其在某一步骤中的阻碍。
一般可以使用酶来实现蛋白质的消解,由于消解过程中会减少蛋白质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在消解时注意控制温度以及酶的浓度,以避免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化。
三、离心纯化:
将消解后的蛋白质通过离心操作进行纯化,根据蛋白质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离心方法,例如沉淀等方法,以进行细胞蛋白质的纯化,或者采用柱离心的方法,使细胞内的大分子分离出来。
四、提取和再纯化:
离心纯化后,可以采用溶剂提取的方法,对离心纯化的蛋白质进行纯化,同时也可以进行二次纯化,以提高蛋白质的纯度。
五、测定活性:
对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活性测定,可以检查蛋白质的活性是否达到所需要求,以此来评估蛋白质纯化的效果。
蛋白质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设计,以保障蛋白质的纯度,确保实验的效果。
蛋白质纯化工艺蛋白质纯化是生物工程学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基础。
蛋白质纯化包括质量和生物活性的筛选,在各种体系中短暂的保存与防止变性与失活,滤纯,再分离,活性评价,最后进行其化学组成分析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等。
蛋白质纯化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重要步骤,也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技术,其正确的应用将决定检测或研究的成败。
蛋白质纯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粗纯化、活性筛选、精纯化、储存保护、测定纯度、稳定性研究、活性评价、结构分析及分子变异研究等。
1、粗纯化粗纯化是蛋白质纯化的第一步,是从复杂的细胞、组织和体液等中分离出质量较高的蛋白质的步骤。
精确的粗纯化是实际纯化步骤的关键,可以减少后面精纯的步骤数量,从而减少纯化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纯化效率。
粗纯化的能否实现良好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质的组成,它的特性密切相关于技术的选择,一般采用分离技术和催化材料结合在一起,以便相容性的反应释放蛋白质。
2、活性筛选活性筛选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可提供有关活性的相关信息,重要的是评估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这 requires a complex set of assays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activity of a protein. 常用的活性筛选技术有: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流式细胞术(FACS)、定量PCR(qPCR)、酶联免疫检测(ELISPOT)、荧光免疫检测(FITC)、定量蛋白印迹(WB)、定量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RNA 组学(RNA-Seq)和细胞形态学等。
3、精纯化精纯化是蛋白质纯化工艺中最重要的一步,它是将有效的活性蛋白质从其它杂质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其基本步骤有:蛋白质浓缩、抽提、沉淀、结合、柱层析、交换性结合、膜分离、离心等。
精纯化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分离技术,它是利用物理性质的差异分离和抽提蛋白质,包含了层析法和属性法两种分离方式。
请举四种蛋白质类制品分离纯化方法,并说明一下其原理
以下是四种蛋白质类制品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原理的举例:
1. 盐析法:盐析法是利用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下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来说,在蛋白质溶液中添加适量中性盐,使得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并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质与盐离子形成复合物,且复合物的溶解度较低,因此在盐浓度较高时,蛋白质会沉淀出来。
2. 等电点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不同 pH 值下的等电点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来说,将蛋白质溶液调节至其等电点 pH 值,使得蛋白质失去电荷,形成稳定的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在不同 pH 值下带电荷的数量不同,因此在等电点时,蛋白质会沉淀出来。
3.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低温下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来说,将蛋白质溶液引入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中,使得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并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性质的影响,而在有机溶剂中,蛋白质的溶解度较低,因此可以分离纯化。
4.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来说,利用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载体,将待分离的蛋白质与载体结合,然后通过改变洗脱液 pH 值或离子强度等方法,将结合在载体上的蛋白质洗脱出来。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
质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电离性质等,从而进行分离纯化。
蛋⽩质下游纯化⼯艺简介蛋⽩质下游纯化⼯艺简介Downstream(下游)与上游相对的概念,⼀般⽽⾔,上游指基因克隆、细胞培养等⽬的产物表达⼯序,下游指从表达有⽬的产物的复杂的混合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符合要求的⽬的产物的⼀系列步骤。
美、⽇、欧等发达国家⽣物技术产品⼯业化的实践证明:⽣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度依赖于基因⼯程下游⼯序技术及设备的进步。
⼀、纯化⼯艺常⽤衔接技术:1、盐析。
常采⽤硫酸铵、硫酸钠盐析,获得的盐析沉淀物在低温冰箱(<-20℃)中可以长期保存。
2、等电点沉淀。
根据蛋⽩质、多肽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的特点进⾏。
3、有机溶剂沉淀。
采⽤冷的丙酮、⼄醇沉淀蛋⽩质。
例如⼈⾎浆蛋⽩的⼄醇分级沉淀。
4、透析。
根据⽬的蛋⽩质、多肽的分⼦量,选取适宜的透析袋进⾏透析,可以起到更换缓冲液以及去除⼀些低分⼦杂质的⽬的。
5、超滤。
根据⽬的蛋⽩质、多肽的分⼦量,选取适宜截留分⼦量(MWcutoff)的超滤膜进⾏超滤。
6、真空冷冻⼲燥。
利⽤在低温和⾼真空条件下,冰不经融化为液态⽔⽽直接升华为⽔蒸⽓的原理。
可以很好地浓缩样品和保存蛋⽩质、多肽的⽣物活性。
7、变性沉淀。
根据⽬的蛋⽩质、多肽对于温度或者酸碱性的耐受性,在较⾼的温度或者较极端的pH条件下处理样品,使杂质去除的⽅法。
例如胸腺肽制备中使⽤的热变性(~80℃)去除杂蛋⽩。
如果⽬的蛋⽩、多肽本⾝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不⾼则不宜采⽤。
8、离⼼沉淀。
利⽤离⼼沉降⼒将不溶性颗粒物与溶液分离的技术,常采⽤⾼速冷冻离⼼机进⾏。
9、脱盐。
透析、超滤可⽤于进⾏脱盐,SephadexG25、G50常⽤于蛋⽩质脱盐。
10、过滤澄清过滤、除菌过滤(微⽶膜过滤)、超滤(1000~300000道尔顿)⼆、蛋⽩质、多肽液相⾊谱纯化⽅法简介chromatography,⾊谱,层析表1常⽤的液相⾊谱纯化⽅法及其原理1、纯化的⼀般⽬标和⽅法⾸先,⾃然来源或者重组表达的蛋⽩质经过⼀些粗提的步骤(例如:匀浆、离⼼、硫酸铵沉淀等)成为稳定的可以⽤于⾊谱分离的样品。
蛋白质纯化工艺简介2009-05-14 13:40Downstream(下游)与上游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上游指基因克隆、细胞培养等目的产物表达工序,下游指从表达有目的产物的复杂的混合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符合要求的目的产物的一系列步骤。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生物技术产品工业化的实践证明: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高度依赖于基因工程下游工序技术及设备的进步。
一、纯化工艺常用衔接技术:1、盐析。
常采用硫酸铵、硫酸钠盐析,获得的盐析沉淀物在低温冰箱(<-20℃)中可以长期保存。
2、等电点沉淀。
根据蛋白质、多肽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的特点进行。
3、有机溶剂沉淀。
采用冷的丙酮、乙醇沉淀蛋白质。
例如人血浆蛋白的乙醇分级沉淀。
4、透析。
根据目的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选取适宜的透析袋进行透析,可以起到更换缓冲液以及去除一些低分子杂质的目的。
5、超滤。
根据目的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选取适宜截留分子量(MWcutoff)的超滤膜进行超滤。
6、真空冷冻干燥。
利用在低温和高真空条件下,冰不经融化为液态水而直接升华为水蒸气的原理。
可以很好地浓缩样品和保存蛋白质、多肽的生物活性。
7、变性沉淀。
根据目的蛋白质、多肽对于温度或者酸碱性的耐受性,在较高的温度或者较极端的pH条件下处理样品,使杂质去除的方法。
例如胸腺肽制备中使用的热变性(~80℃)去除杂蛋白。
如果目的蛋白、多肽本身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不高则不宜采用。
8、离心沉淀。
利用离心沉降力将不溶性颗粒物与溶液分离的技术,常采用高速冷冻离心机进行。
9、脱盐。
透析、超滤可用于进行脱盐,Sephadex G25、G50常用于蛋白质脱盐。
10、过滤澄清过滤、除菌过滤(0.22微米膜过滤)、超滤(1000~300000道尔顿)二、蛋白质、多肽液相色谱纯化方法简介chromatography,色谱,层析表1 常用的液相色谱纯化方法及其原理方法分离原理基于凝胶过滤(GF)分子大小/形状分子形态离子交换色谱(IEX)分子所带电荷 Asp、Glu、Lys、Arg、His等带电氨基酸疏水作用色谱(HIC)表面疏水性 Trp、Phe、Ile、Leu、Tyr、Pro、Met、Val、Ala等疏水性氨基酸反相色谱(RPC)表面疏水性 Trp、Phe、Ile、Leu、Tyr、Pro、Met、Val、Ala等疏水性氨基酸金属螯合色谱(IMAC)分子与金属形成配位键 His、Trp、Cys亲和色谱特异生物识别作用抗原-抗体,酶-底物,酶-抑制剂等共价结合色谱共价结合巯基(Cys)1、纯化的一般目标和方法首先,自然来源或者重组表达的蛋白质经过一些粗提的步骤(例如:匀浆、离心、硫酸铵沉淀等)成为稳定的可以用于色谱分离的样品。
然后进行捕获色谱(capture chromatography),主要目标是浓缩和去除大量的容易去除的杂质,此步最关心的是流速和载量,常采用高载量、快流速凝胶。
经过浓缩的部分纯化的样品进行中级色谱(intermediate chromatography),目的是去除较难去除的杂质,此步最关心的是分辨率,常采用高分辨率的细颗粒凝胶。
最后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最终产品,去除残存的杂质以及目的蛋白的多聚物或者降解片断,进行精制色谱(polishing chromatography),常采用具有高分辨率的凝胶过滤凝胶进行凝胶过滤色谱。
2、纯化前的准备工作(1)样品稳定性试验a、测定样品在pH 2-9的稳定性;b、测定样品在0-4 mol/L NaCl及0-2 mol/L 硫酸铵中的稳定性;c、测定样品在0-50%乙醇、甲醇中的稳定性;d、测定样品在4-40℃的稳定性;e、室温下静置过夜,测定对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
(2)样品预处理a、去除样品中颗粒物(0.45-0.22微米膜过滤或者10000 g离心15分钟)b、去除样品中脂类( 10000 g离心15分钟或有机溶剂抽提)c、去除样品中核酸(加入核酸酶消化或者使核酸沉淀)d、抑制样品中蛋白水解酶(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低温下快速第一步分离或在蛋白酶缺陷宿主中表达重组蛋白)表 2 样品中有害杂质及去除办法杂质害处预防措施颗粒物堵塞柱子,增大反压力 0.45-0.22微米膜过滤;10000 g 离心10-15分钟;细胞匀浆,4000-5000 g离心30分钟。
脂类封闭介质配基、导致沉淀、导致非特异吸附 10000 g离心10-15分钟;若目标分子稳定,用有机溶剂抽提核酸高粘度、封闭介质结合位点加入核酸酶消化,或使核酸沉淀蛋白酶降解目的蛋白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用亲和色谱除去蛋白酶;快速进行第一步分离;低温下进行分离;在蛋白酶缺陷的宿主中表达重组蛋白由于不同的色谱方法的原理不同,其对样品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必须在进行色谱之前,根据特定色谱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如下表所示:表3 不同色谱方法对于样品的要求样品参数离子交换色谱疏水作用色谱凝胶过滤色谱样品体积无限制无限制一般柱体积的1-5%样品量最大理论载量的10-20% 最大理论载量的10-20% 仅受到样品粘度限制样品粘度约<50mg/ml 约<50mg/ml 约<50-100mg/mlpH值/盐浓度同平衡缓冲液(低盐)同平衡缓冲液(高盐)仅受介质与样品稳定性限制有机溶剂为减少非特异吸附,可加入有机溶剂(<30%) 分离后,可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仅受介质与样品稳定性限制(3)样品的保存条件:短期储存(小于24小时)a、避免接近或超过样品的稳定极限防止蛋白质变性或沉淀b、在密闭容器中冰箱冷藏较长期储存(数天)a、b、同上c、加入适当的抑菌剂长期储存a、同上b、冰冻或者最好冻干(真空冷冻干燥)保存。
3、对每一纯化步骤的评价相关方法的建立a、目的蛋白含量测定酶活性测定、生物活性测定、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免疫电泳、荧光。
b、总蛋白含量测定紫外吸收法、Lowry法、Bradford染料结合法(考马斯亮兰G-250)等。
c、样品复杂度检测HPLC(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反相)、SDS-PAGE、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CE)。
4、蛋白质的来源(1)天然蛋白:天然产物中的目的蛋白一般含量很少而且组分极复杂,在分离过程中须采用多个步骤才能去除各种杂质,并应在整个过程中降低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2)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则目标蛋白的丰度较高。
重组蛋白主要有三种表达定位:a、细胞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破坏细胞结构才能得到目的蛋白质,同时伴随着大量核酸和其它上千种宿主蛋白质的释放;在表达量较高的条件下,一般形成包涵体,包涵体含有过表达目的蛋白,且容易通过高速离心分离,但是包涵体的溶解与复性是较复杂的。
b、外周质:表达的蛋白质存在于细菌内膜与外膜之间,这样目的蛋白可以较少地受到蛋白酶的作用并减少了宿主蛋白的污染。
c、分泌到培养基:这种表达一般蛋白质浓度较低,主要受到培养基中的污染。
表4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样品概述来源目的蛋白含量复杂度杂质类型色谱前预处理天然低复杂固体颗粒,杂蛋白,核酸,蛋白酶去除固体颗粒与核酸,抑制蛋白酶重组细胞质较高复杂细胞碎片,宿主蛋白,核酸,蛋白酶去除固体颗粒与核酸,抑制蛋白酶包涵体很高低,主要为目的蛋白高速离心分离,溶解、复性外周质高中等宿主蛋白,蛋白酶去除固体颗粒分泌低低,主要含培养基蛋白培养基,蛋白酶,宿主蛋白去除固体颗粒,抑制蛋白酶三、常用液相色谱纯化方法1、凝胶过滤(gel filtration,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 分子筛、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大小排阻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凝胶渗入色谱)。
根据分子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子量(Stroke半径)较大的先出峰,分子量小的后出峰。
最常用的经典凝胶为Sephadex G系列,此外还有Sephacryl、Sepharose、Superose、Superdex等凝胶系列。
凝胶过滤法方法简单、重现性强,目前广泛应用。
凝胶过滤具有很多不同分离范围的凝胶系列供选择。
要点: 采用细长(L/D~20)的柱、选择合适的凝胶、上样体积较小、流速较慢。
表5 常用凝胶过滤用凝胶及其基本参数系列名称分离范围颗粒大小应用Superdex prep grade系列 Superdex 30PG 小于10000 24~44微米小肽Superdex 75PG 3000~70000 24~44微米一般蛋白Superdex 200PG 10000~600000 24~44微米单抗、大分子蛋白Superose系列 Superose 6 PG 5000~5000000 20-40微米蛋白、多糖、核酸、病毒Superose 12 PG 1000~300000 20-40微米蛋白、多糖、核酸Sephacryl HR系列 Sephacryl S-100 1000~10000 25-75微米肽类、小蛋白Sephacryl S-200 5000~250000 25-75微米一般蛋白Sephacryl S-300 10000~1500000 25-75微米抗体等较大蛋白Sephacryl S-400 ~28000000 25-75微米多糖、蛋白多糖、脂质体Sephacryl S-500 ~60000000 25-75微米 <1078bp的DNA片断Sephacryl S-1000 ~100000000 40-105微米 <20000bp的质粒、巨大多糖、病毒Sepharose FF系列 Sepharose 6 FF 10000~4000000 45~165微米质粒、病毒Sepharose 4 FF 60000~20000000 45~165微米病毒,rHBsAg 等巨大分子Sepharose xB(CL-xB)系列 Sepharose 2B 70000~40000000 60-200微米大分子复合物Sepharose 4B 60000~20000000 45-165微米病毒等大分子 Sepharose 6B 10000~4000000 45-165微米大分子Sephadex LH系列 Sephadex LH20 100-4000 30-100微米天然产物Sephadex LH60 400-20000 40-120微米天然产物Sephadex系列 Sephadex G-10 小于700 40-120Sephadex G-15 小于1500 40-120Sephadex G-25coarse 1000-5000 100-300 脱盐及更换缓冲液用Sephadex G-25medium 1000-5000 50-150Sephadex G-25fine 1000-5000 20-80Sephadex G-25superfine 1000-5000 10-40Sephadex G-50coarse 1500-30000 100-300 小蛋白、多肽的分离 Sephadex G-50medium 1500-30000 50-150Sephadex G-50fine 1500-30000 20-80Sephadex G-50superfine 1500-30000 10-40Sephadex G-75 3000-80000 40-120 一般蛋白的分离Sephadex G-75superfine 3000-70000 10-40Sephadex G-100 4000-150000 40-120 较大蛋白的分离Sephadex G-100superfine 4000-100000 10-40Sephadex G-150 5000-300000 40-120 大蛋白的分离Sephadex G-150superfine 5000-150000 10-40Sephadex G-200 5000-600000 40-120 大蛋白的分离Sephadex G-200superfine 5000-250000 10-402、离子交换色谱(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蛋白质、多肽均属于两性电解质,在缓冲液pH小于其等电点时,带净正电荷,而在缓冲液pH大于其等电点时,带净负电荷。